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58节

难得开口的霍去病也说话了。

“我猜测……有人刻意隐瞒了蓝玉的死讯!至少是对咱们的陛下隐瞒了!”

王仁对自己的判断显得很自信。

“这又代表着什么呢?就算隐瞒蓝玉的死讯,貌似对我们也并没有什么好处吧?”

朱能想不明白这之间的关系。

“阿弥陀佛!贫僧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在此事上做点文章!”

一身黑袍的道衍,语气有些兴奋。

“怎么做文章?让王爷上书去揭发此事?总感觉有点怪怪的,这蓝玉可就是死在王爷手中的……”

第249章 朱棣的军队改制了

朱能的话并未得到道衍的认可。

“贫僧以为,王爷完全可以让蓝玉再活过来,反正他的印信皆在,炮制几份文书应该很容易!”

道衍的话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道衍大师好计谋!”

诸亮第一个跳出来支持。

“炮制什么文书?有什么用?”

张武满头雾水的看着神色激动的道衍。

一旁的阿鲁温沙使劲戳了戳张武,让他闭嘴。

接下来就是道衍、诸亮和王仁三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开始讨论起了该如何利用蓝玉的身份。

至于其他人,大多数都听的似懂非懂……

讨论完这事之后,主角又再度变成了几位武将。

在朱棣的主导下,燕王府麾下的武装力量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编制体系。

在朱棣看来,军队就该用来打仗而不是屯田,屯田的军队只能叫民兵。

而作为专职的军队,现有的卫所制显然不太科学,作为军队最大的独立单位,一个卫所五千人的标准实在太少了点。

所以,朱棣打算在区别正军和辅军之后,重新建立新的军事单位。

原本他的打算是直接推出后世的班排营团师架构,但经过集体讨论后却被劝止了。

因为几位一线军事主官,都认为这种架构和称呼并不是太适合目前的现状,会让士卒们缺乏认同感。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新的架构被定了下来。

在新的架构下,卫不再作为最高的独立军事单位,在卫之上增加营的编制,一营兵力一万五千人,下辖三个卫,每卫五千人。

卫以下沿用现有的架构,以免让士卒们无所适从。

除了这些,还有都司这个军事机构彻底被取消。

原来的都司衙门变成了巡抚衙门,纯粹的民事管理机构,与军事相关的职责只剩下日常维护治安,管理辖下的辅军,以及为正军输送人力……

讨论了一会之后,在综合了各方意见后,在营这个单位之上,又增加了一个军府的建制。

一军府辖三营加一个直属卫,共计兵马五万,军职增加了大都督和大都督佥事。

确定了新的军队架构以后,朱棣还对武官的级别进行了调整。

小旗改为无品,总旗九品,百户八品,千户七品,卫指挥六品,营镇抚五品,营都统四品……

军府大都督佥事三品,军府大都督二品,每一级又设副职一名,品级降半品。

这改革可以说已经彻底将大明军制给颠覆了,但参与讨论的武将,却都觉得这些改变更加有利于训练和指挥战斗。

当军制改革的方案定下,朱棣当场就按照新的军制对麾下的军队进行了新的编组,顺便也把主官也给任命了。

燕山卫和北通卫合并,组成燕山营,承担卫戍北平的职责,营都统暂时由朱棣兼任。

原北平都司十八卫兵马全部打散整编,选编一万五千人组建玉字营,其余人马就地转为辅军屯田。

玉字营都统由张玉担任,其余属官的任命另行讨论。

奴儿干都司的兵马被整编,选编一万五千人,组建霍字营,营都统霍去病,属官另行任命。

赵云麾下整编,组建云字营……

阿鲁温沙麾下整编,组建沙字营……

霍字营、云字营、沙字营组成塞外塞外军府,军府大都督霍去病,大都督佥事赵云和阿鲁温沙。

至于王仁,“猎鹰”练兵结束,他也暂时被解除了军职,暂时闲置。

“猎鹰”和“西山卫”还有新组建的“镇山卫”,三卫人马,被朱棣单独抽出来,组建了一个新的营。

但这个营,却不是某字营这样的番号,而是单独以“天枢”为号,同样也是由朱棣暂时兼任营都统。

这个名字是朱棣直接定下的,这也让其他人多了很多遐想,“天枢”都有了,凑齐北斗七星还远吗?

这一轮整编其实很草率,基本上只是搭建出了一个各部的大致框架,还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去一点点的完善。

暂时解决完军队的事,就轮到了其他事务了。

按照王仁的建议,朱棣将目前掌握的地盘划成了数个区域,北平区、辽东区和东部草原区。

每个区分设一名巡抚,统管除军事以外的所有事务。

北平巡抚郭资,辽东巡抚王仁,东部草原巡抚瞿应行。

至此,朱棣麾下的军事被彻底分离了出来,几位军事主官除了练兵和征战,就不再需要负责其他任何事务了。

这场讨论会一直开到了晚上掌灯的时候才暂时结束,众人分头开始落实此次讨论会形成的决议。

十天后,北平城外再次聚集了大军准备出征。

此次出征,只有张玉的玉字营和赵云的云字营共计兵力三万,赵云为主张玉为副。

而对外的宣传,却是此次统军的乃是大将军蓝玉,蓝玉有感于燕王所受的委屈,主动投效到了朱棣的麾下。

燕军出征当日,一封以蓝玉署名用印的檄文遍传天下。

在檄文中,蓝玉先是说朝中有奸佞,离间天家亲情,逼反一心忠于大明,威名赫赫的燕王。

然后又说,燕王对抗的并非当今陛下与太子,而是那群试图操控朝局的奸佞之辈。

今,蓝玉奉燕王之令兵出北平,并无征伐天下之意,仅仅只是想将战火阻挡在北平之外。

同时,蓝玉还恳请当今陛下和太子,能够明辨是非,惩处朝中奸佞,还燕王殿下一个清白。

随着这封檄文发出之后,天下大哗!

去平叛的大将军,摇身一变反而成了叛军大将,还口口声声说朝中有奸佞蒙蔽圣听,离间天家亲情……

这种神转折让所有人一时半会都感到很难接受。

由于朱标等人刻意隐瞒,知道蓝玉已经战死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看到檄文上签名印信俱全,都至少相信了八分。

朝中有奸佞?逼反燕王?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过了北平方面的预料。

檄文发出之后,大明境内书信横飞,各地官员勋贵全都拼命想要知道真相。

就连朱棣都收到了几位已经就藩王爷的问询书信,这其中还包括了今年才就藩的老六楚王朱桢。

第250章 其实,错的仅仅只是立场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和周王朱橚的封地距离北平都不算远,三封书信都是同一天收到的。

三人都毫无例外的问起蓝玉是否真的投到了他的麾下,然后都劝说朱棣要冷静,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朱樉和朱棡是兄长,虽然书信措辞比较严厉一些,但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让朱棣停下所有动作。

他们会上书向朱元璋和朱标求情,让朱棣无论如何也不能真的反了。

而周王朱橚性子跳脱,他除了问情况,更是直接说他已经上书,愿意以自己的王爵和封地担保,朱棣绝对不是故意谋反……

至于老六楚王朱桢的来信要晚了一天,但内容却是完全不同。

就藩后的老六就如同变了一个人般,他的来信十分不客气,直接要求自己四哥束手就擒,等待京师发落。

他还在信中努力申明,他是站在太子朱标这一边的,只要朱棣不停止叛乱,他就会向京师请求亲自带兵进攻北平!

看完这些信件,朱棣晒然一笑,都没有回信,这些兄弟无论是否还对自己保持着善意,其实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善意也好,恶意也罢,且看着吧……

事实上,朱棣很清楚的明白,这是自己与老爹朱元璋和大哥朱标之间的斗争,与其他兄弟之间并无干系。

真要说起来,这其中并没有人就全是错的,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自己要自保,这肯定没错,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命运完全被别人所掌握。

自家老爹也没错,作为一代开国之君,他想要把自己的江山顺利的传承下去,这肯定也没有错。

而太子大哥,其实也还是没错,作为法定继承人主动去铲除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这朱棣也是能理解的。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对错之争,也不是靠着坐下来讲道理就能解决的。

这一次朱棣派出的两个营三万人,其实并不是要和京师大军决战,其实仅仅只是想表达一个态度,顺便为朱标增加一些麻烦……

赵云的云字营三个卫全部是骑兵,两卫塞外骑兵,一卫是他是老底子,就是以前的武镶卫。

而张玉的玉字营,整编后全员都成了步兵,而原来他麾下的骑兵,只保留了一个千人的直属千户。

除了三万正军,这次还出动了北平一万辅军负责押运粮草辎重。

四万大军步骑混合,行军的速度一点都不快,几天后才来到了德州城外。

此时的德州城内,江夏侯周德兴的五万先遣军,加上原本驻守德州的两个卫所,总兵力一共六万。

面对来犯的四万燕军,周德兴选择了坚守城池,绝不出击。

经过他一个多月近乎疯狂的赶工,整座德州城的城墙硬生生又被他堆高了一丈,连城外的护城河都拓宽了一倍……

赵云和张玉,此刻正战站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德州城。

“这周德兴,怕是疯了吧?”

赵云放下望远镜,一脸的难以理解。

“是啊!让他这么一搞,我都怀疑咱们领的不是三万兵马,而是三十万了!”

张玉也有些哭笑不得。

“早听说这江夏侯用兵稳健,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赵云有些兴趣缺缺。

按照原来的估计,他们会在德州城下和周德兴的先遣部队硬碰硬打上一场。

打完之后再形成对峙之势,等到京师援军到达,北平这边的援军也会来到。

首节 上一节 158/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