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95节

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彻底将散入乡间的溃军给抓捕回来了九成九。

同时,武邑城下这一战的详细信息,也传遍了天下。

燕军三万骑兵,在武邑城下全歼了汝南侯梅思祖的八万大军,而狼狈的梅思祖,只带回去了不到三千人……

这消息在燕军系统内,几乎没有引发什么波澜,反而是炮队千总丁启程首创“城门洞霰弹战法”,引发了燕系武将们的大讨论。

而这消息在征燕军甚至大明朝堂之上却引起了轰动。

科道言官的弹章雪花一般送到了宫中,清一色弹劾汝南侯梅思祖丧师辱国,无能误军……

最后,太子朱标不得不下旨梅思祖去职,留军中戴罪立功,顺便申饬了征燕军主帅汤和。

可惜,汤和根本不为申饬圣旨所动,不仅没有如京师希望的那般大军猛进,反而开始加筑彰德府的城墙,摆出了一副守势。

而一直待在顺德府的燕王朱棣,此刻却多了件烦心事。

“王爷!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就是这样,没有你的许可权,我们的人也不敢将信使拦下……”

诸亮难得的表现出了为难,因为这一次的事情,确实非常的棘手。

半个月前,暗卫发现了一件事。

居然有人找到了在书院读书的朱雄英,自曝身份是朱雄英亲舅舅的手下,代表他舅舅前来送信给朱雄英。

一开始,暗卫也没太注意,毕竟像朱雄英和朱柏等人原本是根本没有暗卫在监控的。

这一次发现这事的,还是负责监视高丽国王王衢的暗卫,无意间撞到的。

可是,接下来这个信使就在半个月内出现了三次,而每一次都会带着朱雄英的回信离开。

暗卫跟踪后发现,这信使居然来自山西布政使司的太原府,而太原府,现在却是征燕军左路大军的大本营。

这下,暗卫就有些慌神了,将消息传给了负责北平区域的李三。

作为一名很早就跟着燕王的老人,李三太清楚朱雄英和朱柏在燕王殿下心中的地位了,所以,他也不敢擅自做决定……

于是,这烫手山芋最后就交到了诸亮的手中。

“雄英的亲舅舅吗?”

朱棣也觉得这事好像有点麻烦了,朱雄英的舅舅是谁?正是征燕军左路军的主将郑国公常茂。

至于常茂写信给朱雄英干什么,朱棣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曾经的朱雄英,是所有淮西系武将的希望,但是,当他断腿之后,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原本朱棣以为,已经残疾的朱雄英可以远离那些破事,开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

结果,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朱棣其实有些担心……

他担心的当然不是朱雄英会对自己不利,而是担心朱雄英的心态出问题。

作为当初坠井事件的亲历者,朱棣知道在朱雄英心中依旧藏着一团火,一团难以扑灭的火……

他现在担心常茂这些人会利用朱雄英心中的这团火,然后来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

至于因为亲情?

反正朱棣是不信的,当初朱雄英被认定为残疾之后,一夜之间,那些淮西系的文官武将就全都不见了踪影。

这其中,也包括曾经的蓝玉大将军和如今这位郑国公常茂……

第304章 隐藏在阴影里的主谋

如今,常茂居然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联系上了朱雄英,要说只是单纯的亲情,估计是没人信的。

朱棣在意的不是常茂的打算,他在意的是朱雄英的感受。

本来通过在西山书院这段日子,朱雄英已经逐渐恢复了原本阳光开朗的性格。

如今,又冒出这么一件事,就不得不让朱棣有些担心了。

也许是世上的事不经说,朱棣正和诸亮说着朱雄英的事,朱雄英的信就被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朱雄英的信很短,内容也很简单。

大致意思就是,他舅舅常茂突然派人来找到他,因为他想知道自家舅舅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便耐着性子回了信……

现在他已经套出了常茂的意图,就把所有他和常茂之间的来往信件送到了朱棣这里。

“这孩子……”

朱棣看完朱雄英的信,忍不住摇了摇头。

很明显,现在的朱雄英对所谓的亲情早已彻底死心,在他心中估计只有愿意跳下深井救自己的四叔才是唯一的亲人了。

朱棣按照朱雄英标注的顺序,将他送来的三封常茂的来信依次看了一遍。

第一封信的内容十分正常,问候加上解释,解释自己当初因为被朱元璋所猜疑,所以不敢联系朱雄英云云。

这个理由只能说编的有些差强人意,要说朱元璋的怀疑,那根本就没有分过时候,与常茂是不是联系朱雄英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二封信中,常茂估计是从信使那里知道了朱雄英非常自由,而且也没人监视,所以内容就开始显得非常直白了。

他告诉朱雄英,现在朱允炆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孙,作为舅舅他非常生气,他想帮助朱雄英出气。

最后一封信,也就是第三封信,常茂把之前的话说的更加清楚明白,而且把他自己的野心也赤裸裸的表现了出来。

他告诉朱雄英,如今燕王谋逆正是个好机会,淮西系的众多将领都可以奉朱雄英为主,趁着朝廷大军与燕王纠缠的时机,起兵先一步拿下京师……

常茂甚至连如何拿下京师,以及拿下之后的安排都已经有了……

拿下京师的方法无非就是内应开城,突然杀入宫中这一套,而在那之后的安排就很有意思了。

常茂在信中,貌似非常坦诚的告诉朱雄英,因为他身负残疾不能为君,所以他们会扶植他亲弟弟朱允樋为帝……

然后让朱雄英成为摄政王主持国政,虽无帝王之名,但却有帝王之实!

而朱雄英所需要做的,不过只是成为常茂他们起事的名义而已……

“这常茂……看不出还打的一手好算盘……”

朱棣看完了信,忍不住揶揄了一句。

在他看来,这常茂还依旧当朱雄英是以前那个天真的太子嫡长子,所以肯定自认为这番说辞一定能打动朱雄英。

但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朱雄英和过去相比,何止是脱胎换骨一词可以形容的。

常茂想骗他,最终却是反被他把话套了个干干净净……

“雄英不错!”

诸亮快速翻看了信件后,也忍不住夸赞了朱雄英一句。

“看来父皇这一生死未卜,立刻就有人起了心思了……”

朱棣感概道。

“这事太正常了,毕竟大明立国才十来年,还远远谈不上统治稳固!”

诸亮对这倒是有着比较清楚的认知。

一个统治稳固的王朝,至少需要两代帝王的努力才能建立起比较坚实的统治基础。

说白了,就是得经历过改朝换代那群人都死了,统治的对象都已经换完了,这时候才能说到统治稳固……

而这时候的大明,离着这个标准还远的很,不说统治对象,就连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哪个不是改朝换代的亲历者?

这其中,不免就有人会生出一些比较奇怪的想法。

“他朱重八一个乞丐和尚都能坐江山,时机到了,难道我就不能也试试?”

朱元璋还在,肯定能镇的这些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但如今朱元璋生死未卜的时间明显有些长了,也就开始有人跃跃欲试了……

“王爷,这郑国公是代表他自己还是……”

诸亮有些迟疑的问道。

他之所以迟疑,是因为在他搜集到的情报中,郑国公常茂这人异常的低调。

而且关键是他手中并无信得过兵马,只有他爹常遇春留下的两千老军充作亲兵。

“我知道,你想说这常茂没实力造反是吧?”

朱棣看了一眼诸亮,关于常茂的情报还是朱棣早先让暗卫去收集的,可以说,常茂什么情况他同样也清楚。

“正是如此!凭他一个人应该是没这个能耐才对!”

诸亮的点头,表示自己就是这样认为的。

“造反哪里一定需要多少人?只要理由借口找的好,又有傀儡愿意配合的话,常茂这两千老军就足以实施一场成功的宫变了!”

朱棣这话可不是凭空乱说的,在后世的历史上,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不过只是区区一千京营兵马就做到了。

“难道这常茂是早有打算?”

诸亮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

“那倒也不至于,应该也是最近才起了心思的,不然也不会现在才来联系雄英……”

朱棣继续说道。

“而且,从他的信中我发现了一件事,淮西系武将这个说法他提了很多次……”

“但是,要说能影响大多数淮西系武将,换做蓝玉可能还勉强,但是他却差得远了……”

“所以,我敢肯定,这事得核心人物绝对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朱棣的话一说完,诸亮立刻就在脑海中开始搜索其他可能的人物。

但是,他几乎搜遍了所有的武官勋贵,却始终找不出谁更有可能是这个核心人物。

“满朝武将,除了你老泰山和汤和,亮真的想不出还有谁可以有如此影响力了……可是这两位又明显不符合条件……”

最后,诸亮不得不苦笑着承认找不出对象。

“谁说这人就一定是武将了!”

朱棣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似乎在指向某个特定的大人物。

……

第305章 背后主谋是李善长

“不是武将?难道是……”

诸亮先是呆了呆,然后眼睛突然一亮。

“王爷!难道是……韩国公?”

诸亮一脸惊容的看着朱棣,这个答案是真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当初胡惟庸谋反一案牵扯到了韩国公李善长,但朱元璋并未深究,只是削掉了他一千八百户的食邑……

而自那时起,李善长也很识趣的以自己年老有病为由申请致仕,朱元璋也同意了,于是他就再次回家养病去了。

归家后的李善长,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低调的让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

首节 上一节 195/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