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3节

  哪怕是某个人家丢了鸡鸭,五城兵马司都会费力的帮忙寻找。

  至于小偷小盗的,就目前朱英来的这段时间里,还真的就没听过。

  由于大明政策是实行,能够到南京城里定居的,基本上家里条件都不错。

  不说个个都满腹经纶,但识字的人,却是不在少数。

  而且对于大明律的了解,在整个京师,还是非常的彻底。

  生活在现在的南京城里,这给朱英一种错觉,很有后世的那种安全感。

  当然他知道,这是在朱元璋的强压下,才会形成这样的情况。

  “可惜,在这京师,我们也待不了太长的时间。”朱英有些感叹的说道。

  “东家,这是为何,我感觉这南京城里挺好的呀,咱做的是正经生意,又这般火爆,离开作甚。”

  张伯有些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这里的日子,可是比草原上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朱英眉头微皱,看了眼张伯说道:“若是喜欢你这里,日后便留守京师吧。”

  张伯闻言,神情惶恐,单膝跪地道:“誓死守卫东家。”

  或是觉得这般不够正式。

  张伯双膝跪地,两掌贴地朝上,额头触地道:“属下曾经在先祖面前,萨满见证发下誓言,永生永世追随主人。”

  “起来吧,我并未怀疑你的忠诚。还有,这里是大明,不要搞你女真部落那一套。”

  朱英见此,神色平静淡淡的说道。

  一股上位者的气势油然而生,这一刻的朱英,才是那个草原上的霸主,西域的主宰。

  而不是一个大明地位低下的商贾。

  “谢主人。”张伯额头再次触地后,这才缓缓站起身来。

  “去查一下,我们的商队,还有多久到达京师。”

  “是,东家。”

  张伯此刻再无废话,领命离去。

  张伯离开后,朱英独自一人在二楼沉思。

  二楼虽然有一半是作为雅间设计,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外开放。

  这是以后朱英为了一些私密安排,或者单独的接待准备的。

  哪怕进一楼大厅,不仔细查找,都看不到楼梯的所在。

  “朱棣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此刻的朱英,想起两天前和朱棣最后的见面,总觉得有股子阴谋的味道。

  别说现在的大明,哪怕是后世,从来都只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朱棣的行为,朱英做过太多的设想,却探查不到其真实的目的。

  尤其是这两天,朱英已然发现,茶楼附近监视自己的人,都已经完全撤离了。

  自从茶楼开业的那天起,朱英就察觉到了有人监视。

  拼杀多年,白手起家,这点警惕朱英还是有的。

  也不难猜出是朱棣的手下。

  只是两日前见面后,那些人就全部消失了。

  就像是朱棣突然就放开了。

  对于后来朱棣和朱允炆中产生的靖难之役,朱英也没插手的心思。

  对于帮助朱允炆这块,朱英从未考虑过。

  主要是朱允炆的性格,他并不是很喜欢。

  其次朱允炆的身份,也不会让他去真正的相信一个商人。

  造反的话,目前大明也没造反的土壤。

  海外开国,对于朱英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朱英的势力,主要是在大漠,草原上,西域诸国缝隙间。

  但其实朱英的主要目标,却是安南。

  不管是从位置,还是各个角度去考虑,安南都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安南地处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对于朱英的大航海计划,有着很是重要的意义。

  只是这般一来,日后朱棣靖难后,待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难免要与之对上。

  只是朱英会怕嘛?

  首先不谈朱棣的重心在于草原上的瓦剌部族。

  现在洪武二十五年,至史上朱棣靖难成功后,于永乐四年才安排张辅率军深入安南大胜。

  距今还有十四年。

  十四年的时间,朱英要是还不能发育起来,那就找块豆腐撞死算了,免得丢后世人的颜面。

  不过迫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安南他并没有插手进去,只是安排暗手收集情报。

  虽说安南陈朝,是在建文元年,才由胡季牦废少帝自立为王,建立胡朝。

  但现在的安南政权,已然是一片混乱。

  最初的计划,朱英便是准备离开北平后,就进发安南。

  只是没想到被朱棣给裹挟到京师来了。

  当然打动朱英的关键,还是朱高炽关于火器的事情。

  就在朱英考虑,如何想办法刺激朱高炽趁早拿到手令,到兵仗局甚至火药司去上一趟的时候。

  楼下管家上来汇报:“东家,前几天的老爷子,今日又过来了。”

  朱英无语。

  上次离开的时候,朱英就对老爷子说过,可以常来坐坐。

  只是,

  我就是个客气话,他怎么就当真了呢。

第29章 :朱英的防备

  “老爷子,早点吃了没。”

  朱英笑着对老爷子问道。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这不是等着吃你家的早点,特意赶过来的。”

  朱英无奈道:“老爷子你看这都什么时候了,早点早就卖光了。”

  “上次不是说过来的时候,提前安排人通知一声,我好预留呀。”

  “要是你喜欢,留个住址也成,我让人给你赶早送去。”

  朱元璋闻言,辩解道:“这早点,自然是刚出炉热乎的才好吃,等你的人送过去,都凉了还有什么味道可言。”

  朱英微微一顿。

  好家伙,

  现在就已经有对外卖的认知的么。

  随即吩咐管家道:“安排厨子,再去做几样早点来。”

  “是,东家。”

  朱英交代完后,便对老爷子说道:“可能要等一段时间了。”

  “没事,咱不急,慢慢等着就好。”

  朱元璋的心思,哪里是在这早点。

  身为皇帝,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

  这次过来,完全就是想见见大孙子。自从知道大孙出现后,朱元璋哪怕在夜里就寝的时候,都在念叨着。

  若不是因为早前太子病逝,一段时间没上朝,政务堆积。

  朱元璋也不需要等两天处理完紧急事务才过来。

  现在只是看到大孙,朱元璋就感觉自己浑身的疲惫全部消失,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净。

  “老爷子,我看你也挺忙的,估摸着是刚上完早朝出来吧。”

  “不知道老爷子在皇宫里,当的是哪个差事呢。”

  朱英问道。

  在大明,询问他人的官职,并非唐突,而是一种尊敬。

  称谓是最基础的礼数,直呼姓名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朱英了解到朱元璋自称朱国瑞。

  那么尊称的话,便是朱老爷子。

  亲切一点,便是直接称老爷子。

  若是喊一声老头。

  那便是相当于后世的骂人了。

  哪怕是平民老人,也会客气的喊一声老人家才是。

  若是有官职爵位在身,便是以官职爵位的称呼。

  比如伴读东宫的黄子澄为翰林学士,同僚便称呼为黄翰林,以示尊敬客气。

  听到大孙的问话,朱元璋也不含糊,直接说道:“咱就是个小官,蒙陛下恩典,给了咱一个殿阁大学士的名头。”

  听到这话,朱英肃然起敬。

  殿阁大学士,正五品的官员,这个品级在京师来说,真不算啥。

  但其中的职位内容,可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尊崇。

  除了正二品的六部尚书,其他的官员可不是天天能够面见陛下的。

  而且殿阁大学士,一般都是从翰林院挑选才华阅历足够的翰林学士担任。

首节 上一节 23/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