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17节

  台下的朱樉,朱棡在小辈们面前如此遭父皇训斥,感觉有些面上无光。

  尤其是朱樉,若是没有朱英,怕是现在都被禁足在秦王府中。

  朱棡似乎察觉到旁边四弟的幸灾乐祸,轻轻冷哼一声。

  只是这冷哼,似乎被朱元璋捕捉到了,凌厉的目光瞬间笼罩在朱棡身上。

  朱棡连忙作揖道:“请父皇放心,儿臣定会认真听从长孙殿下的令旨,不敢造次。”

  今天是大孙的大好日子,朱元璋也就不与其多作计较了,要是放在平时,怕是直接就拿着杀威棒,亲手过去招呼了。

  朱棡见父皇没有多说,心中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余光望向旁边的四弟,心里头极为不爽。

  此时刘和小声在朱元璋旁边道:“陛下,吉时差不多了。”

  朱元璋点点头起身,带着大孙向奉天殿过去。

  后面皇子皇孙们,则是紧紧跟随。

  奉天广场之中,文武百官分两侧恭候。

  现在说百官都有些不对了,朝官大概四百多人,但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所有带品级的官员,哪怕是清水衙门,翰林院学子,国子监学子。

  都是要在奉天广场这里见证太孙殿下的册封仪式。

  总数约莫将近五千人,当真是浩浩荡荡。

  在这最前方,则是以宁妃为首的六宫嫔妃。

  宁妃右侧是吕氏,不过在宁妃左侧的人,引起了六宫嫔妃,及文武百官的注视。

  那是着霞帔玉带的叶月清。

  此刻的叶月清,完全没有了平日里那份从容,反而像受惊的小兔子一样,有些惶恐不安。

  她没想到,早上醒来的时候,竟是有宫女宦官早就做好准备。

  在穿戴上华丽的冠服后,更是被带到了宁妃的左侧。

  这其中的意味,叶月清自然明白。

  可这些,都是她在梦里才有的事情呀,模糊的叶月清,都已经分不清梦境现实了。

  直到晨光破晓,她才真正的意识到,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就在心头小鹿乱撞的时候,宁妃拉住叶月清的手,笑道:“月清,不必过于拘束,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现在要尽快习惯才是。”

  “或许有些唐突,不过这也是昨夜我跟陛下商议过,你一直都陪在雄英的旁边,我相信雄英对你,也是很有感情的。”

  看着宁妃慈祥的笑容,叶月清的心逐渐宁静了下来,万福道:“谢谢娘娘。”

  宁妃轻轻的拍拍叶月清的手,眼神亲近,就如同在看自己的孩子一般。

  右侧的吕氏见到这一幕,顿时明白这就是朱英身边的那位女子了。

  她没想到的是,宁妃竟然会促使她成为太孙妃。

  不过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

  陛下年事已高,朱英而今不过十八的年纪,这往后的皇宫,当然就是朱英做主。

  朱英的能力众所周知,便是陛下第二都不为过,连陛下都会相让几分,性格自然极为强势。

  若是在这个时候,还安排一个娘家势力颇大的女子为太孙妃,大明第二任的皇后,那么后宫其他嫔妃的日子,怕不会太好过。

  像是叶月清这般的,更加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同时也会得到陛下还有长孙殿下的赞同。

  最主要的是,吕氏也听说了,这名叫叶月清的女子,和长孙殿下之前一般,也是孤身一人,并没有家人牵连。

  这就少了很多矛盾,关系上也容易接洽。

  想到这里,吕氏也是面带微笑,表现出亲昵的神态。

  奉天门开,皇子皇孙们鱼贯而出,分两侧站立。

  片刻,朱元璋拉着朱英的手出现。

  “陛下驾到,太孙殿下到!”

  当太监有些尖细的声音响起,所有皇子皇孙,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学子学士,宫女宦官,宫廷禁卫,尽皆跪倒在地,山呼:“陛下万岁,太孙殿下万岁!”

  在朱英的面前,但凡看见的人,都是恭恭敬敬的跪在面前。

  这,便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番场景,任谁见了都要心潮澎湃。

  若不是在前世,朱英也是经历过上万人的大场面,指不定还有些怯场。

  朱元璋看到大孙从容面对的模样,非常满意。

  便朗声道:“平身!”

  “谢陛下!”

  祭祖祭天,是昭告天地,从今天往后,这大明王朝未来的继承人,就是朱英了。

  祭天,是端门右边的社稷垣。

  祭天的流程很是繁琐,共分九个仪程: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

  每进行一项仪程,在古典庄严的奏乐中,朱英都要随着朱元璋,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

  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七十多次、叩头二百多下,历时一个时辰之久。

  相比之下,祭祖就要简单许多了。

  祷告过后,基本就上就差不多了,全程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切结束后,便就是大阅兵的环节了。

  阅兵是在承天门前广场举行。

  承天门前广场连通的,便就是长安街了。

  这里属于内城,之前在承天门前,是T形的封闭广场,左右便是长安门。

  不过在定下阅兵开始,朱英就和老爷子商量过,这样影响了阅兵的阵容,在观礼上也局限太多,便就对这里进行拆除。

  左右长安街由此成为了一条贯通的的大道。

  这个广场,被彻底的开放,甚至包括左右两道的长安街,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扩宽。

  本来五百米不到的长安街,现在已经有将近两千米。

  宽度也是有五十米宽。

  从承天门上看去,一览无遗。

  承天门下,外五龙桥内,还有十余米宽。

  这里就是给文武百官,外交使臣观礼的地方。

  而在广场外侧,便就是百姓所在了。

  五城兵马司,大明治安总司人员全部出动,扶持维持秩序。

  皇室子孙和嫔妃们,自然就是在承天门的城墙上观看了。

  因为城墙高度的关系,朱元璋和朱英所在的位置,还特地搭建了临时的地台,这样更加方便观看,也方便将士,百姓,看到皇帝和太孙的身影。

  当朱元璋来到这里,登上承天门上的地台,看向远方时。

  便是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也曾经率领过大军作战的朱元璋,见到远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百姓,都显得有些兴奋。

  大致是南京内外城,将近两百万的百姓们,都是疯狂的挤来这里。

  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朱元璋甚至看到,就连屋顶上,都有不少人趴在上面观看。

  当朱元璋和朱英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上的时候,哪怕是相隔了六十多米,依旧有眼尖的百姓看到了。

  激动得大声呼喊起来:“是陛下,是陛下,是陛下啊!!!”

  这可比追星要疯狂多了。

  君权天授,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普通百姓的心中,大明之皇帝,那就是天,是神明,是万物之主宰。

  要知道,哪怕是个状元郎游街,无数的百姓都想去讨点喜气,何况是可以随手钦点状元的皇帝。

  随着呼喊声传开,整个人群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当几十万人疯狂呐喊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穹本就稀散的白云,被这惊天的气息冲破,一片蓝天澄净。

  这天地间,再没有了其他声音,唯有‘陛下万岁’的咆哮呐喊充斥寰宇。

  不仅仅是这几十万人,当声音传播开来的时候,整个南京城内外,两百万人,都被这疯狂的呐喊声所感染,跟着一起大声呼喊起来。

  在朱元璋看不到的地方,那是南京城的城门。

  驻守在城门的将士,清晰的听到京师城中的呐喊,热血沸腾之下,单膝跪地,朝着皇宫方向同样大喊起来。

  此刻,便是在城门前排队的百姓也停了下来,朝着皇宫方向跪拜,呼喊。

  南京城,似乎都在这大喊之中动弹。

  朱元璋张开双臂,享受着铺天盖地的欢呼。

  到这一刻,他觉得大阅兵真是好东西,大明立国二十五年了,哪里有过这等的盛况。

  最主要的是,这盛况,就在他的眼前浮现。

  现在,所有人的耳边,出了欢呼陛下万岁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了。

  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挡来自百姓的热情。

  足足半炷香的时间,欢呼声才慢慢的停歇下来。

  这么久的时间,不知道多少百姓,喉咙都已经哑了,实在是没力气了。

  待一切安静后,朱元璋这才对身边的刘和轻轻点头。

  刘和顿时了然,大声道:“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陛下有旨,击鼓!奏乐!”

  宦官接力大喊,传递陛下的谕旨,在这个没有扩音器的古代,也就只能如此了。

  随着鼓声的响起,大阅兵也终于开始了。

  此刻承天门下,众多的异国使臣,早就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四肢发软了。

  这里,是大明,是大明的京师,也仅仅是大明的一座城池。

  虽说是最大的城池,可大明统治疆域之辽阔,还有城池一千余座。

  在这里的大部分外臣,他们的国家所统治的人口,连京师都远远比不上。

  拿什么和大明抗衡,唯有俯首称臣,老老实实做好臣子该做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17/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