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守陵人 第235节

“请公子离开咸阳!”王贲没有拖延和迟疑,开门见山,就是要樗里寻离开咸阳。

一袭白衣的樗里寻静静地坐在池边垂钓,似乎没有听到王贲的话一般。

“贲,已经向陛下谏言,诛杀公子!”王贲叹了口气,将自己入宫见扶苏的话全都说了一遍。

“老臣谋国,逢亲不避,公子见谅!”王贲继续说着。

“将军可知道,本君为何杀胡亥?”樗里寻将手中的鱼竿递给了身边的侍女,转头问道。

王贲摇头,这也是他最疑惑的地方,能在陛下殡天时留下血泪的人,又怎么可能再陛下尸骨未寒之时,杀其子嗣呢?

“因为他该死,柩前行刺只是他计划中的一步,这些年仗着陛下对他的宠溺,胡亥在大秦各公子身边都安插了眼线,刺杀本君是第一步,之后就是毒杀陛下,暗害其他诸公子。”樗里寻冰冷的说着。

樗里卫顺藤摸瓜之下,才发现了胡亥的险恶用心,甚至很多死士间者都潜在其他公子身边极近,一旦自己真的与扶苏起了冲突,这些公子都将死于非命。

届时,胡亥也会嫁祸给他或者扶苏,使得二人更加相互猜忌。

没有人敢想象,到了那个时候,他和扶苏是否还能保持克制,因为都在怀疑是对方对其他公子下手的,那时才是真正的乱国之威。

整个嬴氏宗亲,也都将人人自危,互相猜忌忌惮。

也正因如此,樗里寻才以雷霆之势当场震杀胡亥。

他不敢去赌胡亥什么时候会对其他公子动手,只能雷霆震杀,然后剪出掉胡亥安插在各公子身边的刺客。

“为什么不上报给陛下?”王贲沉默了,果然其中另有惊天隐情。

“告诉陛下又能如何?让陛下手上沾染兄弟手足之血?”樗里寻看着王贲反问道。

大秦势力太盛了,多少人在盯着他们出错,一旦扶苏下令诛杀胡亥,无论什么原因,都会有人造谣抹黑,给扶苏打上弑杀兄弟的恶名。

“只是公子如此行事,又如何面对天下万民!”王贲叹了口气。

扶苏没有被杀手足相残的恶名,可是这个恶名却是传给了樗里寻啊。

“本君做事,何时在乎过其他?”樗里寻淡淡地说着,面相湖水,背对天下。

王贲深吸口气,坐在步辇上拱了拱手,他们都低估了公子,也理解错了什么是大秦之剑。

剑开双刃,伤人伤己,但是同样的,剑为君子,宁折不屈。

“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王贲叹了口气,看着樗里寻,又看向了旁边比自己老,却还生龙活虎的李牧。

“将军逝去,千寻恐怕不能亲自为将军送行了!”樗里寻也收敛了气势,叹息的看着王贲。

一个时代终结,时代的人杰们也都纷纷迟暮,谁也抵挡不了生老病死。

王绾、王翦、韩非、始皇帝,如今王贲也终将逝去了。

“你什么时候死?”王贲知道自己逝去,樗里寻应该已经返回金陵,不可能为自己送行了。

不过,早有预料,转头看向李牧,这家伙居然生生熬死了同期的所有名将,连自己居然都没能活过对方。

“快了,快了!”李牧笑呵呵地说着。

王贲无语转身离去,上一次父亲去世前也亲自前来,问过,这家伙就是这么说的,结果现在到自己了,还是这个回答。

------------

第四百九十四章 该来的没来【求订阅*求月票】

“该来的没来!”

王贲的离去,李牧是忧伤的,他们这一辈人都先后离去了,他却还活着,说好的续命十年,为什么现在还在活着?

“我都没忧伤,你忧伤个锤子?”李牧看着感慨的樗里寻无语的说道。

“那你说谁该来?”李牧更好奇, 该来的没来,那意思就是不该来的来了?

樗里寻笑笑,没有说话。

三日后,太师府发出讣告,大秦太师王贲,与正午病逝。

“唉~”樗里寻和李牧都是深深的叹了口气,朝着咸阳方向遥遥一拜。

“你小子不去吗?”李牧看向樗里寻问道。

樗里寻摇了摇头, 咸阳盯着他的人太多了,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刻意的去解读,因此,送始皇帝安宁后,他就一直清居简出,没有离开过樗里。

“唉,老夫亲自去吧!”李牧也知道樗里寻现在的身份特殊,他若去参加王贲的葬礼,对王家后人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王贲离世,扶苏亲自为其挽联,追封,彻侯。

樗里寻默默的关注这咸阳的风云变化,始终不出。

“陛下接见了王贲之子,王离!”李牧回来后, 跟樗里寻说了葬礼上发生的大事。

樗里寻点头, 以王家的功勋,值得扶苏亲自出席葬礼,并照拂后人。

“陛下下旨, 将王离调离了琅琊,命其担任离石要塞主将!”李牧继续说道,然后看向樗里寻。

虽然说扶苏是如今的皇帝,但是这种顶级将领的任命都是要由陛下和国尉府商议的,而不是直接任命的。

“不准!”樗里寻目光一凝,直接开口。

王离之才,做一个郡尉是足够的,凭借家势,哪怕是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营校主将也不是不能。

但是离石要塞不一样,秦军大营,除了两营两卫,接下来就是离石要塞、北地、雁门、函谷、蓝田等少数几个大营最为关键。

草原虽然被大秦征服,又有北地军团和长城兵团镇守,但是,离石要塞正好处在北地军团和长城军团的中间,是协调双方的关键,意义非凡。

还不仅仅如此,离石要塞还节制着咸阳门户,函谷关!

“这未尝不是陛下在试探!”李牧叹息的说着。

诛杀胡亥终究还是让这对叔侄产生了间隙, 如今就是扶苏的试探,看看樗里寻是否会遵从他的王令了。

“唉,不该来的来了!”樗里寻深深叹了口气, 自始皇帝殡天后,第一次离开了樗里。

樗里寻一动,樗里府邸外的各家探子纷纷回禀,正如樗里寻所料的一般,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李斯、冯去疾、蒙恬、冯劫等人都叹了口气,不该来的还是来了。

旧王宫,承武殿,如今的国尉府衙门,众将、幕僚纷纷聚集,这是国尉大将军,帝国武君上任以来第一次前来属衙,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来者不善啊。

“武君,何不再退一步!”蒙恬出现在府衙前,先行见过了樗里寻。

他知道樗里寻深居简出,就是为了消除自己在帝国的影响力,保证扶苏最快掌控朝堂。

更知道樗里寻这次出来,是为了阻止王离接管离石要塞。

然而,这就等于是打了扶苏的脸,毕竟这是扶苏即位以来,第一次在军中的任命和调动。

樗里寻这时候出来阻止,也会被过度的解读为陛下没有资格和能力插手军中之事,对陛下的威信是极大的打击。

“恬将军不会不知道离石要塞的重要性!”樗里寻看着蒙恬说道。

蒙恬叹了口气,他如何不知道呢,始皇帝还在的时候,就真的放心他执掌长城兵团?

并没有,离石要塞就是挟制长城兵团的钉子,一直也是由第一家族掌控,而第一家族就是皇帝的亲信家臣。

哪怕后来第一名调去了骠骑营,接手的也是秦国军方顶级豪门之一的司马家,蜀郡郡守司马来接手。

如今,司马来请辞,扶苏却派了王离接手,不是蒙恬看不起王离,而是王离真的差的太远了。

北地的子车乘、雁门的自己,哪一个是王离能抗衡的?

因此,蒙恬也很无奈,不知道是谁给扶苏出的臭招,居然让这样一個资历不足的人夹在他和子车乘之间担任离石要塞之主。

走进承武殿,众将幕僚行礼,王离也已然在列,惴惴不安的看着樗里寻,身处暴风眼中间,他如何不知道樗里寻这次来就是因为他。

“你觉得你有资格担任一营主将?”樗里寻没有任何废话,直接看向王离淡淡的问道。

王离头皮发麻,他想过很多可能,但是最终都是樗里寻跟陛下对上,他只要坚定的站在陛下这边就不会有事,因此,担任离石要塞主将的要求也是他自己提出的。

扶苏其实也知道王离不适合担任离石要塞主将,可是王离的小心眼太多了,又是在王贲的葬礼上提出,当着文武百官和王贲灵柩面,扶苏也没法去拒绝。

也就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只是,王离算好了一切,却没算准樗里寻居然这么不给他面子,当着众将士幕僚的面,问他有这么资格和能力?

“离石要塞节制九原、云中、函谷两郡一关,你有这个能力和资格?”樗里寻继续问道。

王离看着樗里寻,不知道为什么会恐惧,言不由衷的说了一句:“没有!”

“既然没有,还不上疏请辞,是想让陛下背上用人不明的罪名,还是觉得两位太师的名声是给你拿来浪费和败坏的?”樗里寻厉声呵斥道。

“我……”王离哑口无言。

樗里寻没有给王离再说话和反驳的机会,转身离开了承武殿,返回樗里。

经此一事,无论王离自己上不上疏,他都不可能再有机会担任离石要塞主将一职。

蒙恬也松了口气,让王离主动请辞,这样就不会导致樗里和陛下的交锋了。

到时候再由他引荐一个适合的人选给扶苏,然后樗里通过,也不会影响陛下的威严了。

“公子!”子车乘追了出来,看着樗里寻,虽然如今樗里寻受封武君,但是他还是习惯称呼为公子。

“没事!”樗里寻知道子车乘在担心什么,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离开了。

“又不是说你啊!”樗里寻望向了阿房宫方向深深叹道。

初登大位,扶苏似乎是有些迷茫了,没有适应身份的转变带来的变化。

------------

第四百九十五章 最是清醒属将闾【求订阅*求月票】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反而并不是什么好事!”李牧望着阿房宫无奈的摇头。

人王传承是好东西,但也意味着会让人难以抉择,让人瞻前顾后,最后畏首畏尾。

用武学来说就是,精通百家, 看似无敌,但是对上真正的宗师,就变成了啥也不精,不能将所学融合,自成一脉,永远成不了宗师。

扶苏现在就是这样的, 得到的传承太多了, 始皇帝还在的时候,有人在上边为他遮风挡雨, 他可以将这些传承,一一试验,选出最优解。

可是,现在,作为帝王,他无法再去尝试,也不能再出现错误。

这也是嬴政逝去前为什么告诉扶苏,作为帝王哪怕是错的也是对的原因。

朝令夕改,只会让整个帝国陷入大乱。

樗里寻之所以迟迟不回金陵,就是这个原因,他必须留在咸阳,为扶苏兜底,哪怕扶苏做的再错,也要将之变成正确的, 拨乱反正。

“为什么不入宫?”李牧看向樗里寻问道。

以樗里寻的威信,入宫解释, 劝诫,扶苏应该是会听的。

“陛下现在就如同昭王年轻时,会做错,会春风得意,只有让他真正知道自己的处境,才会醒悟,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樗里寻翻阅着手中的书籍,淡淡地说着。

李牧随意瞥了樗里寻手中的竹简,《昭襄王》!这是严君墓中的藏书。

记录的也是大秦历代先王的事迹,包括隐私的东西,那些史家也避而不谈的东西,在严君藏书中也是有详细记录的,就是为了劝诫大秦后来继承者以之为鉴。

这些也才是樗里,这个大秦守陵人一脉的底蕴所在。

有了这些东西,守陵一脉才能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培养和辅佐秦王如何去成为一个雄主。

所以,樗里寻并不着急,历代秦王都体验过民生疾苦,少年质子亦或是流放生活,因此, 在他们继承王位之时,都有了一颗独立而自强的心。

首节 上一节 235/2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