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518节

这一切的一切,都叫万历突然感到了一个之前一直被自己所忽略的事实——自己的张师傅,确实已经有些老了。虽然真论起年岁来,他也还不到六十花甲之龄呢,但这么多年来的辛苦经营,却已叫他迅速走向了衰老。

产生了这一看法之后,万历一时竟有些无法把召张居正入宫的话说出口了,只是怔怔地看了张居正半晌,才叹了一口气道:“这些年来,着实辛苦张师傅了。”

“臣……多谢陛下。臣深受世宗、穆宗两任先帝之恩,又得陛下和太后看重,自当鞠躬精粹,为朝廷,为陛下竭尽所能。”张居正心下也是一阵触动,声音不觉也带上了一丝颤动来,好一阵子才稳住了情绪。

“朕还记得,当先帝还在位时,是张师傅您每日里在东宫教朕读书识字和懂得天地正道的。何为忠,何为仁,何为孝……这一切,朕都还深深的记在脑子里。”感慨似地说了这么几句之后,万历终于开始把话题引入了正题:“也正因如此,朕一直觉着张师傅你就是这天下间最最刚直正义之人,一如您的号太岳一般,叫人高山仰止。”

“陛下谬赞了。”张居正忙谦虚了一声。

“可朕怎么也想不到,到了今日,居然会出现那样的谣言,却不知张师傅你能否告诉朕,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是有人在刻意地抹黑你,亦或是……”后面的话,万历却有些难以出口了。

张居正的脸上也一样是纠结与为难,到了这个时候,他在天子跟前还能矢口否认不成?但承认这确是事实,那自己的声名恐怕就真个……所以这个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一瞬间,偏殿之内没了一点声息,只有周围的蜡烛偶尔发出几声噼啪声,两人旁边的那几名内侍,全都一个个屏气敛神,眼观鼻鼻观心,连口大气都不敢喘,这让这座有着十多人的殿内变得如一座空殿般安静。

好一会儿后,万历才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张师傅,你打算如何是好?”这一回,他是真不知道自己该作何选择,才会如此问张居正了。

这些年来,万历一直都在幻想着一个场景,那就是张居正这座压在自己头顶的大山被搬去。他觉着,真到了那一刻,自己会很兴奋,会很高兴,会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畅然。

但现在,当他隐隐觉察到事情到了这一步,张居正似乎很难继续留在朝中之时,他的心却感到了莫名的不安。他不知道在没有了张师傅的谆谆教导,在没有张师傅为自己安排好一切,在没有张师傅帮着自己拿主意,约束群臣的情况下,自己这个天子到底能做些什么。他的心,在这一刻竟有些空落落的。

人有时就是这么的纠结与矛盾,当某件事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时,你或许会厌弃它,觉着它碍眼。可一旦某天,这东西离你而去了,你又会不习惯,会想念有它的日子。

张居正的嘴唇嗫嚅了一下,他内心深处自然不想离开。他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自己制定的那些新法,虽然已经在全国推行,但还没有彻底的深入人心,倒是反对考成法、一条鞭法之类的官员却所在多有。

他熟通古今,太明白变法者离开位置之后,他所提倡的新法会出现什么样的遭遇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商鞅般的幸运,人死而政不息;更多的,是如王安石,如吴起般的结果,人不在其位,所颁布的法令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再不为朝廷和百官所遵。

但事到如今,哪怕他再不情愿,也只能离开,不然只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更不是他的初衷,不是他张叔大希望看到的结果。

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张居正终于抬起头来,用沉稳的声音道:“是臣在某些事情上考虑不周,致使朝廷蒙羞。其实臣这段时日里,也是羞惭不已,日夜不敢合眼。既然事情已然发生,臣自当承担其后果。”

说到这儿,张居正再次一甩袍袖,恭敬地冲皇帝跪了下来:“臣张居正乞陛下准臣告老,以长伴先父灵前守孝,以尽人子之孝!”说着,便一个头重重地磕在了地上。

万历痴痴地看着张居正,心里没有半点波澜,甚至这时候没有任何的想法,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越渐老迈的师傅,似乎是要把他的身影彻底刻在自己的心里一般。

良久之后,他才缓慢地开口:“张师傅身为人子,闻父丧而坐立难安,虽朕与天下都少不了张师傅,然人伦之道终不可废。故,朕准允张师傅就此以太师衔告老归乡!”

“臣,多谢陛下隆恩!”张居正再次磕下头去。这一回,他的眼中随着磕头下去,竟有几滴泪水滑落在地。

张居正知道皇帝这么做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保住自己的名声。一旦圣旨下达,那些想要拿之前的事情大做文章的官员们可就不敢再追着不放了。毕竟,真要这么做,他们就是和皇帝对着干了,那有他们好果子吃么?

另外,皇帝这么安排当然也是为朝廷的名声考虑。若内阁首辅也被确认为是恋栈权位而罔顾人伦之人,那在百姓眼里,朝廷可就彻底沦为藏污纳垢之地了。朝廷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地位也必然会一落千丈,甚至会被某些别有用心之徒所利用。

这么看来,自己的这个学生,这个自己一直不太放心的少年天子他终于有些人君之相了,考虑事情也很是周到。这时候,自己离开,或许也可以安心些了吧。

至于他所牵挂的新法之事,张居正一时间也说不明白,所以决定在回去后写一道奏疏来加以说明。倒是有一件事情,他却想在此刻跟皇帝说清楚了,或许今日之后,自己就再没有机会说了:“陛下,臣还有一事相禀。”

“张师傅请说。”没有哪一次,万历像这回般希望听取张居正的教导。

张居正吸了口气:“臣观锦衣卫杨震此人,才干不凡,亦有过人之胆色,确是朝廷干才。然,其人胆子有时太大,又习惯了弄险,可能会给朝廷带来不利的后果,故希望陛下可以妥善用之,勿使其脱离了掌控。”

“嗯?”万历明显愣了一下,不明白张居正为什么会在如此时候特意提及杨震。但这个时候,他自然不好驳了对方的好意,便点头道:“朕记下了。”

希望陛下能真听懂我话里的意思吧。张居正在心里暗叹一声,随后又一次行下大礼:“臣告退!”说着,慢慢起身,缓慢地退了出去。

万历坐在那儿,神色颇为复杂地看着他一点点远离自己,有那么一刻,他甚至想挽留一下。但最终,直到张居正出了殿门,他都没有开这个口。

良久之后,万历才轻轻地说了一句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清楚的话:“保重了,张先生……”他知道,今日之后,恐怕再也见不到张先生,再也听不到他的任何教诲了……

第七百三十四章 促膝长谈(上)

才刚被夺情复出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再次向天子辞官,确实要从朝廷里退出去了!

当朝臣们还在对他是否不孝之事议论纷纷,不知该作何选择时,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半天都回不过神来的消息就从宫里传了出来。传出来的,还有一道盖有天子宝玺的诏书,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因心伤于老父故去,张居正连日来无心公事,忧劳成疾,故只有向天子请辞。天子感其一片孝心,特允准其告病归里,并以太师衔致仕!

因为有前番夺情之事为鉴,其实当这次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时,朝中的官员还是很谨慎的,虽然觉着这是个再次把张居正拉下马的机会,但至少目前看来,还没有什么人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

他们还在等待着张居正的反应,看他有什么应对,然后自己才好见势而为。可没想到,这一回的张居正居然没有作太多的挣扎,就在消息传出后不久,就果断地辞去了自己的官职,告老了。这可着实与他以往的行事风格大不相同哪,以往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是不会退缩的。

但这次从宫里传出来的旨意看,事情也绝不是官场中人所惯用的以退为进的手段。虽然旨意里依然留了某个口子,但以张居正如今年近花甲的岁数,此番回乡之后,就别再想有复起可能了。也就是说,这一回,他真因为这次的传言而弃官归里了。

当确认这一事实后,不少言官御史们都大为后悔,早知如此,自己这回就该冒点风险参他一本的。如此,当张居正辞官时,自己也能沾上不少的光,甚至可以对外宣称正是自己的一番义正言辞的弹劾,才使张阁老幡然悔悟,如此名声必可大涨,为今后的仕途打下极好的基础。

奈何在经历了前番之事后,这些言官可没有胆子继续与张居正为难,最终便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自己的面前溜走。

而随着张居正确实要离开朝廷的消息传开,不少官员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那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新法,是不是会随着他的离开而被取消?那些靠着他被提拔起来官员,又会不会因为没有了这座大靠山而从原来各个重要的位置上下来,从而给他们以更进一步的机会?

许多的猜测都已从那一双双贪婪的眼睛里冒了出来,本来就不甚平静的朝堂之上,一霎时更是暗流涌动。虽然暂时因为张居正还未完全交出手上各项大权而使他们无法有太大的动作,但背地里,他们却已开始互相勾连,准备在张居正一走之后,就开始抢夺那些诱人的权力了。

反倒是原来一直都门庭若市的张府门前,在消息刚传出后来了一干张居正的心腹之后,就变得极其冷清,门口宽阔的歇马广场上,几乎都看不到一辆车,一匹马,一顶轿子。

看着如此冷清的场景,早习惯了热闹的张府门子便忍不住连声叹息,自己最光荣的时代已然过去,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正当他颇有些惆怅地思索这个问题时,突然,从前方的街道之上出现了十多骑人马,径直朝着自家大门口行了过来。这让他的精神陡然一振,没想到自己竟还有一些用武之地了。

只不过,当对方来到跟前时,门子脸上的笑意却又倏然隐去了。因为他从对方的穿着上便认出了他们的身份——来者,竟是锦衣卫的人!

虽然他只是一个看门的下人,但有些事情却还是清楚的。比如锦衣卫一直以来和自家老爷有龃龉,再比如,这一回老爷被迫辞官,似乎也是因为锦衣卫在背后捣鬼的关系,这让他对锦衣卫充满了敌意。

杨震虽然看到了对方眼中浓浓的敌意,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在来到下马石前,便利落地翻身下马,随后淡笑着来到了张府门前,冲那门子一拱手道:“劳驾管家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江陵同乡杨晨、杨震兄弟登门求见。”没错,今日前来张府的,除了这些锦衣卫外,还有他的兄长杨晨,只是他因为手脚没有兄弟利索,这时候才刚抵达,有些生疏地从马背上下来呢。

门子有些诧异地看了杨震一眼,最后还是按下了心中的敌视之意,丢了一句在这等着,便返身回去通报了。以前的他或许有底气一口回绝那些登张家门的客人,但现在,他可就没这个胆子了。何况,这来的还是锦衣卫的人,又是老爷同乡,他就更不敢随意拿这个主意了。

这时候,杨晨也已走到了杨震跟前,看着府门前门可罗雀的场景,也不觉一声叹息。他之前也是来过张府的,那时候这儿可是停满了各种车马轿子,有时连想走到门前去都颇为困难呢。两相对比,很容易叫人生出兴衰转瞬,恍如隔世的感叹来。

而这一切,却又都是拜自己兄弟二人所赐,这让杨晨此刻的心里更多了几分忐忑。尤其是,之前张居正对自己可着实不薄哪,若叫他知道了真相,他又会作何感想?

但杨晨却是个磊落之人,他并不想隐瞒这一事实,哪怕因此会让张居正将自己看成敌人。所以他才会在兄弟打算来张府时提出一道前往,纵然心下有些犹豫,却也顾不上了。

在府门外等了一会儿之后,一名穿着管家服色的中年男子就迎了出来。在来到门前站定之后,他的目光先是复杂地在杨震身上定了好一阵子,这才抱拳道:“杨佥事,杨大人,两位请随小的进来吧,我家老爷已在里面等候二位了。”这位便是张家如今管着内外一切事务的张守廉了。

其实当听说杨震到来时,他也和那门子一样,是充满了敌意的,甚至都想招呼府中那些护院下人出去把人打走。但张居正却只是微微一笑,吩咐他去把人迎进来,无奈之下,张守廉只好强忍着怒气,出门迎客。

“如此有劳管家了。”杨震似乎看不到对方的怒意,冲其一笑,就和脸色略带紧张的兄长一道迈进了张府高高的门槛。

他们身后,几名锦衣卫也想跟随着一同进入张府,却被那门子闪身挡了下来:“我们张府的门岂是你们随意能进的。而且我家老爷也只准了杨佥事二人进去说话,各位还是在外面等着吧。”直到说这几句话时,他才有一点当初张阁老家门子的气势。

首节 上一节 518/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