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这话说的,朕也不杀功臣啊,来朕这儿。
朱棣:也是,豪宅美妾,金银富贵,除了权力,赵官家啥都能给。
赵匡胤:……
卢镗:愿随太祖皇帝,征战漠北!
朱元璋:多考虑……啥?答应了?好好好!
卢镗:……
太祖皇帝您要自信啊!臣等的可就是您这话,在这位面待着有毛意思,天天受气,还不如换个世界重开!
“卢相,收拾行装,跟老子找太祖皇帝去!彼其娘,次次贬贬贬,老子不惯这毛病了!
嘉靖:……又走一个!!!
嘉靖嘴角一抽,走就走嘛,走之前好歹拉朕一把啊,不知道朕为修仙付出了多少努力?
【盘点史上十大抗倭名将,第五位,大明,胡宗宪!】
(解释一下,胡宗宪这个人……他很复杂,贪财好色,诬陷好人,结交奸臣,他是件件不落,但是,任谁也不能怀疑他抗倭的决心,这事儿上,胡大人是拼了命的)
张经:……晦气!
李天宠:加一!
赵文华@胡宗宪:胡兄,发达了莫忘旧友啊!
嘉靖:加一……咳,朕的意思是说,也别忘了朕!
胡宗宪:……
公元1512年,即大明正德七年,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县,胡宗宪降生了!
作为龙川胡氏的第三十四代孙,胡宗宪自出生起就被家人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努力读书,光耀门楣。
其父胡尚仁,善于治家,家境殷实,在郡县之中威望很高,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
就这么个家庭环境,按说不专心读书,多少有点违背祖宗,可巧的是,胡宗宪就是这么个异类,虽聪明好学,但显然更喜欢兵法谋略之类的书,而对科举功名没什么兴趣。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伤心,后来,在他父亲的苦苦规劝下,胡宗宪才有所收敛,专心科举。
公元1528,16岁的胡宗宪成为绩溪县学秀才,公元1534,22岁的胡宗宪乡试中举,公元1538,26岁的胡宗宪考中进士。
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的胡宗宪很快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开始了仕途生涯。
公元1540年,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胡宗宪被委任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令,开始执政地方。
上任后,胡宗宪便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先是组织百姓扑灭了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
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余人编为义军。
要说牛人就是牛人,随随便便看几本书也能行,比某些战神可强多了,你说是吧?李景隆!
李景隆:反复鞭尸,真的好吗?
李文忠:鞭尸不提倡,鞭人可以,跪好了!
曹操:瞧瞧,这都是些什么虎狼之词,这爷俩玩得真花!
李文忠:???
李景隆:???
李世民@曹操:人老子打儿子,挺正常一事,咋到了你嘴里……你都想些什么肮脏东西?
曹操:啊对对对,孤肮脏,孤最肮脏了,但你这么干净的人,是怎么在第一时间明白孤的话的?
李世民:淦!草率了!
咳,言归正传,无关话题请私下联系本人!
曹操:明白!
通天博士:懂事嗷!
公元1542年4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因此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
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多部著作,文韬武略并重,学问大进。
守孝结束后,胡宗宪被起复为御史,奉诏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顿军纪,巩固边防。
公元1551年,胡宗宪又奉诏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入仕十余年,他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政绩显著。
由此,公元1554年4月,受到嘉靖皇帝信重,钦点他出任浙江巡按御史,正式步入人生高光舞台。
浙江是什么地方?当时的倭寇为祸重灾区,在这个背景下,让胡宗宪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可见对他确实寄予厚望。
胡宗宪感到责任重大,因此临行前曾立誓:这次任职,不擒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有一说一,前两句确实提气,但誓不回京什么的,大可不必!
上任后,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军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
经过他的努力,明军的军容、军纪有了长足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祀海神的名义,前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
前面说过,赵文华这货是严嵩的干儿子,为人奸诈骄横,因为不爽总督张经的傲气,将张大人陷害身死,哦,这个事儿,胡大人也参与了。
如何跟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耽误正事,是门大学问,而恰好,胡大人很懂这个,简而言之,很会做人。
他和张经一样,都有傲气,不同的是,张大人永远不会低头,而他可以,只要赵文华不耽误他的正事,金钱、美人,双手奉上。
由此,到了最后,他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刁难,反而跟赵文华处成了好兄弟,受到赵文华大力推荐。
作为内阁首辅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的话还是有些作用的,尤其他推荐的还是胡宗宪这么个,有能力,又会做人的能臣。
于是,公元1556年2月,搭上严党大船的胡宗宪被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军务。
手握重权,坐断东南,此时此刻,胡宗宪终于有权调遣江南、江北、浙江诸省重兵,实现他的抗倭大业。
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迅速召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等人为幕僚,召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
同时听取徐谓的建议,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重点打击汪直、徐海俩狗东西。
同时,他大力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的莫过于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但俞大猷的俞大军同样不可小觑就是了。
同年五月,盘踞沿海的大海盗徐海、陈东率倭寇围攻桐乡,造成当地军民重大伤亡。
嗯,徐海是明朝人,不过在海外混得更开,已经是和倭寇差不多的畜牲了,据说这货曾经出家当过和尚,后来去了倭国,还被倭寇当成活佛来着。
这东西本来是跟着汪直混饭吃的,后来混着混着势力渐大,就自己独立干事了,嗯?干的什么事?反正不是人事。
纵横沿海,烧杀抢掠,无数次率领倭寇入侵,能干什么人事?说他是畜牲,或许都侮辱了畜牲,总结一句话,这东西……该杀!
面对徐海、陈东的联合,胡宗宪以招抚、财物为饵,诱使徐海部先行撤走,陈东势孤,无奈退至乍浦。
七月,胡宗宪再用离间计,骗得徐海先后绑了叶麻、陈东献上,并将陈东部下500余只倭寇引诱出营。
明军乘机猛攻,斩首300余只,倭寇残部登船入海逃窜,明军指挥邓城率领水师追杀,全歼倭寇。
随后,徐海率部下千余只驻扎在东沈庄,陈东余部数百只驻扎在西沈庄,等待明朝招抚。
八月,胡宗宪再次用计,让陈东余部趁夜袭击徐海,大败徐海所部,明军趁机集结重兵围攻东沈庄,俘虏、斩首海盗1200余只。
到这里,徐海才知道自己中计了,走投无路之下,投水而死,对此,只能说,干得漂亮!
同年十一月,倭寇进犯会稽,以图报沈庄惨败之仇。
倭寇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将领卢镗迎战,却被卢镗以士兵疲劳宜稍事休整为由拒绝。
形势危急之下,胡宗宪顾不得敌众我寡,实力悬殊,连夜召集亲兵亲自带兵夜袭倭寇大营,大败倭寇。
第二天早晨,各营才知道自家总督大人昨晚自个儿跑去杀敌了,于是众人齐齐入贺,卢镗大更是大为惭服。
所以说,别看胡大人是个文臣,就以为人家好欺负,事实上,人胡大人是可以提刀砍人的,嗯,孔门儒生,战力恐怖如斯!
在抗倭战争中,胡宗宪常常临阵观战,披甲仗剑亲自督战,不避矢石,置生死于度外。
倭寇围攻杭州时,他亲自登城查看,俯身城墙之外观敌,吓得一群文人两股战战,生怕他被流矢射中掉下去。
偏偏胡大人心态很好,胆大得很,一脸平静的瞅了瞅在场的人,仿佛在说,瞧你们那点出息。
那一刻,胡大人身上仿佛若有光,堪称全场最靓的仔,充分展现了一个统帅该有的风范。
第281章 气疯了
话接前文,胡宗宪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抗倭、抗倭、抗倭,针对这事儿,他做了很大努力。
首先,针对倭寇来去莫测,神出鬼没,沿海地区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烧杀抢掠的情况,胡大人毅然决然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
他组织人员把沿海倭寇的情况、地理形势和针对抗倭的措施,编成一部书籍,定名为《筹海图编》,以指导抗倭战争。
同时,修缮兵甲,打造战船,造战船千艘,配置火器,比如佛郎机、鸟铳、火炮、喷筒、火箭等等。
由俞大猷、戚继光分别统率巡视海洋,在沿海设立哨兵,设置烽火门、小埕、南日、浯屿、铜山五大水寨,派军队驻扎捍卫海岸。
在浙江沿海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艘布阵于各个港口。
以参将、总兵统率,不拘于倭寇有没有来,到那时间战船就得外出巡视,明朝真正的水师就是从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其次,减免百姓负担,嗯,有一说一,胡大人虽然贪财,但他不贪百姓的钱,最多,坑一把朝廷,所以,尽管他有错,但后世对他的观感总体来说……不算差。
言归正传,自公元1556年开始,朝廷为了抗倭,额外增加赋税,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以及严厉的海禁,沿海百姓被朝廷敲骨吸髓,生路几近断绝,部分百姓甚至被迫加入倭寇的行列中去。
而这个时候,朝廷中,不管是修仙的皇帝,还是严嵩这样的奸臣,甚至是徐阶这样的忠臣,都不管,就很漠视。
反而是胡宗宪这个贪财好色的总督,深感问题严重,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赋税,并减免倭患重灾区的钱粮税收。
在胡宗宪的争取下,朝廷除了因自然灾害对东南沿海地区减免赋税外,又多次在倭患严重地区大规模减免赋税。
同时,胡大人还根据实际需要,裁减水陆官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如公元1557年10月,奏请裁去部分士卒和岁费银两多达四十九万九千余两,有力地调动了百姓的抗倭积极性。
说白了,如果胡大人不管这事儿的话,很有可能朝廷令人剿灭倭寇,剿着剿着倭寇还变多了,就很……无语!
再次,赏罚分明!
公元1555年正月,柘林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县,杀死官兵多人……很丢脸。
因此,胡宗宪奏请,将失职的人治罪,不管是巡抚、指挥、参将、还是把总这样的低阶军官,只要有错,都要治罪。
同时,他对抗倭有功的官吏却不吝啬于提拔重用,如知县杨藏、千户周勇、监生乔镗等人作战有功,不吝重赏。
吏员吴成器敢死善战,他给提拔入郡府任职,唐顺之战功卓著,他奏请升迁佥都御史。
即使对同一人,他也是赏罚分明,比如公元1555年7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关,提督李天宠因为贻误军机被他弹劾。
同年11月,倭寇劫掠绍兴府各县,李天宠率军斩杀、生擒三百多只倭寇,胡宗宪上奏为李天宠请功,就是不知道这位李天宠李大人是不是跟张经张大人一起被杀那个。
最后,平息两浙倭患!
前文说过,要想平灭倭寇,徐海和汪直这两个大海盗不得不除,徐海这货经过胡大人的努力,已经被逼投海。
而汪直,因为徐海势力已经被剿灭的原因,汪直的势力在外孤立无援,一时间进退维谷。
正在此时,胡大人故计重施,遣人前往倭国招降汪直,许诺为汪直请封官号,允许通商互市。
迫于明军兵威日盛,以及利益官禄的诱惑,汪直最终投降了,至此,汪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
然而,让人无语的是,汪直回到明朝境内后,很快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随后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