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19节

  宋立昌闻言却是再次长长叹息一声,说道:“并非是我有意瞒着你们,如今这情况,还能去哪里呢。”

  “我早就跟知县大人聊过了,现在方圆百里,甚至可能数百里内,都已经被瘟疫覆盖了,根本没有地方去得。”

  “与其到处瞎跑,还不如在家里好好守着,前段时间知县大人不是发出瘟疫防控条例嘛,据说效果很是不错,瘟疫在城内,似乎没之前那般厉害了。”

  妇人闻言,直接就瘫软在了椅子上。

  至于宋立昌所说的最后那句,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之前她想出城躲避,宋立昌一直不肯。

  作为家里的老爷,她一个妇人当然没有说话的权力。

  只是没想到,原来鼠疫已经波及了这么远的地方。

  想到这里,妇人不由嚎啕大哭起来。

  “哭什么哭,人还没死呢,按照官府发的条例,将府中的情况好好把控住了,即是官府发的,当会有些效果,多少也能先防着点。”

  宋立昌沉声说道。

  官府这次发了很多看不懂的对抗瘟疫的法子。

  什么外出必须用棉布捂住口鼻,勤洗手,喝水必须喝沸水。

  出门后所有穿过的衣物,都必须要用沸水煮过之后才能穿,等等一系列的举措。

  看人属实摸不着头脑。

  不过包括宋立昌在内,还有很多人家对此都是严格的执行。

  据说这是京师那边传来对付瘟疫的法子,非常有效果。

  与此同时。

  朱英在看跟河南有关的奏章时候。

  突然就皱眉起来。

  他现在奏章上的数据似乎出了错误。

  尤其是在瘟疫的情况上,和之前禀告的情况似乎自相矛盾。

第215章 :只能放鸽子了

  朱英看着奏章里的数据,面色已经开始阴沉的滴水。

  这里面的数据非常的混乱,并不是单单说一本的奏疏,而是所有的奏疏加起来。

  大部分的奏疏所上报的数量,并不是很高,偶尔只有一两本的奏疏的数量显得更低。

  但朱英这些时日以来,有益于了解不断批阅奏章,已经很熟悉大明县城的多数情况。

  在不了解的时候,也会直接找秉笔太监郭忠询问。

  若是郭忠不知道,则会自己去查找,然后回来禀告郭忠。

  在这些奏疏中,其中有某个小县城,因为瘟疫死亡达到的人口,将近两千人。

  看似确实不多,在瘟疫下一个县城的死亡人口,似乎也很正常。

  但朱英恰好在之前有了解到,这个县城的人口很少,约莫不过四千户。

  也就是说,在奏疏上报的时候,县城内有一半的家庭,都有人死在了这场瘟疫中。

  奏疏的传递自然都是驿站,而且像是这样的传递,虽然够不上六百里加急,但日行至少也是三百里了。

  这也就意味着,朱英看到的内容,是在十天前就已经发生的。

  在此之前,河南发瘟疫的事情,朝廷已经安排官员过去整治,朱英也将群英商会里,懂得治疗瘟疫的大夫几乎都派了过去。

  并且就防疫措施,也立下了很多规矩,这些规矩都是通过朝廷颁发,自然是传播很广。

  古代的瘟疫,因为人口流动性不强的缘故,所以哪怕是传染极快,也会给上很多反应的时间。

  不像是后世,因为通行速度的关系,反而传播起来更为迅速。

  现在的大明,在朱元璋规则的制定下,一般都是被限制在当地,不得随意走动,即便有事要出远门,也得通过官府的审批,取得路引才可以通过关卡。

  毫无疑问,这样的举措让瘟疫的传播得到了很好的限制。

  所以从瘟疫出现到现在,这件事情在朝堂上并没有引发太大的波动。

  普通的瘟疫,每年几乎都有发生,古代的卫生环境,也很容易引发。

  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朱英虽然有些想要更多的遏制瘟疫,但在古代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说是尽量了。

  不过这次,事态似乎完全不同。

  “不对呀,历史上在明初的时候,并没有大规模的瘟疫产生,为什么现在就出现了呢。”

  “难不成是蝴蝶效应?”

  “不对,瘟疫这玩意,跟蝴蝶效应有个锤子的关系,还是说我读书少,没有在典籍中看到这相关的记载。”

  朱英在心中沉思,虽然不是历史专业毕业,但男人们,终归对历史的兴趣点很高。

  尤其是明朝。

  细节上面当然不清楚,但一些大的事情,肯定多少还是有印象的,大致的范围也有。

  心中思索良久,朱英拿出一张白纸,开始进行记录图整理。

  这样看上去更加的直观,也方便查探瘟疫的实际情况。

  根据奏章的时间,还有瘟疫规模的大小,朱英将这些城池简单的进行标注起来,类似于地图一般。

  从哪一天开始,多少人的规模,然后又到了哪天,下一个城池开始出现瘟疫。

  这般一个个列出来,很快三十多个县城都被标注起来。

  经过大半个时辰,朱英看着面前的已经完全的标注,整个人都感觉到有些头皮发麻。

  瘟疫的数量,几乎是呈现直线上升,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这中间最慢的传播过程,大概只有十二天,最短的传播过程只有三天。

  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肯定是更加迅速。

  因为人在发病的第一时间,绝不会直接就去看大夫,而是秉承着先撑一两天再说。

  在现如今的大明,尤其如此。

  多数人家境不算富裕,基本上遇到一些小的病症,都是靠身体强行撑过去,只有实在撑不住了,才会去找大夫。

  “郭忠,速速过来。”

  下一刻,朱英就是一声大喝。

  门顿时被推开,郭忠立即出现。

  “快去查查,河南行省那边发生的瘟疫,到底属于什么瘟疫。”

  “臣遵令。”

  郭忠看似年纪不小,平时走路也是轻轻的,但在感受到长孙殿下有些急切的语气中,出了转身刻意缓慢了一下,之后一溜烟就跑了起来,速度飞快。

  这速度,和他的年纪完全不相符。

  看着郭忠离开,朱英的心中喃喃道:“可千万别是鼠疫呀!”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就是如今,就是现在。

  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欧洲正在遭受黑死病大瘟疫的肆虐。

  本来人口就极为稀少的欧洲,在这个时候,已经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在了这场瘟疫中。

  而黑死病,就是鼠疫。

  这个时期的鼠疫,几乎就是无敌的。

  一旦染上,差不多就是必死的局面。

  就目前而言,在欧洲的黑死病算是刚刚落下帷幕,已经算是到了尾声。

  而大明这样的情况,让朱英极为担心起来。

  这可不是开玩笑。

  若是了解到欧洲的黑死病如何进入尾声,就不会这般想了。

  这和战争的概念完全不同。

  在欧洲的黑死病,并非是消失,而是所有染上的人,全部死掉了。

  将所有染上黑死病地区的人,都隔离在内,等带时间过去自然消失。

  这般,目前欧洲约莫有两千五百人万人,直接死在了这场黑死病之中。

  “应该不会的,鼠疫怎么可能在明初传播,明明是在接近三百年的时候,明末才开始出现的。”

  朱英等待的时间中,显得有些焦急。

  明朝的灭亡因素有很多,但鼠疫,可谓算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末年全球气候经历了一次小冰河时期,更使得农业遭受重大打击,大量农田颗粒无收。

  有的人掏老鼠洞里储存的粮食为生后来有人开始吃老鼠,那个时候吃老鼠,很多都不是煮熟了吃,半生不熟都算好的了。

  饿得发狂了,生吃的都不在少数。

  老鼠本来是脏乱的环境下生存,各种病菌的携带是超乎想象的。

  鼠疫就这样爆发了。

  同时旱灾和疫情导致大量人口沦为了难民,流动的人口更使得疫情无法得到控制。

  鼠疫就这般跟随着流民开始,四处在明朝大地上传播起来。

  崇祯十四年,鼠疫传到北京大名府。再加上大名府当年一滴雨都没下,最终导致病饿而死的人高达三成。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来到北京城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北京城,已经被鼠疫折磨的千疮百孔了,原来守卫京城的三大营军队,在鼠疫过后存活下来的仅有五万人左右。

  这些残兵败将们,平均每个士兵都要防守三个垛口。

  而他们都是在瘟疫中侥幸存活下来的,身体素质与此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距。

  当时守卫京城的士兵们,虚弱的坐在地上,鞭子抽都抽不起来,毫无作战意志。

  对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

  李自成顺利的拿下了北京城,改国号为大顺,然而李自成却在称帝后的第二天就仓皇退出了北京。

  李自成能够攻入北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鼠疫的原因,而李自成撤出北京的原因同样简单,那就是他的起义军们也患上了鼠疫,面对清军的骑兵难以招架。

  清军曾与李自成的军队有过亲密接触,为何他们却没有患上鼠疫呢?后来人们查阅史籍才发现,欧洲大瘟疫中,唯有骑兵躲过了一劫。

  所以史学界认为,可能是传播鼠疫的跳蚤不喜欢马身上的气味,而清军主要由骑兵组成,自然就不会感染鼠疫了。

首节 上一节 21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