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698节

而后,杨震又趁热打铁,让宣府也抽调出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跟大同军一般地杀入草原,去做最大的破坏。对此,无论是梁思都这样的将领,还是底下的将士都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并迅速照计而行。

而这对本就人心惶惶,饱受摧残的蒙人诸部来说,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了。

当然,和大同的那些圣人学徒一般,宣府的官员在听了杨震那等蛊惑人心,宣扬残杀蒙人,无论妇孺老幼的决定时,依然为之侧目,也很快就写具了一封封书信或是奏疏送去了北京城。

对此,杨震并不当回事儿。随着宣府派出五千人马深入草原之后,他也没有继续在此逗留太久,便又再度启程,赶往了下一个边镇。

就这样,在万历十二年的整个上半年里,杨震一直来往于大明蓟辽宣大等九边重镇,一面处置了不少贪污军饷,强占军田的将领或官员,一面则不断向草原派遣精兵,直把整个蒙古草原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据后世相关史书记载,这一场大乱下来,只半年时间,对草原各部的伤害就远比当初成祖朱棣几度北伐时伤亡更大。而与之相比,当初成祖的自身损伤和投入则更是此番之事的数十倍。

面对这些不断增多,且手段狠辣,一旦攻击就会把整个部族夷为平地,鸡犬不留的敌人,蒙人诸部终于彻底的崩溃了。

原来的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去侵犯中原,把中原百姓视作牲畜猎物,对他们来说杀人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但现在,当这一切真正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才知道这种被人宰割灭族的感觉是有多么的恐怖。

而更可怕的是,因为各部之间距离太远,连相互间的照应都很难做到,他们只有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直到某天成为突然杀到的汉人刀下的亡魂。

在这等情况下,各部蒙人终于再也忍受不了,纷纷开始迁徙,往着草原深处而去。最后,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他们更是宁可在放牧上捉襟见肘,也不敢单独一个部落独处在空旷的草原上了。

而作为草原各部中实力最强的存在,盖乞部更成了诸多大小部族心中的保护神。等到入夏之后,已经有不下二十个大小部族托庇于盖乞部周围,形成了草原上难得一见的众星拱月的场面。

但如此一来,这些部族,包括盖乞部在生活上都有些陷入了困难。即便是夏天这个水草丰美的季节里,牧民们也很难在附近找到理想的草场让牛羊马匹吃草,这让许多的牲畜就此倒毙。

而在这等炎热的天气里,各种瘟病都是最容易流行的。因为一个不及时的处置,瘟病就在这些部族间散播了开来,这使得大批的牲畜彻底倒下,就连人都有不少感染生病的。

对草原各部来说,牛羊牲畜就是他们的财富,现在出现接连不断的病死,对牧民的伤害自然是极大的。其他各部,因为需要受到来自盖乞部的庇护倒也还能坚持,但盖乞部的人却受不了了。

很快地,盖乞部的人就与投奔而来的各部之人发生了不断的摩擦,双方还很是打了几场,造成了几十人的伤亡。随后不久,部中人等更是不断去跟木图诉苦,请求他赶紧把这些家伙驱赶离开。

面对如此汹涌的民意,木图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了。他当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但他更清楚各部现在面对的情况,若这时候将他们驱赶,只怕自己这些年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威信就要彻底丧失了。而且,说不定还会结下无数的冤仇,到时一旦有人登高一呼,自己这个才刚坐没多久的可汗之位就要换人了。

面对如此难题,木图只能召来身边亲信进行磋商。而这些人也早已受够了如今的局面,当即提出要还击明国的意思。

对此,木图却很干脆地表示了反对:“如今草原各部人心惶惶,而且大家的损失又这么大,根本组不了太强大的队伍去报仇。而且去年时,我们出兵攻打宣府和大同也没能得到什么好处,反倒折损了不少人马,其他各部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人了。”

这是事实,虽然如今盖乞部在草原上声势浩大,木图更被人称为新的可汗,但其实论起号召力来他依然不是太足。毕竟只有几年工夫而已,他的威名是无法和当初的成吉思汗相比的。

如今的草原各部就是一盘散沙,倘若有利可图,大家或许还能团结在木图与盖乞部的周围,出兵去和明国交战。可像现在这样注定只是赔本的买卖,那就没人肯陪着他们一起送死了。

对此,木图也很是无奈,但这就是草原上的事实,不是他一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或许,要是能给他几十年时间,再有个合适的接班人,那么将来的草原各部真能像当初的大元帝国般再次对中原,甚至是整个世界构成巨大威胁。但至少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无法达成的妄想。

“我以为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帮着大家度过眼前的困局。尤其是要把那些侵入我草原的明军给挖出来歼灭了。”这时,一直没怎么作声的图塔突然道。

虽然之前他吃了败仗让众人好一阵的埋怨,但这一回他所言确实在理,便也有人点头表示赞同。当然,也有提出其他看法的:“你说的简单,可我们连他们在哪儿都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这就需要我们花些精力去办了,比如派出小股人马散到四处去找寻他们的踪迹。这儿毕竟是我们的地盘,他们总会留下些线索的。”图塔目光闪烁地道:“而且我们还可以趁机从各部抽调些人马来,或许以后这些人能彻底为我们盖乞部所用。”

这话倒是深合木图的心思,当即点头道:“如此倒也是个办法,图塔,此事就交给你来办了。”

盖乞部既然提出了这么个想法,那些需要它保护的部族自然不敢不从,只能从有限的人手里抽调一部分来应付。而盖乞部自身,也调动了近半人马,开始主动出击,四处寻找那些明军的蛛丝马迹。

而就在这个时候,已重新赶回大同的杨震却再次出动,带着两千锦衣卫的精锐,挺进了蒙古草原。他要一劳永逸地将这些祸患彻底铲除!

第九百七十六章 众矢之的

北京城,杨府。m.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夏夜的星空下,虫鸣啾啾,颇有几分的诗意。

但杨晨对此却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看着手中摘抄来的各种弹劾杨震的奏疏,他的脸上满是苦笑:“这个二郎,即便去了边地也一样不叫人省心哪。”

如今的杨晨在朝中已有了不低的地位,作为工部侍郎,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再加上他又是杨震这个皇帝亲信,锦衣卫都督的兄长,更是有不少不便于投靠到杨都督手下的人过来示好。

对此,杨晨自然不会拒绝,自他当上工部侍郎的一年时间里,已渐渐发展成了朝中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正因如此,朝中但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能在短时间里获悉。这次有人串联欲要弹劾杨震在边地的种种不妥行径,也很快就为其所知。

但对此,杨晨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应对。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比自己兄弟更彻底地融入这个时代,连思想意识都完全和圣人门生没有什么两样的读书人,在得知杨震对蒙人的种种作为后,也觉着有些不妥。

汉人一直以来都讲究个以德服人,讲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那些外族,哪怕是再强大的时候,也会留有余地,而不是赶尽杀绝。而现在,杨震所做的,就是想要把草原上的各部全部连根拔起哪。不,他不是想这么做,而是已经完全在着手杀戮了,对此,杨晨也是无法认同。

但自己兄弟所做的决定,他这个做兄长的又怎么好不支持呢?尤其是两人在朝中还是二位一体的互生关系,倘若杨震真因此事而被朝廷所怪罪,他这个兄长接下来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了。

可让杨晨去为兄弟说话,他又觉着有些为难。且不说是不是昧着良心,光是要找出一些理据来就不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他甚至有些期盼杨震能够在这个时候赶回京城,以其能言善辩的能力,或许在朝堂上可以把这些家伙辩驳得无力反抗,但自己显然没这方面的本事哪。

“哎,你好端端地只管处理边军中的弊端即可,何必去自寻麻烦地去参与军事呢?现在好了,被别个拿住把柄了吧……”想到这儿,杨晨不禁又是一叹息。

就在这时,府上的管家突然小心地来到杨晨的书房门前,恭敬地道:“老爷,有镇抚司的人前来求见,说是有什么要事。”

“哦?请他进来说话。”杨晨略有些奇怪,他虽然是杨震的兄长,但与镇抚司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往,毕竟他身为朝臣还是要注意一下自己形象的。但既然人都找上来了,显然是有什么要紧事,说不定是杨震安排的,他自然要见一见了。

片刻之后,一名书生打扮的男子就被领到了杨晨的面前。一番寒暄之后,他才知道此人乃是镇抚司里颇有些实权的沈言,是杨震倚为心腹的幕僚,于是便又比刚才还客气了不少:“不知沈兄前来所为何事哪?”

对着自家都督的兄长,沈言也无意兜什么圈子,一面把随身的一封书信推到了杨晨面前,一面道:“想必朝中最近对杨都督的种种非议,杨侍郎已有所耳闻了吧?”

听他说起此事,杨晨的眉头又轻轻地簇了起来,但还是点头道:“没错,我对此也深感头疼哪。你家都督也是的,怎么就没考虑会有这等结果呢?”说着,拿过了书信,随意翻看了起来。

“其实我家都督岂会不知朝中官员的心思?这封信便是他命人从大同送过来的。他的意思,是可以借此事扭转朝中的这股风气,为我大明今后对敌的策略做出改变。”沈言很是坦然地说道。

而对面的杨晨,在听了他的话,又看了书信内容后,神色便是一变。之前的忧心和不解这时变作了惊讶,下意识地道了一声:“他居然连这一层都考虑到了?”

“都督和那些朝臣打交道也不是一两日了,如何会猜不到他们的心思呢?所以针对此点,他已有了一番布置,也叫下官一并送来交给侍郎大人。”沈言说着,又从怀里取出一本书册,交到了杨晨手中。

杨晨展开那书册,脸色就再次一变:“这个二郎,看来他确实是早有准备了,这个若真有其事,可是要花费颇多工夫的哪。”

“这个自然作不得假。”

杨晨愣了一愣,随即就把这两件东西都收了起来:“既然他都做了这么多了,我这个当兄长的自当全力助他。只要有人在朝堂上发难,我必会与之一争到底。”

“如此,一切就全赖杨侍郎了。”沈言得到保证后大感欢喜,赶紧拱手致谢。

对此,杨晨心下又是一阵感慨。自己的兄弟还真是得手下人心哪,连找自己这个亲兄长相助,这些人居然都要如此感谢。但口中却道:“沈兄客气了,既是二郎的事情,我这个做兄长无论如何都是要相帮一二。”

事实上,杨震在朝中受到的非议可要比杨晨所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当一些从草原来的消息传回来后,更是惹得人人侧目。

据某些人所说,如今的蒙人草原到处都是被人屠杀后的惨烈现场,无数的妇孺老人被人杀人抛尸,其惨状不亚于修罗地狱。

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只是听闻,也不知这些传说到底从何而来,但这一切依然让百官对杨震的这一决定更加的鄙夷。我们大明虽然与蒙人世代为仇,但也不能干出此等丧尽天良的事情来哪。如此做法,却和那些鞑子贼寇有什么区别了?

首节 上一节 698/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