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201节

  “便是这般简单的法子,不断的重复,让将士们真正的记住,袍泽间相互配合,便能大成。”

  朱元璋感叹着说道,下了早朝后,朱元璋并没有批阅奏章,而是直接过来看大孙操练将士,明目张胆的偷学。

  一直看到将士们解散后就膳,这才返身回了屋内。

  “爷爷说得是,在孙儿看来,打仗时的个人勇武在团结作战面前,真就不值一提。”

  “如何发挥出所有人的力量,锻炼出更高昂的斗志,才是这个训练方式的根本。”

  “非是孙儿说大话,便是开平王在世,一人也不过十人之勇,在绝对听从军纪的将士们面前,没有任何可以阻挡的可能。”

  朱英语气中带着非常强烈的骄傲。

  朱元璋听到有些奇怪,大孙并非是一个骄傲的人,相反甚至有些过分谦虚。

  为什么在操练将士上,如此骄傲。

  朱元璋当然不知道,这份骄傲并非来自于朱英本身,而是源自于后世对军人的认知。

  爷孙两谈话间,似乎忘记了那些叫苦不已的皇子皇孙。

  朱元璋和朱英,皆是凭借双手杀出的一条血路,这等操练在两人看来,不值一提,也就懒得多管了。

  不像其他时期,朱元璋在的时候,皇室的这些子孙们,除了一些身体确实羸弱者,其余的都还算是不错。

  至少不会以皇室身份来违抗教头们的命令。

  “大孙这些操练咱看着也不难,需要多久将士们才能初具雏形。”朱元璋有些期待的说道。

  之前在城郊军营看到的玄甲卫,不过训练了十二天,就已经那般威武。

  在这一块,朱元璋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爷爷放心吧,这些将士们更为精锐,照孙儿看来,不过七日应当便能完成初步的训练。”

  朱英估算了一下说道。

  “好,咱就等着七日后,看看咱大孙练出来的大明军威。”

  “到那个时候,咱便召集文武百官,自奉天广场一同欣赏。”

  朱元璋有些兴奋的说道。

  这等将士练出来,当然就是要给人看的,不仅给大臣们看,还要给天下人看。

  想到这里,朱元璋叮嘱道:“咱到时候下一道谕旨,让所有在天界寺的朝贡使臣们全部过来。”

  “咱就盼着大孙给咱操练出来的将士们,宣扬大明军威,远扬中外。”

第200章 :太子殿下复活了

  朱英的操练,当然不是对标后世阅兵,到那种程度哪怕是目前的大明精锐,至少也得大半年坚持不断的苦训。

  只需要达到朱英曾经军训的程度,对于现如今而言,震慑朝贡番国,已经完全够用了。

  况且如今距离朱元璋的寿诞,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可以筹办一场规模盛大的阅兵式。

  而在朱英第一次在宫中操练过后,一个流传开始在皇宫中盛行起来,这是朱元璋都没有想到过的。

  “那是大哥嘛,我是不是眼睛花了,那就是大哥呀。”

  “是太子殿下复活了,亦或是太子殿下的薨逝,实际上就是一场骗局,这到底是为什么。”

  “那就是太子殿下,昨天操练过后,我虽然累得很,但还是去了一趟仁智殿,现在放在仁智殿中的,肯定是假的。”

  “或许只是和太子殿下长得很像呢?”

  “傻,吾羞与汝为伍,昨日操练的,尽皆是禁卫,我认识的好几个百户都在其中,除了太子殿下,谁能有资格操练禁卫。”

  “对,必然是太子殿下无疑,禁卫的操练,父皇绝不可能随便交给一个陌生人,昨日操练我离得近,看得分明。”

  次日破晓,众多皇子皇孙们就围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不得不感叹,八卦的力量是无穷的,昨日大伙都被整得精疲力尽,今日却还是个个精神振奋。

  究其原因,完全就是因为太子殿下的八卦,他们长期住在深宫之中,消息渠道比较少。

  所以在第一次见到朱英的时候,直接就定义成太子殿下复活了。

  “只是我怎么觉得,大哥好像是年轻了许多。”一名皇子有些疑惑的说道。

  “废话,死而复生都来了,返老返童又有何难。”另一名皇子不屑的说道。

  这般一说,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你们说,今日大哥是否还会过来。”有皇子开口说道。

  “定然会来,父皇让我们一同跟随操练,如若不是大哥,谁还能有这个胆子。不过说起来,这番操练倒是极为新颖,行走间仿若有莫大威能。”

  有皇子先肯定道,而后有些感叹,言语间似乎明白了父皇内中的含义。

  诸多皇子皆是点头。

  一开始他们很是抗拒,但是到了昨天黄昏时候,所有方队开始进行整合训练,那一幕的场景,简直让所有人都终身难忘。

  那种震撼的感觉,尤其是他们参与其中体会得更加清晰。

  只是简单的走路,排列,将军人的威严,大军的威慑袒露无遗,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

  “想来父皇的意思,便是让我们亲身体验,日后就藩后,训练将士也当是用这个法子。”

  “若是有这么一支大军为我所用,到时候我就藩后,看谁还敢不服王化,直接翻手镇压,简直太舒服了。”

  皇子们开始兴奋的聊了起来,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成年后册封藩王。

  按照目前朱元璋的规定,藩王可以拥有三护卫,也能掌控一万六千八百人的军队。

  和如今一同训练的将士数量,也相差不大。

  昨日的震撼过后,留下的就只有兴奋了。

  当然,这是皇子们才有的待遇,在这三十多人中,皇子不过十名左右,其余还有庶出的皇孙,一脸羡慕的看着他们。

  即便都属于皇室,其中相差也是泾渭分明,皇子的层次,当然是不相同的。

  “权哥儿,你咋不说话呢,父皇这般看重你,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能就藩了。”有皇子对朱权问道。

  在这些皇子皇孙中,等阶最高的,莫过于朱权了。

  虽然朱权作为十七皇子,今年十四岁,和其他皇子差不多。但在去年,即洪武二十四年,就已经被封为宁王,藩地大宁。

  那里可是临近蒙古,众多皇子自然明白父皇对其的恩宠,极为羡慕的同时,哪怕年岁大些的皇子,说话也很是客气。

  “没什么,别聊了,这快破晓了,还是赶紧回方队中去,父皇对此肯定极为看重,若是被教头发现上报,怕是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朱权有些尴尬,只得说上几句,让众人散开。

  他尴尬不是因为其他时期,而是大家对于统领的猜测,作为知道朱英存在的少数几人,朱权也不好直接将朱英的底细露出来。

  或许这其中还有父皇的一些想法,只是听到大家猜测大哥朱标死而复生,返老返童这些,就不知如何搭话了。

  和朱权一般的,还有朱允炆,朱允熥。

  朱允炆沉默不语,站在那里周边的皇子皇孙都隐约避让,册立太孙的事,皇宫里谁还能不知道呢。

  朱允熥则是小脸涨得通红,好多次想把大哥的事情说出来,却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若不是昨日练得太狠了,他晚上还想去找大哥玩。

  而听到朱权的话,众多皇子也是一哄而散。

  大伙都还没封王呢,藩地也没个着落,若是让父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封个破烂地方,估摸着连护卫都养不起。

  藩王护卫的军饷,可都是从藩地里出,要是钱粮赋税不够,哪怕有三护卫的名额,也供养不起来。

  其实除了塞王,多数藩王也很少将三护卫满员,一般有一个卫所的,就算是不错了。

  真要是穷沟沟里,一万六千八百人的名额,实际不过千八百人,也就壮个声色。

  现在也不是朱棣靖难后的大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除了藩王外,郡王也是能够掌兵的,虽然不多,但基本上也一个卫所的编织,即满员五千六百人。

  不过藩王养兵都难,郡王作为藩王子嗣,那就更不用说了,多数还只是名义上的。

  除了少部分能够达到,就现在的大明,能够维系府中的开支就算不错,九成都是个颜面。

  况且要是藩王儿子生得多,兄弟太多,虽是郡王,有个小县城的郡国作为封地,都算是不错了。

  当然,能够在皇宫内生活的,哪怕是皇孙,也都是藩王嫡子,庶子都没这个资格。

  藩王庶子,授封为镇国将军,且镇国将军诸子不分嫡庶,不再世袭罔替,全部降为辅国将军。

  也配置有兵权,不过能不能养得起,那就看自己的了。

  朱元璋其实对于所有的子孙,在待遇上都是挺好的,至少所有子孙在朝廷内,都可以拿一份俸禄。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生,皇宫里都负责出钱,包括所有的朱家子孙,都不会饿死。

  便是明后期百万皇族,号称朱明皇朝,也就是因此而来。

  只是朱棣本身是藩王上位,所以心里有担忧。

  便就断了这些子孙们的后路,啥事都不准干,导致皇族们没了前进的方向,从生下来就是混吃等死,除了造娃也没别的办法。

  显然朱元璋不是这么想的,在朱元璋的想法里,不管是兵权还是内政,都尽量让皇族子孙们上,自家人才是最可靠的。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提出,让朱英来操练所有的皇子皇孙了。

  这些皇子皇孙,日后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很快,操练开始。

  然而让所有将士意外的是,在方队排列好后,第一件事竟然不是站军姿,而是吃早膳。

  这是很意外的事情。

  即便是天子亲卫将士,也是一日两餐,早膳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十一点足有,晚膳则是下午四五点。

  这才清晨,怎么就有早膳了。

  大白包子,还是肉馅的,配上白米粥,那真叫一个香。

  每个将士都有三个大包子,一碗粥。

  由后勤的士兵送来,众多将士哪还客气,一晚过去本就饥肠辘辘,一下子就给吃完了。

  早膳也是有着时间规定,一刻钟过去就开始收碗。

  过后,教头们单膝跪地,开始呐喊起来:“谢统领赏赐!大明万岁!”

  众多将士见教头都带头了,显然这是统领大人的安排,哪里还犹豫,皆是激动跟着大喊:

  “谢统领赏赐!大明万岁!”

  “谢统领赏赐!大明万岁!”

  “谢统领赏赐!大明万岁!”

  连续三声,声浪传遍整个皇宫,无论是后宫,还是正在谨身殿里看书的朱元璋,亦或是奉天门前,正在排队的文武百官,听得极为清楚。

  朱元璋感受到这声音中的振奋,嘴角不由微微翘起,顺势咬了一口大白肉包,也喝了口青菜瘦肉粥。

首节 上一节 201/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