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717节

枪和炮虽然其理相通,但却也有明显的区别。火炮的威力可比枪大多了,但它却不可能如枪般不断开火,如此对炮弹的需求就要远少于火枪了。而且明军经常干的还是守城,有了这种比以前开火更快,威力更大的火炮,守城自然就变得事半而功倍了。这才是叫杨震更感欢喜的事情。

“小的们一定竭尽全力,为朝廷,为都督尽快造出后膛炮来。”祝思元等人赶紧表态道。倘若真能因此得官,不光是他们自身,就是他们的先人和子孙也会与有荣焉的。

杨震接下来又是好一阵的勉励,这才拿了那支后膛枪,还有剩下的一些子弹,转身离开。他想要让这些人更快地造出后膛炮来,就得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而这现在却需要朝廷来出资了。

这倒不是说他杨都督现在手头紧了,而是因为火器毕竟关系极大,他不可能总是一人藏着摆弄,也是时候公布出来了。而想要让朝廷出钱,就必须有天子点头。如此,杨震便得让万历看看这枪有多厉害了。

他打算,待这两日入宫问安时,就把这枪给带进去让天子长长见识。

当杨震返回自己的公厅,继续摆弄手中这条火枪时,一名亲随却有些怪异地走到了门前:“都督,永年伯在外求见。”

也难怪这位看着有些怪异,就是杨震在听到这话后,也委实愣了好一阵子。他没想到,还真有人会为了那事儿找到镇抚司来。但很快地,他又笑了起来,其实这事也好理解,永年伯王伟之前也曾任过锦衣卫指挥使,相比起其他那些人来,他倒是最不怕与锦衣卫打交道的了。

想到这儿,杨震便一点头:“去把人请进来吧。”说着放下了枪,自己也迎出了厅门。

倘若是摆在以前,杨震还没有被封为常平侯前,既然王伟来了,他自当赶去门口相迎。但现在,论身份杨震还在这位伯爷之上,能出厅门迎接一下已是给足对方面子了。

果然,看到杨震迎出来,王伟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忙上前两步,拱手道:“王某不请自来,希望没有打搅到杨侯爷吧。”

“王国丈此话言重了,倒是在下深感不安哪。您有什么吩咐,只管派人来传个话,在下自会登门,何必劳烦您亲自跑这一遭呢?”杨震也很是谦虚地回礼道。

这么客套了几句,两人便已进了杨震的公厅,分宾主各自落座。随后又东拉西扯了片刻,杨震这才把话题转到了正面:“不知王国丈今日突然来我镇抚司有何要事需要在下相助哪?”

“哎,还不是之前就曾求助于杨侯爷你的那件事情……”王伟虽然心里有些不痛快,脸上却看不出半点来,无奈一笑道:“那些清流官员最近咬我们这些人可着实紧得很哪,不少人出门都会被人指着脊梁骨议论不休……”

“这事哪,在下确实也曾想过去向天子求情,可是我这身份摆在这儿,实在不好说话哪。”见对方如此急切,杨震也不好虚应了,只能把自己的难处摆出来说。

“杨侯爷的难处我们自然了解,但这满朝官员中,也就你的话最能被陛下所接受,你也是最了解陛下之人……”王伟请求似地又说道。

这让杨震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绝了。他和这几位的关系本就不错,倒是和那些朝中清流多有龃龉,若从本心出发,他还是更愿意站在王伟他们这边的。但是,这毕竟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关系到大明未来的举措,他也不好凭着自己的喜好来作决断哪。

其实说白了,就是杨震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去和那些官员对着干的迫切理由,毕竟削减禄米什么的对他并无切肤之痛哪。

王伟自然也明白杨震的心思,看他这么回话,就知道只能亮出那道杀手锏了。于是在杨震又一次的婉拒之后,拿出了一份东西,推到杨震面前:“杨侯爷,你且先看了这一份弹章再做决定也不迟。这是昨日由人送进宫去的,被里面的人抄了出来,绝不会有假。”

“却是什么?”杨震有些奇怪地看了对方一眼,很快便拿起那份抄本看了起来。虽然这事有些不合规矩,但到了他们这等身份,也不是太在意了。

而这一看之下,杨震的眉头便迅速地皱了起来,神色间更显出了几分恼怒来:“岂有此理!”

见他如此模样,王伟心下便是一喜,知道说服杨震的机会已经到了眼前了!

居然满一千章。。。。。。真是没想到哪。。。。。。。所以借机厚颜无耻地求下票。。。。。。

第一千零一章 解决之道

这段时日里因为宗室勋贵裁撤与削减用度禄米一事,不但这些公侯们感到不安,就是那些朝中官员心里也很有些不痛快。更新快无广告。这却是因为天子很是暧昧不明的态度了。

对于那些朝臣所提出的如此建议,其实万历是并不以为然的,因为他不认为国库的亏空是因为朝廷要养的宗室太多,更不想彻底把这些自己的同宗都给得罪了,毕竟老朱家的天下还得靠着这些人帮着一起维护呢。

可虽然是这么想的,万历却并没有明着表露自己的心意,这却与他的性格相关了。与自己那些强势的祖宗不同,万历是个有些内向的人,并不是太喜欢与人相争,这从之前他与张居正的关系,以及后来历史上和朝臣大起矛盾后他只是避入深宫几乎不与外臣接触便可见一斑了。哪怕如今身为天子的他其实有的是权力来强行让官员们照自己的意思说话行事,万历也没有表露出半点这种心思。

他应对这次之事的法子很简单,那就是留中,不作任何的反应。因为他认为,只要把这段时间糊弄过去,朝臣自然就消停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万历的这一消极应对的法子,在许多事上还是有效果的,因为朝中官员个个都是人精,自然会从天子的种种反应里看出其心意。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朝廷里也有的是不肯看天子脸色行事的人,他们总会找个机会来标榜自己,从而让自己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以博取更大的名声。

当发现天子的这一性格后,便有人加以利用,或是谋求好处,或是通过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回的事情,就有人生出了如此念头。

而这一回的进言中,除了直言犯谏的,更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可能。其中有人便把天子的消极应对和杨震联系到了一起。

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谁叫他杨震的名头够大,既是天子跟前的红人,又是新封不久的常平侯呢?这想法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很快就被人视作真实原因,并因此促使不少人弹劾杨震,然后还有提议将他的锦衣卫都督一职给拿掉的。

最近颇为低调的杨震还真不知道朝中居然又起了这么一股针对自己的风潮,所以在看到这份摘抄了数份奏疏的公文后,心下自然感到很是愤怒!

他实在想不到,自己都已经退让韬晦到这个地步了,这些朝臣居然还追着自己不放,是真觉着自己好欺负不成?

其实他倒也是有些误会这些官员了,他们所以上这弹章,更多的只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耿直而已。其实就是这些人自己也不认为这种弹劾能伤得了杨震皮毛,甚至天子只会将这些东西丢到一旁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但这些东西落到杨震眼里,就有些不一样了。倘若是以前,他被人冤枉一下也就忍气吞声了。但如今的他,地位早已稳固,居然还要蒙受这样莫须有的罪名,就叫他杨都督很是恼火了。

不过如今杨大侯爷的养气功夫也长进了不少,虽然开始时显得很是气愤,但很快地,他又恢复了平静,只把手中的文书往几上一丢,冷笑道:“一些风言风语罢了,倒算不得什么。”

“杨侯爷这话却有些不对了。虽然这些弹劾确实不实,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可不防哪。”王伟在一顿后,又继续道:“最近发生在咱们这些人身上的事情让我也多了一些感触,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为何那些官员会这么死咬着我们不放?不正是因为我们好欺负么?我们这些勋贵,看着好像很风光,日子也好过,但其实在朝廷里那是几乎没什么权力的,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完全是任人宰割的存在哪。

“那些朝臣就是看准了这一点,知道我们无法还手,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针对咱们。可你杨侯爷可不同,不说陛下对你的信任,光是锦衣卫,就足以震慑满朝宵小了。其实他们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借此机会试探地来针对你一番,倘若杨侯爷你对此不闻不问,只怕更要助长他们的气焰了,到时变本加厉之下,谁也不敢说他们会再弹劾些什么……”

这番话固然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却也有些道理在其中,而且还很对杨震的心思。因为他向来认定一个道理,别人对你的敬畏一向都是用实力打出来的,而不是靠着什么仁义道德说出来的。所以此话一了,杨震的眉头便微微地皱了起来,看着似乎是被说动了。

“杨侯爷,有一就有二。要想不再被这些家伙骚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狠狠地打痛了他们!”王伟见状,又挑拨似地说道,说完,还很有些紧张地看了杨震一眼。

“国丈的意思,是叫在下出头和他们计较一番了?”此刻的杨震却已冷静了下来,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位说客一眼,轻声问道。

不等对方回话,他又道:“可你想过没有,我若真如此出面与他们为敌,不正好落实了这弹章里的指控么?到时候,本来不参与此事的官员怕也要与我为难了,还有民间的舆论……”

“这个……”王伟登时一愣,他还真没想过有这样的说法和担忧呢。毕竟,这是杨震的麻烦,他身为旁观者是不可能想得如此全面的。同时,王国丈心里也是一阵叹服,别看杨震只是个武官,但心思却着实极细,怪不得能多年来击败许多敌人,而自己却一直屹立不倒,那可不光是天子的信重就能做到的。

看王伟如此模样,杨震便是一笑,这位还真不是个心思深沉的主儿哪,只一番话,就已把他的想法给彻底勾了出来。显然他们是想借自己的力,甚至是想拿自己当枪使,那些宗室权贵们还真是打得好如意算盘。

杨震当然不可能如他们所愿,但同时,也想要回击那些如疯狗般的朝臣一下,好叫他们知道自己不是那么能招惹的。眉头一皱间,杨震便很快有了主意:“王国丈当真想要改变眼前这不利的局势么?”见对方点头,他又道:“那我倒是有个法子。”

“侯爷还请明示。”王伟精神一振,忙顺着话问道。对杨震的本事,这位还是相当佩服的,想必他的主意应该很不错。

“这些官员对宗室下手,所提出的理由无非是国库问题嘛,倘若你们的人能提出充盈国库的法子,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杨震笑了下道。

“这却谈何容易?”王伟苦笑道。倘若他们有这个见识,又怎么可能被那些官员逼迫得全无半点还手之力呢?

杨震轻轻摇头,似乎是对王伟的反应很是不满,这才继续道:“其实这主意早就摆在各位眼前了,节流不如开源,国丈你明白了么?”

“节流不如开源,节流不如开源……”在有些喃喃地念叨了几回之后,王伟才明白过来:“你是指让国库充盈起来的法子不在削减我们的用度,而在增加朝廷的税收?”

“不错,之前不是有人提出增加商税么?这不就是个很现成的增收来源?”杨震很有些无奈地道。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实在无法理解如今的大明朝廷为什么会对商人的征税那么低,哪怕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人所获取的利益已经比以前要多上几十甚至上百倍了,可朝廷能从他们身上所得的税收却依然与开国时没有多少区别。

要知道,前面的唐宋两朝,商人所要负担的税款就要远超大明的。而南宋以江南一隅之地能抵抗金和蒙古百多年,就是靠着发达的商业和高昂的商税作为保障和基础的。明明有先人的宝贵经验在前,可大明朝却非要一条道走到黑,实在叫人有些哭笑不得。

“可是……”王伟却面露为难之色,这确实是解决国库亏空问题的正经办法,可之前不是早被人给否了么?甚至连提出这一点的几名官员都有被人弹劾其心不正而夺了官的。

首节 上一节 717/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