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661节

“都督英明,正是如此!因为事关边地将士,又正逢如此紧张的局面,下官不敢做主,只好前来打扰都督休息了。”宋广脸色凝重地道。

杨震又扫了几眼手上的那份急报,心里迅速转动起来,做着某些权衡。半晌,才道:“事情确实有些棘手,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们且先回去,待明日此事传开,天子和内阁有个明确态度之后,我们再介入不迟。”

“啊……”沈言明显愣了一下,没想到杨震居然是这么个态度。这事在他看来应该越早决定越没有后患,怎么自家都督反而要拖呢?那样一来,到时候可能会得罪更多的人哪。

但杨震行事一向出人意表,且鲜有失败的,所以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拱手称是,和宋广一起告辞离开。

待他们走后,杨震却依然拿着那份文书,在自己的客厅里坐了良久,似乎是在考虑什么要紧的事情……

第九百二十八章 决意

一夜无话。但到了次日,北边战事不利,宣府已陷入危局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为诸多京城百姓所知了。

虽然兵部是想要封锁消息的,毕竟这等事情很可能闹得人心惶惶,几年前的山西大同兵变之事还历历在目,谁敢有所轻忽呢?可是北京城里各衙‘门’人员盘根错节,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那边朝会上张学颜才把事情如实上奏呢,这边民间却已是流言满地了。

杨震策马走在通往镇抚司的街道上,便不时能听到周围百姓对此的议论和看法,听他们话语中的忧心忡忡,就仿佛这些人都是朝中高官,边关将领一般,仿佛只要朝廷不是照着自己所想的那般自别处调兵支援,这北地重镇就将要彻底陷落敌手了。

对此,杨震不免‘露’出了苦笑,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京城的特点所在了,身在大明政治中心的这些人,似乎天生就有着忧国忧民之心,个个都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能力。只是这些人,又能知道几分朝廷内部的真实想法?有谁会知道朝中那些高官对此会做何反映呢?

回带镇抚司,坐回到自己的公厅之内,杨震立刻就把几个要紧的下属给传了过来,向他们问起昨晚到现在京城里各主要官员对此的反应。他相信,虽然张学颜只是去了皇宫和见了首辅申时行,但以京城里官员消息之灵通,只怕这一夜,必然有许多人睡不安稳,并有所动作了。

表面看来,宣府被围只是兵部的事情,但事实上其中所蕴含的机巧可不是一个兵部或是内阁所能做主的,内里还和朝中太多的衙‘门’能挂上联系,只怕这时候,不少人都在想法撇清自己在此事上的责任,同时也有人在盯着这事,希望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吧。

果然,立刻就有人把早上收到的关于各衙‘门’主要官员昨晚府中动向的内容呈报到了杨震的面前。如今锦衣卫的密探已遍布诸多官员的府邸,盯着他们的日常举动,这也正是锦衣卫被朝中官员所畏惧的原因所在了。

杨震取过迅速翻阅之后,脸上便带上了一丝冷笑来:“这些大人们还真是颇费心神哪,这不过一晚时间,就让他们如此‘操’劳,看来此番宣府之事,着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利益了。”

“那是自然。就卑职从户部得来的消息,其实这半年里,就有人上下其手,从北地诸镇中克扣下了不下万石的军粮,至于军服、武器等,更是数字庞大。”余瑶笑着回应道:“想必有些人会因此感到后怕了吧。”

“另外,因为我北地承平日久,即便有什么战事也规模很小,多以胜利作结,所以不少人便投机取巧地将自己的亲戚之类安排进那些边镇为将佐,他们别的不会,吃空饷,喝兵血却是个顶个的高手。现在出了这档子事,那些人想必也很是慌张哪。”宋广也满是讥讽地说道。

随后,其他一些知晓内情的下属也不断爆料出一些其实‘私’底下人所共知的污糟事,直听得杨震连连皱眉,最终只能一摆手:“够了,不要再说了!”

以前,杨震还很奇怪,以大明朝那庞大的身躯,怎么就会被几股流寇,几万野蛮人就打得国灭身死。现在,他算是清楚了,这是整个国家都糜烂不堪的结果,当边军都出现这些要命的问题时,那这个国家的其他方面情况只会更糟了。

虽然他之前在大同做过一番手脚,但显然,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当没有强大的敌人一直压迫着他们时,边地那些将领只怕也早把心思都‘花’到如何敛财,如何能在官场上更进一步这样的心思上去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朝的军队就这么一直糜烂着,直到几十年后,连几伙农民起义军都消灭不了,搞得中原大地遍地烽火,最终让东北的猪尾巴们得了机会,篡取了天下。

其实在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杨震也曾有过向天子进言的考虑,但想着这毕竟事关整个天下的稳定,而且想着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大可徐徐图之,等着万历年岁再大些,皇权再重些再动手不迟,所以便拖了下来。

可没想到,出人意料的变故居然来得如此之快,那原来已不成气候的‘蒙’人还真就再次对大明的边境构成可怕的威胁了。如此看来,自己是不能再拖了,必须为这个天下,也是为自己和子孙们再做些什么了。

而这一次的危机,或许对大明来说也是个转机。自己是否可以借此来促使天子对边军做出一番整顿呢?同时,或许还可以此为契机,清扫一下这乌烟瘴气的朝堂。想到这儿,杨震的目光陡然便有如利剑出鞘般的光芒闪过。

见杨震打断众人的说话后一直‘阴’沉着脸沉默着,这让周围那些下属也是一阵心惊,一个个连呼吸都放缓放轻了许多。而在看到他眼中所闪出的厉‘色’之后,众人更是心下一凛,屏气敛神地等着他的训示。

果然,杨震缓缓开口:“我们锦衣卫一向是天子耳目。但很多时候,因为受局势所困,我们纵然知道一些什么,也得装不知道,不敢报与天子。但现在,军中局面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了,若再如此下去,谁也不知道会酿成多大的灾祸,所以我们再不能装聋作哑了!”

“都督的意思是……”众人都是一愣,神‘色’也变得极其凝重。这可是与几乎满朝官员为敌的举动哪,一个不好,就会被反噬。哪怕是杨震这样深得天子心重的宠臣,若真成了所有人的公敌,恐怕皇帝也不好一味袒护吧?

“有些话倘若他们不说,那就由我来说。我们锦衣卫存在的价值不在于此么?”杨震的目光熠熠生辉,显然是已经彻底打定主意了。

众人又是一阵沉默,只有沈言在略有诧异之后拱手拜道:“都督能如此想,实为我大明天下之福。其实这一想法属下早就有过了,只因牵涉者实在太众,才一直不敢提。但今日,事情到此地步,咱们确实不能再置身事外了!如今都督既有此决心,属下定全力追随,万死不辞!”

其他人听了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后,也迅速回过神来。虽然有人依然心中犹豫不定,生怕会因此成为公敌,但在杨都督面前,他们也是不敢表‘露’的。所以在稍作迟疑之后,众人便纷纷应和道:“我等愿追随都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杨震满意地笑了一下。虽然他看得出来,有不少人依然心存疑虑,但这是无法避免的。其实就是他自己,也没有彻底豁出去的意思。但他要针对此事做些什么,已是无法改变了。

在统一了思想后,杨震才道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其实这次之事已很是严重,或许朝中正直之士会借此直言禀奏,如此一来,倒可能省了我们的手脚。不过世事难料,我们却也得做好准备,若今日朝会之上并没有相关说法,那接下来就该我们锦衣卫出手了。

“而我要你们做的,便是把那些与边关重镇,或是边军相关的非法之事全部查出来,要有人、时间和证据,到时候我会拿此禀奏天子的。你们都明白了么?”

“是!”众人忙拱手应道。

“还有,今日这事,只限于我们锦衣卫的人可知,若传了出去……”说到这儿,杨震的目光如有实质般地在众人的脸上一兜,让不少人的身子都是一震,随即连连保证此事断不会外泄。

“好了,这几日里,各位都多费心吧,事关我大明将来,断不能有半点马虎!”杨震这才把手一挥,示意众人可以散了。

待大家都离开后,胡戈却留了下来,依旧是一脸的凝重。

“怎么说?”杨震看了他一眼问道。

“属下对都督您公而忘‘私’的决定很钦佩,不过有一点属下却想做个提醒。”

“却是什么?”

“除了我们自身之外,‘蒙’人的情况也很值得留意。之前我们虽然曾得到了他们不少情报,但却也没想过他们竟厉害到如斯地步。所以……接下来对朝廷来说,如何却敌也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我们锦衣卫也该尽些心力才是。”胡戈沉着地说道。

看着这个下属如此头头是道地说着自己的见解,杨震的脸上不觉‘露’出一丝笑容来,他也确实有了不小的成长和进步了。所以便轻轻点头道:“你的考虑不无道理,内忧与外患那是一样重要的,我们确实不该有所偏重。这样吧,既然是你提出的这一点,关于‘蒙’人的消息,就‘交’由你来总揽了。”

待胡戈领命离开之后,杨震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蒙’人的这次行动确实很出人所料,也不合历史。如此看来,一些自己最怕会发生的事情终究是来了,那身为穿越者的自己,还有挽救这一切的能力么?

第九百二十九章 故人再相会

这一次的北地急报其影响显然是极其严重的,这从今天的朝会里就能瞧出些端倪来。平常的早朝往往巳时左右便会结束,可这一场朝会,却足足持续到了午时之后,直到将近未时,群臣方才一个个忧心忡忡地离开皇宫。

而就某些在殿外伺候的太监回忆,朝会时不断有天子的质问声从静悄悄的大殿之内传出来,显然这回皇帝是真个急了眼了,而群臣却总是沉默以对。另外,在朝会结束之后,天子都没有用午膳,还把为他安排这一切的贴身内侍孙海给骂了个狗血淋头,最终打翻了那些饭菜。

其实对这些消息,杨震是不怎么当回事的,听了也就听了。如今的万历虽然比几年前要成熟稳重了许多,但终究还只是个年轻人,在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的情况下,突然遭遇如此打击,势必会动怒,甚至是迁怒到身边人的头上。

杨震真正关心的,是朝臣们对此事的看法,可结果却叫他非常的失望。虽然已有所预料,但他依然不曾料到,这满朝的文武居然会如此一致地保持沉默,除了有几个兵部官员提议从各地调兵支援之外,居然就没人说要追究责任的,更别提趁着此事把边军中的种种弊端全部扒出来了。

这实在让杨震很有些诧异了。大明的言官们胆子之大,敢说真话狠话的性子可是在历史上都排得上号的。甚至有一度这些言官会以触怒天子,遭受廷杖为荣为傲。照道理,在出了这等让社稷不稳,让百姓担忧的事情时,这些言官们该是跳得最欢,可结果……却是一片沉默!这也实在太不正常了!

杨震当然明白那些高居庙堂顶端的大佬们的想法,知道这时候必须以稳定为上,所以断然不容许出现让局面变得更复杂的变数。但照道理来说,事情也不至于会到如此地步,甚至连一个出来疾呼的人都没有。

本来,若是呼声不大,杨震是打算自己出手的。可现在的情况如此诡异,他倒不敢随便动了,至少得有人先在前面开了路,他们锦衣卫才好动手。

只可惜,本来还算得用的张润晟在经历了去年的事情后便回乡养病去了,直到今日都未曾归来。其他人,他都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此一来,杨震只有去找一个人了,一个曾经的故人,一个如今朝堂上地位已极高的高官。

作为在朝廷里可与六部尚书和内阁辅臣分庭抗礼的高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宅邸门前相比起其他那些大人们来说可就要冷清得多了。

这倒不是说这个左都御史的权势不如那几位,而是因为人们很清楚,如今的总宪钟裕钟大人最是正直不阿,也最反感人行贿受贿,套近乎拉关系,并还因此亲手参劾过几个试图贿赂自己的官员。如此一来,京城官员就再没有登他钟府大门的意思,其府门前自然也就门可罗雀了。

当杨震坐着马车缓缓从钟府门前经过,看着这一切时,心下不觉大为感慨。这让他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和钟裕去山西时的种种,那时的他,也是那样的刚直,最终还与家族决裂了。

首节 上一节 661/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