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385节

在这个科举定高下的时代,哪一府哪一县的举人,能在殿试之中夺得魁名,能是合府庆祝的大喜事。本府人到了外地也是一件颜面有光的事情。

至少与人道一句,我们本府别的没有,但是却是文章节义之邦,今科状元就是出自吾乡。

受着乡亲的恭喜,林延潮眼眶有些湿润。

陈济川,展明二人也是一并激动地道:“恭喜老爷,我们知你一定会中状元。”

林延潮点点头道:“我中了状元之事,需立即知会家人才是。”

几名商人一并抢来道:“状元公,这点小事就不必担心,我们会派人水陆路齐报,定是将你三元及第之事最快告之家人。”

林延潮推辞道:“这怎么好意思。”

一旁送林延潮回府的礼部官员道:“状元公放心,你三元及第的消息,我们礼部会派人,经传驿快马,不需半个月,就能送至贵府大人的手上。”

林延潮喜道:“那真是太好。”

“圣旨到!”

正说话之间,身后鸣锣开道。

林延潮与众人立即在会馆外迎接圣旨,一并口称万岁。

传旨太监笑着道:“新科状元,咱家来的匆忙,天子知你仓促,恐怕未必能全礼,故而赐你三元及第御匾,彰显文名,并且下旨着令福建布政使为你在家乡竖状元牌坊!”

众人听得又是发出一阵羡慕的惊叹。

这简直是圣眷在身啊!

不仅天子亲赐匾额,还着令布政使给林延潮竖立状元牌坊。

进士牌坊大家都见过,但至于更高的状元牌坊,众人都是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既是天子亲赐,绝对是不同凡响的。

林延潮当下谢恩,受过圣旨。众人一并齐来作贺。

至于那天子亲赐的‘三元及第’匾,由两名锦衣卫抬来。

此乃是天子御赐的金匾,众人少不了又要顶礼膜拜一番,普通的官宦人家,在家里挂一面,就可以当传家宝了。

掌柜眼放精光,讨好地与林延潮道:“天子御赐的金匾,眼下既无处安放,就暂时挂在咱们会馆正堂之上吧,如此让我们会馆上下也跟着沾光。”

林延潮笑着道:“好吧。”

掌柜与几名商人一并欢呼,当下将金匾请入会馆中。

林延潮对传旨太监道:“请公公入内喝一杯水酒。”

传旨太监笑着道:“那是多谢了,咱家要沾一沾新科状元的喜气,将来少说也能益寿延年。”

众人听了都大笑。(未完待续。)

ps:第二更(其实是补更)在这里向大家求求月票!

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会是阉党吧

林延潮与传旨太监一并入了会馆。

这名传旨太监姓孙名隆,林延潮就称他为孙公公。

孙隆见会馆简陋的样子,不由道:“状元公,住的地方真是清贫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孙公公,此地尚好,吾少时所居不如此许多。”

孙公公点点头道:“难怪状元公能道出家贫子读书的诗来,不过也是苦尽甘来了,释褐之日,天下将望状元公为卿相。”

林延潮心底有数,自己进士及第,又是头甲状元,进翰林院是榜上钉钉了。

状元授官是从六品,也就是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是正七品,则是翰林院检讨。

除了三鼎甲,二甲三甲的进士要想进翰林院,只有馆选,考庶吉士这个途径。

就算考上庶吉士,也不一定真正留在翰林院了。

只是一个见习翰林,三年后还要经过‘转正’考试,合格授官,称为留馆,不合格出翰林院,称为散馆。散馆后的官员,虽仍被视为翰林,但入阁的机率基本没有了。

而身为头甲状元,直接跳过见习的,一上来就是正式工,这等滋味真是酸爽。

至于入了翰林有什么好处?

大明官场有一个铁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是入内阁的必经之路,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里,所有的三鼎甲,最后入阁为相几乎达到四成之多。

故而翰林,又有储相之称,也就是宰相的预备队。

“对了,翰林院的黄鸣周黄翰林与状元郎有乡谊吧!”孙隆一面喝茶,一面没来由道了这么一句。

林延潮心底奇怪。这传旨太监怎么会认识翰林呢?林延潮猜道:“可是泉州府的黄翰林?”

孙隆笑着道:“正是这位黄翰林,当年咱家刚入宫不久,在内书堂受过他的指点呢。关系好着呢。”

原来如此,林延潮恍然大悟。

孙隆说的这位黄翰林。乃是泉州府进士黄凤翔,字凤鸣。黄凤翔是隆庆二年的榜眼,对林延潮而言是翰林院里的同乡前辈。

至于这传旨太监也是不凡啊,在不落痕迹中,点出自己是出自内书堂。

如果对于文官而言,非翰林不入内阁。那对于太监而言,也有一个规矩,那就是非内书堂出身的太监。就不能任秉笔太监。

秉笔太监握批红权,内阁握票拟权,二者是大明的至高权力。

在皇帝怠政下,握有批红权的秉笔太监和手握票拟权的内阁首辅,两边可谓斗得难分上下。

纵观明朝历史,二者争斗,一般都是内阁大佬输的多,而秉笔太监输的惨。

“原来孙公公是内翰,才想的言谈清奇,出口成章。”林延潮夸道。

首节 上一节 385/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