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244节

钟裕一下就听出了对方这是话里有话,心里顿时生出一丝不安来。但面上却依然是一副尊重的模样:“不知十三叔你从太原一路而来大同除了看望我这个不肖侄儿外,可还有其他事吗?”

“嘿,你虽然当了官,却还是如以前在家里时一般性子哪,藏不住话。”似是调侃地笑了一句后,钟遥才继续道:“我此次来大同主要是两个目的,第一便是来谈一笔生意……”

话到这儿,便见有个仆役端着一盘茶点走了进来,这让钟遥的话就为之一断。钟裕微点了下头,虽然他走了仕途,却也知道钟氏一族的正经营生就是从商,所以钟遥说来此谈生意倒也合理。只是从刚才他的语气里分析,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这让他不觉留了点心。

待那仆役退出去后,钟遥才接下去道:“至于第二件事嘛,就是受两位老太爷之命前来看望你这位钦差了。”

钟家作为山西当地的大族,家中大权也与一般豪族一样集中在长辈的手中。不过与一般大家族有些不同的是,钟家现在有两个老人当家。

“是爷爷和四爷爷让十三叔你来的吗?那两位老人家有什么要嘱咐的?”这两个当家人中,一个是钟裕的亲爷爷,另一个则更年长些,被钟裕称为四爷爷。

“有一桩关系到我钟家存亡的大事现在需要用到你,所以两位老太爷才让我来见你。若不是路途遥远,两老又身子骨吃不消了,只怕今日来见你的就是他们两个了。”待说这番话时,钟遥的神色已变得很是严肃而郑重。

而听他这么一说后,钟裕的神情就变得更严肃了,什么大事竟能劳动两位爷爷如此看重,甚至说出家族存亡这等话来?这让一向沉稳的他也不禁声音有些发颤了:“两位爷爷到底有何吩咐?只要我这个当孙儿的能做到,一定不会让他两位老人家失望的。”

“你要是真能这么做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钟遥嘴角略略带出一丝笑意,然后才轻声道出了真实意图。

虽然他这一番话说得很轻,似乎是怕被外面不相干的人听了去,但听在钟裕的耳中却不啻于是洪钟大吕在耳边鸣响,让他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对于他这反应,钟遥显然是早有准备的,见他愣住,也不着急,只在那儿缓缓地喝着茶,静等侄儿自己回神。

良久之后,钟裕有些迟滞的眸子才转动了一下,随后整个眉头就皱成了川字,身子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无力地往椅背上一靠,这才缓声道:“十三叔此言当真?”

“事关我钟氏一门兴亡,我怎会乱说呢?这些话都是两位老太爷的意思,你要不信,大可以回太原家中当面问他们。其实这些日子,在听说朝廷将严查此事后,两位老人家就已很是不安了。直到听说来的是你,他们才发觉事情还有转机,就把我派来见你了。”钟遥正色道。

钟裕面上阴晴不定了好半晌,才又道:“不是小侄不信十三叔的话,可这事实在太也大了些,我以前怎么就全无所知呢?”

“哼,你一直都只钻研圣贤书,我们老钟家又好不容易出了你这么个能考中进士好光耀门楣的子弟,自然不可能叫你涉足这些事情了。毕竟这些事情有违法纪,你将来又是要当官的,能不知道还是不知道的好。要不是这次事情确实麻烦,而你又恰好领了这份差事,两位老太爷只怕也不会让你知道我们钟家的这件事的。”钟遥说话间语气里似乎带着一丝嫉妒之意。

看着这个明着是自己叔父,其实跟兄长没有差别的男子,钟裕的心猛地揪紧了。以前,他以自己家族的富有,能让自己不必因为钱财之事而参与那些贪赃枉法之事为荣。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什么事都是有其另一面的,在家族富有的同时,原来也深藏着如此大的秘密,或者叫隐患哪。可笑自己之前还信誓旦旦地以为能帮山西帮朝廷除去大患呢,现在看来……

又是良久的沉默,钟遥才继续道:“其实不光我钟氏一家,整个山西,像我们这样的大族还有许多,不然你以为如今已在天下间有些名气的晋商是从何而来?所以这一次你若是一定要坚持,那得罪的就不光是自己家,那些家族势力也不是你所能想象的。所以无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家族,我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接受两位老爷子的意思。”

如果是刚才听了这番话,钟裕还未必会太当回事儿,可现在,他却感觉到了更大的压力。似乎连坐都坐不稳了。

钟遥知道这种大事不是一下就能敲定的,也不想过分逼迫自己的侄子,便站起身来道:“你且好好想想吧,我会在此留上几日,到时想通了你再来寻我也不迟。”

钟裕此时已顾不上什么礼数了,只目送叔父离开,同时心里就跟压了座泰山般地沉重,只想大吼几声!

虽然晚了些,但还是得感谢一下书友带雨梨花和拉风哥、swanywu、猛犸小学的打赏、月票支持然后顺便求下支持什么都可以啊,路人一点都不挑食

第三百三十九章 雷雨不眠夜(一)

当国与家,国法与家族利益摆在一个人面前,让他做出一个选择时,许多人口中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选择国法,因为国远大于家。但是当这一切真发生在你身上时,选择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至少对钟裕来说就是如此。之前他在追求大同兵变真相时,最多只是考虑自身的得失安危,故而能很快就接受杨震的劝说,即便明知会得罪大同上下所有官员,甚至是朝中某些权贵也无所畏惧。可现在,当事情确实与自己的家族扯上关系时,就另当别论了。

是继续如之前般全心投入查明真相,还是就此打住呢?

其实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他在尽力之下也依然毫无头绪,似乎已经足以给自己和朝廷一个交代了,或者兵变的真相确实就像刘应箕他们所说的那样,只是因为粮饷短缺呢?

钟裕很想就这么说服自己,可他内心却还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响起:事情若如此简单,家里怎么可能派了十三叔来找我呢?若如此简单,大同官员又怎么可能用尽方法,花费几十万两银子来拉拢杨震呢?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根本就无法说服自己哪。

“……大人!”杨震在身旁的一声呼唤,终于让陷于犹豫纠结之中的钟裕醒过神来,前者此时正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他,不知他为何会突然走神了。

刚才,在回到华严寺后不久,杨震就赶来向钟裕禀报自己这一日来的见闻与收获。可在听着杨震所说的与之前几日所报几乎没什么两样的说辞时,钟裕的心思竟忍不住再次游离到了这件为难的事情上去。

见钟裕总算是有了反应,杨震才有些关心地道:“大人可是太乏了吗?还是遇到了什么难事,竟如此的神不守舍?”

“我……我没事,只是连日来翻看公文,实在有些困倦了。”到嘴的真相钟裕到底还是吞了回去。杨震的态度他很清楚,跟他说了,只会让自己更纠结,那还不如等自己先把事情想清楚了再说呢。

“既是如此,那大人就请好好歇息吧,下官告退。”杨震朝钟裕抱了下拳,便欲离开。

见杨震要走,钟裕心里又不禁生出一丝惭愧之意来,对方为了帮自己已尽了全力,可自己这个钦差正使此刻却有所退缩与犹豫,这实在是不当人子哪。所以下意识地,钟裕就叫了声:“杨千户……”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吗?”刚走到门边的杨震闻言脚步便是一顿,转身很有些期盼地看向钟裕。

“……没,没什么。我是想说你这些日子也辛苦了,别太劳累自己,也好好歇息吧。”钟裕终究没法把自家的烦恼说出来,只好敷衍地道。

“是,大人好生歇着吧,一切有我呢。”略一抱拳杨震便出了屋子。待一离开钟裕跟前,杨震的眼睛就眯了起来,神色也变得很是严峻:“看来事情有变哪,没想到那些大同官员竟有如此本事,连钦差都能被他们给说动了。”

杨震可不是一般人,今日钟裕的异样怎么可能逃过他的双眼呢?既然眼下他们只有这么一件事情在办,那他自然就能想到钟裕的为难是与兵变一事大有关系了。

本来,杨震觉着只要有钟裕这个钦差在后面顶着,自己就大有可为,总会查出真相来的。但现在看来,事情已不是那么乐观了。如今钟裕只是犹豫,但谁能保证他接下来会不会彻底倒向大同一方呢?一旦他真做了这个选择,那自己这个副使再想如之前般查察可就很困难了。所以即便眼下所找到的这条线索并不是太牢靠,却也得试上一试了。

想到这儿,杨震已转回了自己所住的禅院,叫来了胡戈:“你随我现在就去一趟东城。”

“现在?”胡戈有些吃惊地抬头看了看外面的天空。此时已是酉牌时分,天已彻底黑了,而且头顶那爿天还被乌云遮盖了不少,看来过会儿就会有一场雷雨降临在大同城,这时候出去,不是很对头吧?

杨震却不见半点犹豫地一点头:“不错,就是现在。趁着天黑,我们下山正好能避过那些耳目。”

“是。”既然自家千户主意已定,胡戈便不再说话,赶紧返回自己的住处,拿了一柄短刀带在身上,然后就随在杨震身后向外而去。城里有宵禁,即便他们是锦衣卫的身份,却也得带把武器傍个身。

借着夜幕的掩护,两人迅速从这一片禅院间悄然出来,然后从寺院的阴影间穿梭而过,直接出了华严寺的山门。

“大人,今日我们刚去过东城你晚上又要赶去,可是找到了什么线索吗?”在确信二人身后没有尾巴后,胡戈忍不住问道。同时他心里也有些疑惑,若是白天杨震发现了什么重要线索非要趁晚再去一趟,怎么自己跟在身旁会没有发现呢?

杨震果然点了下头:“不错,你可还记得中午时我们在城东小巷里见到的那名乞儿吗?我觉着此人有些古怪。”说话间,他脚下却不见半点减速。

“啊?竟是他?这么个乞儿会与我们所查的兵变一事有关系吗?”这下胡戈是更疑惑了,同时也想起了几个时辰前所发生的事情——

之前杨震就想明白了在北城很难再有收获,便把查访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大同城。而这一下,对他们来说难度自然就更大了。几十万人口,无数的建筑与街道,却让他们在其中寻找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线索,这可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上几分。

但既然杨震做出了决定,身为他的忠实手下和兄弟,胡戈和蔡鹰扬就不得不跟着,同时也用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来对所见到的一切进行判断。

只是连日下来,他们却依然一无所获,除了对大同城是格外熟悉了,其他的也就是买到了一些在北京需要花大价钱才能买到的山西以及塞外的特产了。

比如眼前,杨震就蹲在一个街边皮货商跟前,饶有兴味地与这个蒙古汉子说着话,翻看着他摊子上那一张张狐狼等动物的毛皮。

虽然大明与蒙古各部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两国间的榷场更是长期处于关停状态,但双方的贸易却总是隔不断的。即便是位于前线的大同城里,也总有蒙古汉子带了自己的牛羊或是打猎所获取的毛皮等物前来售卖,再换取些日常用品。现在毕竟不是百多年前了,这种民间的私下交流还是被官府允许的,只要身上不带什么违禁的兵器等物,蒙古人进入大同也不是什么难事。

“客人你真是好眼力,这张白狐皮确是我这些货物里最上等的了,若你真想要,我可以便宜了卖给你……”因为时常来此做生意,这位蒙古汉子的大明官话也说得极其流利,几乎都听不出什么口音了。

杨震手里拿着一张白色野狐皮,眼中也有欣赏之色。但随即,他目光一闪,又想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你手头还有另一张相似的白狐皮吗?若是有的话,我便一并买下了,价格不是问题。”

“啊?”商人没想到杨震还是个大主顾,脸上立刻现出讨好的笑容来:“当日我确实在原野里猎杀了两只白狐,打算一只的皮给卖了,另一只给我的女儿做嫁妆……”

首节 上一节 244/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