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卧底大唐,扶持李秀宁登基 第72节

不说李易勇夺武状元的名头,就说之前突厥一事,他也是多次从武住⒗钚隳、李世民等人口中听说过这个年轻人、

有勇有谋,可堪大任。

“宣他进来。”

裴寂朝大太监颔首示意,后者缓步出殿,将一位少年郎领入殿内。

李易迈步上前,来到高座前停步行礼:“微臣,拜见陛下。”

“爱卿请起。”

李渊缓缓点头,望向李易的目光中有三分探询、三分好奇,以及三分意外:“你此来,是我那两个逆子都败了?”

李易开口道:“陛下明鉴,秦王与太子不尊天子诏令,私自调兵祸乱洛阳,如今乱局已被平阳公主平息。内卫府已将玄武门作乱逆臣悉数擒拿,宫外那些私自调动的兵马,应该也已被蒋国公控制,洛阳城的动乱都在掌控之中。”

“我那几个逆子,他们人呢?”李渊这会虽然气的想亲手把李建成、李世民都砍了,但话到嘴边还是夹杂着一丝关切。

李易想了想,开口道:“秦王被长公主罚跪玄武门外,齐王大体会被内卫收押,太子应该一会就会到。”

“此话何意?”

“太子终究是有监国重任,长公主不会当众罚他。”

“依你的意思,齐王就是内卫府可以管的了?李易你好大的胆子!”

耳边传来李渊的怒骂,李易神色淡然:“微臣此时先行一步,便是有一事,想与陛下、裴相商量。”

‘商量’二字说出口,李渊老脸更是怒不可遏。

裴寂这时也忍不住,上前指责:“李易,你莫要仗着自己的修为和军功,便对天子如此轻慢。”

身为臣子,而且还只是小小的中郎将。

凭什么让天子和你商量事情?

“裴相,我并没冒犯天子之意,只是眼下整个洛阳,唯有长公主执国,才能彻底平息太子与秦王相争留下的麻烦。”

李易目光直视裴寂,并不打算给这位大唐丞相多少面子:“我只是怕陛下一时不愿,延误了时机,所以才来商议此事。”

“放肆!”

李渊就算再怎么沉迷享乐,也没法接受有人在他面前这么说话,当下一巴掌拍在桌案上:“这话平阳自己不来与我说,却派你来?我若不愿,你还想软禁朕不成?”

“微臣自然不敢,但陛下有多久没出宫了?可知如今的洛阳城,遍布各国明哨暗探?洛阳遭此大变,早就有意夺下南阳窥视整个河南的大宋会怎么做?前不久刚在草原打了一场大胜仗,彻底灭了匈奴冒顿的大汉,是否会兵出武关?”

李易这话完全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大宋有意出兵的消息还是上官海棠亲口告诉他的,他现在正好拿来吓唬李渊。

说完觉得似乎还不够,又接着道:“我听闻吐谷浑欲求公主,但此事尚未有个定论。此等小国最是趋炎附势,朝唐暮汉也不稀奇。陛下您是否知晓,就因为您的纵容和默许,太子与秦王之争已经能动摇大唐的根基?”

对于李易而言,今日李渊愿意放权,他可以给对方一个体面。如果李渊不愿意,也得用强硬手段让他认清现实。

“我大唐,竟已有此危局?”

李渊虽然依旧很气李易对他的态度,但他终究是开国天子,李易这番言论有几成可能成为现实,他还是拎得清的。

更别说,即便只有一成可能,大唐也赌不起。

别看大唐刚打赢突厥,实际上国力才刚刚起步,短时间无力再打一场大仗。

李易没理会李渊的沉吟,只是笑着开口:“陛下,长公主在民间声望甚高,若有她执掌大唐,我想洛阳百万百姓,都愿意拿起兵刃护卫我大唐国土。”

李渊一时无言,然而没等他多说一句,大太监又走了出来,在李渊耳边轻声道:“陛下,长公主来了。”

“平阳一个人来的?”

“有内卫大将军陪着,还有,太子也在,未见秦王、齐王。”

听到这话,李渊不由看了眼李易。

和这小子说的一般无二。

见李渊没说话,大太监再度问道:“陛下,是否宣长公主入殿?”

“让,让平阳一个人进来。”

李渊思虑许久,终于还是叹了口气。

站在下首的李易这时嘴角微扬,李渊不见李建成,无疑是一种信号。

数息后,李秀宁迈步入殿。

第一眼,却是看向站在前头的李易。

恰巧李易这会悄悄回头,二人双眸对视,李易从李秀宁平静的目光中捕捉到了一丢丢‘问罪’的意思。

显然,李秀宁已经明白李易提前一步是来做什么的了。

但现在不是训斥手下的时候,李秀宁上前道:“儿臣,拜见父皇。”

“父皇,你们几兄妹眼里还有我这个父皇?”

李渊自嘲开口,随后摆手:“你不必多说,该说的李易已经替你说完了。朕老了,管不了你们几个,你从小就像你母亲,世民、元吉都怕你,建成也让你三分,你既然要担起重任,那洛阳诸事便交由你来处理。”

“朕乏了,今日祸事你想怎么处理,自己和玄真商量。”

第107章 李易再升官,四州都督

进入大殿刚请安说一句话,自己父皇就这么走了?

李秀宁当即看向李易:“我没来之前,你都和陛下说了什么?”

李易当然不能直说,张口正想找个理由搪塞,不防裴寂拱手道:“长公主,此时再追问此事已无意义,不如请武大将军入殿议事?”

李秀宁只得瞪了眼李易,开口道:“让武捉来,再招李靖、李绩入宫议事。”

“喏!”

“让太子先回东宫。”

“是。”

李秀宁命令下达,李易见这已经没他什么事,当即打算告辞:“长公主,裴相,末将还有守城重任,这就先行告退。”

“站住,谁让你走了。”李秀宁不等李易转身,便朝自己身后瞥了眼:“这里没你的位置,你给我在边上站着。”

李易:???

我忙前忙后,就为了扶你上位。

现在大功告成,居然还要罚站?

这女人怕不是要过河拆桥吧。

李易一万个不情愿,但李秀宁是他自己选的,只能闷声走到李秀宁身后充当雕像。

裴寂看到这一幕,心底却是对李易有了新的认知。

李秀宁用这种借口将李易留下旁听小朝会,就差直说她接下来要重用这位年轻人,他已经可以预见,李易很快就会取代罗士信的位置。

武渍馐贝拥钔庾吡私来,与李秀宁见礼时,目光略不可查的和李易交汇了半息,给了李易一个‘满意’的眼神。

到目前为止,今天的事虽然有些偏差,但终究没有脱离当日河边漫步时的算计。

三人等了一会,李靖、李绩联袂而至。

两人此时都知道玄武门和秦王府外发生了什么,看到殿内不见天子,只有李秀宁坐着,当即心底一凛。

洛阳是要彻底变天了!

等二人入座,李秀宁开口道:“父皇身疲抱恙,将洛阳诸事交由我处置。今日太子、秦王之事你们都知道了,我也无需遮掩什么,叫你们来便是要解决眼下难题,诸位有什么话都可直说。”

“长公主,臣建议革除李建成太子之位逐出皇宫,先在洛阳择一府邸关押,等朝局稳定后,再外放至胶东或辽西。”

武咨砦李秀宁心腹,此刻必须也只能是她先开口:“李世民也应当降封,并收回天策府一应权利,同样看押在府中,日后再送出洛阳。至于齐王李元吉,一并降封便是。”

一开口,就是先收回李建成、李世民手中的权柄。

两人之所以能在洛阳城这么堂而皇之的调动兵马你争我斗,最根本原因还是李渊给的太多了。

李渊但凡收着点权利,俩儿子想闹事也闹不出这么大动静。

对于武椎奶嵋椋在场其余几人都没反对。现在的胜利者是李秀宁,能这么对待李建成、李世民已经非常仁慈。

换做其他人,怕不是要血洗洛阳城才放心。

李秀宁见几人没开口,当即点名:“裴公,你如何看?”

裴矩颔首:“微臣以为此法可儆效尤。”

"那就依你们所言。”

李秀宁点头,随后道:“太子府、秦王府一众官员呢?其中不乏我大唐肱骨,此事处置不当,洛阳将有危难。”

武滓丫开过口,此时自然是裴寂回话:“长公主,参与今日之事者死罪可免,但贬职、降爵、罚俸不该少。若是罚的轻了,久而久之会失了敬畏之心。”

李秀宁说道:“此事牵扯人数不少,尚书省先拟出一个章程,入夜之前送至我府,玄真、药师你二人可有异议?”

“臣无异议。”

李秀宁见状颔首,想了想后开口:“今日之事,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洛阳,当尽快安抚百姓与诸国使臣,此事交由礼部主办,三省从旁协助。”

裴寂等人点头:“喏!”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长公主,洛阳城内的动荡不难安抚,可洛阳之外的变故却需尽早提防。”

裴寂适时开口,把李易之前说的那些潜在危机都说了出来:“如今大唐西南几处边关,都急需大将驻防镇守,不能让他国钻了空子。”

原本,这种事情对大唐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不说坐镇朝堂的李靖,秦王府里随便拎几个人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可现在这个敏感时期,李世民手下几位大将还得先晾一晾,这导致李秀宁手中能用的牌就少了很多。

李秀宁听罢,环视一圈问道:“你们有什么建议?”

武茁氏瓤口:“长公主,三宝将军擅长山地厮杀,可调往西南,以防大汉从武关出奇兵。另外中郎将正缺历练机会,不如让李易去南边,大宋多强兵少悍将,中郎将一人就足够扼守南阳要道。”

“至于东南齐鲁之地,懋功领兵多年、军纪严明,我想正合适在平原地带率军与大明对峙,以防大明趁机北上。”

武家小娘子或许长于谋略、短于武略,但用人眼光向来不差,很清楚在什么时候,什么人适合干什么事。

再加上扶李秀宁上位,是她早就盘算好的,这些事情半个月前就仔细考虑过,此刻回答起来自然妥当的很。

哪怕是李靖,也想不出更妥善的安排。

马三宝是李秀宁身边大总管,当年在关中就独领八万兵马,攻坚或许还差点意思,但防御武关他正合适。

李易之前从没独自领兵,而且才刚提拔至中郎将,按理说不合适继续升官。可谁让他这次所作所为,几乎等同于‘从龙之功’,没直接封大将军都不错了。

在南边倚靠十万大山,固守山南道边地,大宋来犯基本上只能强攻,很难施展复杂的战法和计谋,适合李易历练。

至于派李绩去东南防御大明,李靖就更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可以说哪怕换他前去,也不会比李绩强多少。

是以,李靖很快点头:“臣附议,武大将军所荐三人正合适。”

有李靖这位主管军事的丞相点头,李秀宁才看向李绩:“懋功可愿前往河南道?”

李绩抱拳道:“长公主有命,末将在所不辞。”

“好,那便任命懋功为河南道行军总管,总揽河南道诸州府兵事;任命马三宝为山南西道行军总管,总揽梁州等地兵事。”

首节 上一节 72/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