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71节

“府试案首的文章,我们都是想争相一睹的。”

这一次闲草集,除了征录林延潮五人的卷子外,整个书院六十名弟子里,再另外征集五张卷子,所以书院每名弟子都有参与。不过就是很难被选中。

林延潮见了众人当下道:“大家太抬举了,山长已是拿去收录,我手里也没现稿,闲草集,大家就能见到了,暂不急于一时。”

本来林延潮这么说。众人不好相强了。

林泉却阴恻恻地笑着道:“林兄,别孤芳自赏嘛,让我等一见也是好的。你若不方便说,诵读出来也是一样。”

林延潮眼睛一眯道:“好啊,既是如此,我也不能一人拿出来,你我一起把文章默出,大家印证一下,点评一番如何?”

林泉听了林延潮的话。就不说话了。

下面林延潮就在书院一面读书,一面等候闲草集出版的消息。

按道理,要请文集要勘定,排版,校对,请名儒点评,最后在刻录,印书。成集,这一套是很长的流程。按照文人不急不忙的尿性。拖个一年半载都是可以的。

但是林垠发话了,要将这本闲草集赶在院试前一个月完工,目的是将之呈送至新任提学官的手里。

下面林延潮在书院就学的日子,就是如此波澜不惊地过着。

偶尔听得消息,就是自己的老师林烃,终于去苏州赴任。临走时命人送了份信给自己,让自己着紧举业。

还有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在闽中出现了一点小风波。

一条鞭法在福州等沿海各府实行之初,落得了不少好处,赢得了一篇赞誉。但在建宁的内陆各府实行却遭至了一篇抱怨之声。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馈,却没有受到重视,福建巡抚刘尧诲与巡按商为正,联名上奏朝廷,说一条鞭法在闽地实行成功,希望以后永为条例。

除了这几个零星消息外,对于林延潮眼下书院的求学生涯,不起丝毫波澜。

泉州府南门。

一顶轿子,正缓缓落下。

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拿着折扇,从轿子上走下。

一旁的门子见了笑着道:“这不是解元郎。”

那解元点点头道:“听闻老师省亲归府,故而来拜访,在不在府上?”

那门子道:“当然在,今天早上有闽中来的客人,老师见后,现在书房批阅文章呢。”

“闽中的客人,找老师什么事?”

“听说是濂江书院来的,请他点评几篇文章。”

解元听了哈哈笑道:“怎么还有人敢请老师批阅文章!那不是找骂。”

当下这男子走入书房,但见一名头戴儒巾,穿着黑裳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后一面拿着笔,一面阅卷。

“老师。”男子行了一礼。

那中年男子看了一眼道:“不是说了,我不是你的先生吗?”

解元道:“弟子曾在你门下听过课。”

“当年孔子的弟子,不少也听过少正卯的课,你说这些弟子也要尊少正卯为老师吗?”

解元不由一笑,孔子和少正卯同讲学于鲁,少正卯课讲得好,孔子弟子都跑去听过课,唯独颜回不去。孔子担任大司寇后,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言其有五罪。

解元道:“先生,这比喻不恰啊,你这不是自比少正卯吗?”

中年男子道:“少正卯怎么了,少正卯之案乃千古一冤,孔子因其言而诛其人,还有理了?”

那解元知对方脾气就是如此,也不去争辩,否则两人就算争个三天两夜,对方也要理论到最后一句。

不过其人性情虽如此,但那解元佩服对方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

这位深得佩服的中年男子,名为李贽,泉州人现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正回乡省亲,这位后世的大思想家,虽还未辞官讲学,但已是公认的名儒。

至于那解元郎,也是泉州人,名为李廷机,隆庆四年顺天乡试的解元,但在隆庆五年和万历二年的会试里连续落第,也不肯去吏部报备,而是决定再读三年。

李贽将文章看完搁在一旁,李廷机问道:“可有什么入眼的文章吗?”

李贽道:“林垠此人虽迂腐不堪,但性子还算坦荡,算是可以一交之人。他的弟子教得也不错,其中有数人文章还是可以看的。”

李廷机听了讶异,李贽说可以看,就是真的可以一观。

于是李廷机当下从李贽案头上将那本名为《闲草集》的书稿拿着读了起来。

李廷机年少时家贫,下过苦功读书,终于二十八岁那年乡试夺魁,所以他看文章也是颇为挑剔。

他读书有个习惯,一本文集拿来,只看开头一篇和结尾一篇。若是两篇都不和意,中间就不看了。

李廷机看到第一篇,是一八股文,年少时他号称制义技压一闽,是举人里写八股文的翘楚。

但待见到这一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的时文后,眼睛就离不开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 一头之地

李廷机仔细将这第一篇文章看完后,抬眼看了一下,抬头署名五个字洪塘林延潮。

李廷机不由心道,这等文采非经历制艺之道二十年不能写出来的,看来濂江书院的弟子,确实有真才实学。

看到篇末,但见篇末写着万历三年府试第一之程文。

李廷机心道,原来是这一科府试案首啊,难怪,难怪。

李廷机将第一篇看完后,又将闲草集翻至最后一篇。但见篇题写得是为学二字。

李廷机看了这是一篇散文,散文不受格式所限,比时文有新意,但自唐宋八大家后,散文中已是很少有佳作了。何况现在的散文,要么是台阁体,要么是一味模仿汉唐的复古风,拘泥于方圆之内,甚至文采很多还比不上时文。

李廷机耐着性子看了下去,篇首写着,天下事有难易事为之,则难者易易矣。

一字一句读完后,但觉得文章虽写得浅白,可文意却十分出众,举得蜀中两僧的例子,也是十分合情,算是劝学文章里的佳作。

首节 上一节 171/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