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363节

  唯有一双老眼,依旧透着睿智的目光。

  周围一阵善意的笑声响起,宋岩用老迈的声音说道:“琮儿起身吧。”

  说罢,又对身边侍立的宋华摆摆手。

  宋华忙上前搀扶贾琮,道:“小师叔请起。”

  消息如石子落湖中般荡漾开来,原来是那位锦衣指挥使大人清臣公子遇到了恩师。

  如此尊师重道,在文华遍地的江南是极为受人称赞的。

  尤其是到了贾琮这等身份这个地步……

  宋岩看着满脸尊敬濡慕的看着他的贾琮,微笑道:“好了,今日是你的大事,不要在此作小儿女之状了。等忙完,到家里看看你师母,她很挂念你。”

  贾琮还未答,一旁的曹永吹胡子瞪眼道:“小清臣,你不认得老夫了?”

  贾琮微微躬身笑道:“弟子见过润琴先生。”

  曹永这才转嗔为喜,对旁边的几位老人道:“我就知道,这孩子最是谦恭知礼,乖巧孝顺!”

  曹永身旁老者亦是一身儒衫,面目清隽,颔首笑道:“久闻清臣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更甚闻名。”

  贾琮恭敬问道:“不知老先生有何教诲?”

  老者看了看贾琮的脸色,然后绕过曹永对隔座的宋岩道:“都说你这弟子飞扬跋扈,霸道狠辣,我看着其实还好嘛!”

  宋岩呵呵一笑,对贾琮道:“这是博陵崔氏的崔铉公,近来在江南会友,听闻你最近闹腾的厉害,便来瞧瞧你究竟是真是伪,是仁是厉。你自己当面说说吧……”

  贾琮恍然道:“不想是谦明老人当面,贾琮有礼。”说着,再一鞠躬见礼。

  即使贾琮之前一年都在黑辽熬守,可也知道当今天下三大文宗,皆可言称天下师者,除了德高望重的牖民先生、松禅公外,便是这位出身千年望族博陵崔氏别号谦明老人的崔铉公。

  博陵崔氏出身于清河崔氏,乃是千年以来除却孔圣门第的第一名门。

  再加上崔铉公自身德望高隆,在士林中清名不在宋岩之下,甚至还在其上。

  在这个士大夫掌控绝对话语权的时代,就是天子都不敢轻慢了这些儒林巨擘,更何况贾琮?

  不过贾琮也并不惊慌,他挺直腰背后,目光直视崔铉公朗声道:“小子不敢自言真伪仁厉,只是,锦衣卫乃天子亲军,当今天子最是爱民,所以小子才以天子剑,尽诛残民之贼也。”

  崔铉公显然对这等溜须拍马歌功颂德的官方说法不满,他不讳言道:“天子爱民?那为何士林中多有质疑之声?新法大行后,天下怨声载道……”

  贾琮恭敬道:“谦明老人,小子年不满志学,跟随先生只习得仁义二字,还不知朝廷法政之重,小子南下行事,也与新法无关。”

  崔铉公闻言,白眉挑起,正色道:“你可知你今日之言既出,若日后所行有违,则明德尽失矣。”

  贾琮呵呵一笑,眸眼不避打量,朗声道:“小子从不敢妄言。”

  周围响起一片各色杂音,有惊喜也有不满,崔铉公与宋岩对视一眼后,沉默稍许,道:“那你前日抄家,牵连广众,多有无辜之财,又怎说?”

  贾琮面色忽然肃穆,道:“老先生,小子实不敢苟同无辜二字。小子查抄之人,皆是与逆贼刘昭同流合污之辈。能与一丧心病狂者同谋生利之人,又谈何无辜?”

  “你胡说!分明是刘昭强迫我们分给他干股,你还趁机搜刮……”

  贾琮说罢,忽然自崔铉公身后冲出一年轻人,站在老人身前,厉声叫嚣着。

  崔铉公见此,白眉皱起,不过还是看着贾琮。

  贾琮见之冷笑一声,眼中敬意敛去,沉声道:“来人,将此郭家子与我拿下!”

  身后展鹏站出,一步站出擒小鸡一般抓住郭家那位四公子的脖颈,给带了过来。

  贾琮看着明显动了真怒的崔铉公,静静道:“本不该在老先生面前动手,但就刘昭所遗账簿显示,他与这位郭家四公子牵连极深,有多条无辜女子人命在身。小子原准备今日后再去郭家请这位四公子回千户所问话,既然先祖他自己跳出来了,本官也就却之不恭了。”

  “崔爷爷救我……唔!”

  郭四公子话未说完,下巴已被卸去。

  崔铉公看着贾琮问道:“果真有账簿?”

  贾琮遗憾叹息一声,道:“被烧去了大半,只留下不多几份,这位郭四公子很不幸,便是其中之一。证据确凿,若谦明先生想过目也可……”

  崔铉公闻言,对宋岩苦笑道:“松禅公,老夫今日颜面尽失矣,不好再留江南了。”

  宋岩忙道:“哪里话,郭家令远公与汝有问道之恩,令远公虽逝,但他家人求上门,你也不好不问。如今问清楚了,也则罢了,与谦明你的清誉无干。”

  崔铉公苦笑着摇摇头,又对贾琮道:“要学好你先生:养青松之正气,法竹梅之风骨。继续往下走,切记,不可迷失于权谋之道。你先生就从不好此……”

  说罢,站起身来,与宋岩、曹永还有数位江南大儒一揖礼后,有两童子搀扶着他坐上一牛车,飘然远去。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秦王破阵乐

  

  等众人目送这位儒家巨擘带着世之高人的风采飘然远去后,宋岩看着贾琮道:“琮儿不必担心,谦明公乃当世大家,能明辨是非,不会迁过于你。今日你还忙,且去吧……”

  贾琮正要谢过告辞,另外几个老人却不依了。

  其中一富态老者满面不满道:“松禅公,我等虽不如谦明公德高望重,但到底也活了一把子年纪,算有丁点见识。难道就不配与你这弟子照个面,相识相识?再说,上月牖民先生专门为你这弟子来寻我等,好生一通嘱咐,今日见到正主不认识一番是说不过去的。”

  富态老者的话得到了其他四五个高矮胖瘦各不同但皆气度雍然的老人附和。

  宋岩许是疲惫了,微笑不言。

  曹永虽亦是须发皆白,但到底年轻一些,对贾琮介绍道:“小清臣……咳咳,清臣,这位是江南褚家的老头儿,叫褚信,人称褚胖子……”

  不等曹永戏谑完,贾琮便对那富态老人微微躬身一礼,问候道:“原来是东明先生当面,小子贾琮有礼。”

  褚家乃江南十三望族之一,而且排名靠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甄家如今的当家太太,甄应嘉的夫人为褚家嫡女。

  因为贾家与甄家同样有老亲,所以勾算起来,贾家与褚家也有一层关系。

  褚东明看起来慈眉善目,听热络的一个老人,他看着贾琮道:“好好,不愧为先荣国之孙,有汝祖父遗风。”

  贾琮谦逊了两句后,曹永又为他介绍了其他四个老人,同样都是江南十三家中其中四家的族长,皆德高望重。

  一番认识罢,看起来地位最高的褚东明又笑道:“清臣,之前你与谦明公所言,可皆属实?”

  贾琮还未答,曹永就不高兴了,道:“东明老头儿,你这是何意?”

  褚东明呵呵笑道:“润琴兄啊,你可不要好坏不分。有牖民先生和松禅公在,我还能有什么坏心不成?非但没坏心,反倒是一片好心。你想想,连谦明公都为流言所扰,心存疑虑误会,更何况其他人?今日干脆就由老夫做回恶人,早早问明白了,都有好处。问完话,今晚老夫在望江阁摆下大宴请东道,为咱们的清臣公子接风洗尘。”

  贾琮在曹永回绝前,点头微笑道:“接风洗尘倒不必了……晚辈怎敢在谦明老人面前说谎?”

  褚东明紧跟着问道:“果真不是为了新法而来?”

  贾琮正色摇头道:“晚辈年不过志学,才疏学浅。朝廷上衮衮诸公都难解之题,晚辈又怎敢妄自尊大?事涉大道之争,晚辈实不敢有此心。”

  褚东明点点头,道:“不愧是牖民先生和松禅公调理出来的,只凭这份见识,年轻一辈就属你了。那……你先前所言刘昭遗留账簿,又是怎么回事?果真烧了?老夫倒不是畏惧什么,褚家和刘昭素无瓜葛。只是你果真要存有这样的东西?留着是祸不是福啊。”

  这话可以看作是好言相劝,但也可看作是威胁。

  不过无论如何,褚东明敢当着锦衣指挥使的面谈这些,可见江南十三家在江南之地的底气,是何等之足!

  当然,他说的也没错。

  官渡之战后,曹操携大胜之威,兼席卷天下之势,收缴到内部将领写给袁绍的效忠信都不得不一把火烧了,更何况区区贾琮?

  真要妄想以一箱所谓的证据,就能清理江南天下,那就是纯粹的作死。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对和错,也从来都不纯粹……

  贾琮闻言笑了起来,点头道:“的确有,刘昭心思狡诈,凡是与他勾结为恶之人,他都留有账簿证据,以作要挟之用。不过当日晚辈带人诛杀刘昭时,千户所不幸失火,焚毁了大半,只抢救出一小部分。至于是祸是福……再说吧。仅凭一份逆贼留下的罪证,其实也掀不起大风浪来。”

  说着,贾琮目光扫往周围……

  原本只是枯燥无趣的交谈,可周遭的气氛却凛冽如冬。

  不知多少人身体绷紧,面色凝重的看着他。

  听他说刘昭存有账簿时,许多人眼中都浮现出惊怒甚至是杀意。

  不过当听到大半焚毁时,又都面色舒缓,只存留些许惊疑。

  人心便是如此,只要有一条可能的退路在,绝大多数人也就淡了破釜沉舟、鱼死网破和玉石俱焚的勇气。

  呵呵一笑收回目光后,贾琮再看向褚东明。

  褚东明显然对贾琮之言不大满意,不过也拿他没甚好主意。

  毕竟宋岩还坐在一旁,虽在闭眼假寐,但褚东明明白,宋岩只要坐在那里,就是对许多人的警告……

  顿了顿,褚东明轻叹一声,看着贾琮道:“刘昭此人老夫也见过,还算谦恭知礼,实在看不出他有谋逆之心……如今看来,人果真不可貌相。

  只是连老夫都看不透,想来其他人也未必看的透。

  因为知道老夫与松禅公亲近些,所以这几日颇有人上门求情。希望老夫劝松禅公,让他命你网开一面。老夫并未对松禅公开口,因为知道他的脾性和风骨,再者你又是他最得意的关门弟子。

  不过今日老夫腆着老脸,想跟清臣你讨个人情。

  有几家的门铺生意里刘昭只占了点股,并未插手经营,而且老夫敢作保,绝对都是家风清正之门。

  他们以那点小生意为生,方可安稳读书。

  清臣你看……”

  贾琮闻言,看了眼依旧半闭着眼睛假寐的宋岩后,微笑道:“东明先生开口,小子怎敢拒绝?这般,劳烦东明先生告诉那几家,用银子赎买回去便是。看在东明先生的面上,小子不出高价。”

  竟然当着大儒谈价钱……许多人面色怪异起来,褚东明则关心的是:“赎买刘昭占的干股?”

  贾琮摇头一笑,呵呵道:“全部。”

  褚东明闻言,原本笑的和善的脸色有些挂不住了,以全价赎买,代价就太大了。

  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宋岩却忽然睁开眼,看着他道:“就这么着吧,谁要是还有不满,让他来寻老夫便是。”

  褚东明闻言,老脸上嘴角抽了抽,道:“也罢,我也是仁至义尽了。再说下去……唉!”又堆着笑脸对宋岩道:“松禅公可别怪我以老欺小,那几家如今还坐得住,全靠松禅公和牖民先生坐镇,可也快没耐心了。我是真不希望松禅公您这得意弟子被人当刀使,和江南本地那几家人冲突……”

  宋岩闻言缓缓颔首,道:“东明不必多说,老夫明白,琮儿也明白。”

  说罢,又对贾琮用眼神比了比后面,道:“见过你三位师兄后就回去罢,占了那么久的码头,不好再耽搁了。”

  贾琮应下后,对站在宋岩身后的三名中老年男子拱手作揖道:“小弟见过三位师兄。”

  此三人,便是宋岩三子,如今皆已致仕……

  长子宋先、次子宋元和三子宋冶。

  三人皆满面笑容的与贾琮见礼,约定明日宋府相聚后,贾琮又与宋岩、曹永等老人告辞。

  礼罢,重新翻身上马,往外行去。

  只是并没能直接回城,只行了数十步,就不得不再停下来。

  因为江南省布政使、金陵知府、江宁县令等七八位官员的官牌竖立在路边。

  看起来这些新党中坚们与宋岩、曹永等旧党巨擘们真的是井水不犯河水,或许之前打过照面,但也只是照面而已,其余时间泾渭分明。

  路旁几把清凉伞下设着几把官椅,坐着七八位身着官服的男子。

  看起来面色都不算好,眼神也都不大好……

  正中一身着从二品补服的大员,更是面无表情。

  想来,之前贾琮在前面与那些阻挡新法通行的老顽石们所说之言,已经传到这边。

  尤其是他再三确定,不会插手新法推行。

首节 上一节 363/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