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皇宫之中,谁敢让人有了身孕还能这么大张旗鼓说出来的?
只有这皇宫的主人---当今圣上。
想到这儿,李琼华脸色苍白。
当今圣上可是她们的仇人,她的父亲、姨娘的丈夫正是被当今圣上下令处死的,显赫的沙陀李家,几近灭族。
可自己姨娘现在却成了仇人的女人,这算什么?
李琼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房间的,当曹氏回来的时候,她还在房间发呆。
“琼华,你这是怎么了?”
看到坐在梳妆台前发呆的李琼华,曹氏有些疑惑。
听到声音,李琼华看了看曹氏,再看了看曹氏的腹部,“姨娘,你有了圣上的子嗣?”
“你知道了?”曹氏有些心虚。
“为什么?那可是我们的仇人,难道姨娘你忘了阿爹就是被他下令处死的。”李琼华突然站起来,情绪有些激动。
“那又怎样?我就是个弱女子。。。。”
“圣旨到!”
就在曹氏解释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宦官那特有的公鸭嗓的声音。而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曹氏脸上的表情一下变得激动起来,虽然心里对李琼华有些愧疚,但却淡了很多。
。。。。。。
“石凌,朕欲组建右神威军,打算以你为大将军。。。。”
李晔还未说完,一旁的李泌忍不住打断道,“陛下,如今朝廷已经供养三十万禁军,再组建右神威军,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被人打断,李晔脸色有些不悦,旁边的裴荣连忙站出来解释道,“李尚书有所不知,此次组建右神威军并不是单独招兵,而是以荆南的军队为基础组建一支水军。
南方不比北方,若是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如何震慑南方诸多藩镇?”
有着裴荣这么一缓和,李晔仿佛忘了之前的不快。李泌虽然驳了他的面子,但是其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却是兢兢业业,把户部打理的条条有理,他自然不会因为这事就撤对方职什么的。
“陛下是打算对成汭动手了?”李振不禁问道。
李晔点了点头,“朕打算以石凌为右神威军大将军,负责接收荆南军队,打造一支水军,以待他日使用。”
对于水军的打造,李泌并不熟悉,不过当后面兵部把打造一支两万多人水军的所需清单交给户部的时候,李泌当场就炸了。
不过那是后面的事!
“陛下,成汭手上掌握着大军,恐怕不会这么轻易就范。”李嗣周担忧道。
“不怕他不就范。”李晔冷笑道,“朕会以右羽林军和左龙武军,保护朝廷任命的官员进入荆南。若是成汭乖乖就范,朕可以让继续担任荆南节度使;若是他不服从,视为叛逆,直接讨伐,朕再换个人担任这个节度使就是。”
成汭本人其实有些才能的,从其把江陵府治理的还算是有声有色就可以看出。
但是这些人都养成了割据一方的毛病。若是对方好好配合,他自然不会亏待对方;但若是对方不配合,虽然讨伐会有些麻烦,但如今成汭跟潘章、雷满拼的两败俱伤,能有多少实力来抗衡朝廷大军?
第441章 荆南生变(二更)
“殿下,朝廷出兵了。不仅派出了右羽林军,驻扎在襄州的龙武军也有异动,正在调拨粮草。”
汴州,东平王府。
随着张惠的病逝,朱温的私生活愈发混乱,先是把自己义子朱友让的妾室霸占,随后又上了张言的儿媳。若不是如今宣武战事频繁,他都想再去一次洛阳。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大肆纳妾。
张惠在时,府中妾室不过数人,但现在却有数十人,其中不少还是他的义子几人送给他的。
就连朱友让也找了几个西域美女送给朱温,满足了朱温的色欲。要知道之前朱温得知李晔纳了一个萨葛部的美人为妃,朱温便有了攀比的意思。
如今李克用已除,他就成了最大的藩镇,坐拥大军二十余万,占据了中原腹地。
在他看来,长安的朝廷反倒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朝廷,若不是他知道目前实力不行,他甚至有称帝的想法。
“朝廷这是打算对成汭动手了?”
听到敬翔的汇报,朱温不仅没有把怀中的美妾赶走,反而上下其手,惹得怀中佳人娇嗔不已。
敬翔抬头看了一眼,便快速低下头,不敢再看。
“回殿下,应该是。”
“之前成汭便已经向本王求援,可当时我们正在跟时溥交战,并没有理会成汭。
如今朝廷大有一鼓作气平定荆南的意思,时溥现在手上只有万余军队,恐怕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
若是继续坐看朝廷平定荆南,对于本王更加不利。”
“殿下,我们在这个时候不应该跟朝廷刀兵相见。”敬翔连忙劝道。
“先生此言差矣。不能让朝廷这么轻松就平定荆南。派人去告诉成汭,让他硬气一点,就说本王会派军队支持他。”朱温露出一股难以言明的笑容。
“殿下!”敬翔连忙劝道,“如今宣武大军正在攻打徐州。朱瑾也在一旁骚扰我宣武大军,这个时候跟朝廷刀兵相见,朝廷很有可能像对付李克用一样,对付殿下。”
“朝廷没那魄力。”朱温冷笑着,“先生勿急,本王并没有打算真的出兵,做个样子,给成汭一点底气,让他起兵反朝廷。”
敬翔这才放下心来,“殿下英明,是下官多虑了。”
“不过你说的没错,这朱瑾、朱瑄兄弟实在可恨。对了,让友裕带着三万大军去讨伐朱瑾,给这厮一点教训。”朱温吩咐道。
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听到的关于长子朱友裕跟忠武军节度使葛从周关系密切的消息,朱温虽然觉得是有人故意中伤,但不可不防。
前者是自己的长子,有勇有谋;后者是自己手下大将,忠武军节度使,手握重兵。
而且葛从周并不是跟随自己的老人,对方是在黄巢战败后投降自己的。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