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79节

“申钟为天王侍中,但小人打探了一下,此人与修成侯关系莫逆。”张石果然是一个适合搞外交的料,知晓信息的重要性,又说:“随行者中另有襄平县公的人。便是一直与小人接洽的姚府管事马信远。”

“修成侯与襄平县公关系不睦,他们的人走到了一起?”纪昌脸色颇为难看:“君上,今次却是不简单了。”

刘彦不怕有什么困难,特别是这种明显来勒索的麻烦。

不是装腔作势,刘彦其实比较怕的是各方势力的冷淡,那种连谈都没得谈,一言不合直接就是大军压境的局面。他也时时刻刻都在防备这个,例如抓紧了各个岛屿上的建设。

纪昌叹了一口气:“君上,如此一来,我们进攻史家与楼家的事情……”

汉部已经选择好了两只“鸡”,准备杀给其余的家族看。史家与楼家一强一弱,其余家族都有过来拜访的时候,两家没有到来。汉部这边查了一下,楼家与史家看似有所依仗,是傍上了同一根“大腿”,那是一个人口约有两万多,拥有近三千控弦之士的流动式放牧部落。

“继续准备。”刘彦并不觉得襄国的来人可以打断既定的发展计划:“只是调动那些归附家族,以及那些看似中立的家族,却是要先生多多费心。”

直接下注投靠汉部的家族不算多,掐指一数也就四个,他们分别是伏家、盖家、王家、李家。这些家族之中并无特别强悍的存在,倒是略略有些共同的特点,不是离汉部过近,便是到了秋季会遭受游动部落的直接威胁。

“伏家与盖家,就是受到塞娄纳阿部落威胁的吧?”吕泰其实并不是那么喜欢这两个家族,一个看似太过奸猾,另一个投靠之后虽然没有明白讲条件却显得磨蹭:“如此……便是一战面对三家。”

“一开始只有机会先解决一家,接来下是面对两个敌人。”纪昌思维很清晰:“灭第一家的时候,却是要尽可能更快,不能给另外两个有太多的反应时间。”

吕泰不住点头,连带徐正也是眯了一下眼睛。他们最近除了训练士兵走队列和操演方阵,便是在熟悉那些制作出来的攻城器械,必要的攻城演练也是特别垒起了土墙,总得来说还是比较努力。

无论什么时候,刘彦面对任何战事总是一种淡然的态度。他有这样的理由,毕竟身怀金手指,战争什么的只要有资源就能打,只要不是太大规模的战事,支撑下去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别人的精锐死一个少一个,他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补上。他要是有忧虑,那也是忧心新组建的晋人部队损失过多。

不是刘彦的什么保姆心态,是创业之初种子部队显得太珍贵了。他知道系统什么的可以让发展变得顺利,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但光是依靠系统是不够的,只有那些晋人变成了汉人,是真正的汉人,复兴才有真正的依仗。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汉人组成的部队不是一千,是有三五万敢于战阵听从号令拼杀者,都坚信自己会是民族崛起的斗士,事业才会算是真的走上正轨。

“穆滕部落有超过一千的骑兵。”纪昌可没有什么轻松:“我们全部是歩卒。”

徐正与吕泰对视了一眼,可以从对方的眼眸里看到压力,是巨大的压力。

“加紧时间将人手整合起来,长矛阵并不难演练。”刘彦不是在开玩笑:“目前我们也只能依靠长矛阵。”

汉部人口已经要接近四万,不算刘彦的部族武装,战兵有一千,辅兵接近二千。一个人口接近四万的部族……对,就是部族,当今无汉人,刘彦就要创建一个属于汉人的部族!人口接近四万,总的武装力量只有三千,怎么算都算是少了,只因为像是胡人的部落只要是青壮都算是兵力。

这么说吧,胡人就是在这一点上与华夏族群不同,华夏任何一个集团都会考虑到一点,既是战争要打,可是生产亦是不能停下。其实,也是胡汉之间的生活习惯,乃至于是社会体系的不同。

“我们增兵吗?”田朔最为关心这个:“若是增加兵力,兵源不会是问题。”

纪昌、徐正、吕泰,有资格在场商讨的人无不是看向了刘彦。

汉部应该增加士兵的数量吗?或许是应该增加,但不是从内部,是从那些豪强身上抽调本来就有经过训练的庄户。

“伏家三百、盖家三百、王家和李家各两百,如此便是一千。”纪昌显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想法:“再让周围的豪强出人,或多或少能凑出近千?”

汉部这边已经有比较详细的地图,周边有多少家族都会在地图上标出来,只是那些家族有多少实力可就不是那么好查了。

解决掉会靠过来游牧的部落,对于所有人都会有好处。并且,攻打类似的部落,朝廷那边根本不会有什么反对,甚至应该是赞赏。

事情该谈的谈完,没有谈的也该是等近一步的消息或是情报,其余的人都走后,只留下刘彦和纪昌。

“那个李家的李坛是统兵的人选。”纪昌站起来走到刘彦的左侧边,看着远方忙碌的景象:“君上以为呢?”

刘彦还是没有改掉喜欢登高望远的毛病,亦是看着远处在忙碌的人群,那边会建造出一个坞堡,或许也不止是坞堡那么简单,占地会超过十顷地,有外围城郭,会有棱角形状的城墙,再有内部的军营,等于是一个缩小版的城池了。

那会成为汉部的军事重镇之地,再配上黄岛区周围会建造起来的兵堡,一套防御体系也算是初有规模,可似乎并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建立起来的事情,需要至少两年左右的时光。

“李坛?”刘彦脑海中出现一个看上去颇为英武的青年:“看着略微傲气了。”

“那便是选盖聂?”纪昌说的可不是战国时期的剑神盖聂,是同名同姓的盖家族长。

刘彦回头奇怪地看了一眼纪昌:“先生有什么特别考虑吗?”

纪昌是有一套完整的考量。他希望那些家族可以快点融入汉部体系,不是那种游离于外。这样一来的话,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典型重用,可以增加那些家族对刘彦的信任感。

“那便是盖聂了。”刘彦本来是比较倾向于徐正,可是纪昌的考量也不是无的放矢。他说:“融合自然是必要,但我不希望看到什么小山头。”

刘彦的势力才多大?本来就显得弱小,内部要是一开始就山头林立,看看现在的中原吧!

中原的豪强和大族整合起来,要说凑出一二十万的可战之兵绝对不在话下,甚至可以说资源也能支撑得起战事必要的辎重,但他们就是四分五裂,结果是被相对“团结”的胡人压制。

“一个月!”刘彦继续看向了忙碌的人群:“一个月的时间用来准备战争,对敌军的情报收集,一个月后出兵灭此朝食!”

第95章:长广郡郡守

申钟来了,是由一支约千人的队伍护送,从冀州的襄国而来。他来之前有想象过汉部该是一个什么样的部落,实际的到来后,发现与想象中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平坦地形的的旷野里,一个营地用木栅围起一个大大的圈,里面帐篷林立,头人等一些高贵的人则是住在木头住的屋内,普通族人在外围放牧着牛、马、羊,部落的勇士没事的时候玩玩蚩尤戏,又或者是骑着马乱跑……

是的,申钟等人看到的汉部,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游牧部落罢了,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汉部的晋人着实是太多太多,似乎还在营寨的周边搞起了农田,于不少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怪异到了极点的怪胎部落。

蚩尤戏是啥?就是角抵嘛!与摔跤可不一样,玩耍蚩尤戏的时候脑袋上需要佩戴两个角的装饰物,将对手压倒在地上,掰掉对手装饰物的角算是得胜。这种游戏可不是胡人才会玩,实际上是华夏比较古老的游戏之一,到了南北朝时期尤其受欢迎。

刘彦对于申钟这支队伍当然是亲自带队出迎。

为了迎接来自襄国的朝廷使者,刘彦做的事情其实挺多,包括换上了胡人的服装,搞出了这么一个怎么看都显得简陋的营地。

没办法呀,现在中原是胡人的天下!

真正的胡人,一些胡人在拼命地想要汉化,因为他们觉得汉化就是变得文明,可以变成比一样是胡人的那些人高贵很多;另外的一些晋人则是玩命地想要胡化,认为只有胡化了才会被“主流”社会接受。不得不说,两个极端所带来就是一个荒谬且显得畸形的社会写照。

刘彦搞这么一出不是拼命想要胡化啥玩意,实力还是太弱了,他纯粹就是被迫的伪装成为胡人。

迎接朝廷的队伍,部族武装自然是要被派上用场,近四百的剑士排列着整齐的队形,每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高大和壮硕,面甲后面的那双眼睛又是那么的漠视生死,怎么看都是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这便是攻破不其城,对城内数千人斩尽杀绝的甲士吗?”申钟是一个中年人,长相粗犷,留有绕腮胡,人骑乘战马倒是看不出身高。他饶有兴趣地看了几眼充当仪仗队的甲士,随后将视线转到了刘彦身上:“倒是一名雄壮的男子。”

充当随员的纪昌面无表情,内心里却是产生了警惕,他将申钟的整句话理解为,申钟在暗示朝廷并不是完全无视汉部干的那些事情,申钟本人看待刘彦不过是一名武夫,暗指汉部该是受到什么人的支持才强大起来。

襄国来的队伍看着并不属于一伙,服装之上只有区别,队伍的分布上更显泾渭分明。

申钟的那批人,虽说是骑在马背上却是身穿晋人款式的武士服,由大约一百余人侧卫。这一百余人看去虽说穿着不统一,可是看去精神面貌显得极为彪悍,他们是冉闵的部曲,一个皆是汉人中的骁果之士。

刘彦非常关注那些冉闵的部曲,看着大多身高在一米七以上,看去并不是非常强壮,但他们后面的战绩绝对足够辉煌。

一些情报并不难获得,刘彦已经从张石那里得到一些情况,冉闵所代表的是中原一部分豪强和大族的利益,那些晋人归附着冉闵给予多方面的支持。除了相当一部分的晋人依附冉闵之外,一些为了生存而团结起来的人,他们组建了一支乞活军,乞活军的领袖李农亦是与冉闵走得相当近。

首节 上一节 79/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