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139节

  胜利后,朱元璋命令邓愈班师回南京,在班师回京途中,四十岁的邓愈不幸去世,此后明朝和吐蕃的关系出现缓和。

  朱元璋派谴宗泐出使吐蕃,寻找在中原失散多年的佛教典籍以示友好。

  当时的吐蕃一盘散沙,各种想法利益不同的派系不断闹事,使大明的示好成了一厢情愿。

  失去耐性的朱元璋发怒,在洪武十一年滁州十八族发动兵变之机再次下诏,又一次派沐英远征吐蕃。

  初战吐门峡告捷,并取得了洮州大捷,洮州十八族首领全部战败,俘敌三万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大明因此拓地千里,朱元璋设置洮州卫。

  朱元璋清楚,威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德服才能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不断派使臣对吐蕃人搞起了统战工作。

  不断联系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朝一律授于官职。

  乳多必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朱元璋。

  蒙元总是刻意扶持某一方面势力管理吐蕃,然而无论扶持谁都可能造成一个强大的势力和自己对抗。

  朱元璋首先取消了蒙元册封吐蕃帝师的称号。

  所谓帝师,在青藏高原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明取消了这个称号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

  而后便是多封众建,东面给宗教领袖送封号,西面给地方势力加官进爵。

  其结果是高原上到处都是大明扶持的势力,他们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自和睦相处,谁也强大不了,直接成为大明的附属,接受大明帝国的领导。

  洪武六年的时候,朱元璋大封吐蕃各部族,各部族极为高兴,从者云集,纷纷请求封号。

  一时间大明的封号都有些不够用了。

  没事,大明不够用的,用蒙元的也行,反正封就完了。

  就目前的西域,名义上几乎都被大明给统治了,到处都是大明藩属,是整个西域难得一见的和睦时期。

  朱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崛起,其实跟大明对西域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朱英是个汉人,要是混乱的西域,朱英连召集人手都难有办法。

  而朱英崛起的那段时间,汉人在西域的地位,还是比较不错的。

  甚至朱英在崛起的早期,还曾经扯起大明的虎皮,说自己在大明的家族多么牛逼,有多大的势力。

  各种给诸多麾下画饼,加上其演说的能力,让诸多麾下认为,只要跟着朱英,日后子孙也能到大明享福。

  朱英在西域有着不小的地盘,毕竟西域这里地方广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称国都不是问题。

  一些小国还没朱英势力这么多人。

  西域地域大,沙漠戈壁多,河流格外珍贵。

  朱英的势力基本盘,则是在塔里木河,临近曾经的楼兰古国所在一角。

  旁边有大山遮挡,土地也算肥沃。

  当然这不是朱英最早的地盘,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朱英的地盘经历过三次搬迁,才占据这么好的地方。

  张三到达西域初,就联系了商会。

  他率领着上百骑兵,直达朱英地盘所在。

  “是张三,张三回来了,是带回了东家的消息吗。”

  当张三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被这里巡逻的骑兵所发现,看清楚来人后,众多巡逻骑兵纷纷跟上。

  随着大喊的传播,数十名身穿华丽服饰的中年或老年出现。

  张三行至面前,翻身下马。

  为首的一名老者,约莫五十多岁,身材魁梧,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穿着鲜艳长袍。

  问道:“张三,是带回了老师的命令吗。”

  这名老者,就是朱英的大徒弟,也是朱英在西域的代行管理者。

  老者是朱英买来的奴隶,最初是作为朱英的翻译存在。

  老者不是汉人,严格来说在西域没有民族的概念,跟随朱英后,就算是汉人了。

  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朱英的信任,从原本的奴隶,慢慢的演变成了朱英的徒弟。

  老者早前作为奴隶,跟随一个主人,就换一个名字。

  据说祖上跟大汉时期有些关系,朱英就起名刘胜,寓意旗开得胜的意思。

  “刘老,这是东家从京师送来的文书。”

  张三不敢怠慢,迅速从行囊中取出文书,递给刘胜。

  刘胜接过文书,当即查看起来。

  他一眼就认出,这上面的文字,确实是老师朱英所写。

  只是看完内容后,刘胜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张三问道:“这是老师亲手交给你的吗。”

  张三犹豫了一下,说道:“是东家通过张伯给我的。”

  刘胜再问道:“我看这文书中,你从京师出发,到现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就过来了,你是如何过来的。”

  此刻刘胜的语气极为平淡,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惊喜,反而带着一种幽幽的感觉。

  张三并没有注意这些,连续不断的奔波,已经让他的精神极为劳累,直接回道:

  “我是通过大明驿站,逢水驿乘船,过陆驿换马,白日骑马,夜间乘车船小憩,昼夜不停赶过来的。”

  刘胜闻言,微微眯起的眼睛中,透露出丝丝杀气。

  在张三没注意的情况下,缓缓后退几步,而后厉声喝道:“来人,将这个叛徒给我抓其起来。”

  随着一声令下,周边的士兵根本微微迟疑,眼看张三有所动作,立即将其束缚起来。

  “好你个张三,东家待你不薄,你一家老小均是由东家供养,你竟敢背叛东家,说,居心何在!”

  刘胜再次厉声喝道。

  张三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怎么回事。他明明是来传递东家的指令,怎么就成了叛徒。

  愣神之后,张三马上反应过来,连忙大声斥责刘胜。

  “你为何要污蔑我,这份文书,明明就是东家亲手所写,刘胜你作为东家大弟子,怎么可能会认不出来东家的笔迹。”

  “我看你才是想要背叛东家,是不是东家离开得久了,所以刘胜你生出了二心?”

  听到张三的辩驳,旁边两位抓住张三的士兵,不由将目光看向刘胜。

  甚至其余朱英弟子,也下意识的避开刘胜。

  现在朱英在这里的个人声望,相当崇高,只要跟背叛惹上关系,很容易就会遭到众人的排斥。

  现在不管是骑士们,还是朱英的弟子们都有些懵圈。

  完全不明白刘胜为何突然说张三是叛徒。

  随即,朱英二弟子,一位中年男子站了出来,对着刘胜说道:“大师兄,张三作为老师亲卫怎会突然背叛老师,还请大师兄给个说法。”

  面对中年男子的质疑,刘胜举起文书,朝中年男子递过去,同时冷哼一声,说道:

  “师弟好好看看文书上的内容,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中年男子接过文书,看完之后,震惊说道:“这,这怎么可能,这绝不可能是老师的意思。”

  说完后,又看向张三,呵斥道:“张三,我竟是没有想到,你真的背叛了老师,老师如今身在何处,情况如何,你须得从实交代。”

  中年男子说完,将文书递给众人观看,顿时人群一片沸腾,顿时开始对张三大声漫骂起来。

  张三看向人群,整个人都不好了,连忙喊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你们都想要背叛东家不成。”

  “哼,还想狡辩,今日便让你死个明白。”刘胜冷声说道。

  “这就是东家亲笔所写,能有什么问题,为何要突然污蔑于我。”张三反驳道。

  “好,不承认是吧,我与你细说。”

  刘胜接回文书打开,对着张三说道:“文书上所言,老师的意思是立即调送马铃薯,番薯,玉米等粮种三十石送入大明京师。”

  “大家谁不知道,这等作物对于我等在西域,有多么的重要,是我等赖以生存的根本。”

  “足足三十石,几乎将库存大半调走。东家怎么可能下达如此指令。”

  张三冷笑一声,说道:“我道是什么,原来是你们想将作物占为己有,不停东家号令,原来如此,好啊,那你们便是杀了我吧。”

  “能瞒得住一时,瞒得住一世吗?”

  张三说着,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同时说道:“我相信在你们之间,定然还是有人忠于东家,若是我今日被杀,只需将前因后果传到京师。”

  “到时,刘胜我看你如何用谎言欺骗众人。”

  刘胜大笑,说道:“我跟随老师六年有余,膝下无子嗣,独我一人。今生对我来说,老师便是一切,是所有。”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没有几年可活,有什么理由会背叛老师。”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点头。

  刘胜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曾是东家买下来的奴隶,因为某些原因,刘胜虽不是阉人,但已然没有孕育后代的能力。

  所以谁都有可能背叛东家,唯独刘胜不会。

  张三此刻更加迷糊了,问道:“那你为何觉得我背叛了东家,这文书,分别就是东家书写的指令呀。”

  刘胜说道:“此文书当然是老师所写,但是不是老师本人的意愿,可就不知道了。”

  “老师落子安南,其中用意就不多说了。”

  “所以,老师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就将这等作物代入京师,这不是让大明越发强大嘛。”

  张三闻言,辩驳道:“你就仅仅凭借猜测,就定我为叛徒?”

  张三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有理,目光再次集中在刘胜的身上。

  刘胜冷笑道:“当然不只如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老师提到的木盒。”

  “老师远在京师,为何要特意嘱咐将木盒带去,这木盒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对他至关重要,所以才放在西域保存,以免丢失。”

  张三再次辩驳说道:“既然是东家提到,自然是那木盒中,有着对东家重要的东西,你刘胜凭什么妄自猜测。”

  刘胜哈哈一笑,说道:“老师的木盒,就是交给我来保管的,里面也并非什么重要之物,只是一块残破碎布而已,大概是老师曾经的某个念想。”

  “你说老师在文书中,要求将这等重要作物调三十石过去,同时又暗示于我,木盒须先行送达,不与作物同送。”

  “这其中的意思,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刘胜这话一处,人群顿时哗然。

  目前的情况,几乎已经是非常清楚了。

  明显就是东家在京师遭遇到了危机,甚至于不惜暴露马铃薯,番薯,玉米等作物的存在,保全性命。

  东家在写文书的时候,旁边肯定有人紧紧盯着,所以只能用木盒来暗示自身情况。

  人群汹涌,对着张三大骂。

  在张三旁边压制住他的一名壮汉,满脸横肉抖动,怒不可遏,一脚狠狠的踹在张三背面,将其踹倒在地。

  同时啐了一口,骂道:“好你个张三,你这名字,还是东家给起的,你这样对得东家吗,狼心狗肺的东西,妄我还觉得你可靠,真是瞎了眼了。”

首节 上一节 139/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