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332节

“泰宁侯陈-良弼吗?”说到这个名字,杨震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异样的光芒来,声音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他却和另一桩我一直想查明的案子大有关联。之前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今日正好叫我给逮住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另有所图(中)

事关自家声誉,武清伯李伟终于体现出了一定的办事效率,只短短两日工夫,便照杨震的意思将镇远侯顾寰和泰宁侯陈-良弼给请到了自己的府上饮宴。

虽然那两位侯爷无论身份地位还是手里掌握的权力都要高过武清伯一筹,但当今太后的父亲设宴相请,他们自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谁知道这其中是不是太后或者小皇帝万历的意思呢?

尤其是当他们抵达武清伯府,看到参加本次宴会的竟还有杨震这个锦衣卫镇抚时,心里便更生出了几分异样的感觉来,莫非这其中真有什么内情吗?

不过久在京城的两位侯爷很清楚官场上的一些套路,即便心中犯着嘀咕,却也依然言笑晏晏地和武清伯与杨震说着笑话寒暄着,叫人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异样。

在说了一大套没什么营养的场面话后,宴会便正式开始,众人也移步来到了伯爵府的一处轩厅之内,里面早摆下了分席而坐的酒宴,那是只有身份高贵的贵族才会保持的就餐方式了。看到这一场面,两位侯爷脸上也不觉露出了欣赏之色,想不到李伟这个商贾之后居然也懂得这套勋贵间的应酬方式了。

倒是杨震,在进入这间很是宽敞的轩厅时所产生的第一感觉却是一阵舒爽。此刻已是盛夏时节,外面赤日炎炎,即便是刚才说闲话的客堂那儿,虽然四周围也摆了不少的冰盆,却依然颇感闷热,可这轩厅之内却是阴凉阵阵,而奇怪的是,环顾四周,这儿居然还没有摆下冰盆什么的消暑之物。这就跟后世的空调房一般了,只是如今这个年代是怎么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的。

在各自落座之后,杨震便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来:“伯爷,非是我杨震少见多怪,我委实没想明白,你这轩厅之中怎么就如此凉爽呢?”

“哈哈,杨镇抚你乃是锦衣卫里的翘楚,眼光自然是远胜一般之人,怎么连你也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吗?实不相瞒,这也是老夫这段时日里偶然得到的消暑妙招,也是今日请两位侯爷过府一叙的原因之一。好东西总是要与人分享的嘛。”武清伯边说边捋着胡须笑着,显得颇有些得意。

他二人这么一说,镇远侯与泰宁侯两个也发现了其中的异样来。这两位可不像杨震般细心,刚才虽然觉着这儿很是凉快,却也只道是厅中多摆了些冰盆而已,现在扫目四顾,便发现厅内并无任何冰盆,这也勾起了这两人的好奇心来:“这确实有些奥妙了,还望武清伯你能不吝赐教。说实在的,这天气炎热还真不好应付呢。”

“呵呵,其实说来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法子,我……”武清伯正欲道出真相,却见杨震双目一亮,显然是发现了什么,便一改口:“看来杨镇抚是看出端倪来了,就请杨镇抚为二位侯爷解惑吧。”

杨震知道这是武清伯在卖给自己人情了,能在两位侯爷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本事,确实不是坏事,便在扫了一眼厅房的四面墙后道:“若在下所料不错,这轩厅内能如此凉快的奥秘只在四面墙上吧。虽然这墙看着与别处没有什么两样,其实却是由竹子搭建而成,里面还引入了活水,故而使整个轩厅都凉了下来,不知伯爷觉着我这判断可对吗?”

“不错不错,杨镇抚果然慧眼如炬,一下就瞧破了其中的奥秘所在,老夫佩服。”武清伯由衷地抚掌赞叹道。随后,他又有些奇怪地道:“却不知杨镇抚你是从哪儿瞧出端倪来的呢?”

“很简单,几位且看这墙,上面居然不挂字画而换了些其他装饰或许不算什么问题,但隐隐透出的一些水迹还是很说明问题的。竹子中空,却也容易渗透,故而只要仔细分辨,总能看出些问题来的。”杨震如实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给道了出来。

而这番分析,又一次叫武清伯夸赞不已。其他两名侯爷虽然觉着这看着有些像是杨震两人早就商议好了的互相吹捧,但此刻自然也不会扫兴地点破,也各自附和夸赞起来。

如此一段小插曲,既让杨震出了点风头,又无形中拉近了几人间的距离,所以接下来的酒宴也进行得很是顺畅,推杯换盏之下,两侯一伯间就渐渐有了亲近之意,爽朗的笑声更是不时在厅内响起。

眼看着气氛已经足够融洽,杨震这才朝着武清伯打了个眼色,示意他可以入正题了。武清伯虽然面上很是闲适,和两位侯爷间也亲近得很,但其实心里一直有些惴惴,见时机已到,脸上便不觉产生了一丝异样的紧张了,就是刚拿起的酒杯,也因为这一分神而一抖倒出了大半杯酒。

“武清伯,你怎的酒量如此之浅,这才几旬酒,你就有些醉意了?”一直在京营里和那些丘八将领打交道的镇远侯快人快语惯了,一见这事,便忍不住打趣道。

不想这一回却没有像之前那样,只是惹来武清伯的一阵笑,却只见他面色一肃,还把酒杯重新放了回去。这一下,倒叫镇远侯的心里一惊,只道自己在言语上冒犯了这位国丈,不觉有些懊悔了。

武清伯可没有觉察到对方的这一心思,只在酝酿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后便是长长一叹:“今日能请来两位侯爷赴老夫之约,老夫实在是受宠若惊哪。这几个月来,老夫的日子可着实不好过,甚至与往日还算有些交情的朋友见面,对方都总带着些异样。”

“瞧武清伯你这话说的,以你的身份,难道还有人敢不给你面子不成?我看那人是得了失心疯了。”镇远侯很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是啊,老夫之前也是心下奇怪,怎么会出现这等古怪的情况,虽然老夫不喜自夸,可当今太后和皇帝可是与我关系极近的,那些人怎么就想着与我保持距离了?直到前不久,我才从杨镇抚那儿得到了答案,却是被人给害的。”

“啊?这京城地界里居然还有人敢算计你武清伯吗?你且说说,那人是谁?只要报出个名来,我顾寰一定为武清伯你讨还这个公道。”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那个疏忽,镇远侯当即拍胸承诺道。

他都开了口了,泰宁侯陈-良弼当然也不好干看着,便也附和了一声:“不错,竟有如此大胆敢暗害武清伯之人,我陈某人也不会放过他的。”

“老夫多谢两位侯爷的仗义执言了。不过此事说起来也怨不得别人,实在是,哎……”话说到这儿,武清伯便又是一声叹息,满是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

他越是这么个表情,就越是勾起了两名侯爷的好奇心,尤其是镇远侯,忍不住再三催促道:“伯爷,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难处,只管说便是了。你与咱们同朝为官,又同为勋贵,有什么话是不能摊开来讲的?”

见他连连追问,李伟已发现机会成熟了,便在一声苦笑之后道:“说实在的,若非没了办法,老夫是不敢找两位侯爷来说这事的。但事儿毕竟不是小事,你们也确实有必要知道。两位可曾听说过去年的那桩香山女尸案吗?”

“香山女尸案?”两位侯爷对视了一眼,随后齐齐摇头,表示自己并未关注过此事。确实,像他们这样高高在上的人物,是不可能去关注这等市井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的,哪怕死的人再多,他们就算是听到了,也是左耳入右耳出。

见两人一副迷茫模样,杨震便适时地开口,把自己知道的案子情况粗略地道了一遍,随后补充道:“实不相瞒,此案现在就是由下官来查的。而且,在下官的一番查探之下发现,这案子居然还与武清伯府大有关联。”

“什么?”两名侯爷听了这话都现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死者只是低贱的,这怎么可能与地位不低的伯爵挂上关系呢,而且还是皇帝的外公,太后的父亲有关:“杨镇抚你是不是查错了?”

“下官一开始也以为是查错了,但在壮了胆子来求见武清伯,把话说开之后,便发现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并非武清伯自身涉案,而是府中某人干下了这等罪恶之事,却将罪名叫武清伯给承担了下来。”

“还有这等胆大妄为之徒?实在是罪该万死了!”泰宁侯口里说着话,心里却盘算了起来,这事如此不堪,怎么武清伯和杨震会当着自己二人之面说出来呢?看今天这宴会,很明显也是有意请自己两个来说此事的,他们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似乎是看出了他心里的疑惑,杨震在略作停顿之后,便用更低沉的声音道:“而一番盘问之后,下官便从那人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结果却更叫人心惊,原来此案不光是他一人所为,更有其他三名同犯。而那三人的名字,却叫顾明、顾朗,以及陈定!”

第四百六十三章 另有所图(下)

“你说什么?”两名侯爷几乎是同时变色发问,声音既惊且怒。 即便是两位侯爷这样也算是见过不少大场面的人,在突然听到自家子侄竟牵涉入如此恶劣的案子里时,也会产生激烈反应的。

杨震却显得很是淡然,在略略品了口酒,润了下喉咙后道:“下官是说,我已查到真相,害死那五个可怜女子的凶手,正是顾明、顾朗和陈定三人,也就是镇远侯爷您的两位公子,以及泰宁侯爷您的侄儿了。”索性就把话给彻底点破吧。

把话说开之后,两名侯爷反倒不再如之前般急躁了,在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后,才同时摇头:“杨镇抚你开玩笑也得有个限度,这事可不是拿来说笑用的。”

“我身为锦衣卫镇抚,奉命查案之人怎么敢拿这等事情开玩笑呢?事实便是如此,他三人确实伙同武清伯的外侄吴立庆一道干出了叫人发指的事情来,他便是人证了。”说到这儿,杨震便一拍手。

听到招呼,两名锦衣卫的下属便带了一脸颓丧和畏缩的吴立庆走了进来:“两位侯爷若是不信,大可问他,看他描述其他三人的容貌是否有误。”

不等那两名侯爷开口,吴立庆已用带着颤抖的声调描述起了自己那三个狐朋狗友的模样来,他这一说,顾寰两人的神色就变得更加阴沉了,自家子侄的模样他们当然能轻易分辨出来的。而吴立庆最后的几句话,就更让他们心惊胆战了:“还有……顾朗的大腿外侧有块铜钱大小的胎记,而陈定的左侧腰间也有一颗指头粗细的红痔……当日小人是见过他们脱去衣物的……”

“这些个小畜生……”顾寰勃然变色,重重地一掌击在了身前的案稀之上,直震得上面的酒杯菜碟都是一阵乱跳乱响,这回他就是不信也不成了。虽然身为父亲,他还真没可能去了解自己儿子大腿上长没长胎记,但只见对方煞有介事地说来,便可知此事十有八九错不了了。

而陈-良弼也是面色阴沉,半晌才恨恨地道:“这些小东西也实在太不长进了,做什么不好居然干出此等违法乱纪之事,还闹出了人命来,真是死不足惜!”

这两位侯爷虽然怒意勃发,语气也很是严峻,但杨震却还是从他们的眼底深处看出了不安和犹疑,显然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可很有些不同。想来也是,无论是从亲情角度出发,还是从自身的名声考虑,这两位侯爷都不可能希望这个真相被公开,不然他们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不过这两人也不蠢,只看今日这架势,以及杨震他在查出真相后没有往上报,而是将自己二人请到了武清伯府来说出此事,就可知这案子还大有转圜的余地了。所以在惊怒半晌之后,两名侯爷便在对视一眼后站起身来,朝着杨震便深施一礼:“多谢杨镇抚能把此事如实相告,本侯会记下你这份好意的。”

“两位侯爷太客气了,兹事体大,即便下官胆子再大,也不敢随便将此案的结果上报哪。”杨震见他们已瞧出了些端倪,便也不再端着了,一面示意把吴立庆给带出去,一面也起身拱手回礼,随后才继续道:“不过下官的处境两位侯爷也未必清楚,此案乃是刘都督他为了刁难我特意叫我查的,所以我怎么的也得给他一个交代。不然,下官倒是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了。”

“哦?是刘守有叫你查的?”武清伯这也是第一次听杨震说起此事,不觉眯起眼睛来:“他这到底是个什么用意?”

“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针对下官这个新来的镇抚,至于他有没有更深层面的意思了,那下官可就不敢保证了。”杨震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即便如此,三位勋贵的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看了,尤其是武清伯,更是面色阴沉。之前京中已有不少官员知道了这事与他有关,而刘守有作为已拿到此案的官员又怎么可能不知其中深浅呢?而在这个情况下,他居然依旧让杨震查案,这不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吗?至于其他两名侯爷,心里的想法也差不多,觉着本来没事的自己被牵涉进此案也是那刘守有做的手脚,这家伙着实有些讨厌了。

见自己给刘守有挖的坑够大,树的敌够多了,杨震这才又是一声苦笑:“其实下官之前也没料到此案竟会牵出几位大人来——年前案发时下官可是一直都在山西办差的,这事想必几位都应该清楚——现在倒真有些不好办了。下官既然接了差事,总要有个交代,所以才斗胆将几位侯爷请来这儿,大家商议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此事。毕竟事关几位的声誉,更关系到我朝廷的名声,下官胆子再大,也是不敢把你们三位和那些个公子都给攀扯出来的。”

几人一听,看杨震的神色都变得柔和了许多,觉着他确实是个懂事的官员,值得一交。同时,几人也知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给出个方略来,既能帮杨震把事情给圆过去,又不给他们带来后顾之忧。

可一时之间,心理受过不小冲击的三人又怎么可能想出周全的法子来呢,于是他们便把目光再次投向了杨震身上:“杨镇抚,看你今日的表现,应该早已胸有成竹了吧?只要你能给个方略,咱们照你的意思办就是了。”

“是啊杨镇抚,你的为人我们还是信任的,你说吧。”

看着三人如此模样,杨震心里已乐开了花,这一把自己还是赌对了,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了。不过他的脸上却依然很是郑重,在沉吟之后道:“下官确实有个建议,却不知三位侯爷能否接受了。”

首节 上一节 332/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