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48节

  但真正的分配工作,还是要着落在诸葛瑾手中。

  袁谭特意叮嘱陈登一句,主要还是担心,自己搞来的这些驽马,到最后全便宜了世家豪族。

  有陈登这个染血的屠刀在,起码能够让那些世家豪族,在伸手的时候,有所忌惮。

  五千匹驽马运抵徐州,垦荒的效率应该还能够再提升一些。

  不过袁谭此刻也不指望能够再垦出更多的荒地了。

  徐州六郡残破的景象,已经让他有所明悟,五十万流民应该是一个上限。

  这还是他占了泰山贼的便宜,不然,估计前前后后能够招募来二十万流民,就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了。

  过去十多年的战乱,有太多的人口死在了战火之中。

  流民也是一样,此刻已经不同于黄巾之乱刚刚兴起,流民遍地的时节了。

  十余年的战火淬炼下,超过六成的流离人口,不是死在了饥寒之中,就是被征召为士兵,然后死在了沙场上。

  袁谭微不可察的叹了一口气,便将这些悲悯收在心底。摆摆手,示意众人可以散会后,他先一步起身,转回到了内宅。

第三百二十章:江东烽烟起

  有诸葛瑾等人主持政务,徐州的垦荒工作虽然颇为繁重,但倒也称得上是有条不紊。

  一切都在稳中向好之中。

  而徐州南边,却就没有那么平静了。

  自从曹操败走徐州之后,随着袁绍军中突发急病,退回河北,只留下袁谭镇守徐州。

  中原波云诡谲的战局至此算是画下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天下诸侯终于将目光转向了各自境内。

  中原大战结束,而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到底都没有一举吞下对方。

  对于双方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诸侯来说,却值得饮胜三杯。

  但饮胜过后,作为汉末的野心家们,自然也就不安分起来了。

  曹操连遭败仗,眼下虽然再次获得了中原世家的支持,但安顿内部都来不及,自然也顾不上去对付周边的势力。

  至于袁谭这边,接手了徐州的烂摊子后,也一直在忙着种田。

  同样也没工夫去理会南边那些糟心事。

  是以,随着中原硝烟短暂尘埃落定,安定了数年的江表地带,却是再一次被战争的阴云笼罩。

  柴桑城中,久违的再次披甲上阵的孙策回头看了眼身后,披挂着徐州铠的亲卫军,脸上满是傲然之色。

  竭尽孙吴之力,总算是在开战前夕,给他凑出来了一千五百的骑军。

  有徐州铠配备,加上孙策自己的武勇。

  志得意满的孙伯符,只觉得现今天下大可去得。

  “伯符,虽说眼下大军已经齐备,但还是要按步前来,不可心急,以免昔年破虏将军之祸。”

  周瑜看着显然乐观过头的孙策,淡淡的泼了盆冷水。

  听到父亲的名号,孙策先是一愣,心中有些不满,但也知道周瑜这是好心劝谏自己。

  轻叹一口气,多少冷静下来的孙策微微点头,说道:

  “公瑾放心,还和以前一样,你说怎么打就怎么打。”

  看着满是信任的孙策,周瑜虽然神情不变,心底却是涌起一阵暖流。

  孙策别的不说,对于自己的信任,却是世间难寻。

  让周瑜也不由得升腾起了几分战意,点头说道:

  “伯符放心,这一次,定叫那黄祖老儿,悬首城门!”

  说完,周瑜和孙策一前一后,驾马冲出柴森城,城外的五万大军,早已摩拳擦掌,等候多时。

  不得不说,三百万石军粮的花费,到底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甚至和江东军原本有的铠甲军备比起来,都要胜过一筹。

  看到孙策和周瑜策马来到中军营前下马入帐,众将纷纷前来见礼。

  作为乱世之将,又都身在孙家这杆正值上升期的大旗之下,江东诸将一个个自然都是闻战则喜。

  当然,底层士兵们是不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之,在周瑜和孙策二人看来,眼下的江东军,足称得上一句士气可用。

  “吴侯,中护军,各营都已集结完毕,兵甲皆齐,粮秣已足,还请吴侯下令!”

  黄盖当仁不让,站在诸将首位,用力捶了一下胸膛的铠甲,算作军中见礼,中气十足的说道。

  孙策点点头以示肯定后,看了周瑜一眼,见周瑜微微颔首,当即解下腰间宝剑,交付周瑜手中。

  “今次进攻荆州刘贼,当以公瑾为我军中大都督,节制诸将,不得有违,持我宝剑,若有战时推诿不前,争功避难等罪者,公瑾可先斩而后奏,以正军威!”

  听到孙策的话,蒋钦等年轻将领皆是一肃。

  但黄盖程普等老将却是暗暗皱眉,但都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周瑜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指挥才能,只是说一千道一万。

  周瑜的年龄还是一个硬伤。

  至今不到三十岁,以不足而立的年纪节制数万大军,黄盖等人心中还是有些担忧。

  但看在孙策面子上,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拿这一点说话。

  周瑜立在中军帐的最高处,低头俯视众将,目光尤其在黄盖等一众老将身上停留,见到众人皆是低头不言,心中才是微微缓和。

  自家事自家清楚,周瑜也知道,眼下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服众。

  平定江东的战事中,虽说自己也立下不少功勋,但当时众将都有功勋在身,他的那些战功,夹在众人中间也算不得太过显眼。

  眼下节制众军,坐镇都督之位,还是要靠孙策的威望才行。

  深吸一口气,周瑜将这些小心暂且收起,目光平视下方各将。

  无论如何,男儿威信,还是要在军阵之上建立才行。

  而今次攻夏口之战,便是他周瑜,成名的第一阵!

  “蒋钦、董袭二位将军,各自领五千兵马,从柴桑出发,走水路,攻夏口,务必堵住夏口水军,在他们封锁长江防线之前,先一步抢占有利地区!”

  对于蒋钦董袭这两个曾经在长江上劫道的人物来说,这算是他们的老本行了。

  过去在水面上混饭吃的时候,二人也没少和荆州水军打交道。

  对此自然是毫无惧色,两将当即出列,抱拳狞笑道:

  “大都督放心,我等定要那黄祖,一条船都出不来夏口!”

  两将话说的很满,但周瑜还是有些不放心。

  黄祖虽然在他看来不堪一击,但毕竟是积年老将,还是提醒了一句:

  “不必太过在意胜负,只要封锁夏口就好,以劲弩弓箭阻住敌人攻势,给我们留出夺取沙羡城的时间即可。”

  蒋钦闻言却是还想再说上两句,稳重的董袭却是先一步拦住,对周瑜微微抱拳:

  “末将领命!”

  蒋钦这才回过神,眼下正在大帐之中,质疑刚刚接任大都督的周瑜,很有可能会被周瑜误认为在挑衅自己的权威。

  平白无故得罪人不说,万一被事后穿小鞋了怎么办。

  想通此间,蒋钦不由得感激的看了眼董袭,二将一前一后领命出营,点起兵马便是朝着港口走去。

  而周瑜又将目光转向另一边:

  “凌操将军、贺齐、全琮二位将军,三位合兵一处,点起一万两千兵马为大军先锋,攻打沙羡城,务必尽快破城,不要拖延!”

  夏口并不是一座城名,而是荆州的沔水入长江后的出海口的名字,夏口指代的地域相当广泛,横跨长江南北。

  荆州的防御力量,主要集中在了两处,一处,便是长江南部,也就是靠近江东的沙羡城。

  另一处,则是长江北部,由黄祖负责督建而成,被当做江陵前哨的夏口军事重镇,堰月城。

  对于这两座大城如何攻取,周瑜亦是早有谋划。

第三百二十一章:募匠令

  久经战乱终于安定下来的徐州,让江东孙策觉得自己可以暂时收回对北方警惕的目光。

  而将精力都用在东边的仇敌刘表身上。

  同样的,大汉南方再次出现的战争阴云,也一样不会对正在安稳种田的徐州,造成任何影响。

  垦荒工作稳步推行的同时,齐侯府中的袁谭,却又开始琢磨一些新的东西来。

  当然,说新的东西,其实有些夸张了。

  其实还是在徐州已经建立起来的将作院基础上,再增添一些新的规章制度。

  “募匠令?”

  礼部衙署内,荀彧看着袁谭交给他的方略,仔细研读过后,有些迷惑的看了看袁谭。

  虽说在这个年代打混多年,但袁谭到底不像这个时代的士子那样出口成章。

  所写的诏令之类也都是大白话。

  而此刻荀彧手中的募匠令,便是袁谭这数日琢磨出来的新东西。

  全文不到七百字,又都是白话,并不难懂,荀彧很快便通读了一遍,只是通读完后,反而更加迷茫了。

  募匠令,如其名字一般,主要是向天下匠师发布招募令。

  告诉他们,徐州这边出了一个将作院,对匠师极好。

  只要自认为有一技之长的,或者是想学门手艺的,都可以往徐州这边来。

  不管有没有技术,只要愿意学,将作院都会敞开大门,并且,对于通过考核,身家清白的将作院学徒工。

  袁谭还特别大方的给出了月给粟米一石的厚赏!

  一石粟米,合汉斤就是一百二十斤,哪怕是按照现代的斤制算,也有足足六十斤。

  六十斤粟米,省着点吃,一个月绰绰有余。

  对于这年头的流民们来说,袁谭的这个诏令,简直就是在做慈善。

  更不用说袁谭还特意在其中划定了匠师等级。

  之前将作院中已经对匠师等级进行了大致划分,但更多的都是在待遇上。

  但这一次,袁谭更加干脆,直接了当的在募匠令上标明。

  学徒之上,匠师等级划分为三等。

  三等匠师,就是有一技之长,来到将作院,熟悉工作流程后可以快速上手参加到工作中的。

  这一类匠师,统统按照百石吏的待遇安置。

  不仅仅年俸百石,同时待遇上,也和衙署中的官吏等同!

首节 上一节 248/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