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285节

真正的重点是,朱棣还额外为他解决了一个百人队编制的转轮火铳,和足够一百人使用三个月的火药铅弹。

而徐增寿虽然是国舅爷,但是却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照顾,只有一些魏国公府的老卒跟随在他左右。

而且朱棡参加这一次的殖民计划,实际上,关注他的人还不仅仅是满朝官员和全国民众。

第453章 贵妃娘娘徐妙锦

那些目前依旧身处皇宫的亲王弟弟们,也都在期待着晋王朱棡的表现和收获。

如果朱棡成功了,那么这就为其他王爷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而不是继续混吃等死。

为了给这些出境作战的殖民武官们提供海上的安全保障,在朱棣的旨意下,马和的外海水师专门调派了两支分舰队,为这些殖民武官们护航。

舰队会一直将他们平安的送到勃泥国登陆为止,而与舰队同行,还有若干海商的商船。

在殖民武官们还没有出海之前,就已经有许多海商找到他们,表示愿意承包他们在海外收获物品的销售权,以及他们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资交易。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大明的海商就成了殖民武官团体的后勤供应商。

只不过,这个后勤供应商是属于合作关系,而不是管辖关系,但本质上其实是没区别的。

殖民武官从海商手中购买所需要的物资,而海商则从殖民武官手中收购他们在海外的收获,然后贩运回大明境内获取利益。

而这种模式也是朱棣最乐于见到的。

他并不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有朝廷的参与才正确,只要善于引导,民间自发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效率其实是远高于朝廷的。

在殖民武官正式出海之后,朱棣就收到了来自倭奴国最新的战报。

大明征倭军主力在赵云的率领下,击溃了倭奴国少带赖上和一色范氏两个九州大名组织的联军。

然后乘胜追击,占领了筑前的大宰府。

肥前,丰厚,筑后三国大名先后都派出了兵马前往了大宰府。

据最新的情报显示,除了这三国组织的兵马之外,长狩的足利直冬也派出了兵马要与三国联军在大宰府会合,试图与明军决战。

对于这几国组成的联军朱棣一点都不担心,别看他们是说起来是几国联军,但这些国家地盘之小,连大明一个县都比不上,能够出动的兵力总数也是十分有限的。

朱棣唯一担心的是那个长狩的足利直冬,实际上并非要去大宰府与其他大名汇合,而是直接去攻击博多湾,切断大明征倭军的后勤。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时十二万征倭军,就会失去后勤,孤军悬于海外,这样的话就真的有危险了。

于是朱棣写了亲笔信,命人从海路加急送去给征倭军的赵云,提醒他一定要保持后勤路线的畅通。

永乐二年八月初十是一个黄道吉日。

朱棣纳妃的日子就定了这天。

这一次,朱棣将一次性纳五人入后宫。

魏国公徐达的小女儿徐妙锦。

政务院财务司员外郎赵寅之女赵婉清。

政务院外交司员外王钝之女王秋寒。

大都督府断事官张真之女张茹。

京师五城兵马师指挥佥事陈恒之女陈燕儿。

朱棣在册封妃子的诏书中,为这五人分别定下了身份。

而其中身份最高的是徐妙锦,直接就被定为了贵妃,其他人中,赵婉清为昭仪、王秋寒为昭容,张茹为昭媛、陈燕儿为修仪……

对于这个结果,倒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就算是与徐妙锦同时被纳入后宫的四名女子,哪怕心里发酸,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不满。

徐妙锦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且不说她是魏国公的小女儿,关键是,她还是皇后的亲妹妹,所以,她被封为贵妃,那真是一点都不让人奇怪。

朱棣纳妃的仪式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册封典礼罢了,和他大婚时候完全是两回事。

册封典礼结束以后,几位新晋妃子被安置到后宫,朱棣的纳妃就正式完成了。

当天晚上,当朱棣习惯性的来到了坤宁宫时,却被徐妙云三言两语就赶了出来。

他这才想起,原来从今天开始,自己的后宫中已经又多了几位妃子了。

于是,他就大摇大摆的去到了徐妙锦居住的宫殿,对于这个小姨子朱棣其实一直都是挺喜欢的。

以前因为年龄太小,又要顾及到老丈人的态度,所以迟迟没有和徐妙锦发展出点什么事情来。

但现在却不用纠结了,这小姨子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了自己的贵妃。

当朱棣走到徐妙锦寝宫的时候,饶是他早有心理准备,却依旧被徐妙锦的美丽给闪花了眼。

几年时间过去了,原来那个干巴巴的小姑娘已彻底成长为了一个大美女。

双腿修长,身材高挑,而且由于练武的原因身形非常显得非常健美,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青春阳光的味道。

而面对朱棣,平日里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徐妙锦,此刻却羞涩的连正眼都不敢看他。

朱棣笑了,他觉得命运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

他没有再犹豫什么,而是走上前去坐到徐妙锦的身边,伸手轻轻搂住了她的肩膀。

而徐妙锦先是娇躯轻轻一颤,然后慢慢将自己的俏脸靠在了朱棣的肩头,眼神迷离的看着朱棣的侧脸,却是一句话都不说……

直到朱棣伸手灭掉了红烛。

…………

第二天一早,又经历了一次洞房花烛夜的朱棣,神清气爽的去上了早朝。

走在去太极殿上朝的路上,朱棣才真正对有一句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产生了共鸣……

难怪那么多人都想当昏君,原来当昏君真的很爽啊!

当然,朱棣也只是想想罢了……

今日的早朝照例没有什么大事要议。

只有吏部提交了一个罢免某地知府的提议让朱棣定夺。

按照朱棣制定的规范,所有五品以下的官员的升迁罢免,由吏部直接决定,结果报政务院和朱棣处备案即可。

而五品以上官员的升迁和任免则都需要提交意见让朱棣决断以后才能生效。

由于朱棣对于这个知府的情况并不了解,便也没有当场作出决定。

散朝后,朱棣叫来诸亮问起了这个叫李美的怀庆知府,到底是因为什么会被吏部提议罢免的。

然而诸亮却告诉朱棣,对于怀庆知府李美的事情,事先锦衣卫和暗卫,都没有任何消息报上来。

第454章 西平侯沐英病逝,西南危机

根据之前地方官外察的结果来看,这位李美虽说算不上优秀,但是至少是属于合格。

连锦衣卫也没有能查到他有任何贪腐的行为。

至于这一次吏部罢免李美的理由,是因为治水不力,夏汛冲破了河堤,淹没了十几万亩良田。

朱棣听到诸亮这么一说,他直觉这其中就有问题,便让诸亮尽快安排人手去调查此事。

他们正说着话,却有军情急报从通政司送了过来。

看到送来的是军情急报,朱棣疑惑的看了诸亮一眼,诸亮却摇摇头,表示他根本不知情。

于是,朱棣打开急报一看,原来是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送来的。

沐英在军报中说,最近安南国动作不断,经常出现士兵假装土匪越境到大明掳掠人口和抢夺粮食……

沐英多次去文警告安南国边将,但安南国一方却毫不收敛,而且行为愈发猖獗。

所以,木英就上书请求使用武力,对安南国边境守军进行一次报复性军事行动。

如今的沐英奉命镇守云南,基本上云南的军政大权都在他的手中。

但是,对于这种主动与邻国动兵的事情,沐英是绝对不敢擅自做主的。

一旦他私自动兵,就立刻会被扣上擅启边衅的帽子,剥夺爵位都是轻的,甚至掉脑袋都有可能。

就因为这样,他才会给朱棣上书,请求朱棣授权他,能够对安南的行为进行报复。

对于沐英的请求,朱棣果断的给予了支持。

对于安南这个国家,朱棣的心里一直都是抱有极大的警惕的。

虽然国家不大,但是民风恶劣,从上到下都是畏威而不怀德。

自大明立国以来,对于安南因为实在过于偏远,朱元璋的态度一直都是采用了安抚的政策。

但是这个国家,却把大明的宽容当做了软弱,隔三差五的就会试探一下大明的底线。

朱棣相信,这一次越境抢劫,也是抱有同样的目的。

其真正原因乃是因为大明刚刚换了君王,这安南国可能就以为有机可乘,所以才会小动作频出。

再加上沐英因为摸不准朱棣的态度,所以在早期应对安南的挑衅的时候,比较缺乏力度,反应也不够及时。

这些原因加起来,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种局面。

朱棣给沐英的旨意很简单,那就是要教训就要下狠手,一定要把安南打痛。

给沐英的旨意送出去以后,朱棣也就把这事儿抛在了一边。

在他看来,沐英作为大明镇守云南的最高级别武官,绝对有能力处置好这件事情。

倒不是朱棣不想现在就彻底收拾安南。

而是因为征倭战争还在继续,以大明的国力,如果要支持两线同时作战的话,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

想要彻底收复安南,就必须得等到征倭战争落下帷幕之后去了。

但是,这世界上的事,往往都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朱棣想先放一放安南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让他不得不提前解决安南的问题了。

就在朱棣给沐英的旨意刚刚发下去的时候,暗卫的急奏就率先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急奏中只说到了一件事,那就是西平侯沐英在这节骨眼上,突然病逝了……

这一下,朱棣的情绪再也淡定不起来了,沐英的突然逝世,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沐英在这个时候突然病逝,安南那边就不仅仅是需要回击教育的问题了,而是可能需要做好抵御入侵的准备了

这就是朱棣在接到沐英死讯后的第一个念头。

接下来,朱棣紧急召见了徐达等人通报了沐英的死讯。

与朱棣一样,徐达李文忠一听到沐英病逝,立刻脸色大变,当即就提出了可能南方边境会出问题了。

按徐达的意思,就是大明目前并不适合双线作战,只能让云贵两地加强守卫力量,防止出现事端。

也就是提高警惕,完全采取守势的意思。

而李文忠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担忧,那就是现在云贵一带虽然已经被纳入大明的版图,但实际上,大明还并未真正建立起对这两地有效的统治。

首节 上一节 285/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