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卧底大唐,扶持李秀宁登基 第28节

而在所有人都忽略的大河航道上,已经有不少商船顺着漳水一路北上,名义上是运送各种茶叶、陶瓷,实际上有大半运的都是粮食。

所有的计划都在有条不紊进行,而大唐开国以来首次武举选拔也终于到了。

“咚~”

“咚~”

“咚~”

洛阳城北,王屋山东麓猎场。

为了彰显对这次武举的重视,李渊用自己游猎的大山猎场,作为本次武举大比的地点,并且新建了数座兵营。

包括李易在内421名得到各州、府、县举荐的武人齐聚于此,将要展开为期五日的武举比试。

此时中军大营点将台前,一名名秦军老卒伴随着鼓点变换阵型。

虽然以前从没见过这战阵舞曲,但站在队列之中的李易,侧头看向点将台中央的那一道身影时,还是想到了这舞曲的名头。

秦王破阵乐!

没错。

就是李二在每次重大庆典上,都会拎出来N瑟的那首阵曲。

不过看众老卒兵阵单一变化和僵硬动作,李易能估摸出这应该不是经过几位大儒精修,又亲自精修阵图的军阵乐曲。

虽然不是完整版,但有一说一,还是很有激情。

一曲罢了。

随着一众老卒退场,一身金甲戎装的李世民昂首往前跨出两步。

神采奕奕,环视沙场左右队列:“八年前,本王随父皇起义兵、平乱隋,数年厮杀浴血,换的如今大唐康宁。这八年大唐各州府变化,我想诸位应该都看在眼底。虽做不到人人有衣蔽体、有饭饱食,但大多数勤恳百姓,都能安稳度日。”

“但仅是如此,我大唐或可安稳十年、二十年,但五十年乃至百年后呢,大唐需要有更多的俊杰能够站出来,护佑好不容易结束的纷乱,护佑我大唐千载万年。”

“所以,天子下诏大开武举。”

“尔等受各州府郡县举荐参加本次武举,我希望你们能拿出自己最好的本事,让本王与整个天下都看清楚,我大唐儿郎的风采!”

作为这次武举的主考官,李二一番话虽然不长,但已让一众参赛者眼中冒火。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谁不想证明,自己就是那个能护佑大唐安宁的大才。

嗯,李易除外。

但除了李易和狄仁杰等少数几人能保持冷静外,就连同为先天境的薛仁贵,都有些热血上头的模样。

当然,最主要的其实是第一场比试题目刚刚已经宣布出来了。

完全是撞在了薛仁贵的专业上。

因为武举第一场考试,比的是箭术!

李易也不慌,虽说他在此之前从没正儿八经练过射箭,但临时抱佛脚,还是可以用武学碎片融合出‘基础箭术’以及‘人?连珠箭’,并且用最近这些日子积累的见闻点把这两门武学境界都提升到融合贯通。

这点箭术水准自然没法和薛仁贵比,但李易也没想和他争,只求在箭术比试上不出丑就行。

很快,随着李世民一声考核开始。

首位武者已经走向靶场,并且从众多强弓中挑出了一张三石弓。

第41章 首场甲等,兵道杜牧

所谓三石弓。

指的是用弓弦吊起三石重物品,正好能把弓弦拉成满圆的强弓。

换句话说。

一般举不起三石重物的人,不太可能把三石弓拉满。而想要完美发挥出三石弓的威力,力量最少得有拉满弓弦的一倍。

不然,弓都端不稳。

第一位登场的武者就明显不擅用弓,为了保证自己能端稳,居然还用上了内力。

用上内力,绝大多数后天武者都是能把三石弓拉满弦的。

之后瞄准五十步外的箭垛,‘嗖’的一下放开手指。

不说其他,三石弓拉满后,弓箭离弦飞出俨然是化为一道灰色光闪,都不用一个眨眼的功夫,便已钉在了箭垛上。

箭羽轻晃,整支弓箭入靶寸深。

从开弓到威力都不差,美中不足是……未中靶心。

五十步的距离,没射中靶心倒不算什么,很多军中弓手五十步外也射不中靶心。但眼下场合并非寻常小卒比试,而是汇聚了大唐各州俊杰的武举。

开弓射不中靶心,而且还是没有添加任何难度的50步固定靶,这种成绩已经可以预见,哪怕不是垫底,也会是倒数。

没办法,大唐首次开武举。

各州府举荐的人才,基本上没有弱者。

不是那种‘六项全能’的人才,都不好意思举荐,毕竟这次举荐也关系到地方官员的年终吏部考核和来年升迁的问题。

不会有谁真的因为某种关系,就送些草包到洛阳来丢人。

接连三箭射出,首位参赛武人的第一场考核结束。

三箭,无一命中靶心。

负责记录‘分数’的校场都尉,直接高唱:“陈南,丙。”

得!

这是公开处刑!

当场就报分数,一点不打算给人留颜面。

也可能是大伙还没进入状态,也可能是比赛的氛围让人紧张,之后一连十几位武者上前射箭,最好的居然只有‘乙’,甚至还出了另外两个得了‘丙’的。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考试,拿‘甲’的人也逐渐冒头。

直到……薛仁贵上场。

和其他人一根根抽箭不同,薛仁贵一次性取出三支箭。

三连射。

速度快到李易都没看清他后两次拉弓的动作,而且还做到了三箭同时命中箭靶,以品字形钉在靶心处。

连珠箭李易现在也会,但他自觉射速肯定要比薛仁贵慢,而且把后发先至的速度和时间算的死,也是目前他做不到的。

“薛仁贵,三箭连珠,甲!”

这成绩。

只能说别人拿甲是因为射的准,而他薛仁贵拿甲是因为最高只有甲等。

好在李易没打算跟他比,轮到他上场时,老老实实一箭箭射,稳稳的把‘甲’等成绩拿到手。

这一点,狄仁杰也是一样。

压根不和薛仁贵比花哨、难度。

一上午不间断的射箭,四百多名武者赶在了正午时分前全部完成考试。

拿到‘甲’的一共有179人,拿‘乙’的也有105人。剩下一百来号人基本上都是‘丙’了,仅仅只有9人因为脱靶了一箭,拿了最末尾的‘丁’。

中午众人自然是在军营里吃的饭,也不知道是为了刺激大家,还是纯粹抠门,能吃上肉的居然只有拿‘甲’的人。

最惨的是‘丁’级九人组,吃的只有稀粥,还不给配菜,只是不限量而已。

“牧之,我给你介绍一下。”

吃过午饭,趁着下午比试还没开始,众多武者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狄仁杰这时带着一个人走向李易和薛仁贵:“薛礼、李易,这两人都是要争状元的。”

说完又把来人身份说了出来,祖籍在大汉京兆尹长安的杜牧。

因为他这一支在他祖父时东迁,在大隋时就已经来了洛阳,现在也算是根正苗红的洛阳人。

李易笑着和杜牧点头示意,随后挤兑道:“怀英你这么说,不就是想让这考场里的俊杰都盯着我和仁贵,你才好不费吹灰之力,把状元头衔拿到手。”

“怎么会,我志不在此。”

“那你来武举,是打算玩玩而已,根本没把大唐豪杰放在眼中?”

“李易你这么说就过分了啊。”

薛仁贵没想到李易居然给他埋了个二连坑,扶额道:“你们爱争状元就去争,我只求与众高手过招。”

见他这么说,李易也不是真的要为难这家伙,当下挑眉:“这话还差不多,我虽然才来洛阳一年,但也听闻杜兄文武双全,也想请教以文入武道的奇特之处。”

“那你可是找对人了,牧之可不光是文武双全,三年前为《孙子兵法》注解,显兵家气象,当时可是轰动了全城的。”

狄仁杰这时插话,想了想又补充道:“我记得代国公当时就说,牧之若能以兵家入道,五年内可成宗师。这话就像当年代国公自己,受前隋武宗杨素夸赞,并被赐红拂的故事一般。”

被狄仁杰提起往事,杜牧眼中难免闪过一抹骄傲,但很快又被愁容取代。

三年前。

他侥幸得以窥视兵家先天之道,但并未彻底留在那等境界。

三年过去了,杜牧一直在追求兵道。可他总觉得自己新著兵书,依旧有所不足,对兵道领悟,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

李易看出了他的情绪波动,当下开口:“厚积薄发嘛,牧之兄不必太介怀,而且我觉得,你以兵家入道的机会可能就在近日了。”

“哦?”

“这话怎么说?”

众人好奇发问,李易却只是看了狄仁杰一眼。后者稍稍迟疑,低声道:“此乃国事,出得我二人口,入你二人耳,可不能外传。”

杜牧听罢,摇头道:“若是国策大事,还是莫要泄露的好。”

李易笑了笑,轻声道:“其实不算什么很大的事,就是大唐准备打突厥,准确的说是打颉利而已。”

“怎么会?”

杜牧一直在洛阳,自然对朝堂也有所了解:“前些天出的事,不是听闻突厥已求得天子原谅?”

“天子一怒,岂是几千匹战马就能摆平的?”李易笑呵呵摇头,但也没继续往下细说。

再说下去,就涉及具体操作了。

那些是真的不能透露。

“我只是想告诉牧之,眼下草原大战在即,你若要寻突破,科举后不妨去求一个随军武官,或许等你从战场回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第42章 李二:是人才,就该为秦王我效力

下午,申时三刻。

李易再度踏入军营沙场。

第二场比试考的是骑术,整个沙场划出了一圈圈跑道,并且在跑道上放置了不少障碍物和需要‘击杀’的目标。

首节 上一节 28/2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