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继承董卓基业开始 第41节

“相国受任于危急之间,稳定民心,平定王允之乱,讨伐西凉韩遂逆贼,关中大定,正是建安之时。”

李儒、刘基两立即出来带头。

刚刚到任的廷尉正程昱紧跟其后,倒是满宠一直站着没动。

而后其他的人也纷纷出声了。

刘协只想苦笑。

他也只能点头同意,现在改了这个年号,只会打击汉室的威望,因为这根本就是为了宣扬董洛的。

但是万幸他还有这个明面的作用,如果没有,恐怕就要像刘辩一样了。

“爱卿等所言有理,那就改建安为号吧。”

“陛下圣明!”董洛带头向刘协一拜。

也宣告今天的大朝会正式结束了。

建安年,提前了四年出现。

随后,李儒与蔡邕定好了董洛与蔡琰的婚期,就在建安元年四月十五日。

又半月,在蔡邕催促下,皇家藏书,还有荀攸从颍川带来的,蔡邕自己家的所有藏书,全部印成纸张书籍的工作全部完成,并送入图书馆内。

此后,董洛终于也要颁布求贤令了!

跟着这些纸张书籍一起!.

第56章

建安元年一月二十日。

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

一座号称藏书数十万的图书馆正式开启了。

这件事其实早有风声出来。

而且还是蔡邕亲自告诉了不少人的,但是对于这样的的消息,长安的士子们都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可毕竟是蔡邕,所以今天正式开门时,外面还是围了不少人。

开始并没有多少人进去,但是进去的人就一直没出来过。

直到后面,进去的人一多,里面就传出来阵阵惊呼之声。

“安静!”

里面的管理人员不悦地吼了一声,“读书圣地,岂可喧哗!”

所有进来的士子,心中的激动压抑不住,但是又不敢发出什么声音来。

一些寒门士子,眼眶都开始发热了。

“真的有藏书数十万册!”

“我看来,里面的地方至少能容纳五千人,可能不止。”

“而且不是书简,是纸张,精美还带着香气的纸张!论语只需要小小一本,两根手指就能拿动的那种!”

“所有书籍的笔迹都是一样的,据闻是蔡中郎执笔,然后雕刻模具,直接用纸盖印出来的。”

“纸张和这种印刷术,还有着图书馆,都是董洛...董相国大力支持的,的确可以免费借读,诸位,我等生逢其时啊!”

从里面出来的士子,迫不及待地跟自己的朋友们叙说着里面的情况。

然后,几乎还在门口裹足不前的士子,全部涌进去了。

人多嘈杂,管理图书的人不得不再次大吼一声肃静。

然后让这些士子一个个地过来排队,等级名姓与籍贯,在发放借书证。

“记住,这里的书,你们借了,就只能在这里看,不得损坏,不得偷窃,违者纠送廷尉,填充边塞十年!”

这是个警告。

士子们也非常赞同。

损坏,谁敢损坏?

有个身材高大的士子扫视了一圈,“诸位,别怪我丑话说在前头,这样的书籍,当成宝贝都来不及,哪个丧天良的敢损坏?我先不放过他!”

“哈哈哈,放心放心!”

“安静!”图书管理员再次警告起来。

一直到天色将晚,图书馆闭馆之时,这些士子才恋恋不舍地从里面出来,并且相约明日再来。

在出了图书馆门后,一些士子自发地向着董洛的相国府方向郑重一拜。

“多谢董相国!”

随后又向图书馆一拜。

“多谢蔡中郎。”

图书馆内的高处,董洛看着下面的士子,轻声一笑。

“人心可用。伯父,我先回去了。”

“好。”蔡邕微笑着点点头。

在董洛走后,蔡邕手摸着书,满是喜爱。

这是他自己写的一本书,也印了几百本存放在这图书馆内。

这时,在屋门被打开,恬静如皎月的蔡琰朝里面看了看,“爹,他走了?”

“走了。”蔡邕注意力从书上收回,“既然来了,为什么又不敢见了?”

蔡琰脸色微微一红,抱着两本书走了进来,纤纤玉手上,还拿着另外几张纸。

“哪有,女儿只是看书入迷了。”

“你纸上写的是什么?”蔡邕瞧见蔡琰手上的纸。

蔡琰将纸放在桌面上,“不是女儿写的,是他写的。”

上面,是董洛先前给李儒、荀攸等人看纸时,写在上面的诗词,后面被他们传了出来。

只是蔡邕忙于监管印书和图书馆修建,一直守在外面,也没有和什么人谈经论典,所以还不知道。

蔡邕一看之后,眼睛顿时一亮。

“不曾想,董洛他竟也有如此文才!”

......

从图书馆回到相国府的董洛,立刻再次传来自己的几个文臣。

李儒、荀攸、刘基、贾诩,还有新来的程昱和满宠。

“拜见相国!”

几人差不多是同时到来。

“几位免礼!”

董洛说话时,还多看了程昱和满宠一眼。

见他们的神态更加恭敬,心中有些满意起来。

纸张书籍,果然是件大杀器!

可惜现在还不能彻底推行普及教育。

不管是财政上,还是那些世家的反对上。

最快也要在平定中原之后。

董洛拿出三道求贤令,“诸位,请看。”

“求贤令?”

几人一看之下,顿时惊骇。

李儒激动起来,“相国,此事可行!”

“此事可行!”荀攸、刘基、贾诩也赞同了。

另外的满宠和程昱,也明白这位董相国早已谋划很久了。

此次过后,恐怕天下再也不会将董卓遗留的影响,加诸在董洛身上了。

一环加一环,纸张、印刷术、严苛重法。

一切都是为了这三道求贤令!

“唯才是举!”.

第57章

就在长安的图书馆有数十万藏书,并且都能免费借阅的消息,像狂风一样席卷关中,并且传出关中之外时。

相国府又发出了两道震撼士子一整年的消息。

求贤令!

第三道在李儒等人的建议下,以后再发。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两道求贤令,通篇就是一句话。

唯才是举!

你有本事,你就来!

你敢来,本相国就敢用!

首节 上一节 41/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