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113节

  甚至跟朱雄英都没有关系。

  所以说,这一千二百人,完全就是因自己而含冤而死。

  “殉葬这种古老遗留的糟粕,为什么还要恢复,必须要全面禁止!”

  朱英咬牙说道。

  历史上,本来开始逐渐消失的宫人殉葬,最后就是在朱元璋的手里恢复的。

  这一种起源于奴隶社会最惨无人道的丧葬制度,之所以被朱元璋恢复,其实还是受到了蒙元的影响。

  宋代开始,契丹、女真、蒙古等边疆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均有人殉的传统,促使中原人殉再度兴起。

  蒙元不仅仅是宫人殉葬,甚至还鼓励民间殉葬。

  朱元璋终归是在蒙元的统治下长大,习俗方面,也是受到了影响。

  这才导致殉葬制度的复苏。

  朱英收拾心情,继续翻看卷宗。

  再往下看,就没什么东西了,都是一些跟祭祀有关的记载。

  “必须要想一个法子,说服老爷子,取消殉葬的传统。”

  朱英放下卷宗,从心中开始思考,从哪个方面入手。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最为棘手。

  ……

  大明皇宫。

  朱元璋从龙椅上起身,转头看了眼遗诏,揉了揉有些发涨的脑袋,然后从奉天殿后面离开。

  在太监的‘退朝’声,百官的万岁声中,早朝便算是结束了。

  “蒋瓛,咱大孙要的卷宗,给他送去了吧。”

  下了早朝,朱元璋就对蒋瓛问道,显然大孙的事情,让他更加关心。

  “回禀陛下,已经送过去半个时辰了。”蒋瓛躬身说道。

  “刘和,备车,咱今天答应了大孙,要跟他一起去火药司看看。”朱元璋直接吩咐道。

  奏章的时候,只能是押后处理。

  “臣遵旨。”

  换完便服后,朱元璋坐上马车,直接往朱英的院子里过去。

  ……

  “四弟,还是你孝顺呀,给父皇把咱们大侄子都找回来了。”

  奉天殿外,诸多文武百官依次离开。

  晋王朱棡走到燕王朱棣的面前,面带嘲讽之色说道。

  虞王陵墓的传言刚刚出来,晋王朱棡就想到了秦淮河畔茶楼的东家,朱英。

  随着流言越发肆无忌惮,尤其是还在宫里传播,甚至于太监宫女都没有忌讳的时候。

  晋王朱棡就知道,这大概便是父皇的手笔。

  稍稍思索,就明白这跟朱英脱不开干系。

  父皇时常出宫,留意一下茶楼,查一下朱英住的院子,还有那些锦衣卫的身影,大概的事情,就基本上想通了。

  让晋王朱棡最为意外的是,朱英竟还是四弟燕王朱棣带到京师里来的。

  他顿时就笑了。

  燕王朱棣这心思,昭然若揭啊。

  两兄弟本来就有矛盾,于是在今日下了早朝后,朱棡就忍不住主动上前嘲讽起来。

  朱棣闻言,面无异色,反而问道:“三哥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大侄子回来了,不是一件好事吗。”

  “难不成三哥对大侄子有意见?我当初见到大侄子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相信,这才带到京师来,让父皇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如今看来,还真是咱们大侄子。”

  听到四弟朱棣的话,朱棡冷笑道:“我能有什么意见,大侄子回来了,我欢喜你得不得了呢,我想父皇也很是欢喜的。”

  “大侄子从小就是父皇的心肝宝贝,照我看呐,有些东西你就不要瞎想了,这都是命呀。”

  朱棡说完,也不等朱棣的回答,直接转身离开。

  对于自己这个弟弟,他当然明白其对帝位的渴望。

  若是早些出生,排在他和二哥朱樉的前面,说不准父皇还真会把皇位传给他。

  毕竟众多兄弟中,也就四弟朱棣和父皇长得最为相似,甚至性格上都有相似。

  不过在朱棡看来,这是朱棣效仿父皇,犹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极为可笑。

  他和二哥都还在呢。

  虽然二哥朱樉被关了紧闭,现在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他自己也因为某些事情,得了一个残暴的名声。

  在朱棡看来,这残暴的名声,说不准还有燕王朱棣暗中煽动。

  虽然没有证据,但看一个人不爽的时候,就感觉什么事情都是他做的。

  父皇要想立四弟朱棣为帝,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把他和二哥,废除王爵,才有可能。

  所以四弟朱棣渴望皇位,在朱棡看来,就是想置自己于绝地,天然对立面。

  朱棣站在原地,看着三哥朱棡离开,眼神开始变得阴沉起来。

  锐利眸子里闪烁着择人而噬的精光。

  本来燕王朱棣也是个暴躁脾气,被三哥朱棡这般狠狠打脸,心里头的怒火都快要压抑不住了。

  但他还是只能忍着。

  要是因为这几句话直接爆发,传到父皇的耳朵里,那下场可能就很凉凉了。

  朱棣心中清楚,哪怕是父皇猜测到了自己的想法,又有什么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把大侄子送来,好吃好喝的供着,还给茶楼,大院。

  单单就这些,只要自己不动手,谁也没办法指责。

  父皇也没有任何理由责罚自己,甚至于当朱英的身份被公开,甚至入宫的时候。

  自己还要受到来至于父皇的奖赏。

  哪怕是朱英成为太孙又如何。

  大明以孝治国,自己将他寻回,他还是要感谢自己。

  这就是阳谋,朱棣的阳谋。

  但凡聪慧些的人,都能看出朱棣的心思。

  可大明以孝治天下,只要不动手,没有人可以以此来攻击自己。

  父皇不能,朱英亦是不能。

  就算搅动风云,散播谣言,没有足够的证据,也只能看着。

  这一波操作,朱棣显然已经立于大气层上,稳坐钓鱼台。

  ……

  院子里,朱英得到通知,老爷子已然在门外马车等候。

  于是连忙过去。

  “爷爷,早点吃过了没。”

  朱英提着食盒,上车后就对老爷子问道。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心中暖洋洋的。

  他本身就是个敏感的性子,大孙的这些细节,让他感受到了孝心,极为欣慰。

  “咱这般早赶来,哪还来得及吃早点,快些拿来,咱正好肚子饿了。”

  朱元璋说完,直接动手接过朱英的食盒,打开拿出一个肉馅包子,往嘴里塞去。

  他当然已经吃过早点了。其实每天上早朝前,朱元璋在谨身殿早课的时候,就吃过早点了。

  之前每次到朱英茶楼的时候,他也是吃过了早点。

  只是大孙准备的早点跟宫里御厨准备的早点,那能相提并论嘛,味道不说,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如何,咱让人给你送来的奏章,都看完了吧。”朱元璋一口气将早点吃完,然后笑着对大孙问道。

  听到这话,朱英顿时无奈道;“爷爷,你看的这些奏章,都是有那么长的废话嘛,还是说特意给我挑选出来的。”

  “哈哈哈。”

  听到这话,朱元璋顿时就大笑起来。

  “这些个大臣,一个个堆砌辞藻,舞文弄墨,明明几百字就能将清楚的事,硬是给咱弄个上万字。”

  “大孙如何,是不是感觉有些头昏目眩。八十二本奏章,看完了一半没有。”

  听到老爷子的调笑,朱英笑道:“全看完了。”

  朱元璋闻言一愣,道:“不可能,这么多奏章,你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看完。”

  看奏章这种事情,朱元璋给诸多皇子皇孙,都是学习过的。

  从来没有哪个皇子皇孙,在短短的一两个时辰,就能看完二十本。

  更别说八十二本了。

  这是朱元璋给大孙三天的量。

  “爷爷,这些奏章的内容,真是犹如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但是孙儿发现,这些本奏章有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将事情的关键,放在奏章的最后面。”

  “于是孙儿直接就从奏章最后开始看,待看到废话的时候,就无须多看了。”

  听到朱英的解释,朱元璋眼眸中闪过惊喜。

  他没想到大孙这么快就能发现批阅奏章的小技巧。

  朱元璋自从废除掉宰相制度后,每天处理的奏章将近有两百本左右,其中早朝,午朝,晚朝。

  更是要处理数百件国事。

  大明开国初期的时候,朱元璋还不会这个技巧。

  他还记得,那还是洪武八年的时候,户部尚书茹太素上奏。

首节 上一节 113/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