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732节

他当然感受到了来自申时行期盼的目光,深知这位老朋友极需自己出口反对,但他在这一瞬间却变得很是犹豫,并很快又想到了刚才的事情。

刚才,当自己深陷绝地,就要被杨震栽上散播妖书罪名时,申时行这个好朋友,这个之前拜托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却保持了沉默!当时的他,心里一阵发寒,虽然知道对方苦衷,但心里难免大感怨怼。

他甚至有些相信,一旦自己这次否认了说法,并被重新栽上罪名,申时行依然不会出手相救。既然你对我见死不救,那我为何非要牺牲自己来帮你呢?

何况,这或许还是一个机会,一旦申时行真因此事而与天子生出矛盾,他的首辅之位不就变成自己囊中之物了么?一个阴暗的念头迅速从王锡爵的心头滋生出来……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刻的王阁老居然就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来了个默认。

这一结果不但让群臣震惊,就是杨震和万历他们也是一脸的诧异,没想到这次之事居然会如此顺利。说不定一下就能把太子之事给敲定下来了。这让万历的精神一振,脸上更现出了激动之色。

此时,若再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万历大可以就此下旨立朱常洵为太子了。

所有官员都知道这一点,可在没有高官带头的情况下,这些人竟都变得犹豫踟躇了起来,有人伸出一只脚,有人探出了半个身子,但都没有进一步的举动,只是把目光落在几名高官的身上。

倘若是早有准备的情况下,这等事情自然有底下的人出面,做先锋也好,当炮灰也罢,总是有那些言官御史冲杀在前的。

但是,这却也需要朝中大佬的妥善安排才行。这些人一旦当众反对天子,那他们的仕途必然大受影响,就此丢官罢职也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就需要那些大佬们早早为他们寻好后路了,或是许以其他地方官职,或是给予其他方面的补偿,反正一定不会叫这些人吃亏就对了。

朝廷之中,固然少不了慷慨壮烈之士,但更多的,却是对自身利益的衡量。付出之人,总是要得到回报的,不然谁肯卖了自己的前程呢?

可现在,事出突然,申时行也罢,那些尚书们也好,在此事上是完全被动的,根本不可能早早安排人反对这一点,所以场面就变得极其尴尬了。

虽然群臣都觉着该反对这一说法,但却不知该由谁来率先挑明,做这个反对的急先锋。所谓的杀敌无备便是这个道理了……

杨震也明显感觉到了这一点,心中便是一喜。他当即就抬头跟上面的万历打了个眼色,示意对方赶紧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事情给落实了。只要圣旨一下,这些官员想要反对都没办法了。

太子这个国之储君可不是开玩笑的,岂能随便废立?只要定了下来,除非他犯有什么大错,那群臣就只有保他了。

被杨震这一提醒,万历也从刚刚的诧异和惊喜里回过神来,当即抬头,便欲把话说定。

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自下方响了起来:“陛下,臣以为太子之选只能立长,三皇子并非合适人选!”

终于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这个认识叫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刚才所有人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生怕事情真就这么定下来了。

而万历在听到这话后,则是神色一变,目光唰地一下就落到了说话之人的身上,眼里既有惊讶,也有几分难掩的怒意。

不光天子感到意外,其他人在发现说这话的人是谁后,也都有些失神,此人的表现委实太过出人意料了些。因为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赫然是当朝内阁首辅——申时行!

事实上,虽然申时行身为首辅权力不小,但在朝廷百官中的口碑却并不太好,因为在大家眼里,这人实在太过油滑,看着太没有担当!

作为群臣之首,众人总希望这位申阁老能担负起与他们并肩作战,与天子一争,甚至是领头的作用,就跟当初的张居正等人一般。

可事实却是,申时行一向为人低调,几乎没有和皇帝起过什么摩擦。哪怕天子有时下的旨意不那么正确,他也不会太过反对,反而有时会帮着安抚一下底下的群臣。

同时,在对待那些和他意见相左的朝臣时,申时行也没有之前那些首辅般强势。更多的只是用春风化雨的手段来息事宁人,不会去刻意针对某人。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满朝官员对申时行都没有太多的尊重之心,认为这不过是个老好人,一个和稀泥的高手而已。若非其身份确实太高,手里也握着足够大的权力,恐怕早有人会对其发起挑战了。

但眼前的一切却告诉群臣,事情显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申时行申阁老也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担当!

当事情陷入到了绝地,当满朝官员都无力改变和反抗时,他这个最被人所轻视的首辅大人却冒着大大得罪天子以及锦衣卫的风险站了出来。这让所有人都在震惊之余,心中感念激动,本来的畏怯之心也顿时一消。

就在万历还有些诧异的工夫,又有几名尚书侍郎一类的官员大步从班列中走了出来:“陛下,臣等亦以为太子之选当立皇长子朱常洛!”

随后,更多的官员站出来表明态度,支持申时行:“陛下,皇长子朱常洛才是最适合的人选,还望陛下三思!”

本以为到手的胜利居然就这么出现了转折,这让万历又气又急,半天都回不过神来。当他看到那一个个站到面前,表明立场的官员时,心更是猛然提起,半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事情再一次转回了原点,似乎之前的一切都白费了。看着这个突然跳出来的申时行,万历真想下令把这可恶的家伙给拖下去廷杖处置。

只可惜,即便他是天子,也不能任意妄为。哪怕心里再是愤怒,对此也只能忍耐,而无法真个发泄出来。

杨晨也有些诧异地看着申时行,最终长长一叹。他就知道想要改变历史很不容易,何况他们这次要改变的还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定见,这可不是一些小手段就能撬动的。

想到这儿,他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到了杨震身上,不知道自己兄弟在如此情况下,还有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而就在其目光落定的瞬间,杨震已抬头,挺胸,张嘴说话了:“陛下,臣有话要说!”声音一下就盖住了那些反对的话语……

第一千二十章 早朝激辩(六)

万历正因为申时行和群臣的突然反对而恼火且不知如何是好呢,一听杨震这话,心中顿时一喜,赶紧道:“杨卿有何看法,但说无妨。m.。”

“臣领旨。”杨震应了一声,这才把目光对准了申时行等人,带着些森然的目光直看得不少人都心里一紧,这才缓声道:“申阁老,却不知你们为何总是要与陛下作对呢?”

“我们这并非要与陛下作对,而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稳固。”申时行此刻一改过往的怯懦油滑,直视着杨震的双眼作答。

而他这一态度也大大鼓舞了其他人,他们也纷纷应道:“不错,国之储君自当立嫡立长,既然陛下有错,臣等自当尽力劝谏!”

“杨都督,此乃我大明得以传承两百年之根本,更是我华夏数千年繁衍之规矩,岂能随意更改破坏!”

这些人得了申时行的支持,气势比之前可要强盛得多了,你一句我一句的,甚至都有指斥杨震不懂规矩的意思了。确实,在这些朝中文官看来,杨震这样靠着武力和天子宠信才位列朝堂的家伙确实地位低下。

面对这等态度,杨震不怒反笑:“看来各位就是因为所谓的祖宗规矩,这才铁了心要反对天子了。”

“不成规矩,无以方圆。”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小到一家,大到一国,概莫能外。我大明幅员万里,黎民兆亿,事关重大更不能因一时之念而随意决定了。”申时行也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道是理直则气壮,此刻无论申时行,还是其他那些官员都表现出了这一点,一个个神完气足的,就是与杨震面对面站着,也不见半点退缩之意。这也正是大明官员一直以来敢于和天子作对的底气所在了,因为他们自认为是站在道义和礼法这一边的。

倒是王锡爵,这时候感到自己很有些尴尬。因为刚才自己的沉默,导致他注定要被人视作是群臣中的背叛者,一旦事情真被申时行他们敲定,他这个次辅之位可就坐不稳了。

与他一样的,还有杨晨等人,那些官员也满心忐忑,生怕事情真个被对方一番话所定下来,那样自己在官场中的前程可就彻底完了。

杨晨心里不安,便把目光定在了杨震的身上,他知道,这一刻能与之匹敌的,也只有自己的这个兄弟了。

而杨震的反应则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只见他突然仰面笑了起来:“哈哈哈哈……”仿佛面前这些人所说的是一个极大的笑话一般。

这一反应落在众人眼里,也叫他们为之一怔,很有些诧异。半晌之后,申时行才有些不快地道:“怎么,杨都督你觉着我们这些人的话很可笑么?”

“当然!”杨震没有留半点情面地点头道:“各位口口声声地说什么规矩,拿什么祖宗成法来反对陛下之意,在我看来,实在是可笑得紧。”

“哼!杨都督,你虽然身份不低,但说这话却也不怕闪了舌头!”申时行目光灼灼,盯着杨震:“都说你胆大妄为,本辅原来还不以为然,现在却是彻底信,你连祖宗都不放在眼里,当真是好大的胆哪!”

为了压制住杨震这个万历最大的助力和靠山,申时行已顾不了太多了,必须用最大的压力来压住此人。而在他眼里,这天下间就没有比大明的列祖列宗能对杨震施以更大压力的存在了。而且,这还能避免上面那位天子偏帮杨震,因为那些可都是他的祖宗,为人子孙者又怎敢说祖宗的不是呢?

杨震再次一笑,然后把脸一板,斥道:“申时行,你身为内阁首辅,现在居然敢和我说什么祖宗成法,就不觉着很可笑么?”

首节 上一节 732/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