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722节

可这一回,因为万历的一个错误决定,却提醒了朝中群臣,让他们猛然惊醒,再不赶紧把太子之位给定下来,事情可就大不妙了,天子就要擅作主张地将一个贵妃所生的皇子给定作太子人选了。

这如何使得!这不是要颠倒朝纲礼法了么?

那些本来对朝事不是太关心的臣子们在想到这一层后,顿时就坐不住了。一番串联之下,许多人联合在了一起,郑重联名给万历上了一道奏疏,请他速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看着这份直白的奏疏,数着底下那密密麻麻的官员署名,万历是彻底傻眼了。他总算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什么叫自作自受了。本来还可以拖上几年,清静一段时日的自己,就因为一个错误决定而再难逃避。

而更叫万历感到心惊的是,这次的事情所造成的轰动极大,不光是朝中那些官员纷纷上疏,就是远在地方的那些督抚高官们,也都送来了相似的奏请,可谓是天下景从了。

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每天都有相似的奏疏被摆到他面前,即便不看其中内容,只瞥一眼封面上的请立太子字样,万历就只觉着一阵心惊‘肉’跳。

而且他的后宫也不消停,郑贵妃对此自然大为不满,几乎每次相见都要流着泪跟自己诉苦,让万历都不知该怎么安慰才好了。他当然想拍着‘胸’脯跟自己所心爱的‘女’人保证一定可以立她儿子做太子,可只要一想起那声势浩大的群臣反对声,那话便说不出口了。

谁说天子就可以任意妄为,想做什么做什么了?现在的万历,连自己的继承人都不由自己说了算哪。

在遇到如此难题时,他也想再次求助于杨震,只可惜这一回,就是杨震也似乎没了主意,除了宽慰天子几句外,也没能拿出什么妥善的办法来。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一个拖字决了。

可是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哪。他能拖得了一时,却怎么都不可能拖一辈子的。

杨震对此也很无奈,为此心情也变得很是烦躁,只好去和自己的兄长杨晨商量。

随着在工部‘侍’郎位置上彻底坐稳,杨晨整个人的‘精’气神比之以往可有了诸多的‘精’进,人也变得更加稳重了。在听了杨震所说的苦处之后,他也只是略略皱了下眉头。对此,身在朝中的他自然是很清楚个中难处的。

半晌后,杨晨才叹道:“你哪,当初我就劝你莫要走这条路,现在知道事情难为了吧?”

杨震先是勉强地一笑,但很快还是目光坚毅地道:“即便如此,我依然不会改变我的初衷!若是照着原来的历史立朱常洛为太子,大明可能依旧走上那条不归路,那我多年的付出可能就此付诸东流了。而且这天下百姓也将遭受灭顶之灾,即便没有了鞑子,没有了‘女’真人,那些四处杀戮的‘乱’军依然会给这个天下带来无可挽回的灾难。”

杨晨定定地看着自己的兄弟,半晌没有说话。他看得出来,杨震所言皆发自肺腑,而不是随便抓来的借口,这让他更是心里矛盾。

说实在的,相比起杨震来,他的思想更贴近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更想遵循一贯以来的礼法来要求自己和天子。所以对于废长立嫡的作法,他还是很有些反感的。可只要一想起历史上在此情况下所发生的一切,他还是觉着杨震的坚持是正确的。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让朱常洛为帝只会出现阉党专政以及其他更加可怕的结果,那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另选一条道路来走呢?

穿越者的优势不正是可以把握历史的走向和脉络,不走那条注定是惨败的道路么?自己是不是就该协助兄弟,来支持天子的决定呢?

终于,在长时间的思索与权衡后,杨晨猛地睁开了眼睛:“二郎,之前天子所犯下的错误确实极大,若非他这一次的‘弄’巧成拙,或许事情还不至于到如此无可挽回的境地。”

“是啊,我也知道,可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杨震顺着对方的话苦笑一声,但随即就品出了话中之意,有些惊喜地看向自己的兄长:“大哥,你答应出手帮我们了?”

“你说的不错,既然原来的路不通,我们自该另选一条。”杨晨点了点头,但随后还是皱起了眉头:“但即便我肯站在你们这边,对眼下的局势也没有太多的帮助。朝中这么多官员都在敦促天子立长子为太子,我一个工部‘侍’郎是不可能改变众人定见的。除非……”

“除非什么?”杨震心里一动,赶紧问道。

杨晨稍微沉‘吟’了一下,还是说道:“除非有个地位极高,声望极隆之人能站出来为天子说话,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这样的人却从何去找?”杨震有些无奈地道。现在朝中那么多人都是相同的心思,试问会有那么个不开眼的敢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么?也只有自己这个和群臣有着天然对立关系的锦衣卫都督才有如此胆子吧。

“现在朝中虽然上疏者极多,但其实真正地位最高的那几人却没一个开口的,不但首辅申时行一直保持着沉默,就是那几位尚书大人也是一般。”杨晨却不为杨震的消极所动,依然照着自己的想法说道:“所以我们若能从这几位身上入手,情况便还有转机。”

杨震先是点头,继而又摇头:“这却谈何容易……”是啊,自己的兄长若非也是穿越客,自己都未必能说服得了,至于那些高官,别说说服他们了,就是想‘私’下里见他们一面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他这个锦衣卫都督无奈的地方了,毕竟他在朝中的名声不是太好,这些高官爱惜自己羽‘毛’之下,又怎么可能与自己有什么密切的往来呢?

而后,杨震又在为天子感到有些不平。明明他才是天下之主,可在百官心中,许多时候这些尚书阁老才更叫他们敬畏,就如杨晨所说,倘若几位尚书阁老在这时候肯站出来的话,恐怕这等群情汹汹的局面便会收敛许多了。

但这就是当今大明的国情了,是多少年的君臣制度所产生的结果,又岂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得了的?

杨晨也在一旁沉默以对,就是自己出面去和如今的工部尚书何起鸣商量,这位平日里对自己甚是不多的上官怕也只会一口回绝吧。毕竟,这等可能惹来众怒的事情,谁都不敢轻易触犯哪。

“这条路难呐……”杨震再次强调了一声。

但杨晨终究是在朝中‘混’了多年的人,很快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其实也不是全然没有可能,倘若这时候有个什么变数,你再找他们或许就有成算了。”

“变数?什么变数?”杨震奇道。

“比如若是有人发觉立皇长子为太子是个错误,又或者有人发现他背后还有人在策划一切……”杨晨随口说道。但很快地,他又笑了,这却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朱常洛的生母早亡,他在宫里都没有什么靠山,又哪来的什么‘阴’谋呢?

倒是杨震,在听了这番话后心思一动,眼里已闪过了几许光芒来:“似乎事情却有改变的机会。”

“你真有办法?”杨晨为之一愣,没想到自己的兄弟还真有了想法。

杨震点了点头:“我记得兄长之前曾跟我提过原来历史上的一些事情,这其中有一事倒可以一用。”

“却是什么?”杨晨赶紧问道。

杨震也不隐瞒,目光一垂,用只有兄弟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妖书案!”

“妖书案?”杨晨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个熟悉的名词,脸上却依然显得有些‘迷’茫,这可是当初为朱常洛确立太子之位而立下功劳的事情哪,怎么到了杨震口中,却可为自己所用了呢?

第一千零八章 妖书

十月初七,早晨,北京城。

天刚亮不久,礼部郎中邓冒便早早地穿戴整齐,准备前往衙门了。

作为一个不到四十岁便已当上礼部郎中的年轻人,他对自己的前程那是有着远大目标的。哪怕如今的礼部一向很是清闲,他也不敢显出半分懈怠的意思来,只想好好表现,争取在十年之内更进一步。

唯一叫邓郎中感到有些不满意的是,如今的早朝也实在少了些,居然每三日才能开上一次,这叫他觉着自己每日里更是闲得发慌。不过还好,最近因为立储之事,他们礼部再次被满朝官员所重视,他都已经因此上了不下七八道奏疏,在官员中间也已增添了不少名头。

想着这些,走到家门口的邓冒不觉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来,似乎最近连侍郎大人看自己的目光都变得柔和了呢。

就在他推开院门,欲要走出去时,只听啪地一声,脚下却多了一本小册子,这让邓冒不觉有些好奇起来:“这是……”如今这个年代可不像后世,总有各种各样的广告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对于这等突然出现在自家门口的小册子,邓郎中还是相当感兴趣的,忍不住便弯腰将之拾了起来。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册,封面上印了四个楷体字——,这让看了书名的邓冒不觉一愣:“好大的口气!”便忍不住将之打开,翻看了起来。

而这一看之下,邓郎中更是呼吸急促,脸色都泛起了丝丝的红晕来:“这……到底是什么人竟敢散播如此谣言?就不怕朝廷拿他治罪么?”但在内心深处,他又是一阵窃喜,本来还担心之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说辞来,这份忧危竑议不正好给了自己不错的思路么?

这份书册内容极少,不过几百字而已,而且还没头没尾,不过是一段对话而已,而且一方隐之为朕某,另一方则连名字也没有提。

但书中内容却着实叫人心惊,居然是这两个不知身份来历之人对如今立太子一事的谈论。那郑某只说太子之位自当有能者居之,皇长子懦弱寡智,委实不是人主之选,倒是另一位皇子虽然年幼,却才智敏捷,可成一代令主。

对方便问,如今满朝官员都劝立皇长子,如何能逆了众人之意。

那郑某便回道,此乃天子家事,岂可随朝臣之意?

随后,两人又是好一阵的对话,最终却是那人被郑某给说服了,也觉着废嫡立长才是对大明最好的选择。而那郑某言辞里对皇长子的不屑和对另一位皇子的夸赞,却是毫不掩饰。

首节 上一节 722/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