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明 第176节

“如此大事在下可不敢信口开河。”杨震正道:“若你们不信的话,大可将倭人使者严加审讯,他们必然会将实情道出的。所以,这次在下所杀不过是一名伪称是使者的他国招摇撞骗之徒,不敢说是什么功劳,但绝对不是什么罪过。”杨震说完,又意味深长地看了马越一眼,这次是将他们鸿胪寺整个给得罪了。

而马越在听了杨震这话后,却连愤怒都表达不出来了。事实上,他们在接待这些所谓的倭国使节时也曾从他们的言谈举止里瞧出过些问题,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他们都以小国来使不懂礼仪的借口给忽略了过去。

但今日,被杨震如此点破后,那些往日的猜疑就彻底成为了破绽,证明了他所言是正确。这让马越大为受惊,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  

第二百四十章 审案(下) 第二更

看着马越那惊慌失措的神态,任知古都不必再问他对杨震所说的看法了,这让任大人的心里更是一沉:“如此一来,杨震杀那倭人之事可就真个无法给他定罪了。这小子的运气也太好了些!”

眼见人证已被杨震说得心神大乱,而再找其他证人只怕就要遂了杨震的心思,任知古即便心下再不情愿,此刻也不得不承认此案就要以杨震的无罪开释作结了。不过他们刑部终究不是州县衙门,也不是后世的那些法庭,还不至于当堂释放嫌犯而使自己丢脸。

所以在一声干咳之后,任知古以有些生涩的声音道:“如今时候也不早了,本官对此案情也有所明了,你们就都退下。待过上几日,我刑部自然会对此案做出个最终审结来。”说罢,他便拿起惊堂木,欲要加一句退堂了事。

不料,就在他拿起惊堂木将落未落时,杨震突然上前一步,拱手道:“大人且慢,在下尚有下情要说。”

“嗯?”被杨震这么一打岔,任知古险些将手里的惊堂木给甩出去,这让他显得很有些狼狈,顿时就有些不悦地看了杨震一眼,不知如今他都已经获利了,为何还有这么多话。但在公堂之上既然当事人尚有话说,他也不好就这么匆匆退堂,只得没好气地道:“你还有什么与案情有关的话,说。”

杨震淡淡一笑:“在下要说的,与本次案情倒是关系不大,但却也有些联系。”在任知古有些奇怪的注视下,只听杨震肃然道:“在下要向大人举告顺天府尹韩重驰,告他假公济私,在前番将我收监入地牢时派**加害于我!”

任知古刚听他说起要说的与此案无关便想让其住嘴,可话才到嘴边,就听到了这么个叫人意外的控诉,顿时就呆住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你说什么?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这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如何有假?还望诸位刑部的大人能为在下做主!”杨震说着,还很是诚恳地冲上面的任知古与周围的所有人都拱手作了个罗圈揖。

下意识地,任知古皱起了眉来:“杨震你莫要信口开河地诬赖一名朝廷命官,那韩知府岂会知法犯法做出这等事情来?”

“若我只是个寻常嫌犯,他韩知府自然不会对我怎样,但偏偏在下之前却曾得罪过他,故而……”杨震这一说,周围众人才想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锦衣卫扣下朝廷命官家公子一事,韩知府就是其中的一名主角了。

见众人已经相信韩重驰确有害他的理由,杨震心下就更加笃定了,便添油加醋地说了起来。自己怎样在顺天府大牢之中被狱卒虐待,他们又是怎么找来的牢中其他犯人朝自己下黑手,自己又是如何挣扎求存。最后,他们更是找来了外面的杀手欲对自己不利,幸好自己有些能耐,且对那杀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终于躲过了这一劫。

事实上,杨震并不确信这一切就与韩重驰有关,尤其是最后一次,他更是早知道了是宋雪桥派的人来。但他很清楚,此刻要对付宋雪桥尚不是时候,这些事情他也可以推个干净,所以索性就把脏水都泼在了倒霉的韩重驰身上。

谁叫韩重驰也有害他之心呢?毕竟若不得韩知府的首肯,那些底下的人是不可能安排人手对付他,并将外面的杀手送进牢里来的。即便韩重驰并不是元凶,却也是帮凶,所以杨震觉着自己也并没有冤枉了他。

这一番半真半假的故事说下来,直听得不少刑部的差役都对杨震生出了同情之心,同时也对韩重驰表现出了愤慨。毕竟这些人也都是身份低微,容易被特权阶层欺压的对象,杨震的遭遇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共鸣。

而身份远比他们为高的任侍郎则在心里打起了算盘来。如今看来,想定杨震的罪已不可能,他之前的打算自然也无法达成。但眼下这个机会,说不定还真能让他捞到不小的好处。

若是真为杨震说话而向朝廷指控韩重驰,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官场里博得一个刚正不阿的评价。而且在此事上,他还可以通过帮助杨震对付韩重驰而示好于他身后的那些大人物——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任知古已敏锐地觉察到杨震背后是有大人物撑腰的,不然根本不可能有今日之变故——这对他将来的仕途发展可有不小的助益哪。

虽然任知古对杨震害得自己兄长丢官罢职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但他终究是个成熟的政客,懂得权衡利弊。既然一时还奈何不了对方,又何妨与之合作从中得些好处呢?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今后继续算计杨震。

打定主意,任知古便把目光落到了下面不远处的书办身上,在看到那人点头示意已将此事也记录在案后,才道:“竟还有这等事情?杨震你大可放心,若此事为真,本官一定不会坐视不理,定会给你一个说法。”

“多谢大人秉公而断。”杨震看得出来,对方说这话绝不是一般的敷衍之意,不过他肯这么说的用意何在,如今的杨震可是猜不透的。但只要能给韩重驰一些教训,叫他知道自己不是能随意算计的,那就够了。

这时,任知古再次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案上一拍,喝一声:“退堂!”在两边衙差整齐划一的低喝声里,这次堂审终于结束了。

而直到两边传来低沉的威武声,从刚才就已陷入到沉思中的马越才如梦方醒。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说什么。可一抬头,却看到任知古已迈着方步转到了后头去了,这才明白今日的堂审已然终结。

“完了……这下是彻底完了……”马越的脑海里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念头。他很清楚,今日堂审之事一定会报到朝廷,甚至会被百官所知,那么以此次案子的轰动性,鸿胪寺错把骗子当成使节的事情便会很快传得人尽皆知,到那时鸿胪寺和自己就会成为这万历年来最大的一个笑话了。

这时,已经准备走出大堂的杨震突然停住了脚步,在马越跟前小声道:“害人终害己,我想马司宾这次应该能理解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说罢,便再不看他一眼,走出大堂,在几名衙差的押送下重新返回天牢。但这回杨震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堂堂正正地从那暗无天日的牢房里走出去了。

而在他身后,马越依然满脸纠结地站在那儿,似乎身子都已僵硬了一般。直到有衙差实在看不过去上去提醒,请他离去,他才失魂落魄地蹒跚而去……

刑部二堂,尚书大人的公房之中。

刘自强正翻看着面前的审案笔录,越往后看,他脸上的惊诧之就越是明显。看到中间,他更忍不住叹道:“这杨震的胆子可着实不小哪,居然连这种事关朝廷体面的事情也如此直言不讳。”

“此人确实胆子极大,不然也不至于会做出这一连串的事情来了。不过以下官之见,他这么说也是其精明的表现。只有把这案子的水彻底搅浑,他才能充分自保。而且就下官看来,这事还真不是他信口乱说的。”说着,他又把马越在此事后的失态表现道了出来,以作为证据。

“唔,如此一来,这事可就要在朝中掀起一场波澜了。想必丁大人一定不会料到竟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刘自强抚须感慨地道。

而当他把笔录看到最后时,更是面带惊讶:“他竟又把韩知府给牵扯进来了吗?这杨震还真是个不怕把事情闹大的主儿。”

这事才是任知古真正关心的,所以便小心翼翼地看了自己上司一眼问道:“不知中堂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这个嘛……”刘自强刚想说这种一面之词的东西就不要提它了,可一眼瞧见自己下属那张满是期盼的脸,到嘴的话就是一滞。

官当到刘自强这个份上,差不多也就到顶了,若再想进一步,就是内阁辅臣。可他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所以一直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办事原则。而且官场上也讲究个官官相护的规则,能不得罪人还是不得罪的好。

可刘自强却看得出来,自己这位副手可不是这样的人,身为侍郎的他,还想再进一步呢。而眼前这起案子,很明显就是一个机会与切入口。要是他不让任知古公开此事,或许对方当时是会答应的,但心里必然会存了芥蒂,这可与刘自强自身很不利了。

两相权衡之下,刘自强自然得为自己考虑了。于是便对任知古道:“任侍郎既然是你得知的此事,一切自然由你做主。无论你是打算追究还是隐瞒,本官都会帮你担待。”

任知古闻言大喜,忙拱手道:“多谢大人能秉公而断,下官拜服。”这一句话,便已把他的心思表露了个清清楚楚。

下午有点事,所以第二更晚了些,争取三更,不过应该会晚些……

第二百四十一章 重获自由 第三更

刑部堂审五天之后,杨震终于被确定无罪,得以从暗无天日的天牢之中堂堂正正地走出来。不过这时他的情况已不再被京城官民所注意,人们的注意力早已被这两日里接连发生的另两件事所吸引。

其一就是鸿胪寺的丑闻。就在前两日,突然就有一个说法,原来一直被鸿胪寺奉为上宾的那几名倭国使节居然是假冒的。对此,鸿胪寺上下人等自然是极力否认,但随着东厂和都察院的深入调查,却查明这几名倭国使者确实并非真正的使节,他们那些所谓的国书印信自然也都是伪造之物。

于是朝廷当即就派人将留在鸿胪寺里的那几名招摇撞骗之徒给拿下了,只有两名运气尚算不错,正好外出的倭人逃过一劫,但也被官府发文通缉。等待这些骗子的,自然就是大明最严苛的法律制裁。

至于另一些当事人,那些被人蒙在鼓里,将骗子当成使者的鸿胪寺上下官员,则是一批人被贬斥,一批人被降级,一时整个鸿胪寺都成了人们谈论的笑柄,自顾不暇的他们自然不可能再给杨震出狱一事增加麻烦了。

第二件惹人关注的事情,则是顺天府尹韩重驰突然以身体抱恙为由上了乞骸骨的折子。但随后,就有消息传出,这不过是为了官员的体面才做出的表面决定,事实上,韩知府身体倍儿棒,根本就没什么病。他所以会被致仕,是因为有人上告说他公报私仇,在牢里下黑手整治无辜的犯人。

这种传言一开始还没什么人信,但随着一些在顺天府地牢里吃过苦头的人不断站出来以亲身经历说话,这一说法也迅速被人所接受。一时间,本来在民间官声还算不错的韩重驰便成了过街老鼠。就连带着家人离开京城也走得很是冷清,不敢有丝毫的招摇,生怕被愤怒的百姓堵在半道之上。

百姓们并不知道,当大家都在关注这两起新鲜事情时,引发这两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杨震,却在不怎么被人注意的情况下走出了刑部衙门。

被投进大牢时,天时尚有些暑气,可待自己重获自由却已连秋天都过了一半了。看着道旁那不断飘零落下的秋叶,杨震心下不由一阵叹息:“看来今后行事还是得谨慎小心为上,这儿毕竟是北京城,可不能再像这次般鲁莽了。”

正当杨震若有所思地准备转身往镇抚司去的时候,却一眼瞧见了七名锦衣卫服饰的汉子大步朝自己而来,正是莫冲他们来迎自己了。看着七人笑脸盈盈的模样,杨震的心头便是一热,这几人还是很讲道义的,竟有心来接自己出狱。

七人来到杨震身前,便整齐划一地站住了脚,随后同时抱拳行礼,齐声道:“恭喜百户大人平反昭雪!”

杨震脸上也现出一丝笑容:“你们都起来吧,大家兄弟就不需要太多客套了。怎么样,这些日子里你们在棋盘街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回百户,即使您不在,我们也一样能守好了棋盘街!”莫冲回应道。他们确实没有说谎,因为有杨震之前的震慑作用,即便这两个月来他一直被关在牢里,这些锦衣卫群龙无首,却也没人敢再在棋盘街上生事。而这七名下属,更是每日都遵照杨震之前的规矩每日巡视于街道之上,这更让一般的宵小之徒不敢放肆了。

首节 上一节 176/7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