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第433节

于是特瑞西就明白了,安息不过是赢丹的目标之一而已赢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拿下姑师的好处一个是获得了姑师大片肥沃的土地。

其中仅姑师一片绿洲就可以养活三万余人,其实远不只三万余人这人数只是以姑师百姓的农业水平计算的。

正如之前所言,西域绿洲农业处于半耕半牧状态,其中主要还是以牧为主,耕种方面就只是在河、湖附近有水的位置挖点地很原始的种些东西,基本没有技术可言……对他们来说种地就是挖个小坑把种子撒下去就成了。

现在秦军一来,那什么沟垄法,行距株距,另外还有水利设施及种田节气什么的,全都可以用上了,于是产量马上成级数的上涨。

尤其原本河边湖边若是沙地,在姑师人眼里就属于不适合种植当然也不长牧草。

但在秦军手里就不一样了……把河泥湖泥挖上来一铺,马上就成了一片肥沃的耕地。

可以说在种田方面,是没有哪个地区的人能比得上中原地区了。

于是可想而知,耕地面积增加技术水平提高,作物产量很快就增产数倍,能养活的人也就成级数增加了。

当然,此时姑师周围的草场受之前大批安息军队集中于此破坏较大,所以还需要休牧一段时间,于是人口也得慢慢来。

姑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加强了西域与印度之间的联系。

楼兰虽然可以做为印度进入西域的踏板,但毕竟南线长一千五百里且道路难行。

姑师就只有一千里且道路较为平直,部队、商队等不需二十日就能赶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秦军的后勤压力。

尤其是从中原一批批运来的丝绸……赢丹只需将其往西域各国一转手再买食物,短时间内就能在姑师储备大批的军粮和财富。

------------

第六百零九章 联军

这时赢丹就在考虑联合西域征讨安息的问题了其中赢丹重点要考虑的就是西域第一大国龟兹,一个拥有八万百姓两万兵的国家。

赢丹观察和计算过西域三十六国,如果要能将这三十六国的兵力各抽调一部份出来应能组成一支五万人的联军。

由于西域人也是长期放牧尤其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放牧,于是骑射本领也不比安息差。

问题在于这三十六国很难联合也极难协同……当年中原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都各有心思,何况是西域这三十六国。

因此这龟兹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周边的小国都是唯龟兹马首是瞻,龟兹要是点头应下了,那么其它小国也就不在话下。

于是赢丹在稳定了姑师局势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带上丝绸及从中原带来的一些宝物出使龟兹。

派出的使者是个叫泽的说客。

赢丹的部下通常都是能打仗的武将,很少有能说会道的说客,这个叫泽的说客倒是毛遂自荐来投赢丹的,说是要做赢丹的食客。

以赢丹此时的爵位的确可以养食客,只是赢丹不是很习惯这么做,同时他也觉得没意义……就算食客三千又能怎样?一旦失势这些食客能起得了什么作用呢?

不过据说泽之前是个商人,赢丹正好需要有人分管西域经商的问题于是就留下了。

此时因为无人可派于是就让他出使龟兹。

龟兹的领地很大,东起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龟兹。

赢丹交待泽,对龟兹的说法要从利益角度出发……若能结盟击败安息对西域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此西域就不再受安息骚扰了。

泽拍着胸膛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十数天后传来的消息却是另一回事,龟兹王对结盟征安息一点兴趣都没有。

泽在与龟兹交流之后总结了几个问题:

有秦军驻守姑师,西域便无安息之忧,若无安息之忧,他们自然就没有征讨安息的需求了。

不仅没有需求,甚至还担心会惹恼了安息,有朝一日秦军若是撤出西域,它们便无法向安息交待了。

若秦军进驻西域号令三十六国,那同样也会影响龟兹的统治,既是如此,龟兹受安息统治是统治,受秦军统治也是统治,为何又要帮秦军征安息而换来秦军的统治?

难保秦军会过河拆桥,先以西域联军攻安息,乘西域损失惨重时再攻西域……如此一来秦军岂非坐收渔人之利而西域诸国只有灭亡一途?

赢丹一听这话觉得还真是,他倒是把西域联军想简单了,以为有安息这个共同的敌人就能将其联合在一起。

现在看来距离那一步还十分遥远。至少要将眼前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好解决。

如果说龟兹没有来自安息的威胁,那么只需要赢丹放弃一两个小绿洲给安息作桥头堡就可以了,比如奇台或谷峪。

龟兹及西域诸国肯定不愿意赢丹这么做,因为这对秦军来说十分容易但对西域诸国的伤害却很大,所以只要赢丹一表示这方面的意思……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第二点与第三点其实都是信任方面的问题。

亦即担心秦军会像安息一样褥羊毛。

虽然秦军此时表现出只是想与西域各国经商的样子,但谁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

这方面较难解决,且赢丹相信这不只是信任方面的问题……让各国出兵也触及到贵族利益的问题。

比如要出多少兵要多少补给还有多少装备?

这些如果都要各国贵族负责,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赢丹对比了下汉朝,认为汉朝之所以能让西域诸国听话甚至出兵围攻龟兹,是因为李广利远征大宛时是一路打过去的……带着三万兵,一路行军都向沿途各国要水要粮要牲畜,不给就打。

这样一来西域诸国就切生体会到汉军的实力,于是才能号召得动诸国组成联军。

所以有时人也是不能太善良的,就像现代美国佬常用的外交手段: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萝卜不行就用大棒正在赢丹为此苦恼时,张辽进帐来报道:“殿下,楼兰兵变。”

赢丹一惊,意外的说道:“好个楼兰,居然敢在此时反叛?”

也难怪赢丹意外。

此时正是秦军刚刚击败安息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何况秦军在楼兰还有数千军队且在楼兰王身边还有个“护楼兰使”,这“护楼兰使”手里还有“天女散花弹”。

这楼兰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这时反叛。

不想张辽却解释道:

“殿下,楼兰并非反叛,而是兵变叛楼兰王!”

赢丹不由奇道:“叛楼兰王?”

张辽点头道:“正是楼兰军民欲并入秦军而楼兰贵族不允,于是军民群起而攻之……”

这么一说赢丹就明白了原来这与赢丹之前在姑师的一波精神攻击有关。

当时有一千楼兰骑兵是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回去后又将秦军的所作所为说与楼兰军民听。

另一方面,一批批的秦军进驻楼兰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和技术……财富就是随军商人带的一车车的丝绸,而技术则主要是军事和农业上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秦军和印度商人的大批涌入,秦军与楼兰的交流就成级数增长。

这其中印度商人起着翻译及加持的作用……印度商人有许多会说中原话,为了体现他们的见多识广以及跟对了人,难免会在翻译及与楼兰军民交流时对秦军的待遇、强大和富有添油加醋一番。

这其实是种正常现像。

因为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弱,那是不是说被秦军以少胜多而且还是一败涂地的印度就更弱了?

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差,那现在处于秦军统治之下的印度是不是要更差?

这其中尤其是秦军的二十军功制……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升官晋爵就能有分到土地,这对于奴隶制的楼兰军民是想都不敢想的。

------------

第六百一十章 楼兰反叛

于是楼兰军民纷纷要求并入秦军,或者不并入秦军也行,楼兰也要实行秦军同样的制度。

楼兰王及贵族哪里肯同意这明显触及他们利益的建议,于是就起了冲突。

若是楼兰王反叛那还容易解决,秦军三两下就能将其解决。

但现在却是楼兰百姓因为要降秦而反楼兰王……这就让“护楼兰使”张粕不知道怎么处理了,赶忙飞鸽传书请示赢丹。

这事其实对于赢丹来说也很为难首先楼兰军民自发的要并入秦军可以说是正常的,对秦军也极为有利。

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百姓尤其是身为奴隶的百姓要求十分简单,就是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秦军的制度和技术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当然倾向秦军。

有楼兰这个先例,姑师只怕也会紧随其后,姑师之后又会有且末、无霜、休循等等。

到时就不是组建联军的问题了,而是直接从西域百姓中征兵了。

但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秦军也有负面影响……

西域三十六国目前只有楼兰和姑师两国在秦军的实际控制下,其余三十四国都在盯着楼兰和姑师看它们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楼兰、姑师的贵族过得好,利益没有多大损失,那么这三十四国就会放心的与秦军结盟。

如果楼兰、姑师的贵族因为与秦军接触结果就被自己百姓给推翻进而连根拔起……那还有哪国敢与秦军结盟?

甚至别说结盟了,到时只怕连接触都不敢。

因为一旦接触就会让处于奴隶状态的军民知道秦军的制度,于是就有并入秦国反叛贵族之心。

接下来就不用多想了,他们甚至连商人都不敢放进城去,丝绸之路会因此而断。

赢丹知道事态严重,没有多想,将姑师事务交给王贲后带上威亚斯及百余名亲卫就朝楼兰赶。

这事就只有赢丹能处理妥当。

姑师跟楼兰五百余里,赢丹一行快马加鞭三日余就赶到了目的地。

楼兰城倒是没有多乱,王徨的七千援军驻扎在城外严阵以待,城内还有张粕的一千“护楼兰军”,可以说将整个形势都牢牢把控住。

就是城内军民一个个拿着刀枪木棍和农具将“皇宫”包围了起来,要不是张粕一行“护楼兰军”保卫着皇宫,楼兰王及一众贵族早就被军民拖出来砍成几段了。

赢丹一行人骑着马刚由城门跨入楼兰,楼兰百姓就手举武器欢呼着涌了上来。

张辽赶忙带着亲卫分列两队将百姓隔离开,个个剑出鞘盾在手如临大敌。

亲卫的担心是多余的,楼兰百姓此举并非想要对赢丹不利,而是他们不懂中原的礼数习惯于手拿装备欢呼。

赢丹在兵士的引领下于宫内见着了躲在书房坐卧不安的楼兰王。

楼兰王一见到赢丹就赶忙迎了上来,说道:“大秦太子来得正好。”

“快助我镇压叛乱,本王定有重谢……”

应该说楼兰王有些天真了,只要赢丹一点头,楼兰王连命都不是他的了,又拿什么来“重谢”?

何况外面的军民都希望并入秦军,秦军又怎么可能以武力镇压他们……这么一来不是自己打自己脸还警告所有西域基层军民不许投靠秦军吗?

这也看出此时的楼兰王已乱了方寸了不知如何思考了。

赢丹回答:“大王,镇压军民赢丹或许能做到但我大秦向来注重民意我们有句话,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说到这赢丹顿了下,他突然意识到这话此时还没有,不过管他呢,楼兰王又不知道这个。

赢丹接着说道:“这话的意思就是民意不可违,否则秦军也无法在西域立足所以大王这要求,着实让赢丹为难!”

楼兰王不由急道:“那又该如何是好?民意不可违……大秦太子之意难道是要本王放任他们?”

“本王就知道你等不会这般好心……”

楼兰王还想说什么,但被张辽“哼”了一声就不敢再说下去了。

此时楼兰王的生死都在赢丹一念之间,又哪里敢放肆。

赢丹也不动怒,和颜悦色的说,“大王误会了赢丹以为,大王何不籍此机会富国强兵?”

楼兰王不由奇道:“富国强兵?这……本王眼看王位都不保,又如何能富国强兵?”

赢丹解释道:“大王有所不知中原原有七国,许多国家也如西域一般视百姓为奴为仆然大秦首创先河定下二十军功爵位制,使百姓能以功劳晋升。”

首节 上一节 433/4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