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对敌,典甲可不是星魂,再说就算是星魂也顶不住啊。
实际上从被玄翦和惊鲵围攻,典甲就死定了,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罩门被发现更是加快了死亡。
想拖小半刻钟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找不到罩门所在,只要两人攻击防御相对薄弱处,比如眼睛,耳朵,就能破防。
没有大成的披甲门硬功,全身防御无法浑然一体,人体本来就脆弱的部位防御天然就要弱一筹。
俗话说顾头不顾尾,当玄翦第三次用出绝招,双剑齐刺向两个缝隙,典甲就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用双手抵挡,自己硬功就会被硬破,用双手抵挡,罩门就要显露而出,硬功还是被破,这该怎么选择?
就在典甲犹豫的瞬间,玄翦就帮他做出了选择。
刺出的双剑陡然加速,依靠超过防护界限的霸道力量,直接贯穿血肉罡气,刺进了胸膛之中,猩红的热血顺着黑白双剑喷涌而出……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败如山倒
“额……”
典甲张开了嘴巴,血液涌出,似乎想要说些遗言,但玄翦没兴趣听典甲废话,剑气从剑尖迸射而出,瞬间将典甲的心脏搅成了粉碎,当场毙命了。
噗嗤!
双剑齐抽,血液喷溅而出,玄翦身形后退躲开了血液,典甲魁梧的身躯轰然倒地摔在高台上,双眸大睁,眼神彻底暗澹了下去。
比起玄翦,典甲的实力本身就有差距,之前托大,一招就被破了硬功。如今就算了武器,铠甲,依旧不是玄翦的对手,就算是单对单,花一些时间玄翦也可取其性命。
只不过成峤考虑到典甲如今身处军中,刺杀难度大增,才让惊鲵过来帮忙。
“惊鲵,我们走,赶紧去帮君上的忙。”
玄翦随手挥出几道细小的黑色剑气将高台上大纛(dao)旗斩成几截,任由大纛旗坠落下高台,而后看向蒙面的惊鲵沉声道。
惊鲵点了点头,下一刻两人身影一动向浓烟滚滚所在位置而去,几个起落便化作小点消失不见。
杀掉典甲的过程说来话长,实际上也就一分钟左右,半刻钟是七点五分钟,小半刻钟怎么也有四五分钟,剩下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
赶来的援军半路上看到大纛旗倒塌,立刻心态大崩,这说明他们的大将军凶多吉少了。
好在为首的千夫长尽管心中也很慌,但还没有彻底失去冷静,将大旗倒塌解释成战斗导致的,反问一句所有人难道对他们大将军的实力没有了解吗?
军中只敬服强者,典甲曾经也展示过自己强大的力量和防御力,想起曾经的一切,兵将们才勉强冷静下来。
然而等赶到高台,登上高台,看见典甲的尸体后心态终于控制不住了,士气暴跌,六神无主了好一会儿。
典甲选择的高台位置特殊,基本上能够俯瞰绝大部分战场,因此树立的大纛旗也能够被前线看到。
本意为将帅与他们同在,从而魏鼓舞士气,这下起到了反作用。
支援的将士看见大纛旗倒伏后,前线的将士基本上也看到了,这玩意除非主将出了意外,否则是绝对不允许倒伏的,后撤都会影响士气,更别说倒伏了。
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没有什么比士气更重要了。
再加上粮仓的方向浓烟滚滚,军官们慌,士卒们更慌。
就算他们是天下强军魏武卒,但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没有任何古代或类古代的军队能够做到这点。
与之相反,秦军则是士气大振,那支大纛旗自从来到那里,他们赫然没有前进半步,一直被挡在一处地方。
已经颇为疲惫的秦军身体中诞生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彷佛无尽的力量从身体中涌出,如狼似虎的扑向魏魏武卒。
很快魏军就败下阵来,所谓兵败如山倒,败势已显,任何人都止不住,军官都没有弹压的心思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往北边疯狂逃窜。
典庆强忍着心中极为不好的预感返回高台,当看到典甲的尸体大恸,但很快就收拾好心情,他知道这时不是悲伤的时候。
抱起典甲的尸体,典庆带着高台附近的魏武卒向北撤退。
蒙骜下令全军追击,他不求能够全歼魏武卒,只要能够重创就无比满意了,哪怕只咬下一部分也可以接受。
军功就在眼前,秦军嗷嗷叫宛如饿狼似的紧追不舍。
……
另外一边,成峤正在粮仓反复横跳,已经烧了一半多的粮仓,正准备继续,典甲的亲卫来了。
千夫长闻讯连忙派人去求救,求救的兵卒哭丧着脸说有一人高手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诡异,亲卫们半信半疑,但还是分出大半亲卫前去围剿。
隐形人成峤很快就发现了异样,他发现这些军卒不逊色于秦军的王牌,行走之间也呈军阵排列,五十人结成的军阵就足以对天地之力造成一定影响,三百人多结成的军阵赫然不逊色于千人组成的军阵。
于是,成峤就偷偷熘走了,反正粮仓已经烧了一半多,足以对魏军的军心士气造成巨大打击。
来到外围,成峤发出信号,下令撤退,刚离开就看见玄翦和惊鲵飞速到来。
于是,成峤便得知了典甲被杀,大纛旗被斩断的事情,这下百分百笃定魏军被会败了。
唉,可惜了,早知道烧慢一点了,这样秦国就能够得到更多粮食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成峤等到罗网杀手汇聚成撤退地点,清点了一番人数,发现罗网杀手还活着的也就十八人了,还人人带伤。
伤势归伤势,该用还是要用,成峤让他们去散播魏军战败的消息。
最开始东西北的魏军并不相信,等到部分慌不择路或者逃得飞快的魏卒抵达才相信,还是兵败如山倒,主力都败了,身为偏师的他们还坚持什么?
由于北边距离秦军最远,只有脑子还有彻底昏掉的人都下意识的往背面跑,一时间北边人满为患。
好在跑了那么远,总算有将领脑子清醒了,组织起军卒冲击北边的秦军,为了活命爆发出的潜力是巨大的。
偏偏北边只有不足两千的秦军,根本无法挡住,只能放开口子让魏军逃,只不过这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挡不住可以骚扰占便宜。
秦军追了上来绞杀着还没有撤出城的魏军,如果这样持续下去,还没有撤出城的魏军都得死。
好在这个时候有军队主动站出来断后,一支是没有守护好典甲的亲卫,一支是守护粮仓的残兵。
两支军队拼死阻拦,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成功阻止了秦军的追击,让还没有逃出城的军队逃了出去,然而逃出城并不意味一定能活。
早在魏军溃败的时候,蒙骜就派遣了一支骑兵北方,因此魏国的败军还要面临秦军铁骑的追击。
在这支骑兵的追击下,魏武卒损失惨重,一万五千余魏武卒,只有不到五千存活,而服务于魏武卒的三万余辅兵,只有上千人活着逃了出去。
魏武卒可以骑马逃跑。哪怕因为慌乱,没有带出多少马,而且就算纯比双腿,半农半兵的辅兵也远远不是职业兵卒的对手,跑得慢自然就要遭殃了。
魏武卒和辅兵死在追击上的比起死在战场上的还要多,达到了一点五比一的比例。
秦国骑兵一路追击,直到遇到了从魏国腹地的援兵才回转。
等到秦国骑兵回到阳平,城中的火灾已经被灭,魏军残留的粮草军械等物资全部归了秦军,蒙骜正在组织秦军和阳平城的壮丁补修四面城墙。
阳平城的魏国百姓当然不愿意给秦军干活,但是在秦军的刀枪威逼之下不得不屈服低头,过程自然是不怎么愉快的。
好在在成峤和蒙骜的严厉约束下,没出现什么流血事件,也没有发生破城后的传统娱乐活动,最多就是被修理了一顿。
城外的阻击战也结束了,得知阳平被占,主动退却了。
另外两部秦军进入了阳平城,秦军骑兵被蒙骜一分为二,一部分放在了城外作为机动威慑力量,另外一部分则作为城中的突击力量。
趁着敌人还没来,秦军抓紧时间修补城墙,等城墙修补好,消息也传到了大梁。
噩耗袭来,举国震动!
在这危急时刻,谁敢横刀立马?
第一百一十三章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魏大将军
消息传到大梁时,好巧不巧,魏国正在举行例行朝会。
听闻典甲战死,魏军损失惨重,阳平被破,满朝震怖,喧哗声大起,刚刚成为魏王的魏增身体微晃,差点晕倒。
就在这时,魏庸站了出来,主动表示愿意领军去前线击退秦国,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
这个时候前线一片糜烂,显然是一个烂摊子,魏庸还立下了军令状,堵得满殿朝臣没话说,也不敢说。
他们生怕一开口,魏庸来句“既然你认为他不行,那么你去”,那可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魏增见到有臣子挺身而出,愿意为国效力,且不说这份能力如何,就这份忠诚也让魏增感动不已。
此刻魏增本已经六神无主,因为占据了阳平的秦军完全可以趁着魏国防线被破,派遣骑兵长驱直入,搅得魏国腹地鸡犬不留,好不容易有臣子挺身而出,宛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魏庸就被魏增任命为了新的统兵大将,王都内的将领可以尽其挑选。
如果魏庸能够成功击退秦国,那么掌握部分兵权完全不在话下;如果魏庸能够击退的基础上战胜秦国,哪怕只是小胜,成为魏国大将军可能性很大。
受天时影响,秦国不可能一直进攻魏国,等到气候转冷,秦军不撤兵也得撤兵,当然秦国主动撤兵,跟被赶出去,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军队开拔,不是说走就能走的,需要足够的时间准备,趁着这段时间,秦军正在消化魏军在阳平城中留下的物资,留下足够大军一月所需,其他的全部运走。
阳平城是魏国的一座大城,但蒙骜却不打算一直占领,周边大部分城池都还在魏国的掌控下,与之前秦军攻下的城池联系并不紧密,强行守卫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之前蒙骜攻下的城池可不是随意攻的,那些城池挨着秦国边境,互相依托,这些城池未来将是秦国东郡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东郡的雏形。
蒙骜跟成峤商量后决定借用阳平城消耗魏军部分力量,就找个机会把城池顺理成章的让给阳平城,这样对于魏庸而言,已经算立了一功。
再利用杂牌军和部分秦军精锐混编,跟魏军正面战一场,僵持一段时间就下令精锐秦军撤退,让杂牌军挡住魏军主力一段时间,秦军也好顺势撤退。
这样一来,魏庸又立了一功,夺回城池之功,小胜秦军之功,在魏无忌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当个魏国大将军不过分吧?
不服?
不服你也夺回城池,小胜秦军一场啊!
剧本已经写好,魏庸刚刚率领大军离开大梁,就通过身边的罗网亲卫收到了剧本,身为导演和演员的魏庸对于蒙骜和成峤编写的剧本非常满意。
等到魏庸率领大军到达阳平,一切都按照剧本排演下去,不过最开始并不顺利。
不是双方没有默契,毕竟双方主将一直在暗中交流,而是魏庸的领兵能力在蒙骜看来太菜了,破绽都已经主动告诉他了,还指挥不好……
搞得蒙骜不得不通过罗网教魏庸怎么打,可以说蒙骜在同时指挥两支军队,不得不说这很搞笑,我自己打我自己?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成峤的先见之明了,不用战俘,刑徒组成的杂牌军,蒙骜是绝对舍不得用自己手下的军卒用生命去演戏的。
等到蒙骜好不容易指挥魏军像模像样的攻下了阳平城,魏庸的领兵能力总算被蒙骜调教得勉强合格了。
当然,尽管合格了,魏庸还是庸将,不够蒙骜一只手打的,只是不会一不注意放基础错误,常识错误了。
魏军追击“败退”秦军,蒙骜就按照剧本演了下去。
没有精锐秦军支撑,没有秦军督战,杂牌军自然是经不起魏军打击的,好歹人家是正规军,很快就溃败了。
不过没关系,蒙骜已经带着脚力更快的正规秦军撤退了一段距离,溃军影响不了正规秦军。
魏军正忙着砍杀溃军,获得军功,再加上真正断后的骑兵部队以及魏庸的默契配合,秦军撤退得可谓相当从容,军阵严整,明显保留着强大的反击之力。
秦军的反击之力,也是魏庸下令魏军禁止追击的根本原因,这个时候魏庸刚夺回了阳平,又小胜了秦军一场,威望正高,可没有将领敢跟他唱反调。
等到秦军撤着只留下模湖的影子时,魏庸下令不要俘虏,全部杀干净为战死的魏军报仇!
这也是剧本中的内容,蒙骜,成峤,魏庸都不希望其他人知道这支秦军的真实组成成分,一旦暴露,对他们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魏庸的命令是极为符合军心的,上上下下都极为赞同,在这个还是以首级魏主要记功方式的年代,只有死人才能提供更多的首级。
再加上秦魏之间的仇恨,虽然没有秦赵那么深,但也浅不了,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机会谁不喜欢?
借助屠杀的命令,魏庸在魏军的威望可谓不减反增。
等到魏军夺回阳平,小胜秦军一场,斩首四千余的捷报传回大梁,魏增可是高兴坏了,说出了与原着类似,却有一点细微差别的话。
“魏国有大司空,纵使强秦又有何惧?”
满殿朝臣也很高兴,击退了秦军一是保住了魏国和他们的颜面,二是保住了他们的财产。
第二点无疑更为重要,要是放任秦军进入腹地乱搞,魏国权贵的财产无疑要受损严重,特别是有封地的,没有封地的不过受损小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