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876节

“正文,如今的长安城因为商贸城的运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可是不过愈,我承认当初尽管积极参与了,实际上心下的不以为然还是多少具有的,但此时此刻,我要对你深施一礼!”

开口讲话并被李之制止施礼之人,正是远道而来的轩王。

之前因为皇上身在长安,并钦口玉牙称呼李之李先生,故而在场这些人只能跟着如此称呼。

如今高宗远在洛阳,称呼正文更显亲切与熟络,所以他们全都改口加他名号了。

李之也不矫情:

“那我也实话实说!当年打造这个经济圈子,我自己也是信心不足,而是经由皇上一番教诲后,才算真正意识到它的无可替代!我承认,因为商贸城的出现,而导致周围百里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而不仅仅只是我们的长安城,直到前几天,我的心才算是松弛下来!不容易啊!”

淞王叹道:“这种结果的确超出了所有人预先判断,包括我们在场的老几位!那句老话怎说说来着?于无声处听惊雷,正文,你的一番操作很是羞煞了一大批人!老庄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李之猛然间一怔,他一直以为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于后世的鲁迅之口,不料想穿越一千多年前,已经有此说道了。

这不是重点,他也不是神仙,至少目前不是,所以也很得意有人如此夸赞自己,毕竟他自己都觉得,当初的计划见效后如此精妙。

不过面对一种当朝大佬的虎视眈眈,该有的矜持还是要保持的:“我可不认为单凭某一个人,就能取得如今效应!”

淞王道:“那是自然,但你在其中至关紧要,于是接下来还要你指点迷津四公子李兴李善朝!”

“淞王大人,何出此言?”李之的惊诧并非假装。

淞王望向轩王,后者笑道:“不得不说,满朝上下都在畅谈此事,但中间层面出现了些状况!”

第八百零二十一章 明王府的打算

李之惊讶道“什么问题能惊动了洛阳方面?”

轩王叹道“还能有谁?京兆府尹李平李放鹤,以及京兆地区奉吁县县令马长川!你之前交代给裴炎裴相的各级府衙的配合实施计划,上自京兆府尹,下至奉吁县,均遭到敷衍或是婉拒,整个长安百里,唯有这两级单位不予配合!被其他区县谏报与洛阳了!”

李之更是感到吃惊了,并非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在于具体几人。

李平李放鹤可是淞王府二代直系,一王淞王的亲弟弟,李楹李凤佘的亲叔叔。

而那位奉吁县县令马长川就更好理解了,其子马屿马少堂是李平的四公子李兴李善朝的马弁。

李兴李善朝则是李之重生后,初踏长安城最先认识的世家子之一,他与武家武承嗣、武三思私交甚密,其父李平也是通过他与武家关系紧密起来的。

此子一向心思缜密、精于算计,很有些诡计多端的心术造诣。

见李之久久沉默不语,淞王很坚决地提醒他道“正文,关于此二人你完全不用考虑到我,我与这位二弟无论理念还是亲情均背道而驰多年,这一点皇上也是知道的,不然不会令我留在长安城!”

“您老留在这里,与那人有关系?”李之仿佛明白了什么。

淞王叹道“此人能就任京兆府尹,就是武后一手操持,在无重大职位瑕隙出现之前,即使皇上在长安城时,因处于韬光养晦状态,也不好轻易将其拿下!留我在此,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压制与他!”

“此次事件皇上在我临行前曾交代下来,需要淞王提供帮助,我来到后也是第一时间拜访淞王府,均认为李平的存在已成长安城发展掣肘,必须尽快解决!”轩王接言。

“既然决定了,我认为就从李兴处入手吧,大理寺应该有其相关材料,此人早在南无亭时期就曾牵扯进去,秘纹卫很是掌握了一些他的隐秘事!”李之说起。

明王紧接着证实

“当时是我与正文商议后决定暂不追究,根据秘纹卫密报,李兴与马屿也有暗中培植修行势力,但在证据显示上,李兴隐藏极深,其谨慎心思远非武家某些人可比,为免打草惊蛇,替他出头露面的马屿一直处于严密监测当中!”

这番话可是惊住了淞王,他再是对李平父子不待见,终归是一家人,眼见得李兴的犯禁之处,远比他想象中严重,神情上还是流露出忧虑之色。

但他有此表情才是正常,毕竟血缘关系切实存在,在座之人也均知到他最终会如何取舍。

不过此时此刻也无人出言点拨或是劝慰,任由他陷入一片沉寂,好好自我消化一番意外消息所带来的心头紊乱。

因为职务上的纰漏或不作为,与私募修炼势力完全是两种性质的概念,后者严重了可是要灭满门的。

他李平父子可不是武家人,有武后在前面顶着,自有替罪羊出面领罪,而不会招致质疑。

他二人再是与武家交好,也连人家的外戚也算不上,至多属于附属势力,当前形势下,武家都自顾不暇,哪里会为其遮风挡雨?

正因淞王深知其理,所以一时间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即便是他二弟为了淞王这一名号,与他明争暗斗了很多年。

不出意外,良久后送淞王终于安然度过了那道感情

关,表情里带着股释然,尽管其中还有一分悲戚

“我看就这样吧,做了亏心事总是要还的,这事怨不得任何人,都是自己作得!”

其实李之早有自己的打算,见其终有决断,才出声提及

“未必有如此严重,实际上哪一世家私下里身边没有几位修炼者守护?但凡知情者均知,李兴有此行为,可不似武家的那个南无亭一般性质,他的目的还是在于与淞王争夺家族主导权!”

淞王即使心中欢喜,此刻也容不得他表现出来,连连摇手道“错了就是错了,若因他与我有关系而有所宽纵,日后要我怎么在朝中做事?”

李之笑道“其实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啊!都知我身边有很多修炼者,但都是公开性质的,而且目的是为守护正清文绮堂万金基业,不至于遭人惦记!既然目的不同,相关查涉也理应各有轻重分明!马屿首当其冲,我以为,有他顶在前面也就足够了!”

实际上在场之人心里都明白,李之一直仅将李兴抬出来,就已经是在帮淞王开脱了。

尽管人人均知,此事事关重大,那位李平绝不会毫无所知。

但李之的另番话也是实情,私养有限修炼者之事可大可小,只要不危及皇权与社稷,完全可以另当别论。

或许有人会拿李之与旁人作比较,且不论其无偿贡献,也无需细述长安城商业前景的良好发展趋势,单就他两月前的东瀛一行,就会让所有质疑之人哑口无言。

明王当然明白李之的用意,笑着附和“大理寺酷吏制度势头正猛,我明王府三世廷尉名节不保在即,随着司法制度的完善,都官、刑部逐渐形成后,已经在考虑分割大理寺之权,在此之前也想难得任性一回!”

他的答复,其中内容很多,,却巧妙地借此转移了众人的注意力。

毕竟明王府的三世廷尉名节一词都吐露了出来,显见他对于今后的武氏执政理念,至少在司法上的极端举措,已经选择退让了。

这件事情可是震撼人心,果然一直犹豫的淞王都不在坚持他的意见了,已在连忙问起此事。

明王无奈地笑道

“隋朝建立后,三省六部制度的形成也曾想把大理寺废除,改刑部专职司法,但是遭到了有识之士的反对,这才把大理寺保存了下来。到了我们大唐,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共同审理的三司会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但随着酷吏制度的被抬上桌面,之前的一切良性举措均不再有存在的意义,极为重要或存在疑问的已不需要大理寺再审,这与我明王一门理念大相径庭,既然无可抵挡,不如早些独善其身!”

此种决定对建成王的震骇最大,他这才明白为何明王府一直不肯迁往洛阳的根本原因。

一个军队,一个司法,是李姓皇族势力最后的实权在握,如今明王以主动选择退出,接下来就会是他这位除皇上之外的最高军事统帅的主动让贤了。

首节 上一节 876/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