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碰到的那个大爷家里情况还算好的了,其他的家庭大多都没男丁了,基本是死于战乱。
“陛下,这些并不是陛下造成的,陛下不必自责。都是之前黄巢为祸关中,导致青壮都被强征入伍,后面关中一直战乱,大量的青壮都死于战乱,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裴荣解释道。
“裴爱卿不必为朕辩解,有不少人也是死于朕登基以来的几次征战中,说起来朕还是有些责任。
看来后面几年,能避免征战就避免,最起码也不能像这次平定朱温叛乱这样的规模了。
还有两税钱,看来还得降低,光靠免去青苗钱,还是有些不行。”李晔沉声道。
“陛下,臣有一些看法。”一旁的李简突然说道。
“说吧,这里也没其他人!”
“陛下,其实在臣看来,陛下已经算得上明君了。假日时日,陛下必定能成为汉武帝、我大唐太宗一样帝皇。
但两税钱这些,虽然臣不熟悉户部的情况,但是在臣看来。若是短时间取消青苗钱,然后又降低两税钱,容易让百姓产生一种不好的心理。
而且减免的太多,对于国库的收入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没想到李爱卿倒是对这些挺了解的!”李晔淡淡笑道。
“臣只是闲来无事的时候去了解的,陛下谬赞了。”李简小心翼翼道。
“锦衣卫在你的手上,倒也还可以,没有让朕失望。不过朕倒是听说了一个事,说是朱温身前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灼灼的,是锦衣卫派去的?。
据说后面这个女子还被朱温处死了?”李晔突然问道。
李简大惊,不知道圣上怎么知道这件事,连忙道,“陛下所言极是。灼灼此人的确是锦衣卫派出去的,只不过这女子后面有些不听使唤,直到后来朝廷与叛军的局势明朗后才又听指挥,但其为何被朱温处死,臣也不是很清楚。
当时汴州的局势混乱,很多锦衣卫的探子都被波及,损失很大,而锦衣卫在汴州的负责人也身死。
只是没想到这件事居然惊动陛下,臣有罪!”
第644章 改革伊始(一)
“李爱卿不必紧张,锦衣卫在爱卿的管理下,倒也还算可圈可点,没有让朕失望。
而且在平定朱温的叛乱中,锦衣卫立下不少功劳。跟其他的将士不同,锦衣卫的探子基本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见不得光,所以对于有功之臣,不能不管。
其他的将士都嘉奖了,锦衣卫这边等这次回去,让人拟一个功劳清单出来交给朕,然后论功行赏,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真不能让他们寒心。”
李晔沉声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旨意,尽快把名单拟好。”李简连忙回答道。
“尽快就是!”
说完,李晔就没有在这件事上追问太多。
但是李简的心却是安静不下来,灼灼的事,圣上怎么知道的?难道是锦衣卫内部有人绕过他向圣上汇报?
想到这种可能,李简也有一种无力感。
不过对于灼灼的身后事,看来得把当初的承诺兑现了,虽然其已经身死,但其家人还在。
本来对于灼灼,锦衣卫内部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
原因很简单,在后面,灼灼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叛离了锦衣卫。毕竟其并不是锦衣卫从小培养的,所以对于锦衣卫的忠心度并不高。
若不是朝廷这边先后数次击败伪梁大军,灼灼见势不妙,这才重新恢复跟锦衣卫的关系。
所以在灼灼死后,对于其身后的事的处理,锦衣卫内部就出现了分歧,一直拖着。
但如今圣上知道了这件事,那这件事就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不过是一个承诺,兑现就是!
“李爱卿,朕简单说一下锦衣卫后面几年的重点。”李晔想到自己的一些想法,认真说道。
“臣洗耳恭听!”
“后面锦衣卫的重点,要转移到新平定的中原地区,还有那些依然割据一方的藩镇。
这是对内。
对外方面,要加强对吐蕃、西州回鹘、南诏和契丹的情报,这些都是我大唐后面的敌人,朕需要了解这些地方的情况。”
“臣遵旨!”
目前大唐的外敌,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北。
至于北边的草原上,目前并没有强大的游牧政权,反倒是契丹,很有可能是未来几十年,大唐最大的敌人。
想来如今耶律阿保机也开始崭露头角了,就是不知道其还有多久会掌握契丹大权。
若是让其掌握契丹大权,那就是大唐最大的敌人。
可惜目前朝廷的实力还不足以征讨契丹,现在北方地区,还有夏绥、天德、振武、卢龙等藩镇存在。
李晔有心收拾这几个藩镇,但是却没有太好的借口。就像是夏绥和天德,之前朝廷数次征战,都是站在朝廷这边,朝廷如何好去直接夺权?
所以李晔也在想如何处置剩下的藩镇。
反正也不急,等朝廷恢复了元气后再说,到时候就算是兵戎相见也无所谓。
。。。。。。
“韩伯,你怎么还在这里?你家出事了!”
这边,韩伯送走李晔一行人后,继续在田里干活。本来按照他的打算,是要干到天黑才回去的,至于午饭,则是待了干粮凑合着。
没办法,他们家没有男丁在家,不抓紧干活,怎么能种完这些田地。
黄巢为祸的好处就是让关中地区的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人地矛盾的问题。
当然对于土地问题,李晔暂时还没有丈量土地的打算,目前时机还不是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