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吕布再世 第587节

郭嘉却不搭理此人,他喜欢的人就是喜欢,不喜欢的人,任你如何讨好也没用。

未置一言,大步走了。

留下华歆悻悻的站在原地,他望着郭嘉瘦弱的身影,却也没有厚着脸皮再追上去。

两月之后,已是寒冬。

从凉州那边传来震惊朝野的消息,奉旨征讨西凉的汉军全数覆没,领军的耿仁更是被割下了头颅,送至京师。

随后,马腾、宋建、韩遂共起十万兵马,进犯关中。

此消息一出,朝廷大为震动,百官们更是惶惶不安,担忧叛军会攻破陈仓,直入三辅。

急忙令吕布率军抵御,吕布趁机再提招降之事。

这一回,满朝官员再无人出来反驳,只希望早日把这伙瘟神送走才好。

拿了圣旨的吕布动身前往陈仓,会见马腾、韩遂、宋建之后,宣读朝廷旨意:封马腾为征西将军,宋建为镇西将军、韩遂为金城太守兼任抚顺中郎将。

拜了高官的三人当即谢过吕布,又请吕布在军中吃了酒宴,才罢兵退回凉州。

至此,动乱数年的西凉暂时进入了和平时期。

岁末年底,长安城下了一场大雪,将整座城池都银装素裹起来,漫目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天子在未央宫的玉堂殿,摆起一场大宴,邀请了群臣百官,吕布亦在其中。

这一年,天下动荡,发生了太多变故。

可对吕布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不仅摆脱了董卓的禁锢,更是将天子百官送进关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暂别了妻儿的吕布从府邸出来,往着皇宫方向而去。

街上的行人穿着厚厚的袄衣,缩裹着身躯在道路上佝偻的走着。

吕布低头想着事情,盖勋已经成为了新的凉州牧,这些日子,吕布时常收到老爷子的来信,说是非常感谢吕布的举荐,还给他送来了许多凉州特产,以及一些奇花异草。

吕布对这些兴趣不大,薇娘却是喜欢得紧,全都搬进她的苑儿里,好生照料去了。

同时,姜冏也被举荐成为天水郡守,负责洛阳百姓在天水一带的安家落户。

再加上控制渭谷一带的马腾,凉州大半都在吕布的控制范围以内。只消再稳固些日子,纵使韩遂、宋建想反,吕布也能号召众人灭了他们。

路上的行人见到吕布,纷纷主动退避让道。并非他们认识吕布,而是吕布如今的穿着打扮,锦衣玉带,已不是当年麻衣粗裤的愣头小伙。

龙骧虎步,在他的身上,有着股成熟男人的威严感。

百姓们皆将他当做了大家族的老爷。

来到皇宫外,吕布正欲入宫,忽然听得后方有人在同他寒暄:“温侯,等等老朽。”

吕布回头看去,提着礼服下摆的老人紧赶慢赶,面容和蔼,穿着三公的礼服,两鬓斑白。

今天是天子宴请百官,故所有臣子都换上了隆重的礼服,而非往日觐见时穿的朝服。

若非识得此人,吕布还真要被他露出的和善模样所迷惑。

吕布脸色不变,语气如往常平淡:“王司徒,何事唤我?”

对于这位上一世设‘美人计’坑害自己的老人,吕布没有太大好感。更何况上一世的王允,一直都在利用吕布,连心腹都算不上,只是将他当做手中棋子而已。

王允少年得意时,号称王佐之才,中年时期进入朝廷为官,后遭到十常侍的迫害,官场失意,被迫流亡。

年老时再入朝堂,偏好阴谋小术,迷恋权力,刚愎自用。他忠于汉室,希望大汉能在自己手中复兴,但同时也气量狭小,排斥异己。

吕布的冷淡反应令王允心有不悦,别的官员见到自己,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行礼喊上一声‘司徒公’?就你常常冷着张脸,摆给谁看啊!

心中虽然不悦,但以王允的城府,肯定不会表现出来。

他走到吕布身旁,脸上的笑容依旧,和颜悦色的说着:“温侯多日未曾去老朽府上一坐,前些日子,有人赠与老朽一柄宝剑。老朽不懂这些,想请温侯去府上品鉴品鉴。”

既然女人打动不了吕布,那就换件兵器试试。

王允如是想着,他想拉拢吕布,已不是一朝一夕。

吕布掌握着关中各处要塞的兵马调度,本身的实力亦是非凡,昔日的虎牢关之战,便足以证明。

两人皆出身于并州,王允就琢磨着,他和吕布算是同州的老乡,交流起来应该会容易许多。

然则,吕布始终不给他面子。

并州贫瘠,受教育的范围和程度,赶中原地区,差了很大一截,在朝野为官的更是少数。

故而王允经营这么些年,也始终难有真正的党羽。直到吕布一路升迁而来,王允便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在董卓麾下时,王允就想过用吕布这把‘利剑’杀死董卓。结果出乎意料的,吕布自己脱离了董卓,带着天子百官来到关中。

这份胆识魄力,使得王允对他刮目相看,也更加的想把吕布忽悠到自己的这块阵营。

到那时,吕布主外征讨,他主内朝政,内外相应,大汉可兴!

只是吕布一直不上套,令王允颇为头疼。

面对王允期望的目光,吕布照例选择了拒绝,找了‘军务繁忙’为借口。他这辈子可不想再跟王允牵扯到一起,只要这老头不主动找事,吕布也懒得去管他。

至于他说的宝剑么?

吕布没有太大兴趣,如今的他已是一身顶级配置。先帝赐的甲胄、战靴、紫金冠,加上中兴剑,胯下赤菟马,掌中方天戟。

还有何求?

第五零三章 何如霍去病

入了皇宫,吕布来到玉堂殿外。

他来得较晚,朝臣诸卿大多已在殿内落座。

首节 上一节 587/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