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631节

突然之间,从后堂冲出一名美巧佳人来,上前抱住了袁尚,一面遮挡拳脚,一面嚎啕大哭,正是袁绍的正妻刘氏!

刘氏是大户人家出身,粗通诗书,略知音律,也算是一名才女,袁绍的原配夫人早逝,经人撮合之下,娶了刘氏为续弦夫人,后来生下了袁尚!

刘氏颇有姿色,为人又有心计,不但专宠后宅,还经常干预政务,靠着枕头风吹的好,把袁绍弄的服服帖帖,不过吗,这位续弦夫人嫉妒成性,经常欺压其他侍妾,名声很不好,邺城人送给她一个外号--‘赛狸猫’,以示尖酸刻薄,心狠手辣!

老婆闹,儿子哭,大殿上鸡飞狗跳,政事变成了家务事,袁绍也没法管理了,只好停住拳脚,暗气暗憋,不过吗,刘氏有一句话说到自己心里了--袁家子嗣稀少呀!

袁绍妻妾无数,生育的子女并不少,存活下的却只有三个:袁谭、袁熙、袁尚,剩下的不是自己夭折,就是让刘氏‘帮助’夭折了!

巨鹿大战,次子袁熙下落不明,十之八九是丧命乱军中了,自己再打死三子袁尚,长子袁谭就成了唯一继承人,这对袁绍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呀,正所谓‘独子难养,既毒且骄’,万一出现弑父夺位的事情,自己的老命休矣!

既然老婆出来闹了,儿子也受到了惩罚,袁绍干脆顺水推舟,令人把袁尚抬下去,裹伤敷药,好好调养,而后继续商议对付黄巾军的办法!

“兵临城下,形势危机,还请先生谋划御敌之策!”

袁绍走到田丰面前,躬身深施一礼,他心里非常清楚,殿上文武官员虽多,能救河北者唯此一人!

“大将军不必多礼,士为知己者死,属下必尽全力,确保邺城万无一失!”

能被主公如此看重,田丰非常感动,往日的不快尽皆消散了,略加思考之后,立刻提出几条御敌的办法:

其一,邺城之中,凡是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发给刀枪,加紧操练,同时加固城墙,挖掘壕沟,做好御敌的准备!

其二,冀州南部各郡、县,府库中的钱粮,全部集中到邺城,如果送不过来的,那就一把火烧掉,决不能留给黄巾军!

其三,传令幽州大将-高览,并州刺史-高干,青州刺史-袁谭等人,抽调兵马,星夜驰援,与邺城守军里应外合,打退强敌!

其四,派使者前往江东、荆州,送上两份厚礼,请孙策、刘表屯兵边界,牵制住曹操的人马,防备奸雄趁火打劫!

“元皓先生所言四策,内外兼备,轻重得宜,大小官员依计行事,同心协力,抵御强敌,另外,从今日起:

造谣生事,动摇军心者--杀!

贪生怕死,临阵退缩者--杀!

御敌不利,丟失城池者--杀!

勾结外敌,卖主求荣者--杀!

到底是做过诸侯盟主的人,关键时刻,魄力十足,袁绍拔剑在手,分派人手,肩负起了一位统帅的责任,无论如何,自己也要守住邺城,守住辛苦得来的地盘!

第一百五十四章降伏小恶魔!

“喝!~~喝!喝!”

“上师大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上师大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黄巾大营-中军帐内,数百位头目聚集于此,举杯痛饮,狂呼乱叫,正在举行‘庆功宴’,大战获胜,理应犒赏,普通士兵也分到了二斤牛肉、一壶美酒,功劳显赫者,还有金银、丝绸、美女赏赐十分丰厚,整座大营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这些酒肉、钱财、美女,都是从邺城送过来,准备大胜之后,犒赏袁军将士用的,数量众多,品类丰富,那想到乾坤逆转,一场大战下来,全都成了黄巾军的战利品,因为是缴获的东西,大家享受起来更加欢快!

此战获胜,全凭萧逸神机妙算,以分化瓦解之计,各个击破强敌,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纷纷上前敬酒,不过吗,却没人敢靠近三步之内,只是远远的躬身行礼,对于这位‘上师大人’,他们是一半钦佩,一半畏惧呀!

“大战获胜,皆赖上天护佑,将士们用命,还望齐心合力,再建新功--胜饮!”

萧逸海量无双,自然是来者不拒了,片刻功夫,竟然饮下二三十碗烈酒,小黑脸上毫无变化,依旧是谈笑风生,神情自若!

黄巾头目都是山贼、草寇、流氓出身,性情粗狂,不识礼数,他们的人生标准就是,谁的拳头硬、胆子大、酒量好,谁就是英雄好汉,此时见识了萧逸的酒量,一个个瞠目结舌,双手挑大拇指称赞--“难怪萧郎名震天下呢,果然是神灵下凡呀!”

“喝!喝!一醉方休!”

酒是男儿血,明知不敌,也不能退后半步呀,众人举杯痛饮,比在战场上还要勇猛三分,醉倒下一个,就抬出去一个,前仆后继,豪情万丈,一直喝到了午夜时分,大帐里就剩下一个站立者--萧逸!

如此凶悍的拼酒,就算是‘酒神’也招架不住了,萧逸带着七八分的醉意,斜卧在虎皮椅上,斥退帐内亲兵,双目微闭,开始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下一步,何去何从?

世人称呼自己为杀神,又说什么‘贪狼星君’下凡,指掌人间杀伐之类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吗,萧逸心里明白,自己不是什么神,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穿越一族,来到了这个风云机会的时代!

做为穿越一族,萧逸也是个三等公民,既没有超能力,也没有作弊器,更没有白胡子神仙指点迷津,要想在乱世中生存下去,只能自己拼搏奋斗了!

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只有不灭的战魂,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深思熟虑,争取做到万无一失,如此才有七分的胜算,至于剩下的三分吗,就要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天朝太祖说的好,不打无把握之仗,能打则打,打不过就走,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运动战的法则,萧逸一向是非常推崇的,也非常适合目前的形势!

黄巾军一向是流动作战,靠着不断的劫掠,来补充兵员、粮草的消耗,若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出一个月时间,就会自生自灭了,在此之前,必须寻找到一条出路才行!

巨鹿大战之后,大小头目全部建议挥师南下,攻取袁氏老巢-邺城,劫掠粮草,裹挟人口,进一步扩充实力!

对此,萧逸思考再三,认为这一步棋不可行,原因也很简单:“坚城难下-危险过大,纵然成功-得不偿失!”

邺城不比巨鹿城,城高池深,地堑重重,外有漳河三面环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内部粮草充足,足够支撑一年之用,又有七八万精兵驻守,加上招募的乡勇,守城力量可以超过二十万!

另外吗,袁绍、田丰、沮授、郭图、张郃,或是精于谋略,或是勇冠三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绝非袁尚、袁熙之辈可比,跟这些高手过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再看黄巾军一方,号称四十万人马,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其中夹杂着大量的老弱妇孺,能够战斗的人员只有一半,巨鹿大战之后,将士死伤数万,剩下的也是疲惫不堪了,战斗力亏损的相当厉害!

此外,黄巾军缺乏重型攻城器械,也没有足够的工匠,要想攻克‘河北第一巨邑’,光靠着云梯、弓箭、刀枪、盾牌,是完全不够的,那只能是白白的送死!

再说了,袁绍也不会坐以待毙的,他毕竟是河北霸主,控制着四州的城池,能够征调大量的人力、武力,自己若是大举进攻邺城,各州、郡的官员必然组织人马,积极前来救援!

到那个时候,坚城难下,士气受挫,袁军四面合围过来,内外夹击之下,四十万黄巾军那里有活路呀!

退一步说,就算使用一些诡计,侥幸攻克了邺城,萧逸也不愿如此,因为得不偿失

黄巾军就是一群流寇,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只会劫掠城池,杀戮百姓,邺城是河北的精华地带,土地肥沃,民生富庶,一旦毁于战火,那真是太可惜了,这都是大汉的土地、子民呀!

在萧逸内心之中,邺城暂时是袁家的,日后必然归于曹营集团,再往后吗,就会是萧家的基业,毁坏自家的东西,他心里舍不得呀!

再说了,黄巾头目们桀骜不驯,自己不过是勉强控制而已,若是攻下邺城,他们的力量必然大增,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到了那个时候,这条强壮的‘恶犬’,还会服从自己的命令吗?

他们必然会割据一方,形成新的军阀势力,或者反戈一击,把自己也干掉,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呀!

除去军事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原因就是曹操的感受问题!

曹操、袁绍是一对生死宿敌,二人少年为好友,青年为同僚,壮年为敌手,彼此相知甚深,也存着同一个念头--打败对方!

首节 上一节 631/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