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儿过后,吕布再度询问起来:“怎么样,想好了没有。”
其实徐荣从一开始就没有太多的顾虑,董卓当年重恩提拔,他亦是拼死以报。从虎牢关临危受命,到后来担任镇关大将,再到如今拼死护得幼主脱困,一桩桩一件件,皆可表明他对董卓的忠心。
然则,如今董卓身死,他成了丧家之犬,人人喊打,没人愿意收留。
徐荣年少时曾立志,要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将军,大展拳脚,故而自是不甘就此丧亡。
如今,吕布开口,挽留于他。
既然吕布都不怕拖累,他自是没有其他后顾之忧,当即抱拳回道:“承蒙将军不弃,荣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吕布见徐荣愿意归顺,当即起身走到堂中,扶起徐荣,哈哈大笑起来,满腔的豪气:“哈哈哈,我得叔茂,犹如虎添双翼矣!”
徐荣的表情似是受宠若惊,在这位威震天下的将军面前,他哪里算得上什么大人物,谦逊拱手回道:“温侯谬赞,某当不得此般夸奖。”
吕布心情大好,拍着徐荣的肩膀,让他不必担心朝廷那边,随后又令人打扫房间,引徐荣过去休息。
徐荣走后,竖起的屏风后面走出两道身影。
“恭喜将军,又添新的虎将。”
戏策率先恭贺起吕布,他对徐荣的了解不是很多,不过能在虎牢关上挡下数十万诸侯联军的进攻,其实力可见非常。
吕布收了徐荣本就高兴,此时听得戏策的恭喜,更是笑着说了起来:“徐荣这也是被逼无路,否则哪会这般轻易的归顺与我。”
两人在那笑着,旁边的陈宫面有忧色。
“将军,这般做法,是否有欠妥当?”
陈宫小声提醒,一个是董卓的血脉,一个为助逆的叛将,都是朝廷点名要找的通缉人物。吕布如果庇佑此二人,势必会和朝廷对立起来。
这是陈宫不愿见到的。
第五三九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以公台之见,该当如何?”
“交于朝廷,以正视听。”
陈宫掷地有声,像是说着理所应当的事情。
吕布心中微微摇头,交给朝廷,董白和徐荣必死。
从陈宫加入他麾下以来,所想的方案大多都是基于朝廷的方向,进行的谋划考虑。可在吕布上一世的记忆中,陈宫并不是一个死忠于汉室的人物,甚至还用过些宵小手段,远不如现在这般刚正廉直。
是什么让陈宫性情大变呢?
吕布想不明白。
入夜。
长安城内,靠东的某处府宅。
宅院正中的大堂里,布满了缟素白条,配上夜晚的清冷,一片凄然。
很显然,这家府宅中有了白事。
顺着燃起的烛火,向堂内望去,供台上摆有肉实瓜果等许多祭品,再看正对大门的墨漆灵牌,上面赫然写着:前将军氂乡侯董公讳卓之灵位。
居然是董卓!
而在堂中祭拜董卓的那位老者,竟是当朝的经学大儒——蔡邕!
蔡邕在得知董卓被杀之后,无人为其收尸,不觉为之落泪。
在大义上,蔡邕虽然不曾苟同董卓,但他感念于董卓昔日的知遇之恩,故而私下在府中设立灵堂,追悼董卓。
眼下正值举国欢庆,庆贺董卓伏法,蔡邕居然还敢在私下拜祭董卓,这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就连府中的老管事都看不下去了,过来劝谏着蔡邕:“家主,老仆说句您不爱听的话,这个节骨眼而上,您这样公然祭拜董卓,实为不智之举。”
“您看看那位王司徒,之前也是靠巴结董卓才上的位。如今董卓一死,他立马撇得一干二净。还有,喊着要夷族董卓的,也是这位司徒大人,您啊,真应该向他学学。”
蔡邕听得这话,脸庞勃然变色,板起脸训斥起管事:“董卓与我有恩,如今他身首异处,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我若不给他设个灵堂,岂非也成了忘恩负义之徒?此事你不必多讲,我自有决断。”
这些大儒的性格,基本上都属于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老管事叹息一声,只好退了下去。
砰砰砰!砰砰砰!
翌日清晨,天色朦胧之际,蔡邕府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叩门声。
仆人将大门打开,立在门外的是一群穿着清一色黑色官服的差吏,腰间佩刀。
“你家老爷在吗?”领头的人物冷声质问。
仆人心中没底,怯生问道:“你们是……”
以前在洛阳的时候,绝对没人敢在蔡府面前这般嚣张,如今蔡邕没了董卓庇佑,谁都想着来欺上一头。
那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
领头的差吏也不避讳,大声说着:“你去告诉你们家老爷,就说是廷尉府的大人们,想请他老人家聊聊。”
仆人飞速进去禀报,蔡邕似是料到了会有此事,也不惧怕,有条不理的穿上衣衫,跟着差吏们去了廷尉府受审。
朝堂上也因蔡邕起了争执,最后在司徒王允的引领下,判处蔡邕秋后斩决,以儆效尤。
除了蔡邕,当年很多靠董卓擢用提拔的名士党人,也都受了无妄之灾,纷纷下狱受审。最轻估计也是罢免官职,严重点就是流放充军,斩首示众。
关中东南方,南阳郡。
郡守府内,作为郡守的陈理老实的站在下方,微躬着身躯,不敢有丝毫怠慢。
坐在郡守位置上的人,当然是驻扎此地的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