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佛教的不喜欢,越来越明显。
甚至朝中有大臣为了迎合圣上的想法,已经提出要灭佛。
不过被圣上驳回,但是尚道抑佛的政策却是在长安城开始实施开来。
长安城内盛唐时期的寺庙,现在剩下不足一半。消失的寺庙,其土地要么被征为朝廷用地,要么用来修建道观。
而崇圣观历时一年才完工,打算在乾宁四年的元日正式开观,所以今晚长安城内基本所有道士都去了崇圣观。就连长安周围的道士也来了不少,特别是终南山的道士。
当然长安城内的道士并不多,毕竟‘盛世和尚,乱世道士’,盛世时期,道士躲在深山老林的静修。
之所以李晔要修个崇圣观,处于明确自己对于道教的态度外,这也是给外来的道士提供一住宿之地。
这也明确了崇圣观的兴致,属于丛林庙。即崇圣观的道士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
因此,崇圣观就属于礼部管辖。
而今晚用完年夜饭后,朱友让来到钟楼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位置高,站在顶楼就能看到朱雀大街。
每年除夕夜最精彩的自然是朱雀大街的烟花,从太极宫的太极殿起,到长安城明德门终,这算是长安一年中可以跟上元节灯会媲美的美景。
所以今天长安城想看烟花的百姓,都早早的用完年夜饭,远的就提前来朱雀大街附近找一处宽敞的地方等候,近的就在家里的院中等着。
朱友让自然属于隔得近的,加上有着这座钟楼,何必去跟其他人去外面的大街上挤。
本来心情还算不错的朱友让,在听到朱友谅的询问后,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掩饰的很好,并没有被对方察觉。
“大郎。”朱友让看了看家人,来到外面的长廊上,倚着木栏,低声道,“神机营属于朝廷的机密,即便是为兄也了解的不多。你打探消息的时候要注意点,别被锦衣卫的人盯上了,否则你就麻烦了。懂吗?”
前两天,朱友让在得到锦衣卫的警告后,便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连忙带着赔礼去拜访了李简。
他自然知道锦衣卫已经盯上朱友谅的消息,但他并没有打算对朱友谅实话实说,否则很难解释清楚。
既然锦衣卫都知道朱友谅的行踪了,对方在打听什么消息,自然瞒不住锦衣卫。
“让哥放心,小弟没有自己出面。那天策炮是怎么回事?叔父可是要求一定要得到天策炮,神机营运送的那个铜柱,是否跟天策炮有关?”朱友谅追问道。
“应该没关系。”这一点他还是清楚,他倒是听说过神机炮和神策大将军炮的名字,但是却没见过实物,自然不会把这两样东西跟朱友谅看到的铜柱联系到一起。
“天策炮就是投石机。不过你说起铜柱,为兄倒是想起一个事,最近几年太府寺和户部对于铜的购买量,逐年上升。
而工部和军器监都没有大宗铜锭的购买,而神机营出现的铜柱所用的铜,很有可能是从户部或者太府寺流出去的。”朱友让猜测道。
这些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很难查,但对于朱友让来说,花点功夫还是能打听出来的。
户部需要很多铜,那很正常,比较要印制铜钱。可太府寺要那么多干什么?
神机营的铜柱很有可能就是太府寺购买的那些铜。但对于这些铜用来干什么的,朱友让就不知道了,至于为什么变成了铜柱,他更不知道。
除此之外,太府寺对于锡和铅的购买量也很惊人。
铜加上锡或者铅,可以用来制作青铜制品,这个朱友让自然知道。
可知道归知道,但朝廷具体用来干什么,他却不知道。
就连朱友谅这个亲眼看到神策大将军炮的人,都以为那个炮管是个铜柱,而没想到那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不行,我必须把这个消息传回去,不管有没有用。”朱友谅着急道。
“大郎,急什么。而且你觉得这个消息对于义父有用吗?铜柱能用来干什么?”朱友让不以为意道。
“那天策炮呢?能不能弄到实物,这样我们的工匠就能造出一样的天策炮,用来攻城肯定很好用。”
“难!天策炮据我了解,数量本就不多,每一个都是做好了标记的,而且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弄到汴州?”
先不说天策炮本就不好弄实物,就算能弄到,朱友让也不打算冒险。
他的底细,锦衣卫一清二楚。要是他去打天策炮的主意,估计第二天下人就会在房中发现他的尸体,他可不敢去赌。
“难道就看着以后朝廷用这东西来对付宣武的大军吗?”朱友谅不甘道。
“大郎,你。。。”朱友让还未说完,不远处就传来子时正点的钟声,紧接着远处的朱雀大街最北边方向便传来了一阵火光,他便改口道,“大郎,今天是除夕,不要去谈那些烦心事,好好看看今晚的这烟花表演,这可是只能在长安才能看到的美景,汴州可没有的。”
朱友谅本来对神机营的事很上心,不过当他抬头看到那绚丽的烟花后,整个人傻傻地看着那在夜空闪烁的美景,不知道把神机营的事放在了什么地方。
看到朱友谅被眼前的美景吸引,朱友让心里也放心了。毕竟是小地方来的年轻人,在真正领略了长安的繁华后,谁还想回汴州那四战之地?
很快朱友让的视线便回到烟花上,即便是去年已经看过,但现在看到,依然让他很着迷。
。。。。。。
今年的除夕夜,李晔并没有在太极宫举行什么把众大臣召集来的活动、宴会什么的,而是让一众家人,就是李晔和他的后妃、子女们,加上穆王李倚、昌宁公主等在太极宫赏烟花。
看着那些在太极殿前欢呼雀跃的小家伙们,李晔不禁笑了笑,估计过几天他们就笑不起来了,等来他们的将是枯燥的学习生涯,一直到他们成年。
而这所谓的成年,皇子16岁,公主14岁。
至于第一批皇子公主班的人选也定下来了,李晔的3个皇子和2个公主外,还包括吉王的次子和次女、昌宁公主的长子、安化长公主的长子。这是李晔兄弟姐妹的子嗣,至于李儇的子嗣,则是因为年龄问题,在弘文馆跟其他宗室子弟一起上学。
宗室之中也有五个人,分别是覃王李嗣周、延王李戒丕、彭王李惕、薛王李知柔和福王府中的直系后辈男丁一人。
总共14人。
而对于老师的选择,李晔也是煞费苦心,不仅把致仕的王徽请了出来,还把在家服纪的郑凝绩也请了出来。
当然没有给其官职,毕竟其还在服纪,不能坏了规矩。
但这也说明李晔没有忘记郑凝绩。
除了之外,其他的老师,无一不是各自所精通领域的佼佼者。除了有两人是王徽推荐的,其他的都是从武学、国子监、弘文馆等抽调的博士来担任。
“陛下,锦衣卫李指挥使有要事禀报。”
听到张威的声音李晔才看到李简不知道怎么到了太极宫,便对其示意了一下,让其过来。
待其到了身边,李晔一边欣赏着烟花,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什么事,非得这个时候来打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