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720节

“以十户养一兵来算……”蔡优很快就计算出来:“便是三百万户。”

一户就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的成员数量并不固定,有的可能是只有夫妻两人,有的可能是父、母、夫、妻再加上数量不等的子女,普通家庭的成员数量其实有限。那是西汉时期的“分家”制度早就形成,除家庭长男之外,其余男丁成年并成亲之后是自立出去。但也仅是普通家庭真受到监督,要不然就不会有世家的存在了。

“郑国渠和成国渠等灌溉系统修复起来,再有新的农作物推广开来,关中充实一千万人完全没有问题的。”纪昌的数据也不知道是来自哪里,很认真地说:“必须要有这个数字的人口。”

刘彦在回忆,他的记忆中先汉关中人口是稳定在三百万左右,其实与先秦没有太大的区别,杨隋时期的关中人口稳定在三百七十万左右,李唐时期的关中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四百二十四万。他记得在李唐之后,一直是到朱明时期,关中(陕西)的人口才超过李唐时期,猛增到六百万以上,要不然其余各时期都是二百万左右,有些时期则更少。

纪昌作为国之丞相,强烈要求关中的人口要多是他的本职,显然也是有经过研究才敢说那些话。

身为中枢大臣的每个人,他们需要的是和丞相保持一致,哪怕是会损害到关中之外的各区域也是如此。

在元朔七年,中枢已经下达公文,制定向关中迁徙的相关规定,类似于先汉的富户迁徙,却是更加针对豪族和世家,全国各地需要迁徙到关中的家族多不胜数,那其实也是一种对国家的维稳手段。

到元朔八年,针对豪族和世家的迁徙已经在进行当中,那些人迁徙过来却不是没有得到补偿,是本来有多少土地就还会划拨多少,就是那些土地相当多是需要重新开垦,免不了是要元气大伤。

纪昌主导下的迁徙,为的就是近一步打击豪族和世家,为未来的内政建设敛财的同时,也让那些人没有财力和物资去搞事情,手段有些激烈甚至不光彩,可关乎到国家的时候却是必须做的。

事实上遭殃的人也算上了中枢各官员,他们最多就是在家乡能留下一些产业,但留下的真的不多,等于是与所有人一样需要在关中重新来过。

刘彦是支持纪昌的,汉国没有可能同一时间发展全国,只能是划出一个区域来阶段性的全力建设,那么就没有比首都圈更重要的地方,只要不是掠夺其余区域的破坏性建设方式,影响到的也仅是一些特殊群益,对于普通百姓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有好处,比如豪族和世家被迁走之后,该区域的土地重新分配。

纪昌对众人说:“虽然我们有成熟的军管制度,却是要防止豪族和世家被迁走之后,有新的群体来替代他们。”

第709章:来自罗马人的期盼

“这就是赛里斯吗?”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不知道该是什么感觉:“我们所亲眼看到的赛里斯与传闻中很不相同。”

事实上罗马人知道的中原王朝基本都是二手、三手……乃至于是好几手的资料,得到一些信息之后又增添了自己的想象,不是往更美好的方向想,就是往更差的方向想,那是没有亲眼见证过的人基本都会有的举动。

大部分罗马人所想象的中原王朝,应该是谁都能身穿丝绸,路上随处都能捡到黄金,入眼之处必须是满满的琼楼玉宇,代表世间的极度富有。这一部分罗马人会这么想象中原王朝,无非就是因为丝绸传到罗马之后太贵,下意识认为能生产丝绸的国度就该很富有,又因为距离产生了美。

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商人其实并没有深入中原,他来到东方进行旅行,不知道是彻底跪舔,还是用心险恶,反正是写下《马可.波罗游记》。

在那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中,东方有着一个地面都是用黄金铺成的国家,那里的河流流的不是水而是牛奶,人人穿得起丝绸,谁都能吃上山珍海味。

马可.波罗是蒙元时期的人物,他要是真的有抵达过中原,当时也是蒙元的统治之下,蒙元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当然是蒙古人,以下是色目人、汉人、南人。他恰好就是蒙元四等人制的第二级。

真要是到了中原,马可.波罗自然是受到各种优待,可绝对看不到什么满地黄金,也看不到大多数人生活美好,该是看到战后的满目苍夷,毕竟蒙古人不断南侵带去的是无尽的破坏和杀人。

不管马可.波罗是不是真的有到过东方,反正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是给西方对东方带去了无尽的憧憬,未必觉得最东方的那个国家有多强,却是认为东方那个国家极度富有。不知道几代人幻想着东方那个国家的富有程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找到“传说中的国度”,为欧罗巴的大航海起到了难以想象的贡献。

比如哥伦布本来是要找到“传说中的国度”却是阴差阳错找到了美洲。这个阴差阳错却是开启了白皮肤系人种制霸地球的开端,他们在不断的抢劫中发展和累积了自己的航海技术,从各处掠夺了无尽的财富和物种,“强盗”文化也开始深入骨髓。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当然没有看过《马可.波罗游记》,却如很多没有到过世界东方的人一样,对于远方的国度陌生的同时,多多少少是会带着憧憬。他在长江流域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富庶,多少是符合他对这个国家的想象,可是一切都随着北上而改变。

一个刚刚停止战事的国家,绝对不会缺少战争刚刚停下来的破坏性,随处都能看到战争带来的创伤。这样的国家又怎么能看到什么富有?

汉国现在的确是算不上什么富有,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大部分地区还显得相当贫穷,是他们想象中所不同的地方。

从建康到关中需要走上数千里的内陆,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倒是充分见识到了汉国的疆域辽阔,由于汉国正在大力建设从建康通往关中的国道,几乎是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大量人手正在劳动,他们一路过来也有了一种“这个国家人口众多”的印象。

有建设就代表着有活力,一个正在大肆建设的国家就不止是有活力那么简单,代表的是这个国家已经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开始在向着自己期盼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他们一路从建康到关中,又到了新旧长安,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东方国家的伟大之处,那就是汉国竟然能组织起数百万人的合作劳动,人数众多之下也能保持良好次序。而说实在话,不是哪个国家都能组织数百万人一块劳动,有那么多人还得有组织能力,通常是有那么多人的国家没有那样的组织力。

身份地位越是高的人,他们对组织能力的认知就越清楚,那是次序,也是统治能力,今时今刻能够组织数百万人进行劳动,需要的时候也能动员出足够的人来进行武装。统治阶层看待国家与平常人并不一样,富有与否不是关键,人民愿不愿意听从国家指派才是关键!

“所以赛里斯国内一片废墟的时候,他们还能出动军队对外进行战争。”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回想了一下在平蛮校尉部的所见所闻,后面补充了一句:“赛里斯人热衷战争,是军人到平民都在渴望战争。”

那样说也没有错,平蛮校尉部的驻军是为了战争而去,国内的军人羡慕能够走上战场建功立业的同袍,百姓知道之所以对外开战是为了掠夺粮食,那样的战争对国家的任何人都有益处,大多数人并不会排斥那种战争。

罗马人是在与汉人的接触中有自己的思考,他们接触到的人都在支持对笈多王朝的战争,他们并不了解更深层的关系,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凝聚力而感到恐怖。

事实上,曾经的罗马公民也一直都是支持对外发动战争的,那是因为每个人都能获得战争红利。可是现在的罗马却是越来越厌恶战争,再也见不到三巨头时代那种罗马公民全面支持战争的情况,不是对外获得胜利罗马公民无法分到战争红利,是罗马对外战争的胜利越来越少,牺牲越来越大,收获也越来越少。

罗马人是因为战争而走向强盛,也在不断的战争中疆域越来越辽阔,要说古时候哪个国家最好战,毫无疑问就是罗马。

现如今的罗马正处于矛盾时期,他们一方面因为国内正在发生内战,大部分罗马人对战争有了排斥感,另一方面是不得不正视波斯萨珊越来越大的威胁,绝大多数的罗马人都在寻找英明的领导者跟随,希望快点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之所以追随君士坦提乌斯,不是因为别的,是其他的分裂者在国内撕咬的时候,君士坦提乌斯却是依然没有忘记抵御波斯人。他认为只有君士坦提乌斯这种还没有忘记国外敌人的君主才是值得追随的,也只有君士坦提乌斯才能重新恢复罗马的荣耀。

目前的罗马是以部分的力量在应对波斯萨珊,谁都明白分裂状态下的罗马根本不是波斯萨珊的对手。

罗马人与波斯人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哪怕存在和平也会相当的短暂。不管是君士坦提乌斯还是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他们都明白这一点,可罗马的分裂并不会以和平方式结束,也就导致谁都需要来自外部的助力。

与君士坦丁和君士坦斯相对比起来,君士坦提乌斯的情况更糟糕一些。

君士坦丁控制的是意大利半岛,北非以及埃及也是君士坦丁的控制区域,算得上是实力最强的“诸侯”。不得不说的是,意大利半岛一直都是罗马人的本土,人口最为密集就不说了,作坊什么的也非常多。

君士坦斯则是掌握着欧罗巴的西班牙到高卢部分,那是无比广阔的疆土,虽然与意大利半岛没得比,可真的差不到哪去。他还接受谋臣的建议优待日耳曼和凯尔特一些蛮族,比如默认了法兰克等一些国家的建立,期望联合蛮族作为内战中的助力。

君士坦提乌斯控制的疆域是东方各行省(现代土耳其),之前罗马对这一边并不重视,称不上有什么开发或发展。

分裂中的罗马,三个集团的君主都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子嗣,幼子君士坦斯与前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君士坦丁(二世)与君士坦提乌斯就真的是关系非常恶劣。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能将法兰克、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一块带到汉国,就证明君士坦提乌斯与君士坦斯有过交流,他们的使节团中却是没有君士坦丁(二世)的人随行。

“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赛里斯和波斯结盟来对付罗马。”马库斯.马卡却知道汉国已经和波斯萨珊形成局部同盟:“希望赛里斯人与波斯人的同盟仅是限制在对付笈多。”

刘彦巡视西北,有些使节团请求同行并没有被拒绝,像是罗马和波斯就有重要人员随行,其余使节团却是并不重视,有些使节团甚至得到同意之后跑去了建康这个繁华之地。

“我们也取得了成果,不是吗?”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抚摸着坐骑的马鬃,看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多少是感到藉慰地说:“至少赛里斯人愿意与我们展开贸易。”

罗马……至少是君士坦提乌斯的这个集团尝试过想要促成双方停战,笈多那一边得到的回复是愿意接受罗马的调停,汉国却是在罗马稍微提起的时候就态度强硬地表示那和罗马没关系。

汉国的强硬态度让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意识到一点,他们根本就没可能左右汉国的意志,没有傻乎乎地进行逼迫之类的,是在认清现实之后停止调停,寻找新的利益点。

“除了粮食,赛里斯人愿意与我们的贸易物品足够多。”马库斯.马卡其实是君士坦斯那边的人:“丝绸、武器、防具……你们需要的,和我们需要的,赛里斯人都没有拒绝。”

其实最让罗马人满意的是,汉国并没有一定要求是贵重金属付账,甚至是可以在汉国的物品抵达罗马之前不需要付钱。会有汉人带着货物跟着罗马人前往罗马境内,到时候罗马人要是贵重金属部族,也可以使用粮食或汉人认为可以的东西来付账。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瞬间就露出笑容,他们这个集团极度需要军械,原先笈多王朝哪怕是能提供数量其实也是一直不太够,再来是笈多王朝制作的武器并不是最符合罗马军队的,比如刀这一类型罗马人就不太会使用,尤其是弯刀。

罗马人最擅长也是最习惯的武器是剑和矛,他们向笈多王朝采购的武器也大多是这两样。笈多王朝在制造罗马人的军购时,没可能都是采用乌兹钢,其实也是普通的铁制品,真正采用乌兹钢的武器都是刀的款式。

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向吕议表示要军购,吕议原先是内心拒绝嘴中回复需要商讨,刘彦给出的意见是完全可以贩卖军械给罗马人。

首节 上一节 720/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