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833节

“……”

看到枪靶没什么事,众人是一致看向了操作射击的军士,让该名军士额头瞬间就冒出了汗水。

抬枪的射程非常远,按照一些记载,满清时期的抬枪最远射程可达两千两百八十米,那根本就是火炮的射程了,就是精准度几乎没有。

刘彦刚才已经看了,枪管可不是线膛模式,注定不会有什么精准度。他也不会因为军士没有命中枪靶,就让人将军士拉下去砍了,仅是示意继续装药射击。

又一次的准备流程,还是那名军士负责射击,他这一次远比第一次要紧张上无数倍,脑子里将所有已知的神灵给求了一遍,才算是扣动扳机。他的运气非常不错,这一次可算是没有打空。

再一次的枪声作响,摆在百米左右的枪靶应声而碎。

就是枪靶碎了没错,可不止是弹丸穿透而过,它碎裂的过程无比之快,木屑是被击得横飞,上面的麻绳更是直接崩乱,支撑架还被一股距离拽着往后飞了数米。

“单发式的机炮。”刘彦说了一个谁也听不懂的名词,他示意道:“多安排几个枪靶,最远布置到三里开外。”

有了一次命中,再看被命中的靶子直接被击碎,众人对这一新式武器有了更深的了解,都是为它的威力咋舌。

一再地装药和射击,几名负责射击的军士像是越打越顺那样,等待摆在三里外的靶子被异常幸运地击中,试射才算是停了下来。

“两里之内,击中必然碎裂。”桑虞抚摸着从三里外抬回来的枪靶,满是欣喜地说:“便是三里之外,命中也有如此大孔。”

是大孔没错,直径该是有了十厘米左右,作为靶子的木板也是满布裂痕。

“最远可达三里……”庾翼刚才特意让士兵多多探查,还真的给找到了着弹点:“比我们第一代的火炮射程还远!”

汉国第一代火炮是六磅炮,射程也就是七八百米,实心弹丸的杀伤力也仅是砸,可没有多重的贯穿效果,更不会一炮轰得十米范围死伤一片。

目前的汉国已经发展出多种火炮,最大的是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舰用炮,射程可达六里。弹丸方面也不再是仅限于实心弹,开花弹和燃烧弹也被研究了出来。比较可惜的是,火炮本身再加上炮架十分笨重,运输起来并不是怎么便利。

汉国最近的一次除了李坛最近刚刚玩了火炮轰军营,再来就没有火炮发威的地方,有运输不便的关系,陆军方面也是非京畿近卫或皇帝禁卫暂时没列装。

“寡人听闻大秦或是波斯也有火器。”刘彦可不是按自己的记忆在回忆,是出使的王猛传回的消息:“大秦有弩炮,射出弹丸亦会爆炸,亦有落地燃烧的弹丸。”

算一算时间的话,王猛应该是已经到了波斯国境,就是不知道目前在哪。他会前往波斯位处泰西封的国都,还会游历一下其余地方,下一站是去东罗马(土耳其)。

罗马对大型器械非常重视,每一个军团除了搭配各种大型军事器械之外,还有专门的工匠营。他们开始玩大型军事器械是征服希腊之后的事,随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每次罗马军团交战必然能看到弩炮和投石车的影子,发射的弹丸也从石块(床弩箭)进化到弹丸(火油床弩箭)。

刘彦多少还是知道罗马那些所谓会爆炸和燃烧的弹丸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一种用石油混合其它材料制作出来的产物。

“大秦的弩炮与我们的火炮一样?!”庾翼赶到万分的吃惊:“竟然比我们还早研究出来!”

刘彦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众人听说是床弩和投石车是松了口气,再听弹丸是用石油研究出来,又好奇问了问石油是啥玩意,结果自然是刘彦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石油。

罗马人和波斯人都不缺石油,各自在使用石油的领域有研究。

欧罗马第一个使用石油作为军事武器的国家却是希腊,当时的罗马士兵可没少被希腊的石油烧成焦炭(希腊火)。罗马击败并占领希腊全境之后,善于学习的罗马人自然不会放过对石油的利用。他们还发现迦太基故地(北非)出产石油,对石油的利用也就更广泛了。

波斯人在使用石油方面还相对原始,就是用来烧,一般是放在坛坛罐罐,再投掷用于燃烧伤敌。他们境内也有石油产地,还是那种不用挖,自己就冒出来的那种。后面的阿拉伯人取代了波斯人成为统治那片土地,阿拉伯人直接是搞出来了喷火船,由于阿拉伯人与欧罗巴人在海上的交锋一直处在优势,也才有“阿拉伯海”命名的海域,他们也切断了欧罗巴与东方的联系长达两百余年。

“原来是床弩和投石车,发射的也是石油……”桑虞还是感到非常骄傲:“我们果然一直处于领先。”

要是说火药的话,春秋时期其实是已经出现了,只是威力小到可怜,也没人想专门研究。火药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炼丹的衍生物,后面是逐渐被转到娱乐相关(药发傀儡),得是唐末才走上了用于军事用途,但因为配方的关系威力依然不怎么样。

刘彦后面开始写字,他要求在抬枪的基础上进行缩小化,同时问线膛雕刻的研究。

汉军走向大范围使用火器是必然的事情,最先大范围使用的应该是海军,已经有十二艘用于搭载舰用炮的战船下水试航,等待验收之后就会被调动到阿三洋,就是不知道赶不赶得上炮轰阿三。

“也许五年……,最迟十年?”刘彦带着浓浓的期盼:“介时大汉就会有列装步枪和火炮的大军,他们将会从东边,一直征服到西边的尽头。”

那一天必然是会到来,征战的对象将会变成波斯,刘彦有生之年还会继续推动科技研究,火炮和步枪都已经相续出现,只要他继续重视下去,蒸汽机迟早有一天也会被搞出来,那时候不但汉陆军要横扫大地,海军也将纵横四海。

第810章:大汉的未来

火器列装是迟早的事情,必然是一种先装备核心部队,再向其余部队延伸的过程。

由核心部队最先列装,有关于忠诚度的考虑,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产量受到制约。毕竟产量也就那么些,等哪天产能达到需求,才会是列装更多部队。

目前的汉国每月大概是能出产二十门到三十门的各种口径火炮,首先是受于材料的制约,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工匠。

现在的火炮使用的材料并不是钢材,主要是使用铜,倒也符合火炮的进化过程,先把青铜炮给玩熟悉了,慢慢寻找能发挥更优秀性能的材料,也就是一个材料的研究过程,得等待一项材料被琢磨透了才会有更新换代的步骤。

汉国现在其实是有钢这么一种产物,那不过是对铁矿更深层的一种提炼,其中还要涉及到化学,例如化学添加剂以及一些比例方面,不过都离不开对温度的提升。

现在全世界能生产钢的民族绝对不多,汉人算一个,阿三也是其中的一个,再来就是罗马人和波斯人,其余就真的没有了。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连青铜的冶炼技巧都没有掌握,更别说铁或是钢。

印第安人花了数千年的时间一直都没能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世界岛这边都进入到火器阶段,他们却还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是什么原因让印第安人这么不开化?原因并不是他们蠢,其实是北美就特么没露天的铜矿,首先缺乏材料来点开“冶炼科技线”,青铜阶段都没有进入。不知道金属是啥玩意,相关探测技术没有被延伸出来,铁器时代,钢材时代……反正就是没办法点开。

人类首次发现矿石竟然可以制作成为铜器或是铁器,是火山熔岩的功劳,使人类知道原来温度足够,再找对正确的矿石,就能够使用加温燃烧的方式冶炼出自己想要的金属,然后才是针对各种金属进行各种加工。

所有的科技都是建立在假说和猜想的基础,很多时候明明有足够的技术去制作出一样东西,可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概念,制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诸夏在弄出火药之后,走了几百年的“路”才使用在军事用途,不过那个过程是被来自草原称呼为蒙古的游牧民族打断,自那之后在火器方面的研究开始落后于欧罗巴。

要说对火药的利用是被野蛮打断,许许多多的科技其实就是诸夏自己给锁死了,功劳自然是排斥奇技淫巧的儒家,对工匠的蔑视和鄙视本身就是在自绝前路,要不然春秋战国时期还玩得很溜的机械研究,怎么越到后面越走回去?

刘彦是绝对不会走错误的道路,非但不会自绝前路,还会沿着自己所知道的路线坚定地走下去。让他去亲自动手当然属于不可能,可是他能够作为嘴炮导师的存在,提出相关的概念,自然会有无数人去进行研究。

“不用十年,大汉就会大变样了。”刘彦现在是与几位众臣一块乘坐在马拉的轨道车上面,感受着什么叫轮转风驰:“先秦就发明出驰道,到了我们这一代才又让他重新现世。”

的确啊,驰道在先秦就被广泛使用,战时担负运算辎重的重任,平时也是提供民间转货或是运人使用,可随着秦帝国的崩塌,驰道竟然就那么消失了。

与秦帝国一块消失的可不止是驰道,还有流水线作业也消失,真不知道汉帝国是真不知道那些技术,还是为了与秦帝国划清界限干脆抛弃。

要说老刘家为了与秦帝国划清界限才摒弃驰道和流水线作业好像也不对,老刘家连秦帝国的制度都继承了,没道理会去摒弃于国有利的技术,那究竟是怎么一个回事?

其实很简单,秦末战乱就是一次大洗牌,先经历了秦帝国的崩塌,再有刘邦、项羽等等诸多诸侯的相争,再进入到楚汉相争阶段,战火不但致使人口大量锐减,许许多多的史料也是被毁和丢失。

秦帝国崩塌的初始阶段,六国遗民看任何与秦有关的都不顺眼,打、砸、抢、烧是伴随着的那个年代,该是死掉多少人和毁掉多少东西?很多学识都能遗失,技术肯定没什么特权。

事实上诸夏的任何一次朝代更替都是那么个过程,和平年代增涨的人口因为战乱被锐减,许许多多累积的文化和研究出来的技术也被毁掉。任何一个新开国的中原王朝都基本会迎来一次所谓的“盛世”,那不过是可用资源(比如土地)根本没变,却是需要用到资源的人变少,来产生虚假的兴垄昌盛。

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例子,杨坚开创了大隋,到杨广弄丢江山之前,大隋的人口以及生产力仅到战乱阶段,一直到李渊建立大唐又到李世民的开元盛世,实际上用数据就能表明一点,一直到大唐灭亡的阶段,实际上大唐在数据上也仅是“文兴”胜过了大隋,其余方面真的比不如。

任何一个朝代是怎么样,从人口数量的多寡其实就能瞧出端倪,首先得是产出能够支撑足够多的人口,才会使人口得到激增。同时,那个朝代还不能是守势,得是进取型的态势,才能保证基本盘不被战火侵扰。

要是观看各朝代的人口数据,西汉的人口一直是位处绝大多数朝代的顶峰,五千九百万的人口数量(公元前二年的数据)一直维持到明中期(公元一六零零年的数据)才被打破,不过万历年间的人口统计也仅是比西汉时期多那么一点点。

首节 上一节 833/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