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60节

  郭威的这一手,震撼了朝野!

  王峻毕竟是仅次于郭威的实力派,拥有众多爪牙,实力雄厚,可一道旨意,就给罢免了官职,想要谋反,连兵马都没拉出来,就彻底败露。

  对所有人都是一记警钟!

  天子和大臣完全是两个层次,尤其是经验丰富,威望崇高的天子,想要玩死一个大臣实在是太容易了。

  毫不客气说,王峻谋逆的失败,等于宣告了五代,甚至唐末以来,以臣弑君,谋朝篡位,兵强马壮当天子的黑暗混乱时代结束了。

  从此君臣之间,天差地远,谁都要严守本分,不然,王峻就是前车之鉴!

  看着百官慑服,毕恭毕敬,郭威心中略微高兴了一些,这才是天子的威仪!不过他也清楚,自己还远远没有到一言九鼎,口含天宪的地步,在天下一统之前,人心不能散,必须安抚好大家的情绪,刚柔并济吗!

  郭威接受朝贺之后,缓缓道:“朕已经派遣冠军侯,前去捉拿逆臣王峻……屈指算来,我们相识几十年了,隐帝刘承佑屠戮朕之家人,王峻全家也都遇害,我们同病相怜,一起举义复仇,他的功劳朕记在心里。”

  郭威顿了顿道:“朕加封王峻为枢密使,执掌天下兵权,托付给他重兵,抗击河东刘崇。举倾国之力,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他,奈何王峻辜恩负义,竟然裹足不前,暮气难鼓,坐视大好战机流失,如何执掌枢密重任?”

  群臣默默听着郭威的训斥,心里不停盘算,他们更关心郭威要怎么处置王峻,就听郭威继续道:“朕念及旧情,以为王峻心有悔意,上书请辞,朕亦准许。本以为他能闭门思过,颐养天年,奈何此贼居心叵测,居然借着辞官为名,联络部下,阴谋叛逆!朕欲容之,天下万民也不能容!”

  郭威越说越气,眼圈微红,“朕恨不得立斩此贼,想起黄袍加身,定策之功,又心痛难忍,朕非薄情之人,王峻年事已高,天心仁慈,更何况又无子无孙,孤苦伶仃……”

  大家伙听着,暗暗点头,郭威还是讲情面的,这是要给王峻一条活路啊!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一个管事太监跑进来,一直到了郭威的身边,嘀咕了两句,郭威立刻变了脸色。

  “宣晋王上殿!”

  柴荣龙行虎步,走到了丹墀,向父皇施礼,然后道:“儿臣刚刚得到冠军侯急报,王峻逆贼,见反情败露,居然丧心病狂,妄图投靠契丹,卖国求荣!如此数典忘祖之徒,纵然上天也不能容之!儿臣恳请父皇降旨,立刻处以极刑,以息民怨!”

  郭威眉头紧锁,微微发愣。

  “此事属实?”

  “父皇,冠军侯在通往濮州的路上抓的人,还有王峻的侄儿作证,他的确想要逃到契丹!”

  郭威深深吸口气,摇头叹道:“亏他也是沙场老将,居然如此不知廉耻,实在是,实在是——留个全尸吧!”

  ……

  叶华带着人堵着了王峻,有赵匡胤和杨业两个金牌打手在,王峻哪能跑得了,老家伙被抓了,可他丝毫不服气,拼着命挣扎。

  “你敢抓老夫,就不怕老夫的部下报复吗?”王峻狂妄叫嚷,“老夫几十年出将入相,天下的兵,有一半都听我的!谁敢杀我,谁敢杀我!”

  叶华听到这话,简直笑出声来。

  在五代史上记载,王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干涉宰相人选,不让柴荣见郭威,还插手科举,破坏论才大典,折腾到了最后,郭威忍无可忍,把王峻给罢免了。

  叶华觉得一点没有冤枉他,或许在一年前,王峻还是个人物,可是他丝毫没有觉察到天下的变化,还按老黄历办事,不倒霉才怪呢!

  且不说别的,光是调四军人马反叛,就是最大的错误。

  这四军距离京城最近,是最早授田的地方,去年丰收,不少将士家里都堆满了粮食,老老少少,有了安稳日子,谁还愿意跟着造反!

  没了底层的支持,那些将领呢?

  他们固然受了王峻的恩惠,但是也要看看情形,更何况房契不是真金白银,能打进开封,要多少房产没有?

  打不进去,就成了叛逆的罪人,还想要房产?连脑袋都保不住!

  对不起了,王相公,你自己玩吧,我们还要顾自己小命呢!

  从郭威登基之后,唯一成功造反的,不是王峻,而是人家赵大!

  那此刻的赵大在干什么呢?

  他正抓着王峻的下巴,把一瓶毒药灌进去。

  王峻拼命挣扎,却也不顶用了,没有多大一会儿,就口吐鲜血,死在了当场。杨业狠狠啐了一口,“便宜老贼了,真应该把他给大卸八块了!”

  杨业朝着王峻的尸体,狠狠踢了两脚,才让手下士兵装上马车,运回京城。

  在回去的路上,杨业很老实,他打赌输了,四镇人马,一个没来,他答应教给叶华一半的杨家枪法。

  “你呢?把拳法拿出来吧!”叶华捅了赵匡胤一下。

  哪知道赵大闷着头沉思,好像没听见,叶华气得连着给了他两脚,“喂,大丈夫可不能说了不算!”

  这回赵大炸了,“我想起来了,当初我跟你离京的时候,你说过投资铺面能赚钱,还说能挣一处庄园回来,有这事没有?”

  “有,怎么了?”叶华答应很痛快。

  赵匡胤却怒了,“你还敢说,王峻投资了商铺,钱都被套住了,连命都搭进去了……对了,是不是你,一开始就处心积虑,要算计王峻?还有,你,你不会要坑我吧?”

  赵大越说越怕,眼神都变了,这货能弄死契丹皇帝,能坑王峻,还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呢?

  叶华简直无语了,赵大的脑袋真是清奇,这两件事能连到一起吗?

  “铺面我也投资了,现在出了问题,跟我没关系,那是别人盲目跟风,重复投资,真的跟我没有半点关系!”

  赵大使劲晃脑袋,耍无赖道:“我听不明白,反正我赔了钱,买不起庄园,这笔账要算在你身上……所以,咱们两不相欠,拳法的事情,就算了吧!”

  赵大拿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倒真不是在乎那点钱,关键是他想起来了,家传的拳术,要是随便传给外人,他老娘能让他把地砖跪碎了。

  一时冲动,竟然忘了这事,对不住了,算我欠你个人情行不?赵大在心里哀求,他忘了,叶华偏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把眉毛一横,傲气十足道:“你不是说铺面不值钱吗?我要是有起死回生的办法,让你的铺面更值钱,买得起庄园……那你跟我打的赌还算不算数?男子汉大丈夫,不能一而再的耍无赖吧?”

  赵大被问住了,他咬了咬牙,怀着悲壮的心情答应道:“成,就算我娘打死我,我也认了!”

  

第105章 叶华的产业升级

  

  杨业很好奇,“赵将军,你——挺怕令堂的?”

  赵匡胤痛苦地皱着眉,“也不是怕,我爹早年在外领兵打仗,只剩了母亲和我们几个兄弟。又赶上兵荒马乱的年月,我娘亲自挑着扁担,里面坐着我二弟和三弟,我在前面跑,我娘的肩膀都压肿了,脚上都是血泡,连着跑了半个月,才找到了亲戚,这么多年,我娘太不容易了。”

  杨业哦了一声,“你是个孝子……要不这样,我把杨家的枪法都教给侯爷算了,你们还是别打赌了。”

  赵匡胤犹豫了一下,拒绝了杨业的好意。

  “我觉得,你还是留着吧,什么东西,让叶华盯上了,就跑不了……我有直觉,怕是要输了!”

  杨业被他说笑了,“冠军侯那么厉害,你还要跟他赌啊?”

  赵匡胤挠了挠头,憨笑道:“我就是好奇,他到底会用什么办法,让店铺起死回生,这事比输赢更有趣!”

  杨业沉默一下,突然策马追上了叶华,他也想加入赌局,哪怕输了也心甘情愿!

  遇到两个大傻瓜,叶华都摇头了,杨家枪和太祖长拳,那我就不客气了!

  叶华回到京城,将王峻的尸体交了上去,刑部勘验确定之后,郭威降旨,让人把王峻送回相州老家安葬,同时又赐给王峻的夫人100金,从王氏一族过继了一个侄儿给王峻继承香火,小家伙今年才5岁,什么都不知道,郭威赏给他一个商州司马的官职,每月都有俸禄领,可以衣食无忧。

  郭老大的这一番举动,让不少老将稍感安慰,圣人还是讲旧情的,只是王峻不识好歹,自己作死而已!

  这样一场本该掀起狂风巨浪的大事件,居然无声无息,让人不得不感叹,郭威真是天命所归,皇权地位,越发稳固。

  其实王峻之所以没人跟随,众叛亲离,和叶华的关系更大。

  他在麟州打得有声有色,还把辽国皇帝弄死了,相比之下,王峻虽然统军数万,结果寸功无有,坐视北汉大军在眼皮子底下溜走,许多王峻的部下都颇有微词,一个不能给大家带来胜利和荣耀的老大,谁愿意追随啊!

  此外郭威派遣郭崇和冯道陪伴着王峻一起出征,这两位究竟干了什么,谁也不知道……或许郭老大早就打算拿王峻开刀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在背地里做的,就从这一点来看,郭老大就当得起深谋远虑四个字!

  顺利剪除王峻势力,郭威召集主要文武,商讨今年的国政,围绕的核心就是富国强兵,从正月十六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御前会议。

  李谷,范质,王溥,魏仁浦,薛居正,这些人都甩开了膀子,积极建言献策,朝堂气象,焕然一新。

  别人忙着,叶华也没有闲着,他把赵匡胤和杨业叫来,“既然咱们打了赌,那你们就要听我的安排,三个月之内,铺面活了,就算你们输,怎么样?”

  “没问题,都听你的。现在要干什么?”

  “不干什么,先吃点东西!”

  叶华笑呵呵拉着两个人,到了当初他开的黄焖鸡铺子,点了三个大份,杨业是第一次来,他注意到墙上贴着免费加米饭的条幅,吓了一跳!

  “我的老天,这还不吃关门了啊!”

  招呼客人的小伙计得意地拍了拍胸脯,“客官说得好,咱这是第一家黄焖鸡,别人也跟咱学,可到了现在,整个京城,敢免费加米饭的,就是咱们一家!别人想学都学不来!”

  杨业将信将疑,他一连吃了5碗饭,这才相信伙计所言不虚。

  为什么别人撑不下来,奥秘究竟在哪儿?

  叶华又带着他们,到了叶府的后花园,去年的时候,叶老太太就把花花草草都给铲了,种上了蔬菜。

  今年再来看,比去年还要热闹,用篱笆墙围出来的一片空地,里面有好多小鸡小鸭,来回乱跑,一个个毛茸茸的,十分可爱。

  赵匡胤和杨业两个大男人看了半天,也不明所以。

  叶华也不指望两个肌肉多余大脑的人能想明白,直接道:“你们看,有母鸡没?”

  “是哦,这么多小鸡,却没有母鸡……不会都拿去炖鸡汤了吧?”赵匡胤道。

  叶华真是无语了。

  “这些小鸡根本不是母鸡孵出来的。”

  “啊?不是母鸡孵的?那是谁?鸭子?还是鹅?”

  叶华被问得没脾气。

  “其实孵小鸡不一定需要母鸡,只要温度适宜,小鸡就能自己发育,然后破壳而出……”叶华在去年开店的时候,先是向姑父的村子采购,后来他觉得消耗越来越大,生怕货源不稳,就跟老太太说了如何孵小鸡,还来不及实验,就被冯道推荐,去了洛阳。

  叶氏将信将疑,她按照叶华的说法,用猪牛膀胱制成水袋,装上温水,然后把鸡蛋放上,就等着小鸡出世了。

  叶氏的第一次试验失败了,不过老太太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蛋黄的位置,真的出现了小鸡的雏形,小小的,只有指甲大。

  打起精神,第二次试验,叶氏更加注意水温,每天倒出凉水,注入热水,保证温度,老太太做得认认真真,丝毫不马虎。

  这一次她成功了,30枚鸡蛋,孵出了5只小鸡。

  显然,并不划算,可叶氏眉开眼笑,欢喜得什么似的,孙儿教给她的办法是对的,等孙儿回来,要让他尝尝自己孵出的鸡!

  叶氏不断实验,摸索出了规律,孵蛋的温度一定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不然蛋里面的小鸡就会冻死,或者热死。

  有些鸡蛋能孵出小鸡,可也有些天生就不能孵出小鸡。

  借着蜡烛的光,在晚上的时候,能够看出小鸡是否在成长,确定蛋是死是活……

  老太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弄懂了孵小鸡的技术,她没有任何藏私,传授给了村子里的乡亲。

  在老人的心里,有了本事,就要造福桑梓,远亲不如近邻,叶家落魄的时候,乡亲们没有瞧不起他们,现在叶家发达了,也不能不顾乡亲。

  给他们钱不如给他们赚钱的方法,正好孙儿还开了店铺,也需要鸡肉供应,两全其美不是!

  叶华都没有料到,奶奶这么有商业头脑,其实是他小觑了叶氏的本事,叶家几代清官,没什么积蓄,叶氏早年就精通刺绣女红,补贴家用,叶华他爹当年读书,笔墨纸砚都是老太太靠着针线挣出来的。

  “怪不得你怎么会做生意呢,敢情是老夫人教的。”赵匡胤恍然大悟,“可,可孵小鸡和铺面有什么关系?你不会想所有铺面都卖黄焖鸡?那会赔死的!”

  叶华哼了一声,“我才没有那么笨,我是告诉你们,用温水孵小鸡,可以一下子孵出成百上千只小鸡,比母鸡孵蛋效率高多了,成本也下来了,米饭的支出被鸡肉抵消了——这就是我的店没有倒的原因。原来没人想到开铺面,我们想到了,赚了钱,现在大家都想到了,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吸引客户,懂了没?”

  赵匡胤下意识挠头,“我还是不大懂,你干脆说,该怎么办比较省事!”

  

第106章 大唐的富强之道

  

  文官比武夫厉害的一点就是他们能说会道,千百年来,他们有一套能说服大多数人的理论,足以让帝王心悦诚服,按照文官的建议去推行政务。

  目前郭威身边就聚集了这样一群文官,他们正在全力灌输,实现致君尧舜的伟大理想。

  宰相李谷就认为,历代强盛莫过于大唐,陛下若要一统天下,就需要效仿大唐的经验,而在众多的经验当中,首推授田和府兵。

首节 上一节 60/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