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448节

王潮躬身低头,道“王爷,那‘九条’就是最好的立威手段。”

靖王神色一动,随即心里就嘭嘭嘭跳动,也醒悟过来,沉吟着道:“本王明白了。回府,另外,将那几位大人召来,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王潮这才暗松一口气,应了声“是。”

此刻,御书房内,朱栩又遇到了麻烦事。

陕/西总督杨鹤上奏,陕/西各地的灾情越演越烈,民乱不断增多,哪怕是有足够的粮食也赈抚不过来,俨然要成燎原之势。

不止于此,四/川,湖/广等地的布政使也都上奏,夏粮未到,已经可以预见,必然会大规模的减产,甚至有些地方,千里干涸,注定了颗粒无收。

这些不是给朱栩找麻烦,是实实在在的遇到了难题。

涉及到的地方太广,灾情严重,单单依靠官府的力量根本赈抚不过来,一旦形成民乱,在偌大的陕地,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总督衙门都有些应付不过来。可若是动用洪承畴的忠勇军,事态就必然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会激起更大的变乱。

朱栩看了半晌,盯着一道道奏本,轻声自语道“看来,赈灾不能依靠官府,可没有官府的弹压,民乱就会失控……”

这是一件极其令人头疼事情,一个陕/西还好说,最多就是加派人手,可若是遍及大明各地,那动用的人力物力就难以想象,绝对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朱栩思忖良久,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他有钱有粮,有底气,思忖着道:“将这些奏本送去文昭阁,让信王去办,给他两百万石粮食的调用权,银一百万两。”

曹化淳也情知朱栩这些日子的艰难,应了声,便转身出去。

朱栩希冀着信王能帮上他的忙,想了想又道“魏忠贤来了吗?”

刘时敏转过身,道:“回皇上,已经在门外候着了。”

朱栩点头,道:“传他进来吧。”

“是。”刘时敏微微躬身,对着门边的内监示意。

那内监躬身,转身快步出去。

没多久,魏忠贤就快步走进御书房,躬身道:“奴婢参见皇上。”

朱栩一摆手,道:“你亲自去一趟南方,配合督政院,严格执行‘九条’,另外,严查贪污腐败,肃清吏治。”

魏忠贤知道,他这把被朱栩养了很久的剑,要出鞘了!

不过他还是颇为谨慎,看了眼朱栩,道:“皇上,奴婢,可以动哪些人?”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淡淡道:“各省的巡抚,总督朕已经选好,一旦到任,你就着手,没有上限也没有下线,拿出你的本事,朕要尽快解决南方几省!”

魏忠贤明白了,道“遵旨,皇上放心,奴婢保证三个月内,为您肃清江南官场!”

朱栩点头,灾情越来越严重,给他的时间真是不多了。

第406章 最后的清洗

果然。

朝廷的‘九条规定’一出,天下一片沸腾。

尤其是人文斐翠的江/浙,更是喧哗如沸,处处都是议论声,甚至是破口大骂。

西湖,苏堤。

张溥,张采,杨廷枢,还有名妓王微等等齐聚在一起,每一个人仿佛都一样,神色愤怒,语气极其激烈。

所谓的应社,就是应试士子,而复社,就是失利要再来一次的意思。

这帮落第士子外加风流名妓,一直都是秦淮河,江/浙一带的标配。

王微一身男装儒衫,模样俏丽,丝毫不怯场,声音清脆,语气昂扬的道“朝廷这分明是打压天下士人,昏政至极,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出的主意!”

张溥也目光锋锐,灌了一口酒,肃然道:“朝廷将都察院合并入督政院,据说是靖王出的,东林诸公奋力反对而不得,我等士子,连猪狗都不如!”

杨廷枢看了眼众人,见他们都有些颓然,顿时皱眉道:“莫非,你们要解散复社?”

张采酒杯猛然的摔在酒桌上,大声道:“休想!今日不能结社,明日是不是连书院都要不能办?我等士子交结,相互砥砺,一心为国,何来这无妄的打压?大明两百年,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事!”

王微一听,颇为赞赏的看着张采道:“不错,我等理当尽心国事,朝廷这‘九条’处处都是奔着士子而来,若是长此以往,天下士子还有谁愿意用心国事?科举也会成为一个鸡肋!理当抗争到底!”

张溥见众人都士气高昂,毫无气馁之态,挺胸大笑道:“好!那咱们就明告天下,复社不散!鼓舞天下士子,也联络京城的东林前辈,请他们代为向朝廷陈情!”

杨廷枢大喜,道“好,张兄大才,我们等着看!”

张采目光如电,闪烁着精芒,道“不止是张兄,在座的都要写,要写的热烈,要写的惊天动地,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

王微看着众人,娇俏的脸上也颇为意动,站起来,越发显得的俏生生,语气却坚硬如铁的道:“诸位兄台高义,小妹虽无力帮扶,可也有不少好友,愿走动一番,为大家助威!”

张溥,张采等人都很欣赏王微,除了她才气过人,交友广泛,也自然有男女之间那点心思。不过王微有才也有节,纵然身陷勾栏,也勉强的洁身自好。

众人听着王微的话,都笑着抬手,谢‘王公子’。

复社这边几个才子争先恐后,一道道文章出世,飞速在‘朋友圈’传播,这种传播快的惊人,不过半日,江/浙一带已然传遍,更是将朝廷的‘九条’打上了‘佞臣’出的‘昏政’,逐条狠批,将之‘骂’成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狠狠践踏。

复社在江南,动作一出,京师的东林党自也配合起来,不过短短两日,整个大明都在批评‘九条’,将它看重了洪水猛兽,是祸国殃民的‘昏政’,强烈要求废除。

不止落地的士子,京师的在野东林党人,一些已经沉寂很久的高官也都纷纷发声,一篇篇文章出世,越发的壮大了复社与东林党的反对声势。

有万历时候的吏部尚书,这位尚书年六十七,刚刚纳了小妾,小妾刚满十四岁。

有泰昌年间昙花一现的御史,整日徜徉在山水之间,与名妓合唱,和好友醉酒。

还有天启年间被罢免的工部侍郎,一个月前刚刚纳了第十九房妾室,又刚看上了街头一卖艺的小姑娘。

紧随其后,一些在朝的官吏也接二连三的出声,北方的少,大部分都是浙/江以南,他们反对声极其激烈,将朱栩灌上了‘年小心昏’,给信王挂上了‘昏聩’,靖王直接就是‘佞臣’。

这场风波超过以往,惊动了整个大明,朝野上下都为之瞩目,不安。

甚至于这‘九条’引起的风暴,将阉党的恶名都给盖了下去。

京师,陈良训府上。

黄尊素,周起元等人都在,神色颇为振奋。

首节 上一节 448/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