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127节

“是的,就是要给他制造一次机会,现在北平都司都指挥使张玉未归,本王出巡,郭布政再离开的话,这整个北平的军、政和司法可就都是吕大人说了算了……”

“王爷手段果然高明!如此一来,这吕大人的最后一单生意一定会选择有多大就做多大……”

郭资一边快速思考,一边说出自己的理解。

“而且,一旦交易金额过大,吕大人就很有可能会选择亲自下场,毕竟他已经是调离在即了,为了巨大的收益,似乎偶尔一次冒险也没什么关系!”

郭资越说越兴奋。

“到时候,王爷就可以带人将他人赃并获,让他想断尾都不会有机会!王爷,高啊!”

“郭布政猜的大体没错,不过却是说错了一处关键……”

朱棣看向郭资,然后加重了语气。

“那个带人去人赃并获的人,不是本王,而是郭布政你!”

“啊?”

郭资的脑子半天都没转过弯来,自己似乎只是负责一省民政事务,为何朱棣会为让自己去?

第203章 国策引发的民乱

两日后,燕王朱棣以巡视卫所的名义离开了北平。

就在朱棣离开的次日,北平所辖的定兴县据传有人串联拒发,于,群!9;8"02!0?5,8?5。6收宝钞。

郭资匆匆赶往定兴县,他离开之前专门派人告诉了吕本,估计十天左右才会返回北平。

这下,藩王出巡,布政使和指挥使都有离开了治所,剩下的按察使吕本就成了实际上的北平城内第一人,大权在握。

如此千载难逢之机遇,让一向求稳的吕本也不禁有了冒险的想法。

郭资离开后的第二天,几乎一夜没睡的吕本红着双眼,终于下定了决心。

几骑快马从吕本府中驰出,奔向不同的方向。

“王爷,果然如你所料,那吕本派人出去了,看方向有三骑是出塞了,一骑去了北平左卫……”

在西山新城内的一处小院,诸亮找到了正在和郭资呆在一起的朱棣。

“奇怪的是,还有一骑居然去了德州卫方向!”

“德州卫?”朱棣和郭资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

“确定是德州卫?”朱棣问诸亮。

“应该不会错,我们的人在通州查了他的关防文书!”

诸亮回答道。

“德州卫的指挥使本王记得是徐福吧,好像他是永昌侯蓝玉的人,怎么也和这吕本搅在一起了?”

朱棣有些疑惑,这关系似乎不对。

徐福是蓝玉的人,而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朱雄英的舅爷爷,按理说不该和吕氏的亲爹扯上关系吧?

“这个……亮倒是认为这没那么复杂,说到底不过是个利字罢了……”

“据传,这徐福骄奢淫逸,平日里开销巨大,估计只是为了银子才和吕本狼狈为奸的!”

诸亮的意思是徐福和吕本之间,就是个单纯的合伙人关系,并没有牵扯到他们各自身后的人。

“管他是谁的人,只要敢伸手,本王就能给他剁了下来!”

朱棣虽然有点意外,但他的决心却是一点都没动摇。

“继续监视吧,弄清他们的交易时间和地点,有可能的话,让王仁也找几个人去参与一下!”

朱棣又说道。

“人都已经找好了,假冒了鞑靼一个大部落的名义,保管不会有任何破绽!”

“嗯!”听了诸亮的话,朱棣没什么反应,只是嗯了一声。

但是一旁的郭资的眼里,却是惊讶无比。

他早知道朱棣肯定有计划,但是却没想到,不仅吕本的一举一动都在朱棣的监控之下,甚至连交易对象都能安排。

如果这样吕本都能不死,那除非他是太子朱标本人。

“早点解决了吕本,这北平还有一大摊子事要做!这个消费限额的事必须早点解决了。”

想起那个“消费限额”朱棣的脑袋就疼,这简直就是专门制定用来逼反草民的。

“不知王爷打算如何解决?”

郭资现在最关心的也是这件事,他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这政策迟早会引发民乱。

现在的情况就是,但凡对大明官场的行事风格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民变绝对已经不可避免。

只是没人知道规模如何,会造成怎样的破坏罢了。

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有所感应,就在朱棣和郭资在担心民变的时候,民变其实已经发生了。

京师,奉天殿。

“你们谁能告诉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挥舞着手中的奏报,很罕见的失态咆哮着。

“唐铎,你来说!告诉咱,这民乱是如何发生的?”

朱元璋眼中凶光闪烁,放在御案上的那只手已经捏成了拳头。

“陛下息怒!陛下恕罪!”

兵部尚书唐铎和兵部侍郎商暠跪在大殿中,身躯瑟瑟发抖。

就连站在一旁的曹国公李文忠、颍川侯傅友德,还有新晋的五军都督府前军左都督蓝玉也都脸色苍白,一句话都不敢说。

朱元璋的怒火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火气上头的朱元璋那是真会杀人的,而且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照杀不误。

“息怒?恕罪?除了这两句,你们还会说什么?”

朱元璋明显是气急了,短短半月时间,居然就发生了两处民乱。

泉州府平民任钧显聚众叛乱,一日间就攻破安溪县城,三日就聚集乱民数万。

漳州府龙岩县民江志贤聚众数千人,据雷公、狮子岭、天柱等寨叛乱,数日间乱民就人数就超过了五万。

朱元璋并不是因为发生了民乱而生气,而是对于乱民聚集的速度感到后背发凉。

他就是造反起家,他太知道乱民聚集速度的快慢代表着什么了

数日间聚众数万人,以目前的人口密度,那就已经几乎是方圆数十里内的全部人口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匪首一呼百应,说明大明的统治在当地形同虚设。

这种情形不能不让朱元璋感到心惊,要是全天下都成了此等情形,那他老朱家的江山也就完了。

“父皇息怒,儿臣这里,锦衣卫也送来了民乱的缘由,还请父皇过目!”

朱标此时也在大殿内,面对暴怒的朱元璋,现在也只有他敢主动开口了。

“呈上来!”朱元璋面对朱标的时候,语气明显平和了很多。

朱标将手中的锦衣卫奏报送到了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看完奏报后,脸色才稍微好了一些。

“情形果然是如此?”朱元璋问朱标。

“儿臣可不敢欺瞒父皇!”朱标此刻显得异常镇定。

泉州府任钧显叛乱的真实原因,是安溪县小吏在发放“限额文书”的时候,上下其手勒索贿赂。

普通平民想要顺利拿到文书,除了规定的两文“文书钱”,还要额外支付“茶水钱”、“鞋底钱”、“笔墨钱”等七八种费用。

折算下来,一个下户人家,领取一份限额三分银子的文书,就需要支付一分银子的费用。

否则,县衙小吏就会以各种理由不给你文书,让你有钱都买不了米买不了盐……

任钧显在当地素有侠名,在被县衙小吏三番数次的刁难之后,怒而暴起杀了小吏。

这一杀人,他自知绝无幸理,干脆振臂一呼就聚集了一大群在县衙门口的平民,杀进了县衙。

第204章 吕本要寻求朱标的庇护

而当朱标看到毛镶报上来的这番缘由后,顿时就慌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限额消费”逼反了百姓啊!

这事要是坐实了,才刚刚推行的“限额消费”就很可能被朱元璋直接叫停。

朱标急忙召了黄子澄出主意,然后经过黄子澄一番加工,这民变的原因就从必然变成了偶然。

加工后的奏报就变成了另一种版本。

任钧显此人本就是当地的豪强,一向在民众中就有号召力。

因为朝廷推行宝钞,平抑物价,让此人的利益受到了影响,于是就怀恨在心。

趁着安溪县因为推行“限额消费”聚集了上千人在县衙的机会,任钧显编造谣言,煽动民众然后发动了叛乱,攻占了县衙。

至于为何短短数日就聚民数万,黄子澄给出的解释是,这任钧显打开官仓放粮,收买人心,无数不明真相的百姓才会涌入县城,这才造成了聚民数万的假象。

而另一处发生在漳州府的民变,真实原因其实和泉州府差不多,但经过黄子澄一番加工后就变成了一次早有预谋的谋反。

而抵制宝钞和“限额消费”,只不过是谋反者所找的理由罢了。

看了这加工过的奏报,朱元璋总算松了一口气,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是凑巧了而已。

“兵部理个章程,尽快平乱吧!下去吧!”

朱元璋发过一番脾气后,觉得脑袋有些胀疼,便直接将人全部赶了出去,连朱标也没留下。

刚走出奉天殿,兵部尚书唐铎就凑到了朱标身边。

“太子殿下,多谢了!”

唐铎知道,今日要不是朱标递上民变的原因,自己绝对不会如此轻易就能脱身。

“唐大人客气了,孤也只是尽了本分而已,如唐大人这般国之重臣,孤肯定是要维护的!”

朱标微笑着,顺势就拉拢了一把人心。

唐铎道完谢之后倒是没有再和朱标说什么,而是脚步匆匆的就离去了。

朱标回到东宫后,正准备休息一会,结果吕氏却带着朱允炆来找他了。

对于每次吕氏每次有事想和自己说的时候,总会带着朱允炆这事,说实话朱标是有些不喜的。

可现在,吕氏已经是自己正妃,连朱允炆都成了嫡子,朱标也不好过于冷待。

“臣妾见过太子殿下!”吕氏一如既往的守礼。

“孩儿见过爹爹!”朱允炆也学着母亲,有模有样的给朱标行了礼。

“都起来吧!允炆来爹这里!”朱标张开怀抱,将朱允炆抱在了腿上。

“爱妃可是有事?”朱标斜着瞟了一眼吕氏,语气说不上热情或者冷淡。

首节 上一节 127/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