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87节

  毕竟,就如同三英战吕布一样,当关羽和张飞缠住吕布的时候,傻子都知道,这个时候随便再上去一个人,也不至于被吕布直接弄死。

  而自己加进去,说不得就能够天下扬名了。

  但真正上去的,不还是只有刘备一个人?

  且不论魏延的武力如何,单单是这份胆识和气魄,就已经足以让黄忠点头。

  不过,点头归点头,魏延的傲气却是令黄忠颇为不喜。

  这小子,还需要多加打磨才行!

  黄忠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手中火凤刀不减,当当当当当接连又是五刀劈出!

  魏延连忙挥刀架住,心中却是狐疑的厉害,原本他鼓起勇气接下黄忠那一刀,心里寻思着的却是,就黄忠这个气势,自己也别指望赢了。

  能撑几回合就撑几回合。

  尽量别输得太丢人,几个回合不到就被人家打下来。

  结果等到魏延架住黄忠挥出的第一刀时,黄忠这边还在点头,觉得魏延这小子还算可造之材的时候。

  魏延已经是一脸懵逼了。

  什么情况?

  搞了半天,老爷子你居然是一个银杆蜡枪头?

  魏延心中的想法大抵如此,不过有了邓艾的教训,魏延现在也不敢大意了,哪怕黄忠此刻施加在火凤刀上的力道并不大。

  甚至比起和魏延交过手的董袭、蒋钦几个人,都是有些不足。

  但魏延还是不敢有半分的掉以轻心。

  很快,魏延就察觉出一点不对劲了。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当两人对阵二十回合之后,魏延明显感觉到黄忠火凤刀上的力道有了较大的提升。

  等到对决到三十回合之后,黄忠每一次挥舞火凤刀,都会带起一阵嘹亮的刀鸣,所迸发而出的力道。

  更是仿若万钧泰山从自己头上砸落,逼得魏延不得不放弃了进攻,只顾着不停防御。

  “喝!”

  校场上两人战到第四十回合之后,黄忠双目猛然一挑眉,目光之中爆射精光,手中火凤刀高高扬起,一声长啸,火凤刀悍然落下!

  铛!

  澎湃的力量自刀柄之上传来,魏延双臂猛然剧震,握住刀柄的手竟是不由自主的松开,虎口崩裂出了几个伤口。

  手中的眉尖刀更是在这一击之下直接脱手,倒飞而出!

  当啷一声,坠落到了尘埃之中。

  不要说魏延,即便是在场的徐州众将都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魏延的武艺,连续两场战斗,已经被徐州众将摸的差不多,大约在一流中游。

  和高览、张郃、邓艾等人齐平,若是用数值表示的话,大约在90点到92点之间浮动。

  在场的徐州众将,抛开高览、蒋奇、车胄、于禁、李典等人不提。

  剩下的庞德、赵云、乐进,最差的乐进,其武艺也在95点往上,属于一流武将的巅峰。

  最强的赵云,其武艺更是早在袁谭破匈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趋近一流武将的极限。

  但即便是赵云,自忖想要拿下魏延,没有六十回合,估计都是艰难。

  更不用说如黄忠这般,直接将魏延的武器都给振脱手了。

  反而是袁谭要沉着得多,毕竟黄忠早在刚刚投靠他的时候,就已经同马超交过一次手。

  彼时的黄忠就已经是实打实的超一流武将,经过这两年的战火淬炼,武艺更上一层楼,并不算什么意外中事。

  拍了拍手,袁谭看了眼终于回过神来的魏延,淡淡说道:“如何,魏延将军眼下可还有什么疑问?”

  魏延看着兀自留有余力,似乎刚才那场大战根本未曾对其体力造成多大消耗的黄忠,忍不住苦笑一声,抱拳施礼道:“君侯麾下,果然将星云集,是魏延之前眼拙,小觑了天下英杰,还请君侯和诸位将军,多多包涵!”

  说完,魏延便直接转了一圈,对场中徐州众将依次施礼,最后又对黄忠长身一揖,老老实实的站到了队伍的末尾之中。

  “叮,魏延为你麾下众将的武力所震撼,震惊点+30!“

  ……

第二百七十九章:郁闷的曹操

  许昌。

  时间进入到七月,随着荆州那边支援的粮草陆续送到。

  加上关中世家们的追加投资,自从定安元年之前就一直处于虚弱期的曹魏势力,终于出现了回升的迹象。

  “丞相,虎豹骑那边,已经新招募了三千人,目前虎豹骑共有一万两千之数,尽数交由曹纯将军训练,预计到年末便可成军,届时应有一万虎豹骑可供作战之用。”

  曹操的魏公府内,身为魏公护卫的许褚踏步走进,将手中的文书递交到曹操手中。

  曹操接过文书翻看了一遍,确认曹纯的练兵之法上没有太大的疏漏之后,点点头说道:“告诉曹纯,让他用心做事,若有再犯,就没有第三次机会了!”

  说完,曹操又叹了口气。

  眼下院中只有他和许褚二人,卞夫人一向居于后宅,并不外出,而许褚又是他最亲信的将领。

  毫不客气的说,虽然许褚是一个外姓大将,但真要说信任,许褚受到的信任甚至比夏侯惇等一系曹魏宗亲大将还要高的多。

  所以在许褚面前,曹操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感,看着手中的奏报,即便以曹操的心境,都是忍不住露出了些许苦笑。

  “不想我曹操居然也有今日。”

  若是换做以往,曹纯上次在兖州之战的时候,将虎豹骑几乎以送人头的方式尽数送成了袁谭手中的功绩。

  全靠着他是曹魏宗亲才逃过了死劫,但按照曹操的性子,就曹纯犯下的这罪过。

  不闲置他个三五年,好好打磨一下他的性格,曹纯是绝计不可能有机会再统领大军的。

  但眼下,曹操连曹纯都不得不重新派到军队中,负责处理虎豹骑的一应事务,招募新兵,训练虎豹骑等等。

  也是侧面验证出,他曹操眼下手中是真的缺乏人才了。

  李典、乐进、于禁,这三员外姓大将相继投敌,徐晃、荀彧不知所踪。

  眼下的曹操举目四望,只觉得自己能够信任的将领实在是太少太少。

  而反观河北那边,势力可谓是与日俱增。

  没有急于一口气吞并下关中,河北袁家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好好消耗这两年征战中得来的中原各州。

  据探子回报的消息,不管是兖州豫州,还是青州徐州,其民力都在稳步的恢复中。

  袁绍和曹操在中原展开的大战,给中原四州之地的世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但这对于袁绍来说反而是一个利好消息。

  毕竟袁绍不同于曹操,曹操现在是吃关中世家,喝关中世家,经过连续两年的战败之后,势力还没有崩盘瓦解,那纯粹是靠着关中世家竭尽全力的支撑才做到这一步。

  换句话说,曹操必须要投桃报李,才能够得到关中世家的继续支持。

  但反观袁绍呢?

  虽说河北势力早期高歌猛进,的确离不开河北世家集团的鼎力支持。

  但奈何,官渡之战的时候,河北世家拉了跨。

  先是田丰和沮授,一个在军中惑乱君心,一个一而再再而三的蛊惑袁绍退兵。

  后世人看沮授和田丰,都是建立在先入为主的基础上,知道官渡之战再打下去,袁绍会因为许攸的背叛而失败。

  所以沮授和田丰这两个鼓吹战败的文臣就显得神机妙算,智计百出了。

  但要是换位思考一下呢?

  就好比马上就要赤壁之战了,孙权和刘备旁边的诸葛亮和周瑜不停的在那里鼓动。

  诸葛亮说,诶呀曹军势大不可轻率,我们应该先退兵寻找战机。

  周瑜说诶呀现在开战后方军粮跟不上,吴侯快快退兵,等到秋收之后咱们再和曹操打。

  这他妈的……刘备和孙权不想拔剑斩了这两个人都已经算是脾气好了的吧。

  所以说,大道理谁都会说,但关键在于合不合时宜。

  沮授和田丰在官渡之战前后说的那些话,说句不好听的,真给他们头上安一个惑乱君心的罪名,将他们斩了脑袋,都没有人会说袁绍做的不对。

  这算是河北世家第一次拉跨操作。

  如果单单是这样,或许河北世家还不至于在官渡之战后,在袁绍势力中的影响力逐渐削弱。

  但偏偏,好巧不巧,河北世家诸多投身到袁绍帐下的士子中,又出了一个许攸。

  许攸,虽然这家伙不是正宗的河北世家的人士。

  但架不住这家伙和河北诸多士子关系好啊。

  毕竟许攸再怎么说,也算是一个名士,而世家这种东西,那点习惯性操作谁还不知道?

  听到名士的名号就好比闻到了那什么的狗一般。

  一个个都是扑上去和许攸交个朋友。

  结果就是,当许攸背叛的时候,河北世家一众士子们都傻眼了。

  要知道,汉朝虽说取消了连坐制度,但察举制中可有一条,哪个人要是被某某举荐做了官。

  这个人要是犯了错,某某就得丢官。

  同样,某某要是犯了错,那被他举荐的人,可一样要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

  所以到最后,虽说官渡之战靠着横空出世的袁谭,成功把局势给抢救了回来。

  但河北世家在河北袁氏的势力中,其影响力却是再次跌落。

  这也是为何,当袁绍在河北推行新政的时候,虽说受到了阻碍,但阻力却远远没有袁谭预料之中那般巨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有这个前提条件在。

  中原四州换了袁绍做主,恢复起民力来自然就快的多。

  毕竟,中原四州的世家已经被战火摧毁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一些泥腿子百姓就是一些刚刚从泥腿子完成豪族转型的土老财。

  在偌大的河北势力面前根本提不起半分对抗的心思。

  该交税交税,该检地检地,可以说袁绍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老老实实的做什么。

  众所周知,大汉穷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地方上势力盘根错节的世家,当了黑中介。

  大汉朝的税主要还是以田赋为主,原本大汉的土地广袤,耕种的田地也不算少,起码养活大汉政权还是绰绰有余。

  但好死不死,光武中兴捣鼓出来了一个世家体系。

  于是乎,大汉的地方控制力被大大削弱,大汉官府收集上来的田赋,在上缴中央之前,要先分成两份。

  一份呢,是从世家的田地中收取来的赋税,这一份,基本上是到不了中央,就直接被世家们就地瓜分了。

  开玩笑,我们可是衣冠士族,如何能够像那些泥腿子一样交税?

  但只交那剩下的半份到中央肯定不行。

首节 上一节 287/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