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抢了虎符,逼袁绍出家 第202节

  毫不客气的说,若是此前,汉献帝的号令,还可以对天下世家,多多少少起到一点正向鼓励作用。

  让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考虑一下小皇帝的感受的话。

  那么,随着曹操自封魏公这件事得到关东群雄默认。

  则意味着,从今以后,皇帝,就真的只能是一个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了。

  不过,这样的结局,对于袁谭来说,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不用派人去查探,袁谭就能够猜到,小皇帝在接到曹操自封魏公,且没有引来任何诸侯攻伐的消息之后。

  其内心的悲凉,会有多么巨大。

  而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关东群雄再有哪一路,想要学自己之前,奇袭许昌的操作。

  来一个奇袭邺都,营救小皇帝。

  恐怕小皇帝都不会愿意再跟着他们走了。

  毕竟,留在袁绍这里,虽然只是一个笼中鸟,但最起码袁绍也好,曹操也罢。

  在天下未曾彻底抵定之前,都不会对他下杀手。

  但如果再迁移到别的诸侯那里。

  若是对方崛起了还好,若是没有崛起,被席卷天下的河北军攻灭的话。

  重新回到河北袁绍手中的小皇帝,其下场,还有可能会被效仿少帝旧事,直接来一杯毒酒搞死。

  都是再常规不过的操作。

  摇摇头,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思绪暂时收起。

  袁谭转身走进太守府,开始了新一轮政务的处理。

  改元的消息已经传来,经过河北朝中大臣的一轮磋商后,袁绍走了一个形式,给小皇帝上了一道表书后,便直接了当的确立了年号。

  “定平元年吗?”

  对于这个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年号,袁谭并没有多少感触。

  身为一个穿越者,他对历史改动的地方已经够多了,如今再跳出来一个所谓的定平年号。

  他早就已经不在意了。

  眼下更重要的事情,还是经营徐州。

  徐州原本就已经残破不堪,早年曹操夺下徐州之前,就借着父亲死于陶谦部将之手的理由。

  在徐州来一场惨绝人寰而大屠杀。

  若是没有记错,诸葛亮的家族,诸葛家就是在这场屠杀中损失惨重,剩下的家族中人。

  则带着年少的诸葛亮迁移到了荆州左近。

  也正是因为这场屠杀,给年少的诸葛亮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就将曹操认定为必须要铲除的乱世枭雄。

  正史上诸葛亮一心北伐,和魏国死磕多年。

  未必没有想要为屈死在曹操兵锋下的徐州乡民复仇的原因在内。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

  对于古代人来说,同乡这种存在,其重要性几乎不亚于血缘上的亲人。

  尤其是对于那些为官的大人物们来说。

  汉朝也好,后世的各个朝代也罢,乡情始终都是维系士人之间情感的一种重要纽带。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就在袁谭决定留镇徐州,重新经营这片残破土地之时。

  陈登却是带给了他一个意外之喜。

  “诸葛瑾?诸葛子瑜?”

  陈登通报有客登门的时候,袁谭还有些懵。

  按理来说,这位孙吴的重臣,此刻应该早已迁移到了江东才是。

  为何会突然跑来这里?

  不过既然对方以礼相待,态度又颇为恭敬的送上了名扎,一点名士姿态都没有摆出来。

  所以袁谭还是思考了一下,还是命人将诸葛瑾接了进来。

  “久闻诸葛子瑜先生的大名,只是不知为何先生突然来访?”

  袁谭看着面前脸部轮廓有些狭长的诸葛子瑜,心里有些恶趣味的想自己要不要也牵一头驴子过来。

  说不定日后也能够上世说新语一类的杂谈书籍,某种程度上也算名垂青史了。

  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孙十万那种喜欢捉弄臣下的恶趣味,袁谭并不打算效仿。

  况且他和诸葛瑾并不熟识,只是好奇这位后世历史上,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亮的兄长。

  到底有何出奇之处而已。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瑾的表现并不出彩,全程都只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登场。

  不是表现诸葛家的家风严谨,就是衬托诸葛亮的行事作风端正严肃人品够硬。

  而诸葛瑾自身好似并无什么建树。

  但事实上却不同。

  如果说诸葛亮是后期支撑起蜀汉的擎天玉柱的话。

  那么诸葛瑾在孙吴的地位,即便不能够类比诸葛亮,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同法正法孝直相比。

  二人的长处均不在于兵事,而在于安顿内政。

  法正的存在,让正史上刘备入蜀之后,成功的安顿住了益州民心,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益州都是持续性的朝着荆州、汉中两地供血,这才支撑起了汉中之战,和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战役。

  一直到法孝直死后,益州士人的心思才开始变得纷乱不定起来。

  但那个时候诸葛亮已经积累出了足够的声望,足以压制住益州民心,这才在荆州丢失、刘备薨逝的基础上。

  稳住了蜀汉政权。

  而究其根本,法正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功劳,虽然在演义小说中未曾提及,但在正史上,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诸葛瑾的功绩,却也一样不遑多让。

  孙吴的大都督仿佛就是一个魔咒,继周瑜急病病死之后,先后接替大都督的吕蒙、陆逊等等。

  都没有在这个位子上撑过多久。

  而这直接导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孙吴的兵权混乱,将士们的军心纷杂不堪。

  而这个时候诸葛瑾出任南郡太守,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大都督,但实质上却节制着江东边镇大军的主要权柄。

  而诸葛瑾也的确没有让孙权失望,不仅在关键时刻,稳住了军心。

  并且一方面,在维护住公安一带的防线基础上。

  确保了江东境内的各项内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换言之。

  眼前这名自称是为了感谢袁谭,驱逐了曹操军的诸葛瑾。

  是一个内政、军事双料的人才。

  并且相较于军事,其内政的处理能力,更是尤为出色,可以称之为三国一流的内政官。

  而这,恰恰是袁谭急缺的人物。

第二百五十七章:暂留徐州,尘埃落定

  “袁谭将军威服海内,子瑜又受将军大恩,将军之请,本应应允,怎奈舍弟年少,不可远离,若是将军允诺,三年之内,待少弟长成,自来将军帐下效力如何?”

  在经过短暂的见礼、寒暄之后,袁谭并未耽搁太久,直接单刀直入,表明了想要请诸葛瑾留任徐州的意愿。

  不过对于袁谭的请求,诸葛瑾却有些为难。

  他来见袁谭,本就是一时兴起。

  但真正来到徐州之后,诸葛瑾其实还是有些意外的。

  毕竟,虽说袁谭现在的名望,确实如诸葛瑾所说的那样,威服海内。

  提到袁谭的名头,不要说曹营……哦,现在应该称魏国了。

  就连未曾和袁谭正面交锋过的江东、荆州势力,都是忌惮不已。

  袁谭的战绩摆在那里,不管其中是否有掺杂水分,最起码,魏国确确实实因为袁谭的横空出世。

  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崛起势头,被生生打断在了原地,却是世人都有目共睹的。

  扪心自问,异位而处的情况下,不管是有着单骑定荆襄这份伟业在身的刘表。

  还是有着千骑平江东的小霸王孙策,都自认为无法与之相比。

  越是如此,天下诸侯对袁谭的忌惮就越重,而相应的一些流言也就传了起来。

  不外乎袁谭生性嗜杀之类的话语。

  诸葛瑾虽然未曾真正见过袁谭在战阵上的表现,但暗自揣测中,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袁谭能够在短短三五年内建立起如此的战绩,其脚下埋了多少尸骨,不言自明。

  所以当听到袁谭驱逐了曹操之后,诸葛瑾第一反应并非庆幸,而是担忧自己的家乡故土。

  再一次遭到兵灾摧残。

  曹操虽然屠过一次徐州,但那是因为徐州士人的存在,让曹操心中不安。

  屠完之后,曹操心安了,也不会再对徐州下手,反而需要慢慢的引度徐州百姓自我恢复,休养生息。

  但偏生上天好像就是故意要折腾徐州一样。

  赶走了一个曹操,又过来了一个袁谭,双方在诸葛瑾的观感里,都算不上什么善茬。

  属于乱世枭雄那一级别的人物。

  所以,诸葛瑾在犹豫许久之后,还是决定往徐州一行。

  若是袁谭真的如传闻中那般残忍,那么他总要尽一尽人事,劝谏袁谭一二。

  但真正来到徐州后,徐州平静祥和的景象,却是让诸葛瑾吃了一惊。

  尤其是在看到,磨练出来的徐州军,就在徐州城内扎营,但却始终未曾有扰民的事情发生后。

  诸葛瑾对于袁谭的观感,一下子就从原有的枭雄、悍将评价,上升到了古之名将的地步。

  但……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相比较于袁谭。

  诸葛瑾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如今寄居的会稽一带的诸侯,孙策那边。

  在孙策那里出仕的话,有他这个孙策帐下的官员在,家族那里多少也可以照应一二。

  而且诸葛瑾也有几位好友,比如张昭张纮,弘咨鲁肃这些,对于孙策的评价都相当不错。

首节 上一节 202/7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