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其中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偏难,后者较为容易。
由于很多原因,到了后来,诗赋成了进士科最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是有礼部主持,在每年的春季,所以称为春闱。
不过今年由于上元夜时间、李儇退位、李晔登基的影响,虽然没有取消,不过时间却是被推迟了,定在了五月中旬。
之所以推迟,还有个原因,是因为李晔要进行科举改革。
所以今天距离李晔登基不到十天,六部尚书、殿阁大学士和礼部侍郎等一众官员就在两仪殿商讨五月进行的科举考试。
李晔登基后,朝廷不少重要职务换了一大茬,包括箫遘被调去新成立的关内道担任节度使,郑从谠调去征讨赵德諲。
这看似是在重用两人,实际上李晔趁机把二人打发出朝廷。
六部尚书随着韦昭度等人被贬,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吏部尚书还是王徽,礼部尚书也没变依然是李磎,户部尚书还是李泌,刑部尚书变成了郑凝绩,兵部尚书是刘巨容,工部尚书变成了肖荣。
除此之外,杜让能调任中书侍郎,刘崇望担任门下侍郎,侍中依然是郑从谠。
值得一提的是,郑畋辞官了。
从担任凤翔节度使后,郑畋就一直抱恙。
由于病情不断加重,在光启三年二月,郑畋就辞去了节度使等职,目前在长安家中养病或者说安心渡过剩下的时光。
出于补偿的考虑,李晔便提拔郑凝绩担任刑部尚书。
李振则是担任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同时依然兼任武德殿大学士之职。
裴荣担任枢密使,负责长官天下军队。同时李晔在枢密使之下,设三名副使,名为协助,实为分权。
李晔登基后,不设宰相,设立内阁,负责协助其处理政务。
第一任内阁,有七人,分别是裴荣、李振、王徽、李泌、杜让能、郑凝绩和郑从谠。
因此,这次两仪殿关于科举改革会议的众大臣,这七名大学士除了郑从谠外,都位列殿内。
“陛下,今年的科举考试时间定在五月十六,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时间比较充裕,考试也能如期举行。”李磎呈上一份礼部关于科举考试的奏折,一边述说道。
李磎知道今年的科举应该会有变动,不然只是一次例行科举而已,不至于让这么多朝中重臣都云集于此。
李晔从张威接过奏折,大致地看了一下,其实也没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基本都是按照以前科举的流程进行,这些显然不能让李晔满意。
坐在了皇位上,李晔才知道这皇帝也不是好当的,就拿登基那天的礼仪,差点把他整崩溃,好在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不过登基后,他手上的事情就一大堆,虽然有内阁分担事务,但这些内阁大学士本身有着职务,不可能一直都在太极宫前殿的办公区域给李晔处理政务。
一直在的也就李振、杜让能和郑从谠,这让李晔有心再调整一下内阁的作用,起码不能具体负责某一部的工作,不然根本起不到减轻李晔工作量的作用。
看着在场的众人,李晔放下奏折,敲着桌子,“关于今年的科举,朕打算做出一些改变,所以叫诸位爱卿过来,就是想商量一下。”
第276章 科举改革(一)
虽然有些猜测,不过听到这位刚登基的陛下要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些大臣依然有些惊讶。
在众人眼里,眼前这陛下其实就是个年轻人,因为李晔今年才20岁。在场的,即便是李英旭也快30岁,其他的大多都在30岁到50岁之间。
年轻人有想法,想要做一番大事,他们能理解。可这陛下才登基,就要去改科举,是不是太心急了。
“陛下,臣等愚钝,陛下可否细说一下做出什么改变?”杜让能起身行礼后,询问道。
郑从谠不在,王徽和杜让能是在场这些人资格最老的,而且也不算李晔的亲信,走到现在大多是靠着自己的能力。
本来杜让能以为王徽会最先站出来,不过当他对其眨眨眼示意的时候,对方居然视而不见。旁边的刘崇望更不用说了,没办法,只有他自己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很简单,取消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明算科等,统一为一套试卷。考试内容涉及时务策、诗赋、文章、经义、算学、律学、书学、医学等内容,择优录取。”李晔想了想说道。
众人一听,都有些惊讶,这可谓是把原有的科举制度推翻了啊。以前都是各考各的,所以导致明算科等考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就取消了。
在场这些人里,只有两人没露出惊讶的表情,分别是李振和李英旭二人。
“陛下,这恐怕不合适吧?”杜让能迟疑道,这太天马行空了,准确说叫叛经离道。
只不过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不然他第二天可能就得被贬到那个偏僻地方去。
“怎么不合适?”李晔眯了眯眼。
他倒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感,毕竟他开头就说了,是要与众人商量,要直接表态,那就不是商量了。
杜让能皱眉道,“陛下,若是如此改革,恐怕会引起广大士子的不满。毕竟历年科举考试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主要靠时务策、诗赋、文章和经义,若是此时改变考试内容,这些士子岂不是来不及准备?
现在朝廷初定,陛下应求稳,不宜大动干戈。”
李晔眉毛一挑,这杜让能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其实就认为不该这么改。说白了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自然不想考试有所改变。
“陛下,臣附议。杜侍郎说得有道理,而且把算学、律学、医学等加入考试内容完全没有必要。算学等为杂学,实乃旁门之道,于培养忠君爱国之士毫不相关。
若是陛下执意要开算学等,可以单独开设明算科和明法科。”相比杜让能,刘崇望对于算学等的鄙视更加显露无疑。
或者说,他最后一句话不怀好意。
大唐的科举有明法科和明算科的考试吗?
有,肯定有。
只是因为前途不好,当不了大官,所以学的人少,考的人更少。就算是开设这两门考试,也没多人报名。
因为当朝宰相,大多是出自进士科。
“刘侍郎这话请恕在下不敢苟同。”看到陛下脸色有些难看,坐在一旁的李振当即起身充当皇上的急先锋。
“李大学士有何高见?”
刘崇望称呼其为大学士,而不是其品级更高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可见刘崇望根本看不起李振,故意贬低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