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晔吩咐这些人继续干活,但他一来,这些工匠哪有干活的心思。
在李晔面前,是一艘尚未完工的木质帆船,但整体格局却是很清晰。
不过这样的船还是太小,换成吨算,只有五百多吨。
李晔设想的是有着千吨、甚至几千吨的战船,然后造个几百上千艘,然后就有能力去攻打倭国、高丽、新罗什么的。
当然李晔也知道条件不允许,毕竟朝廷羸弱多年,先造出适合作战的船,有技术和条件了,就铺满整个长江。
虽然这宁船吨位不及大型楼船,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跟此时地方藩镇军阀的水师不同,宁船开始使用火炮,威力可比发射弓箭要大。
不过火炮上船是否可行,还得等后面的试验,毕竟火炮的后坐力可不小,一般的木料可能承受不起。
就像眼前这艘船,取材都是来自南边的秦岭。
外壳采用的是华山松,材质轻软,纹理细致,易于加工,而且耐水、耐腐,有“水浸千年松”的声誉;
甲板则是华山松和铁杉为主,后者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材质坚实,耐水湿,用于安放火炮的甲板就是用的这种木料,至于能不能承受那后坐力,只能看试验结果;
横梁这些用的是侧柏,耐腐力强,坚实耐用。
这艘船的框架早就完成了,现在就剩下铺甲板和完善内饰,正如独孤损所说,应该不到两个月就能完工。
想想这船已经施工了半年,李晔就有些头疼,一艘几百吨的小船制造都要这么久。
估计只有技术成熟后,这建造速度才能快起来。
看到这船,李晔突然有些好奇。
“独孤爱卿,这个船可以出海吗?”
李晔本想是看看这船具不具备通用性,可他却忘了,独孤损都没见过海,这些官吏和工匠也是如此,他这问题不是强人所难吗?
第447章 李晔的野望
“请陛下恕罪,这个问题臣无能为力。不过海上风浪大,宁船较小,即便是能出海,也无法航行太远。”
听到这个结果,李晔有些失望,不过也知道是自己想的太远了。
不过江南以及大海,他肯定回去的。
就在李晔仔细地观察这艘未建造完成的战船时,接到通知的肖荣带着工部一众官员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免礼吧!肖爱卿,这样的一艘战船都要万贯?”
照理说战船这样的东西应该是划归军器监,不过军器监并没有这个实力,只能暂时由工部负责。
肖荣以为是李晔觉得其中有贪污,头冒冷汗,连忙解释道,“回禀陛下,主要是工部对于造船荒废许久,长安附近河运凋敝,宁船又是新式战船,工匠技术不熟悉,故建造的耗费较高。
待后面技术娴熟后,所耗应该会下降不少,还望陛下明鉴。”
工部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不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虽说工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中的话语权还不如礼部、刑部,但油水却是比较丰厚。
哪有不贪污的官,后世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即便是所谓民主、自由欧美国家也一样,那些议员都是资本家支持的,只是换了个好听的由头,本质却是一样。
即便是李晔组建锦衣卫,掌情报和监督百官,也不可能做到杜绝贪污。
工部又是掌管这么多个工程建设的部门,其中的油水多少,李晔心里清楚。只要能通过户部的审查,在没有出大事、也没人告状的情况下,李晔也不可能大肆追究。
大有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意思,这话是对是错,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肖爱卿别那么紧张,今天朕不是来问责的。朕的要求只有一个,让这艘新式战船尽快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李晔笑着安抚道。
肖荣大松一口气,连忙保证道,“陛下放心,臣一直盯着宁船建造,不敢出一丝纰漏。”
“宁船一事,你们就好好盯着,等时机成熟,这宁船的建造就交给军器监。本来这事就应该有军器监负责,但军器监没有经验,只能先让工部暂时负责。”
李晔的话让肖荣等人心里有些苦涩,没想到忙活到最后还是为军器监做嫁衣。
大部分人是没想到,但是肖荣却是有些猜测。
严格来说,战船本属于军器监负责,奈何军器监并没有设船舶署,现组建想来也有些仓促,哪能像工部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开始建造。
“是,陛下!”
“若是最后宁船达到了朕的要求,在场的众人皆有赏赐,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工匠。”
“谢陛下圣恩!”
李晔知道把宁船的建造交给军器监会让工部不舒服,于是只能从赏赐方面来补偿。
长安附近不适合造船,特别是大船。
目前最好的地方还是江陵最佳,即便是万料大船都能航行,建造万料大船自然没问题,只不过没这技术而已。
其实李晔相中的地方还是江南地区,例如金陵、润州(即镇江)、扬州和杭州等地,这些地方无论是建造江船还是海船都很适合。
李晔肯定会让大唐走向海洋的,闭关锁国肯定是不可能的,走向海洋就意味着要对外扩张。
说实话,此时大唐周边真没有几个强大的国家,不算内部藩镇。
东北方向的契丹是个大威胁,其次才是朝鲜半岛的几个国家以及东边的日本;
西边的威胁主要是回鹘,其次才是吐蕃;
南边只有一个南诏,其他的都不足为惧。
不过此时的江南地区,朝廷一点控制力都没有。
所以李晔的扩张想法,目前只停留在口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