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719节

“竟有这事?”万历眼睛一眯,想到了一事:“那时候曾有人举告杨卿你图谋不轨,有私造火器之嫌,那不是冤枉你的?”

没想到天子的记性如此之好,杨震明显看着有些错愕,但很快地,他还是如实承认:“回陛下,臣在私底下造火器是实,却从未有过什么图谋不轨的心思,还望陛下明鉴。”

“你对朕的忠心朕自然是明白的,那这火器又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陛下容臣慢慢道来……”杨震深吸了一口气后,才继续道:“早在几年前,臣去山西平定那里的乱事时就曾和蒙人交过手,深知他们骑兵的厉害,非我大明的官军所能相抗。于是,臣就想着该如何扬长避短,来对付鞑子。”

“你因此就想到了用火器?”万历顿时明白过来。

“正是。咱们大明的火枪火炮虽然杀伤力有限,但显然是能够抗衡鞑子骑兵的存在,当初在战场上,臣也见识过它的厉害。只可惜,因为装填太过麻烦,无法在短时间里连续使用,这才无法在与鞑子的作战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时臣就在想,是否可以改进我大明军中的火器呢?

“于是在从山西回来后,臣就着手请人重新研制火器了。不料才刚开了个头,就被人给察觉了。而因为当时朝中尚有张居正在,所以臣只能用些手段,将之隐瞒了下来,只推说是研制炮竹……”

“好哇,你杨震果然还是骗了朕,当时朕还真信了你的说辞。”经他这么一说,万历也记起了当初的更多细节,有些不满地哼了一声。

“臣知罪,还望陛下惩治。”

“罢了,事情都过去了,朕看在你这些年来为朝廷所立许多功劳的份上便饶了你吧。”万历一摆手道:“你今日前来献枪,显然是已经有所进展了吧?”

“正是。”杨震这才松了口气,把手中的火枪举了起来,让天子看个明白道:“这便是几年下来,那些匠人们几经辛苦试验而造出来的新型火枪,还请陛下过目御览。”

在万历点头示意之下,一旁的内侍便上前拿过了火枪,并交到了他的手里。

万历提着这杆外表不是太华丽的火枪,仔细端详了半晌才道:“朕也是见过些火枪的,你这枪除了似乎枪口细长些外,也没有什么别的改进了呀。”

“这其中的不同,却是需要试用之后才能见分晓的。”杨震忙解释道。

“哦?那你且试来让朕一观。”天子毕竟年轻,对新奇事物的兴趣本就极大,再加上枪械天然的对男人的吸引力,顿时就让他有了更高的兴致。

杨震忙答应一声,又道:“不过这殿内却不适合展示此枪功效,还请陛下移步到外面一看。”

“那就出去一观吧。”万历准许地一点头,把枪交还给杨震后,便缓步走出了这间偏殿。

皇宫的占地极广,哪怕只是偏殿,外面的空间也是不小,正好可以试枪。杨震也不推脱,当即就当着天子和那些内侍之面打开火枪的装弹孔,熟练地将随身携带的一枚纸壳子弹给推了进去。

随后,便已扬起了火枪,瞄向了前方的一棵大树。

扳机扣动,一声砰响之下,那棵大树的树干之上便是一阵木屑纷飞。这动静立刻就引来了一批如临大敌的宫中禁卫,直到天子摆手让他们退下,众人方才有些余悸地散去。

而万历,这时候已双眼放光地盯在了杨震手中还在冒着硝烟的火枪了:“朕记得不错的话,现在我禁军中的火枪装填火药弹丸什么的可着实有些费工夫哪。杨卿你这火枪竟这么简便么?”他果然是个识货的,一下就瞧出了这改进的火枪的奥妙所在。

杨震点了点头:“正是。这火枪只需要把为其特制的子弹装入,便可迅速开火。而且因为它所用子弹的特殊性,其射程与准度也在如今军中所用火枪之上。”

“快,再让朕看看。”万历更感心动,赶紧伸手要过了火枪,随后便又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地打量起了这把大为不同的火枪来,但他毕竟是这方面的门外汉,怎么端详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道:“杨卿,朕也想开一枪试试。”

杨震要的就是这一效果,赶紧取出一枚子弹,走到天子身边,指点着让他将原来弹仓中的弹壳倒出,再换上这枚新的子弹。

眼见天子就要把弄这等凶器了,周围那些内侍却有些着慌了。刚才杨震用枪已唬了他们一大跳,现在连皇帝自己都要来这么一下,要是出了事可怎么得了?所以立刻就跪了一地:“陛下,还请三思哪……”

“哎,有杨卿在,能有什么危险?”万历对此却很不以为然,大咧咧地一摆手,就已端起了枪,朝前瞄去。

又是一声枪响,那棵倒霉的大树又被打得一阵颤动,木屑四溅。而天子在见到这一场景后,却是一阵欢喜:“好!这枪果然厉害得紧!”

他可是见过那些京营军士在演武时使用火枪的。那时几十上百杆火枪齐发的气势固然很足,但论准头却很差,距离还没有自己这边瞄的远呢,却只有不到三成的命中率,而且那靶子还远比眼前这棵大树要大上许多。

更要紧的是,那些火枪在放上一轮后,可是需要许久的装填火药弹丸才能开第二枪的,哪像这枪般简便?

“杨卿,你这回确实再度为我朝廷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哪!倘若此枪真能再军中推行开来,我大明军队又何惧什么鞑子呢?”万历大为兴奋地说道。

杨震忙谦虚了两声,随后道:“不过这枪也有它的弊病,就是制造不易,现如今我匠作室也就造出这么两三条枪而已。”

“哎,那是你锦衣卫只能在私底下打造而已,只要到时朕让工部,让神机营下的工匠们学着打造,这便不再是问题了。”皇帝很有些不以为然地一摆手道。

“陛下英明!”杨震闻言大喜,这确实是他此番来进献火枪给万历的真实用意所在。他固然有办法和能力造出枪来,但真要让这枪成为明军的制式武器,却显然是需要有天子的同意的,而且大规模的生产也是朝廷才能做的事情。现在看来,他这一做法还是相当成功的。

第一千零四章 商税的影响

因为诸多朝中高官以权谋‘私’,过多地与商人有所联系的缘故,不少官员都卷入了纷争与弹劾之中,这对万历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之前为了是否要削减宗室勋贵禄米一事,他可没少受官员们的烦扰,而现在,他们是不可能再提此事了,因为谁都知道,与民间的商税比起来,那些宗室所得不过是九牛一‘毛’,实在不值一提了。

但同时,万历也很有些感到愤怒。因为随着朝中官员的不断关注深挖,更多的细节被挖了出来,同时那些商人从中到底牟取了多大的好处也已渐渐有了些清晰的数字,仔细算来的话,这一年朝廷少收的商税怕已顶得过近半朝廷的岁入了!

虽然这个数字依然不是太‘精’确,可也大差不差。只要一想到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在‘私’底下如此大肆敛财,完了在自己面前还一个劲地表现得如何如何大公无‘私’,还总是说教,万历就只觉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从‘性’格上来说,万历就是个对钱财很是敏感的人,这或许是与他从小被张居正冯保等人看死了有很大的关系,属于报复‘性’的财‘迷’。现在得知这些官员瞒着自己揽了这么多钱财,他自然是不肯罢休。

于是,就在此事揭发出来不久,一场全新的风暴就在朝堂之上刮了起来。不少情况严重的官员被迅速定罪,随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抄家发配的惩罚,而他们的家产,也都如数落入了国库与内库之中。

不过这种情况并未能持续太久,回过神来的百官迅速做出了反应,并向天子求起情来。虽然万历对此依然耿耿于怀,很想把这些他认为本就该属于自己的钱财都拿回来,可在以首辅申时行为首的众多官员的共同努力劝谏之下,也只能暂且罢手。

但是,万历罢手时也提出了条件,官员们必须在规定时限里拟出一个增加商税的章程来,朝廷是断不容许再让商人大赚特赚,却几乎都不怎么缴税了。

这下,官员就感到头痛非常了,因为这不是一道政令的事情,更关系到大明朝自太祖以来就立下的规矩,那就是对商人的抑制政策。因为一旦商人要缴纳的税银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这可是破坏祖宗成法的事情哪。

虽然这些年来,朝廷官员打着各种旗号,暗地里已把太祖皇帝定下的种种规矩都给破坏得差不多了,但这终归还没有明着表‘露’出来不是?但现在,朝廷要以明文方式来改变这一切,就有些叫他们无法接受了。

但他们也看得出来,这回万历是铁了心了,要想保住自己,就必须妥协。所以在一番‘私’底下的商议之后,众人只好听命行事,决定提高商税,同时也让商人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官员自然有所非议,但却也无可奈何。至于和此事真正休戚相关的商人,却是打心里表示赞同的。

别看之前这些年来商人需要‘交’给朝廷的税银不是太高,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委屈。因为身份太低的关系,他们总是受制于地方官府,有时候为了一纸批文,或是路引,他们都要大出血。但即便如此,他们所积累的财富依然有朝不保夕的感觉,谁叫自家地位太低,官府不剥削你剥削谁呢?

为了改善这一切,他们唯有通过各种手段来使自己获得保障,比如收买地方官员,又或是投靠到某个朝中大员的族群之下,成为他们的家奴。如此一来,其实这些商人辛苦经营所得的财富倒有半数以上落入了权贵之手。

这次虽然朝廷大幅度地提升了商税,可相比起更贪婪,吃相更难看的那些地方势力来说,他们的付出反而小了不少。另外,有了朝廷的明文规定,商人就真个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了,今后自然会少许多的麻烦。

因为这是朝中诸多高官向天子妥协后的产物,虽然因为这导致地方上不少势力很有些不满,但在官府的强行打压下,他们也不敢做得太过,更不敢明着反对。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且他们还有不少把柄落在朝廷手上呢。

当然,这等改变整个大明经济基础的事情可不是短时间里就能彻底完成的,这需要朝廷和地方,官府和世家等等之间的互相妥协与博弈,或许十年,甚至几十年后,这一决定才能得以真正地推行下去。

但至少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大明对商人的态度就会渐渐发生新的变化,并会因此产生出更多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原来落后观念的政策来。

这一切,落在杨震的眼里,他是非常高兴的。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手反击,居然还撬动了这么个结果,作为穿越者的他,可是太清楚如今这个大明朝是多么需要有这么一个根本上的转变了。

因为就在差不多同一个时代,西方那些国家已因为商人的强力崛起而开始大肆扩张起来了,并随之产生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而开拓了眼界,不断侵占殖民地的做法,却是之后的工业革命的基础所在。

首节 上一节 719/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