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第569节

“谁说夏天就不能射猎了,小弟刚才路过坊市,看到‘车骑将军府’的仆人在购买弓箭、长枪,说是准备入山围猎去呢!”

曹彰不服气的撅起了嘴,父亲对自己管束严格,平时行动极不自由,如今机会难得,还不好好玩上几天呀,再说了,人家能去打猎,自己为何不能呢?

“车骑将军董承的家人在购买弓箭、长枪,准备入山围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丕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首先-董承是一员武将,家中不乏兵刃、弓箭之类,打个猎而已,何必外出购买呢,除非围猎的人数太多,府邸里储备的武器不够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次-春生、夏养、秋杀、冬藏,天生四时,各有其道,夏天就不是射猎季节,董承身为朝廷大员,饱读诗书,见识过人,岂会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最后-宫中传闻,董承的妹妹,就是皇帝的妃子董氏,已经有了三个多月身孕,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胎儿平安,立下了‘永不杀生’的誓愿,董承身为娘家人,自当以身作则,岂会大开杀戒,入山围猎呢?

“反常既为妖,弓箭可以围猎,也能用来杀人呀,董承是出名的汉室死忠之臣,对曹家一向不友好,万一”

想到这里,曹丕觉得一股寒气从脚跟升起,直冲上脑门,父亲不在许昌,城中兵力又空虚,如果有人趁机生变,那就大事不妙了呀!

有心立刻抓捕董承,可是无凭无据,因为购买几副弓箭,就对一位朝廷大员、皇亲国戚下手,朝中百官必然非议呀!

再说了,曹丕是丞相的儿子不假,本身却没有任何官职,更没有处置朝廷官员的权利,可是事态紧急,也不能无动于衷呀?

“来人呀,传本公子命令:其一,府中亲兵甲胄、兵刃不得离身,暗中加强防护,府门上双岗,巡逻人数也要增加,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前来禀告!

其二,告诉曹洪将军,带兵紧守宫门,父亲大人回来之前,不准任何人随意进出皇宫,尤其是皇亲国戚!

其三,派人快马前往官渡,告诉父亲大人,许昌阴云密布,恐怕会有一场暴雨来临,如何防汛,还请示下!”

曹丕在军营中磨砺过,也见识过‘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场面,如今分派起人马来,指挥若定,有板有眼,颇具大将之风!

“二哥,你是担心城中有变,有人要造反吗,小弟不才,愿意披坚执锐,杀光乱臣贼子!”

曹彰性格直爽,却并不蠢笨,相反的,一听到兵马调动,立刻兴奋起来,手摸佩刀,一副准备大显身手的模样!

“呵呵,三弟不要太过担心,愚兄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以免乱了手脚,杀贼自有将士们出力,立刻去后宅,保护母亲、弟弟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曹丕轻拍曹彰的肩膀,心中早就思量好了,“小弟虽勇,毕竟年幼,兵凶战险,万一出事如何得了,干脆弄个借口,把他骗到后宅安全地带吧!”

“二哥放心,有小弟执剑护卫,后宅定然平安无事!”曹彰没想那么多,还为能身负重任而高兴呢,立刻带着几名亲兵,向后宅走去!

“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谁会乘雷升天,化为神龙?谁又会坠落凡尘,永不超生呢?”目视皇宫方向,曹丕不禁握紧了佩剑,这是一次大危机,也是一次大机遇呀!

黄昏时分,皇宫-麒麟殿,刘协头戴十二冕通天冠,身穿五爪金龙袍,腰系白玉带,手持天子剑,以全套的帝王服饰,端坐在御座上,小脸紧绷,目视天空,期盼着夜色早些降临!

全套的帝王服饰穿在身上,又沉又重,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刘协却很喜欢这种感觉,那怕腰酸背痛,浑身不舒服,他也舍不得脱下来,这是属于天子的特权,谁也不能拿走!

都说女人身上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一个男人迅速成熟起来,这话说的当真不错,自从迎娶了一后二妃,刘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爱的娃娃脸不见了,面容变得俊美起来,带着一股刚毅之色,唇边还生出了细细的胡须,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幼儿皇帝可以受人摆布,成年天子则要自己做主,刘协认为自己是一条困在井中的神龙,只要有一场大风暴相助,就可以冲上九重天阙,从此无拘无束!

“陛下,您已经坐了一整天了,还是休息一下吧,时辰到了,臣妾自会通知您的!”

一身盛装的伏皇后走了进来,目光中充满了柔情,她不是一个喜欢显摆的人,之所以这副装束,只是皇帝喜欢而已,为了展露天家威仪!

“无妨,朕的身体能够支撑,你从无愁苑过来,皇姐怎么说?”

刘协摆摆手,与疲劳的身体相比,他更加在意海燕公主的意见,这次政变是自己通过董妃联系的,事先没跟姐姐商议,因此有些忐忑不安!

“公主殿下说了,陛下已经长大成人,不需要她领着您的手走路了,无论对错,帝王当有自己的抉择!”伏后脸色黯然,她本想把海燕公主请来,相助皇帝一臂之力,结果对方不为所动,只说了一句-‘时机未到!’

“是呀,朕已经成年了,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天子当有自己的抉择,那怕是错的!”刘协长出一口气,没了姐姐的制约,顿感浑身轻松,又有一些失落,帝王的道路,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呀!

“三更时分,快些到来吧!”

第九十一章许昌政变(下)

“杀尽曹贼,匡扶大汉!”

“杀尽曹贼,匡扶大汉!”

午夜子时,车骑将军府门前,三盏大红灯笼高高的挂了起来,看到信号之后,参与政变的大臣们开始行动,他们带着全副武装的护卫、奴仆,一面高声呐喊,蛊惑人心,一面四处放火,制造混乱,许昌城顿时沸腾起来

面对纷乱的局面,百姓们的反应很一致,关好门户,熄灭灯火,钻进被窝,继续睡觉,全当什么也不知道,反正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顶着呢,落不到平头百姓身上,这就叫无官一身轻呀!

相对的,文武百官的反应就有意思多了,政变发生之后,有的人封闭府门,藏好财物,带着老婆孩子躲进了地窖,准备事态平息之后,再出去查看情况,顺便给胜利者歌功颂德!

有的人不甘寂寞,集合人手,披挂整齐,高声呐喊,帮助叛军制造混乱,想要浑水摸鱼,好好的捞上一笔,不过在局势明朗之前,他们只能声援,不敢乱动!

也有忠君爱国的大臣,想要赶到皇宫去,保护陛下,可是刚一出府门,就被纷乱的人群裹挟了,身不由己,东奔西跑,最后也不知道那去了

趁着局势混乱,政变者们按照计划好的,人马分成三队,向不同的目标猛扑过去,因为领队人的性格、能力不同,三队人马也是各有战术!

伏完性格谨慎,只带了两百人马,数量不多,却很精锐,都是同姓族人、亲信死士,他的五个儿子也在其中,忠诚上绝无问题,是一支货真价实的子弟兵,他们一路上不举火把,不出声响,悄悄的接近皇宫之后,躲进了一条幽暗的街道中,等待机会!

皇宫重地,驻扎着三千精锐禁军,守将曹洪也是有名的悍将,凭着两百多人,想要冲进宫城,救出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吗,伏完早就打算好了--‘围魏救赵,趁虚而入!’

许昌的政治中心,名义上是皇宫,实则是丞相府,那里也是叛军的主攻方向,只要厮杀一起,城中的曹氏爪牙必然救援,曹洪乃是曹氏宗族将领之一,岂会坐视不理呢?

伏完的计划就是,曹洪领大队人马前去救援相府,皇宫守卫必然空虚,自己利用‘国丈’的身份,以护驾为名义,冲进后宫,把皇帝、皇后都接出来,作为这次政变的号召!

另外吗,他还做了两手准备,今夜之事,如果政变成功了,就请皇帝登上五凤楼,诏告天下,共讨曹贼,振兴大汉江山,自己也能成为中兴名臣了!

反之,如果政变遇到阻力,他就保护皇帝夫妇跑到洛阳去,那是刘氏经营了两百多年的老巢,虽然残破了一些,政治底蕴犹存,完全可以再立一个朝廷,彻底摆脱曹操的控制!

再退一步说,政变失败了,皇帝也接不出来,自己还能原路退回府邸去,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自身利益不损分毫,怀着这样的心思,伏完带人埋伏起来,这场大剧中,他的角色就是一支暗箭!

如果说伏完是一支暗箭,董承就绝对是一杆明枪了,起事之后,直接披挂上马,手持镔铁枪,带着拼凑起来的三千多人马,高举火把,呐喊着杀出府邸!

“杀呀!攻入相府,诛灭曹贼,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冲呀!府中财物,尽归尔等,功名富贵,就在眼前!”

政变进展还算顺利,董承带领人马赶到朱雀大街,正遇到一队巡逻的士兵,二话不说,直接乱刀砍翻,而后一鼓作气,冲向丞相府的大门,试图擒贼先擒王,控制住许昌的局势!

与此同时,王子服、吴子兰、吴硕、种辑带领护卫、家丁,冲向了许昌四门,与守军激战起来,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挡城外的援兵,为伏完、董承的行动争取时间!

一时间,火光四起,喊杀震天,许昌城变成了厮杀的战场,无数鲜血流淌,多少人头落地,今夜注定无眠呀!

相府中,忙碌了一天的曹丕正在休息,听到喊杀声,一跃而起,迅速披上甲胄,拔出枕边佩剑,一边召唤亲兵,一边冲出了卧室!

首节 上一节 569/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