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 第265节

最低五十,最高四百五十八。

县令是正七品或者正六品,原先是六十两的年俸,如今

是七十二或者八十七两。

若是考虑到取消粮食,全部由银子支付的话,那确实增加了不少。

“军政院总理大臣,正一品,军政院行走,从一品。

六部尚书、大理寺寺卿、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各省布政使,正二品。

......

具体的品轶表,我们通政使司已经草拟好印刷出来,大家可以在会后,到通政使司领取。”

杨士奇说完话冲陈云甫拱手落座。

“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一众人纷纷点头,都这么白话明了,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大家伙纷纷升官加俸,这是天大的好事。

于是纷纷含笑点头,齐刷刷的夸陈云甫此举好的不得了。

“既然都同意,那咱们接着往下说。”

“为了遏制、杜绝投寄、飞洒等避税行为日益猖獗,本辅决意,全面禁止功名田、官田的免税政策,国家统一收税。”

图穷匕见,这才是陈云甫真正的打算。

国家一体纳粮!

第三百四十九章 士归士、绅归绅

有人说,政治,从来都是妥协的艺术。

若是按照这种说法,那生活处处都是政治。

因为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一直都有着趋利避害旳天性,故而,一直都在追求双赢。

想要双赢就必须妥协。

甭管陈云甫承不承认,现在的他,越来越像是一个成熟的政客,好听点说,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员、好家长。

可本质是不会变的,陈云甫在政坛政治领域,已经越加的成熟和熟稔了。

他驾轻就熟的给他人分享蛋糕,同时不动声色的引申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上,在拉拢一批支持者的基础上,要褫夺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官员属于士,地主属于绅,自古以来,每一个官员的家族在当地都是地主,因此,士绅阶级永远牢牢绑在一起。

中国的近代史随着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而拉开帷幕,等到资本萌芽后,这些腐朽堕落的士绅阶级继而逐渐又向买办阶级衍化,继续绞尽脑汁、穷尽心力的攫取、压榨国家利益和地方百姓血汗。

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很令人指。

可士绅阶级真的就是铁板一块吗。

陈云甫可以很笃定的说一句:“从来没有哪个阶级可以做到铁板一块。”

永远都

有背叛阶级者,也永远都有因为利益考量而出现的内斗者。

士绅阶级的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士归士,绅归绅,两者有着如此明显的区别,怎么可以混淆在一起,并称为一个阶级呢。

士者,权力的拥有者,具有行使国家公权力的特征,因此士,在地位上显著高于农、工、商三个群体。

绅者,土地的拥有者,他们的根只在于土地的产出,逢旱涝灾年,照样要望着苍天落泪,顶了天算是掌握一定生产资料的有产富农罢了,归到根处,还是农,富农。

古代的官员把士和绅绑在一起,说到底,就是古人共有的群像符号:土地情结。

所以古代官员一般都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老农气味。

他们大量的贪占土地,越多越好。

因为这些个官员想不到除了土地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有资格称为权力红利。

所以,若是有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朋友会现,在广州十三行最繁荣那几十年,广东的官员和晚晴内6的官员完全是两种状态。

广东的官员就像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家里用着新鲜的西洋物件,穿着西装或者各种奇装异服,追求美观和轻便舒适,并且日常中可以很快接受层出不穷、迭代进化的新科技产物,可谓是山羊放了绵羊屁,既洋气又骚气。

而晚晴内6的官员就像是没解放前的老坑农民,愚昧且落后,除了钻脑子如何逢迎那位老妖婆之外,就剩下一个抽大烟调戏府里小丫鬟了。

现在陈云甫在做的事,就是着手慢慢把士绅分割开来。

要让士也就是官员,逐渐从土地上分离,更多把目光、精力投向更多更新鲜的事务上,哪怕他们贪吧,也别总想着贪土地。

而分离两者的第一步,就是先从这一体纳粮开始。

国家有钱,朝廷给官员加俸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搞活经济,搞富国家,蛋糕越做越大,大家分吃到的也就能越来越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简单的道理不好简单说,需要具象化到行动上,那就需要陈云甫通过政策的方式来引导这些个腐朽落后的官员逐渐启蒙。

有人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兴办一所学校,直接教育出一批年轻的后生,然后充任到官员的岗位上,这不就全部搞定了。

道理确实是这样不假,乍一听也很对,可问题不是出在这。

还记得陈云甫曾在河南,和时任河南布政使的成耀在罗家庄外的那番谈话吗。

当时两人聊到了《西山政训》。

《西山政训》不算是什么特别出名的典籍,类似总结官员为官之道的书,从百家争鸣到明清资本萌芽,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很多为官的大道理,几千年前先人们就都懂了。

后面继任的官员哪怕到几千年后,为什么还有做不到的,问题不是出在换一个王朝、换一个国家制度就能解决的,因为这是人性问题。

懒、惰、贪、腐这是人性,几千年后的官和几千年前官,本质上没变啊,唯一的区别,就是古代的官会之乎者也,后代的官会数理化,这只是时代背景不同,两者学的知识不同而已,本质上不都还是人吗。

是人,就会犯政治错误,犯政治错误就会在地方拖累国家整体向上的政策。

因此,就算陈云甫手把手教出一批新学生来当官,他们做了官接触到了权力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又能说的准。

“国家一体纳粮,是本辅深思熟虑后提出的,现在国家看似财政非常健康,但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给官员加俸需要钱,支持五军府对外征战、开疆辟土需要钱。

没有钱,朝廷什么也做不了,我们都只能囿于中州这一地一城,这一点,本辅希望诸位同工能够明白,明白之后可以和本辅一体同心,大家齐心协力把这项政策推行下去、贯彻下去。”

大家伙算是听明白了,尤其是蓝玉。

没有一体纳粮,朝廷的财政只能缓慢龟进,不可能一口气多出一笔足以支持你们打仗的大头,那么九州计划就遥遥无期。

推动一体纳粮,朝廷有钱,我陈云甫就能全力支持你们对外开疆辟土,让你们尽快就任封王。

所以,为了你们自己,你们得支持我。

道理很简单,还是拉一批打一派的套路。

蓝玉直接开了腔:“太师的这项政策,我非常支持。”

军方纷纷开口表示没有任何意见,脾气最急躁的王弼更是大声道:“末将唯太师之命是从,地方上那些个为富不仁的劣绅豪强要是敢反对,拒内,部/群:9.8/0'2?0"5:8'5,6绝交税,末将就带人砍了他们!”

在场的官员都缄默垂。

之前就听到风声,地方都司将效法广西生产建设兵团制度,增设税司搞武力征税,如今来看,应该是真的了。

一旦武力征税,那地方地主的末日就算是到了。

不过想想之前的加俸,官员们的心态生了一丝微妙且积极的变化。

国家的财政健康,他们的俸禄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怎么算,也是双赢啊。

更何况,我堂堂一个朝廷命官,为什么要关心三叔六伯他们今年交多少粮食?

士归士、绅归绅。

我一个官,想搞钱的路子多了去,何必计较三石两石粮食那点赋税。

念及至此,也就没多少人再反对。

一体纳粮政策,顺利通过。

第三百五十章 时来天地皆同力

浙江,杭州城外杨柳别苑。

这是严家在杭州或者说浙江的产业之一,一个占地极广的小桃源,一个避暑的胜地。

今天这里迎来了它的主人,也是严家的家主,原浙江省道粮长严震直。

如今这位曾经的大地主可是不得了。

“人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震直兄今时不同往日了,日后官面上很多事情,还望震直兄多多提携下官啊。”

杨柳别苑内,假山矗立、绿水溪流好一派美景,两个中年男子一左一右并肩而行,说话者若是让浙江当地的官员见到,必能一眼认出来而惊掉下巴。

因为,这位竟然是浙江左布政使王钝。

身为浙江当地名副其实的一把手,竟然在严震直面前称,下官?

按照最新出台的九品十三级,王钝已经是正二品了。

这个时候的严震直呵呵一笑,摆手道:“藩台严重了,严某也不过是蒙了太师的识拔,擢赐军政院行走,此番回浙,也是为了实地督办一体纳粮的国策罢了,可不敢锦衣夜行四个字。”

军政院行走,怪不得王钝要自称下官。

王钝笑着应了两声,没在这件事上过多旳纠缠,他今天来杨柳别苑,也不只是为了和严震直白话寒暄,毕竟两人早已相识多年。

“这次太师推行一体纳粮,用意在何,这力度决心,到底是什么尺寸?”

在商言商,在官言官。

严震直没有给出直接回复,而是反问了一句:“藩台平素,喜欢看小说吗?”

“小说?”

“当年太师还做永乐辅的时候,不是着通政使司整出了一份金陵日报,还连续十几版刊了不少的神话故事,后来直隶各府、江南各省道富裕的地方都有样学样,连咱们浙地如今,不也有了杭州日报、绍兴日报。

那些光怪6离、精彩拍案的故事便都是小说。”

两人说话间到了凉亭,别苑里严家小辈侍候着奉上茶水。

王钝接过哦了一声,摇头道:“震直兄也知道,这几年中央的政策是层出不穷,地方忙的焦头烂额,下官哪里有时间去看这些故事。”

首节 上一节 265/2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