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281节

郭英脚下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双眼也有些发直。

祝朱元璋见到郭英脸色苍白,冷汗直冒的样子,反而却笑得更加开心了。

对于他来说,现在能够看到郭英的惧怕表现,也算是满足了他的一个恶趣味。

等到恶趣味满足的差不多了之后,朱元璋才将朱棣的态度告诉给了郭英。

郭英庆幸之余下,也对朱元璋的行为感到有些哭笑不得。

“老郭!回去后记得告诉你家那几个混小子,让他们安心给老四效命!”

郭英准备告辞的时候,朱元璋却脸色一正,对郭英说出了这番话。

“微臣一定!”

郭英先是一怔,然后立刻对朱元璋表示感谢。

看着郭英离开的身影,朱元璋发了一会呆,然后轻轻叹了一口气。

“可惜……咱已经老了……”

说完这话,朱元璋又走到一旁的大屏风前,揭开帘子,里面是一张按照朱棣提供的模板制作的世界地图。

朱元璋看着地图上被涂成红色的大明疆域,久久无语……

朱棣这边既然对倭奴国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得知有现成的情报网络可以使用,立刻就把出兵倭奴国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原因无他,主要是倭奴国拥有的金银储量实在太过于吸引朱棣了。

且不说其他的,光是一个石见银山就足够让人眼馋了,那可是年产白银百万两以上的超级富矿来着。

朱棣找来了王仁,两人经过一番沟通和分析之后,明确了将倭奴国并入大明版图,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当明确了这一点之后,那么接下来才是什么时候出兵?出兵多少?在哪里登陆等等问题。

朱棣一边下旨给宁波港,通知他们放行,让倭奴国使节团入京。

另一边,朱棣又下了密旨给大都督府,让徐达领衔,以倭奴国为假定征伐对象,制定一个完整的军事计划。

接到朱棣的旨意后,徐达等人不敢怠慢,急忙收集各种信息,足足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制定出了一份对倭奴国的作战计划,交到了朱棣的手中。

而此时,倭奴国的使节团也已经到了京师住下,正等待朱棣的接见。

朱棣看了徐达他们提交的作战计划之后,却对这个计划没有太多的感觉。

倒不是这计划做的不好,而是不太符合朱棣的心意。

说起来,其实徐达他们的这个计划,已经是非常完备和详细了。

小到登陆的兵马先后循序,粮草的保障,大到大军登陆后的行军路线……

零零总总,几乎没有任何环节有遗漏。

朱棣相信,如果严格按照这个作战计划执行的话,打下倭奴国全境也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但是,这份计划却是以稳健为主,而且投入巨大。

仅仅是陆地上的战斗,需要动员的兵力就达到了三十万之数……

而且,这数字还仅仅只是正军的数量,还没有包含需要征召的辅军。

除了陆上需要的兵马,还需要出动大明全部的水师,对整个倭奴国的沿海区域进行封锁。

要知道,如今大明全国水师,战船总数可是已经超过了三万……

第446章 征夷大将军源义满的国书

如果按照他们制定的这个计划实施的话,朱棣觉得倭奴国肯定是能够完全平定的。

只不过,花费的成本却有点高,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从这里两点上讲,朱棣并不是太满意这个对倭奴国作战计划。

他求的不仅是要胜,而且要速胜,最好将整个灭倭奴国之战的时间控制在半年之内。

虽然,朱棣对这个作战计划并不是太满意,但朱棣也没有明确表现出来。

因为,他知道这大概就是老一辈大明武将的战术思路了。

在他们看来,发动任何一场对外战争,稳妥才是占据第一位的要素。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乃是泱泱上国,如果主动出兵征伐周边小国的话,要么不打,要么就一定要获胜……

如果不能获胜,那么就等于丢掉了上国的颜面,这样的话,甚至远比输掉战争本身更加让他们能难以接受。

朱棣没有过多评价这份作战计划,而是宣布将在朝会上接见倭奴国的使节团。

然而,出乎朱棣意料之外的是,他原本以为这支倭奴国使节团,应该是两个天皇中的某一个所派遣,目的是希望与大明通商贸易。

然而,当倭奴国使节团在朝会上当庭宣读了自己所带的国书之后,朱棣才发现,这事儿他还完全猜错了方向。

倭奴国使节团不代表南北任何一方的天皇,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叫源义满的征夷大将军。

而这封所谓国书其实就是这位征夷大将军的个人意思表达。

行文语气嚣张跋扈,字里行间都在展示自己实力雄厚,希望大明要认清形势,主动交好于他,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大明商品……

这封国书一读完,整座大殿上的大明朝臣全部被惊呆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居然有周边小国敢于如此向大明叫嚣的。

哪怕以前大明派往倭奴国的使者被杀,那也是发生在他们倭奴国自己的地盘上。

没人能够想到,这一次他们居然还派人跑到大明的太极殿上来大放厥词了。

一时间,大殿中的群臣群情汹涌,纷纷站出来引经据典对倭奴国的使者各种斥责。

而倭奴国使者却是一副完全听不懂的模样,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朱棣的回话。

过了好一会,大殿之上才算平静了下来,所有文武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高踞御座的朱棣身上。

朱棣虽然一言不发,脸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但他心里却反而是十分开心的。

他甚至都有些感谢这个叫源义满的征夷大将军,能够在这个时候,派出这么一支使节团来到大明。

他们的到来,为朱棣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名正言顺出兵征伐倭奴国的理由。

之前朱棣打算的是重翻旧账,以洪武三年,倭奴国斩杀大明使者这件事为理由出兵。

虽然这理由也确实能用,但是毕竟时隔快十年,总感觉用起来不是那么顺手。

然而现在好了,有了这支使节团跑到太极殿上来叫嚣之后,出兵倭奴国的理由根本就已经不用再找了。

蕞尔小国,居然跑到泱泱上国的大殿上来挑衅,那么大明就只能用更加强硬的方式回应过去了。

于是,朱棣没有理会倭奴国使节团领队的威胁叫嚣,也没有在乎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这个说法,直接将使节团的人全部斩杀,连报信的都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个。

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朱棣压根儿就不用去考虑倭奴国的感受,他只需要考虑大明臣子和百姓的感受就已经足够了。

朱棣对倭奴国的强硬态度,完全出乎了满朝文武的意料之外,在他们看来,小国使者无礼朱棣完全可以下旨狠狠申饬一番对方国王。

如果被申饬的倭奴国王上书认罪的话,完全是可以避免动用武力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文官普遍都认可“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个道理,在他们看来对外使用武力绝对是下下之策。

上上之策乃是保持大国的胸怀用仁义去感化那些化外野蛮的小国。

他们认可朱棣主动去攻击北方草原部落,那是因为草原部落本身就是北元政权的余孽。

在文官们看来,这实际上属于清剿前朝余孽,这种情况主动动兵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对于倭奴国,文官们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他们认为,倭奴国使者虽然言语傲慢,但是根本原因是小国蛮夷不识大国天威,责骂一番令其幡然悔过也就是了。

这种时候,更需要大明以大国的姿态去包容倭奴国的无理,并且以道理和仁义来感化对方。

在朱棣当场作出将倭奴国使者全部斩杀的决定之后,立刻就有超过十名以上的文官跳出来劝朱棣刀下留情。

他们认为,倭奴国越是无理,朱棣越是应该宽容大度,而不是在被挑衅后就中了对方的计策。

只有宽容大度,才是最符合大国之君身份的,暴力野蛮都是属于蛮夷小国之君的。

这一通劝诫差点没把朱棣给气乐了,他完全难以理解这些大臣脑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别人不远千里跑上门来蹬鼻子上脸,自家还得宽容大度才是大国之君,才有气度。

一旦发火要杀人,就成了暴力野蛮,立刻就和蛮夷小国之君划上等号了。

不得不说,这些文官的说法还是很有市场的,在绝大多数文官的心目中,要像他们说的那样宽容大度才是位好君主……

那些动辄打打杀杀的君主就绝对不是好君主,而是野蛮暴力之辈。

出于对这种混账思想的厌恶,朱棣当即决定就让这十余名出列劝诫自己的大臣,组成大明使节团回访倭奴国。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用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狠狠的去当面申饬那个他们口中野蛮暴力的小国之君……

不仅要申饬对方,还要努力展现来自泱泱大国的宽仁气度,感化对方,让对方痛哭流涕认罪悔过!

要是完不成这个任务,使节团也就不用回来了。

第447章 征倭之战开启

这个旨意一出,那些出列劝诫朱棣的大臣顿时瘫倒了一地,纷纷向朱棣求情,希望他能收回成命。

但是朱棣却完全不为所动,直接命令锦衣卫监督这些大臣回府准备,然后次日就上路出使倭奴国。

就在散朝以后,朱棣立刻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起了对倭奴国的作战计划。

郭英的效率很高,在马河的外海水师配合下,潜伏在倭奴国的密探在一个月后就重新与大明朝廷联系上,送回了新的情报。

而现在他们的上司已经从郭英变成了诸亮。

在朱棣的安排下,郭家也并没有完全淡出情报系统。

郭英的次子郭铭,也就是那个朱棣的老相识,曾经在朱棣手下担任过锦衣卫指挥同知的郭家二代,如今也正式加入了诸亮担任首领的大明皇家情报局。

他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原来他父亲郭英掌握的密探和暗子。

这样一来,实际上郭英交出的资源直接转到了自己的儿子手中,这个结果也让郭英感到满意。

他知道,这也是朱棣在向他们郭家表达一种态度,郭家不负朕,朕自然也不会负你们郭家。

这实际上,也是对当初郭英宁愿全家消失,也不愿遵旨发动对朱棣的刺杀这事的回报。

永乐二年四月初五。

朱棣宣布撤销浙江水师和宁波水师的编制,将两支水师合并,成立大明南海水师,并且调来马和的助手郭有志担任提督。

旅顺水师合并了原来的登莱以及高丽水师,组建大明北海水师,由马云伟担任提督。

这样一来,大明的水师就被整合成了四支。

陈喧担任提督的大明内河水师。

郭有志担任提督的大明南海水师。

马云伟担任提督的大明北海水师。

马和担任提督的大名外海水师。

这其中,又以大明外海水师实力最强,大小战舰超过了一万五千艘,分成十一支分舰队分驻海外各处。

首节 上一节 281/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